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雾化芯组件及电子烟雾化装置.pdf

  • 上传人:bo****18
  • 文档编号:7463331
  • 上传时间:2019-10-11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912.0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057786.1

    申请日:

    20160914

    公开号:

    CN206062138U

    公开日:

    201704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4F47/00

    主分类号:

    A24F47/00

    申请人:

    昂纳自动化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成,胡明镜,黄惠华,周波,曾志东,毛爱民

    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翠景路35号七楼

    优先权:

    CN201621057786U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约宗;张秋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芯组件及电子烟雾化装置,雾化芯组件包括相对配合的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的发热组件;第一密封座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且用于通气管端部配合的第一中心通道,第二密封座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二中心通道;第一中心通道和第二中心通道相连通,发热组件位于第一中心通道和第二中心通道之间。本实用新型中,雾化芯组件的密封座分体设置,方便在电子烟相关生产中一个方向组装,实现自动化生产;密封座的设置使得烟液可充满储液腔,避免膨胀外漏,且能够充分利用;雾化芯组件整体结构简单,装配便捷;方便自动上料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雾化芯组件,用于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相对配合的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的发热组件;所述第一密封座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且用于通气管端部配合的第一中心通道,所述第二密封座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二中心通道;所述第一中心通道和第二中心通道相连通,所述发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中心通道和第二中心通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座和/或第二密封座设有向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或第一密封座方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或第一密封座设有供所述插接部配合其中的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的第三密封座,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三密封座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座和第三密封座之间;所述第三密封座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三中心通道;所述第三中心通道与所述第一中心通道和第二中心通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座和/或第二密封座设有向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或第一密封座方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或第一密封座设有供所述插接部配合其中的插槽;所述第三密封座设有贯通其相对两端的通孔,所述插接部穿过所述通孔配合在所述插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座和所述第三密封座二者中一者设有向另一者延伸的第一插接部,另一者设有供所述第一插接部配合其中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所述第三密封座二者中一者设有向另一者延伸的第二插接部,另一者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接部配合其中的第二插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座的外周设有拔模角;和/或,所述第一密封座的外周设有环形台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横向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且所述发热组件的两端露出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或者,所述发热组件竖向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且所述发热组件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间隔并排和/或相间隔交叉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导液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导液件上的发热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液件两端上并与所述发热丝两端连接的导电件。 11.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筒体以及一体连接在所述筒体内部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内部形成贯通所述壳体相对两端的气流通道,所述筒体和通气管之间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相隔绝的环形储液腔;所述雾化芯组件封堵在所述壳体的一端上;其中,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嵌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的第一中心通道内,所述第二密封座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远离所述通气管的一侧,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远离所述雾化芯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另一端上并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回流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一体成型在所述通气管的内部;或者,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另一端上的吸嘴盖;所述回流槽形成在所述吸嘴盖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芯组件及电子烟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透明雾化装置主要通过透明塑胶件、金属件、密封件形成储液仓和气流通道,结构复杂。

    现有透明雾化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1、烟液不能充满储液仓,导致周围环境升温时,储液仓内气体体积膨胀,膨胀的气体将烟液从导液体上挤出,并沿着连接件漏液到供电装置上,引发短路风险。

    2、通过透明塑胶件、金属件及密封件等形成储液仓和气流通道,结构件多而复杂,成本高,无识别触点,不方便自动化上料生产。

    3、现有透明雾化装置吸嘴处未设置回流槽,吸烟过程中,冷凝烟液容易沿气道壁进入人嘴,引发吸到液风险。

    4、雾化组件/进液口设置在储液仓中部,储液仓内的烟液不能充分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雾化芯组件及具有该雾化芯组件的电子烟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芯组件,用于电子烟,雾化芯组件包括相对配合的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的发热组件;所述第一密封座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且用于通气管端部配合的第一中心通道,所述第二密封座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二中心通道;所述第一中心通道和第二中心通道相连通,所述发热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中心通道和第二中心通道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座和/或第二密封座设有向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或第一密封座方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或第一密封座设有供所述插接部配合其中的插槽。

    优选地,所述雾化芯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的第三密封座,所述发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三密封座和/或所述第二密封座和第三密封座之间;

    所述第三密封座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三中心通道;所述第三中心通道与所述第一中心通道和第二中心通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座和/或第二密封座设有向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或第一密封座方向延伸的插接部,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或第一密封座设有供所述插接部配合其中的插槽;

    所述第三密封座设有贯通其相对两端的通孔,所述插接部穿过所述通孔配合在所述插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座和所述第三密封座二者中一者设有向另一者延伸的第一插接部,另一者设有供所述第一插接部配合其中的第一插槽;

    所述第二密封座和所述第三密封座二者中一者设有向另一者延伸的第二插接部,另一者设有供所述第二插接部配合其中的第二插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座的外周设有拔模角;和/或,所述第一密封座的外周设有环形台阶。

    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横向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且所述发热组件的两端露出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或者,

    所述发热组件竖向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且所述发热组件的两端分别露出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

    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相间隔并排和/或相间隔交叉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导液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导液件上的发热丝。

    优选地,所述发热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导液件两端上并与所述发热丝两端连接的导电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组件;

    所述壳体包括筒体以及一体连接在所述筒体内部的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内部形成贯通所述壳体相对两端的气流通道,所述筒体和通气管之间形成与所述气流通道相隔绝的环形储液腔;

    所述雾化芯组件封堵在所述壳体的一端上;其中,所述通气管的一端嵌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座的第一中心通道内,所述第二密封座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座远离所述通气管的一侧,并与所述筒体的内壁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远离所述雾化芯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另一端上并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回流槽。

    优选地,所述回流槽一体成型在所述通气管的内部;或者,

    所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另一端上的吸嘴盖;所述回流槽形成在所述吸嘴盖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雾化芯组件的密封座分体设置,方便在电子烟相关生产中一个方向组装,实现自动化生产;密封座的设置使得烟液可充满储液腔,避免膨胀外漏,且能够充分利用;雾化芯组件整体结构简单,装配便捷;方便自动上料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雾化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雾化芯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雾化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雾化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雾化芯组件,用于电子烟,安装在电子烟的壳体中,与壳体组成电子烟雾化装置。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10,包括相对配合的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之间的发热组件13。

    该分体设置的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利于发热组件13装配其中,代替以塞入方式置入整体结构的密封座,从而避免发热组件13变形而使电子烟的烟液沿发热组件和密封座之间的缝隙外漏。

    其中,第一密封座11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一中心通道110,第二密封座12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二中心通道120,第一中心通道110和第二中心通道120相连通,发热组件13位于第一中心通道110和第二中心通道110之间。

    在电子烟中,第一密封座11封堵在通气管的一端,通气管端部配合在第一中心通道110中,使第一密封座11紧配合在通气管外周上并位于储液腔内,可挤压储液腔内的烟油,使得烟油充满储液腔。电子烟的烟油通过发热组件13吸附后通过加热雾化成烟雾,烟雾可通过第一中心通道110和通气管被吸出。

    第一密封座11可通过插拔方式组装在通气管的一端。第一密封座11的外周可设有拔模角,如图1所示,可使得第一密封座11的外周不与储液腔的外壁贴合,也方便插拔。和/或,第一密封座11的外周设有环形台阶,环形台阶可位于通气管和储液腔外壁之间。

    此外,第一中心通道110内周壁还可设有台阶111,通气管的端部可抵接在台阶111上进行定位。

    在电子烟中,第二密封座12可封堵在储液腔一端,与壳体的内壁配合。

    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可通过扣合方式连接组成整体的密封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座11设有向第二密封座12方向延伸的插接部141;插接部141优选位于第一中心通道110外围。第二密封座12设有供插接部141配合其中的插槽142;插槽142优选位于第二中心通道120外围,可与第二中心通道120连通或不连通。第一密封座11通过插接部141置入插槽142内而接合在第二密封座12上。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接部141和插槽142的设置位置可对换,分别设置在第二密封座12和第一密封座11上。或者,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均设有插接部141和插槽142,两相对的插接部141相互错开,两相对的插槽142也相互错开,通过双扣合方式将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扣合连接。

    发热组件13可以竖向或横向位于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之间,数量不限,可一个或以上。

    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3横向位于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之间,且发热组件13的两端露出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以便吸附烟液。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之间对应设有容置部15以容置该发热组件;容置部优选内凹设置的凹槽,可开设在第一密封座11和/或第二密封座12上。

    发热组件13可包括导液件131以及设置在导液件131上的发热丝(未图示)。导液件131可以选用玻纤绳、多孔陶瓷棒或其他可吸附烟液的导液件。发热丝可以设置在导液件的内部或外周上,通过通电发热将导液件吸附的烟油进行雾化。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13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导液件131两端上的导电件132,两个导电件132与发热丝的两端连接,分别用于与电子烟的两个电极电连接。导电件132可为金属片等可导电结构。

    另外,第二密封座12上还设有两个导线孔121,供导线穿过连接两个导电件132和电极。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20,包括相对配合的第一密封座21和第二密封座22、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密封座21和第二密封座22之间的发热组件23。

    其中,第一密封座21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一中心通道210,第二密封座22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二中心通道220,第一中心通道210和第二中心通道220相连通,发热组件23位于第一中心通道210和第二中心通道210之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座21的外周设有环形台阶211,在电子烟中,环形台阶211可位于通气管和储液腔外壁之间。第一密封座21的外周也可设拔模角。

    第一密封座21和第二密封座22可通过扣合方式连接组成整体的密封座;例如,在第一密封座21和/或第二密封座22设插接部241,对应的第二密封座22和/或第一密封座21设供插接部241配合的插槽242,第一密封座21通过插接部241置入插槽242内而接合在第二密封座22上。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座22设有向第一密封座21方向延伸的插接部241;插接部241优选位于第二中心通道220外围。第一密封座21设有供插接部241配合其中的插槽242;插槽242优选位于第一中心通道210外围,可与第一中心通道210连通或不连通。

    第一密封座21和第二密封座22的其他设置结构、发热组件23结构等均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关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雾化芯组件包括两个发热组件23,两个发热组件23可以相间隔并排或相间隔交叉设置在第一密封座21和第二密封座22之间。一个以上发热组件23的设置可提高烟油雾化效率,增加烟雾量。

    如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30,包括相对配合的第一密封座31和第二密封座32、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密封座31和第二密封座32之间的发热组件33。第一密封座31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一中心通道310,第二密封座32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二中心通道320,第一中心通道310和第二中心通道320相连通,发热组件33位于第一中心通道310和第二中心通道310之间。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雾化芯组件3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密封座31和第二密封座32之间的第三密封座34。发热组件23设置在第一密封座31和第三密封座34和/或第二密封座32和第三密封座34之间。

    其中,第三密封座34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三中心通道340;第三中心通道340与第一中心通道310和第二中心通道320相连通。发热组件33位于第一中心通道310与第三中心通道340之间、和/或位于第三中心通道340与第二中心通道310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33有两个,相间隔并排,并且分别位于第一密封座31和第三密封座34、第二密封座32和第三密封座34之间。

    第三密封座34可通过扣合方式、串接方式连接在第一密封座31和第二密封座32之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密封座32设有向第一密封座31方向延伸的插接部341,第一密封座31设有供插接部341配合其中的插槽342,第三密封座34设有贯通其相对两端的通孔343。将第一密封座31、第三密封座34和第二密封座32依次叠置,插接部341穿过通孔343配合到插槽342内,从而将三个密封座连接起来。其中,插接部341优选位于第二中心通道320外围;插槽342优选位于第一中心通道310外围,可与第一中心通道310连通或不连通;通孔343位于第三中心通孔340外围,可与第三中心通孔340连通或不连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接部341和插槽342的设置位置可对换,分别设置在第一密封座31和第二密封座32。或者,第一密封座31和第二密封座32均设有插接部341和插槽342,两相对的插接部341相互错开,两相对的插槽342也相互错开,通过双扣合方式将第一密封座31和第二密封座32扣合连接。

    第一密封座31和第二密封座32的其他设置结构、发热组件33结构等均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关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40,包括相对配合的第一密封座41和第二密封座42、至少一个设置在第一密封座41和第二密封座42之间的发热组件43。第一密封座41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一中心通道410,第二密封座42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二中心通道420,第一中心通道410和第二中心通道420相连通,发热组件43位于第一中心通道410和第二中心通道410之间。

    雾化芯组件4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密封座41和第二密封座42之间的第三密封座44。发热组件43设置在第一密封座41和第三密封座44和/或第二密封座42和第三密封座44之间。

    其中,第三密封座44设有纵向贯通其相对两端的第三中心通道440;第三中心通道440与第一中心通道410和第二中心通道420相连通。发热组件43位于第一中心通道410与第三中心通道440之间、和/或位于第三中心通道440与第二中心通道410之间。

    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发热组件43有两个,相间隔交叉,并且分别位于第一密封座41和第三密封座44、第二密封座42和第三密封座44之间。

    第三密封座44可通过扣合方式、串接方式连接在第一密封座41和第二密封座42之间。

    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三密封座44设有向第一密封座41方向延伸的第一插接部441,第一密封座41设有供第一插接部441配合其中的第一插槽(未图示);通过第一插接部441插接配合到第一插槽中,将第一密封座41和第三密封座44扣合连接。第三密封座44设有向第二密封座42方向延伸的第二插接部442,第二密封座42供第二插接部442配合其中的第二插槽443;通过第二插接部442插接配合到第二插槽443中,将第二密封座42和第三密封座44扣合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441和第一插槽的位置可以对调,第二插接部442和第二插槽443的位置可以对调。

    第一密封座41、第二密封座42和第三密封座44的连接还可以参照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方式实现。

    第一密封座41和第二密封座42的其他设置结构、发热组件43结构等均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关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中,发热组件可以竖向位于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使得发热组件的一端容置在第一密封座内,另一端容置在第二密封座内。发热组件的两端分别露出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以分别连通储液腔以吸附烟液和连通大气;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上可分别开设通孔以露出发热组件的端部。

    发热组件也可以两个以上,可以相间隔并排、相间隔交叉、或相间隔并排和相间隔交叉结合,位于第一密封座和第三密封座、第二密封座和第三密封座之间,或者位于第一密封座和第二密封座之间;设置方式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可与电源组件装配组成整体的电子烟。该电子烟雾化装置至少包括壳体以及封堵在壳体一端上的雾化芯组件。雾化芯组件可为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壳体50以及雾化芯组件。

    壳体50整体可大致呈圆筒状,采用塑胶等材料制成,可透明或不透明。当然,壳体50根据需要也可以呈椭圆筒状或其他筒状结构,并也可以采用钢铁等塑胶以外的其他材料制成。

    壳体50包括筒体51以及一体连接在筒体51内部的通气管52,通气管52内部形成贯通壳体50相对两端的气流通道502,筒体51和通气管52之间形成与气流通道502相隔绝的环形储液腔501。储液腔501用于储存烟液,烟液通过雾化芯组件加热雾化后形成烟雾进入气流通道502,并通过气流通道502的出口被吸出。

    通气管52的出口端所在侧壁与筒体51对应的一端一体连接,将储液腔501的一端封闭。通气管52的进口端和筒体52的另一端均开放,以与雾化芯组件配合。通气管52出口端所在的壳体50的一端可形成吸嘴端供用户嘴吸,或者用于安装吸嘴盖。

    通气管52的长度小于筒体51的长度,使得通气管52的进气端位于筒体51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以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10与壳体50配合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2、9,雾化芯组件10封堵在壳体50的一端上。其中,通气管52的一端嵌置在第一密封座11的第一中心通道110内;并且通气管52的端面可抵接在第一中心通道110内的台阶111上进行定位,避免嵌入过多或移动。第二密封座12位于第一密封座11远离通气管52的一侧,并与筒体51的内壁相配合,封闭储液腔501。为形成稳固配合,第二密封座12可与筒体51过盈配合。

    通过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分别和通气管52和筒体51的配合,使得第一密封座11位于储液腔501内,可占用储液腔501的一部分内空间,在采用先注液后组装的方式中,第一密封座11可在装配过程中压入烟液中,使烟油充满储液腔501。

    发热组件13在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之间,两端露出以与储液腔501内的烟液接触,吸附烟液。第一密封座11和第二密封座12在壳体50一端上的封堵设置,发热组件13可位于储液腔501的底部,储液腔501内部储存的烟液可较为完全地被吸收雾化,提高烟油利用率。

    进一步地,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安装在雾化芯组件10远离壳体50一侧的连接组件60。连接组件60可包括与发热组件13电连接的电极组件、连接件。连接件可用于与电子烟的电源组件配合连接,将雾化装置与电源组件组成一体的电子烟。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壳体50以及雾化芯组件。壳体50包括筒体51以及一体连接在筒体51内部的通气管52,通气管52内部形成贯通壳体50相对两端的气流通道502,筒体51和通气管52之间形成与气流通道502相隔绝的环形储液腔501。储液腔501用于储存烟液,烟液通过雾化芯组件加热雾化后形成烟雾进入气流通道502,并通过气流通道502的出口被吸出。

    本实施例中,以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10与壳体50配合为例进行说明。

    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本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远离雾化芯组件10设置在壳体50另一端上并与气流通道502相连通的回流槽7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回流槽70一体成型在通气管52的内部,位于通气管52的出口端。回流槽70在通气管52的出口端内侧,位于烟雾流出的方向上,当烟雾中有未雾化的烟液时,未雾化的烟液可受回流槽70阻挡并经冷凝液化,沿着通气管52内壁回流。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包括壳体50以及雾化芯组件。壳体50包括筒体51以及一体连接在筒体51内部的通气管52,通气管52内部形成贯通壳体50相对两端的气流通道502,筒体51和通气管52之间形成与气流通道502相隔绝的环形储液腔501。储液腔501用于储存烟液,烟液通过雾化芯组件加热雾化后形成烟雾进入气流通道502,并通过气流通道502的出口被吸出。

    本实施例中,以图1、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雾化芯组件10与壳体50配合为例进行说明。

    相较于第一、第二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本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还包括远离雾化芯组件10设置在壳体50另一端上并与气流通道502相连通的回流槽70、安装在壳体50另一端上的吸嘴盖80。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回流槽70形成在吸嘴盖80朝向壳体50的内侧。吸嘴盖80上设有贯通至气流通道502的吸嘴孔81。优选地,吸嘴孔81正对气流通道502,回流槽70位于吸嘴孔81的外围。当流经吸嘴盖80的烟雾中有未雾化的烟液时,未雾化的烟液可受回流槽70阻挡并经冷凝液化,沿着吸嘴盖80内壁面流回通气管52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烟雾化装置,进气方式不限,可从其端部进气,也可以从侧面进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雾化 组件 电子 烟雾 化装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雾化芯组件及电子烟雾化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46333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