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的工艺方法及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的工艺方法及设备.pdf(1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658296.0 (22)申请日 2015.10.12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45518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4.06 (73)专利权人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地址 650051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中路6号昆 船大厦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72)发明人 张俊荣 李艳华 王林宝 母艳昌 朱路江 赵锦勋 孙黎明 杜孟伊 许越卿 沈立军 张光武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代理人 何健 (51)Int.。
2、Cl. A24B 3/04(2006.01) 审查员 曾令喜 (54)发明名称 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的工艺方法及设备 (57)摘要 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的工艺方法, 其特征在 于, 烟叶润叶工艺采用先增温后增湿, 或者采用 先增温、 后增湿、 再增温、 再增湿的循环方式, 分 多段、 分梯度对烟叶进行润叶, 增温采用热风方 式; 润叶过程采用隧道式环形输送网带, 烟叶与 输送网带在增温、 增湿过程中相对静止不动, 在 烟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 采用降低烟叶厚度增加 面积、 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穿透过物 料层的方式提高润叶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是: 缩短烟叶加工工艺路径, 降低加工成本; 。
3、降低 烟叶造碎, 提高烟草加工经济效益; 提高烟叶水 分均匀性, 提升烟叶加工的片形结构; 缩短工艺 路径, 降低成本, 同时给打叶机组提供均匀稳定 的物料。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CN 105455185 B 2017.06.13 CN 105455185 B 1.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设备, 其特征在于, 润叶设备采用增温增湿隧道, 增温增湿隧道 包括进料端(1)、 增温增湿腔体(2)、 温湿度调控区(10)、 出料端(3); 采用环形输送网带(5) 由进料端(1)进入增温增湿腔体(2)经温湿度调控区(10)、 出料端(3)出料; 其中增温增湿腔 体(2)的温度40140, 相。
4、对湿度0100可调; 环形输送网带(5)的有效宽度小于等于 5000mm; 增温增湿腔体(2)前端依序设有加热箱体、 上进风增湿箱体(2-4)、 增湿箱体组成上进 风增温增湿腔体(2-1); 由后段依序设置的加热箱体、 下进风增湿箱体(2-7)、 增湿箱体组成 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 其中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1)、 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还 可分别单独采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进风增温增湿腔 体(2-1)上装有排潮装置, 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上装有排潮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设备, 其特征。
5、在于, 温湿度调控区 (10)包括过渡间(10-1)及过渡间(10-1)上装有的双循环冷却装置(7-3)、 蒸汽喷管A(7-4) 和蒸汽喷管B(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设备,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进风增温增 湿腔体(2-1)上分别装有加热器、 双介质嘴、 循环装置A、 循环装置B、 循环装置C, 构成上进风 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11); 在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上分别装有加热器、 双介质 嘴、 循环装置A、 循环装置B、 循环装置C, 构成下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设备, 其特征在于,至少含有1。
6、个上进风 增温增湿腔体(2-1)、 1个上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11)和1个排潮装置, 或者含有一 个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 1个下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12)和1个排潮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设备, 其特征在于,环形输送网带(5)在 增温增湿腔体(2)的隧道内采用单层通过, 或采用往复多次折叠, 形成多层物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设备, 其特征在于,在上进风增温增 湿腔体(2-1)和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内的加热温度和增湿温度, 设定为相同或者不相 同, 用以实现烟叶的分段和多梯度增温增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
7、述的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输送网带 (5)由进料端(1)经过内部有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上、 下穿流并同时具有排潮功 能的方形隧道式的增温增湿腔体(2)、 具有排潮和调温功能且气流自上向下运行的方形隧 道式温湿度调控区(10)和出料端(3)作圆周运动, 烟叶在出料端(3)后部落下, 完成烟叶的 增温增湿。 9.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热风润叶设备的工艺方法, 其特征在于, 烟叶润叶工艺 采用先增温后增湿, 或者采用先增温、 后增湿、 再增温、 再增湿的循环方式, 分多段、 分梯度 对烟叶进行润叶, 增温采用热风方式; 润叶过程采用隧道式环形输送网带, 烟叶与输送。
8、网带 在增温、 增湿过程中相对静止不动, 在烟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 采用降低烟叶厚度增加面 积、 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穿透过物料层的方式提高润叶效率; 宽度上与后续的 打叶工艺设备直接对接, 即润叶出料后直接进入打叶机, 缩短工艺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方法, 其特征在于, 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穿 透过物料层是从烟叶自上而下穿透, 或是由烟叶自下而上穿透, 或是两种方式同时使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455185 B 2 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的工艺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烟草打叶复烤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烟草。
9、加工行业的打叶复烤生产线上, 需要把烟叶的水分由1113提高到17 22之间, 同时烟叶温度由常温提高到4080之间, 以满足打叶的需要。 面对这些工艺要 求, 目前基本上采用滚筒式润叶筒对烟叶增温增湿, 即烟叶在一个圆筒内翻滚和自由落体 运动进行增温增湿, 这种方法一方面造碎大, 同时也存在水分均匀性差, 易产生水渍烟, 对 后续的打叶指标和复烤指标有较大影响; 也有采用真空增湿机模式增温增湿的, 这种模式 一方面加工强度大, 能耗高, 同时也存在加工过程不连续、 烟叶温湿度不均匀、 在线实时控 制温湿度难等问题。 因此, 发明一种静态连续的增温增湿方法和设备, 实现烟叶的增温增 湿, 减少。
10、烟叶造碎, 同时加工过程中还能排除烟叶中的青杂气, 就显得很重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能给烟叶增温增湿, 同时又能 减少造碎和排除烟叶中青杂气的方法和设备。 0004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隧道式热风润叶的工艺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特征在于, 烟叶润叶工艺采用先 增温后增湿, 或者采用先增温、 后增湿、 再增温、 再增湿的循环方式, 分多段、 分梯度(所谓分 多段、 分梯度值对烟叶的润叶可以采用先在某一温度下进行润叶,接着又在下一阶段采用 另一温度进行润叶的加工方法,)对烟叶进行润叶, 实现烟叶增温后水分的吸收, 提高润透 性。
11、, 增温采用热风方式; 润叶过程采用隧道式环形输送网带, 烟叶与输送网带在增温、 增湿 过程中相对静止不动, 在烟叶体积不变的情况下, 采用降低烟叶厚度增加面积、 热风和高温 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穿透过物料层的方式提高润叶效率; 宽度上与后续的打叶工艺设备直 接对接, 即润叶出料后直接进入打叶机, 缩短工艺路径。 0006 本发明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穿透过物料层是从烟叶自上而下穿透, 或 是由烟叶自下而上穿透, 或是两种方式同时使用。 0007 本发明润叶设备采用增温增湿隧道, 增温增湿隧道包括进料端、 增温增湿腔体、 温 湿度调控区、 出料端; 采用输送网带由进料端进入增温增湿腔体经温。
12、湿度调控区、 出料端出 料; 其中增温增湿腔体的温度40140, 相对湿度0100可调; 输送网带的有效宽度小 于等于5000mm。 0008 所述环形输送网带由进料端经过内部有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上、 下穿 流并同时具有排潮功能的方形隧道式增温增湿腔体、 具有排潮和调温功能且气流自上向下 运行的方形隧道式温湿度调控区和出料端作圆周运动, 烟叶在出料端后部落下, 完成烟叶 的增温增湿; 0009 本发明增温增湿腔体前端依序设有加热箱体、 上进风增湿箱体、 增湿箱体组成上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5455185 B 3 进风增温增湿腔体; 由后段依序设置的加热箱体、 下进风。
13、增湿箱体、 增湿箱体组成下进风增 温增湿腔体; 其中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 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还可分别单独采用。 0010 增温增湿腔体单独由加热箱体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自上而下穿过输送网 带的上进风增湿箱体、 湿箱体组成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 或由加热箱体和高温高湿雾化汽 水混合物自下而上穿过输送网带的下进风增湿箱体、 增湿箱体组成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 或由二者共同组成。 0011 本发明在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上装有排潮装置, 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上装有排潮 装置。 0012 本发明温湿度调控区包括过渡间及过渡间上装有的双循环冷却装置、 蒸汽喷管和 蒸汽喷管。 0013 双循环冷却装置引进的冷风。
14、或者蒸汽喷管B喷出的蒸汽从上方穿过烟叶和输送网 带, 实现烟叶温湿度的调控, 同时排除多余的气体。 0014 本发明在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上分别装有加热器、 双介质嘴、 循环装置A、 循环装 置B、 循环装置C, 构成上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 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在 循环装置A、 循环装置B、 循环装置C的作用下穿过输送网带从上向下循环运动; 在下进风增 温增湿腔体上分别装有加热器、 双介质嘴、 循环装置A、 循环装置B、 循环装置C, 构成下进风 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 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在循环装置A、 循环装置B、 循环 装置C的作用下穿过输送网带从下向上循环运动。。
15、 0015 本发明至少含有1个由增温增湿腔体、 1个上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和1个 排潮装置, 或者含有一个增温增湿腔体、 1个下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和1个排潮装 置。 0016 本发明输送网带在增温增湿箱体的隧道内采用单层通过, 或采用往复多次折叠, 形成多层物料。 0017 本发明在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和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内的加热温度和增湿温度, 设定为相同或者不相同, 用以实现烟叶的分段和多梯度增温增湿。 0018 输送网带托载烟叶经温湿度调控区时, 双循环冷却装置引进的冷风或者蒸汽喷管 喷出的蒸汽被迫从上方穿过烟叶和输送网带, 实现烟叶温度的调控, 对烟叶水分进一步均 匀化处理。
16、。 0019 输送网带托载烟叶经长方形隧道式增温增湿腔体和温湿度调控区的过程中, 烟叶 一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会散发出青杂气等有害气体。 通过装在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 的排潮装置、 装在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的排潮装置和装在过渡间的双循环冷却装置排除青 杂气和多余的湿气。 0020 输送网带托载烟叶运行到出料端输出, 输送网带绕轴转动, 进入回程状态, 同时增 湿完毕的烟叶在出料端的出料口落下, 完成烟叶增湿。 这样, 通过输送网带周而复始的圆周 运动, 烟叶源源不断的从进料端开始经过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上下穿行的增温 增湿腔体、 冷风自上而下穿行的温湿度调控区, 烟叶被加热增湿和调温。
17、, 在出料端的出料口 相继落下, 实现烟叶的连续增温增湿。 0021 输送网带可以在增温增湿腔体内进行多次, 形成多层物料, 缩短设备被长度。 附图 1、 2所示的设备结构示意图仅为本方法的一直经典设备示意图。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5455185 B 4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传统润叶方法(传统是采用真空回潮+滚筒式一润+滚筒 式二润, 或者是采用滚筒式一润+滚筒式二润进行烟叶增温增湿), 直接采用一台隧道式热 风润叶机对烟叶进行增温增湿, 缩短烟叶加工工艺路径, 降低加工成本; 采用烟叶静态增温 增湿, 降低烟叶造碎, 提高烟草加工经济效益; 采用薄层物料正面增温。
18、增湿, 提高烟叶水分 均匀性, 提升烟叶加工的片形结构; 可以直接采用该设备对打叶机组供料, 缩短工艺路径, 降低成本, 同时给打叶机组提供均匀稳定的物料。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发明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5 图3是图1的B-B截面图, 即上进风加热工作截面图; 0026 图4是图1的C-C截面图, 即上进风润叶工作截面图; 0027 图5是图1的D-D截面图, 即下进风加热工作截面图; 0028 图6是图1的E-E截面图, 即下进风润叶工作截面图; 0029 图7是图1的F-F截面图, 即上进风工作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如图1所示, 一种隧。
19、道式热风润叶的工艺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特征在于, 烟叶润叶 工艺采用先增温后增湿, 或者采用先增温、 后增湿、 再增温、 再增湿的循环方式, 分多段、 分 梯度对烟叶进行润叶, 实现烟叶增温后水分的吸收, 提高润透性, 增温采用热风方式; 润叶 过程采用隧道式环形输送网带, 烟叶与输送网带在增温、 增湿过程中相对静止不动, 在烟叶 体积不变的情况下, 采用降低烟叶厚度增加面积、 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穿透过 物料层的方式提高润叶效率; 宽度上与后续的打叶工艺设备直接对接, 即润叶出料后直接 进入打叶机, 缩短工艺路径。 0031 本发明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穿透过物料层是从烟叶自上。
20、而下穿透, 或 是由烟叶自下而上穿透, 或是两种方式同时使用。 0032 本发明润叶设备采用增温增湿隧道, 增温增湿隧道包括进料端1、 增温增湿腔体2、 温湿度调控区10、 出料端3; 采用输送网带5由进料端1进入增温增湿腔体2经温湿度调控区 10、 出料端3出料; 其中增温增湿腔体2的温度40140, 相对湿度0100可调; 输送网带 5的有效宽度小于等于5000mm。 0033 所述环形输送网带5由进料端1经过内部有热风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上、 下 穿流并同时具有排潮功能的方形隧道式增温增湿腔体2、 具有排潮和调温功能且气流自上 向下运行的方形隧道式温湿度调控区10和出料端3作圆周运动。
21、, 烟叶在出料端3后部落下, 完成烟叶的增温增湿; 0034 本发明增温增湿腔体2前端依序设有加热箱体2-3、 上进风增湿箱体2-4、 湿箱体2- 5组成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1; 由后段依序设置的加热箱体2-6、 下进风增湿箱体2-7、 增湿 箱体2-8组成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 其中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1、 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 2-2还可分别单独采用。 0035 增温增湿腔体2单独由加热箱体2-3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自上而下穿过输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5455185 B 5 送网带5的上进风增湿箱体2-4、 湿箱体2-5组成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1, 或由加热箱。
22、体2-6 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自下而上穿过输送网带5的下进风增湿箱体2-7、 增湿箱体2-8 组成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 或由二者共同组成。 0036 本发明在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1上装有排潮装置(7-1), 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 2上装有排潮装置7-2。 0037 本发明温湿度调控区10包括过渡间10-1及过渡间10-1上装有的双循环冷却装置 7-3、 蒸汽喷管A7-4和蒸汽喷管B10-2。 0038 双循环冷却装置7-3引进的冷风或者蒸汽喷管B10-2喷出的蒸汽从上方穿过烟叶 和输送网带5, 实现烟叶温湿度的调控, 同时排除多余的气体。 0039 本发明在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
23、1上分别装有加热器9-1、 双介质嘴8-1、 循环装置 A4-1、 循环装置B4-2、 循环装置C4-3, 构成上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11; 热风和高温 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在循环装置A4-1、 循环装置B4-2、 循环装置C4-3的作用下穿过输送网 带5从上向下循环运动; 在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上分别装有加热器9-2、 双介质嘴8-2、 循 环装置A6-1、 循环装置B6-2、 循环装置C6-3, 构成下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12; 热风 和高温高湿雾化汽水混合物在循环装置A6-1、 循环装置B6-2、 循环装置C6-3的作用下穿过 输送网带5从下向上循环运动。 0040 本发明。
24、至少含有1个由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1、 1个上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 系统11和1个排潮装置A(7-1), 或者含有一个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 1个下进风式热风循 环增温增湿系统12和1个排潮装置B(7-2)。 0041 本发明输送网带5在增温增湿腔体2的隧道内采用单层通过, 或采用往复多次折 叠, 形成多层物料。 0042 本发明在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1和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内的加热温度和增 湿温度, 设定为相同或者不相同, 用以实现烟叶的精细化增温增湿。 0043 本发明实施例: 0044 设备主传动启动带动输送网带5作圆周运动, 同时加热器A9-1、 加热器B9-2、 循环 。
25、装置A4-1、 循环装置B4-2、 循环装置C4-3、 循环装置A6-1、 循环装置B6-2、 循环装置C6-3、 排 潮装置A(7-1)、 排潮装置B(7-2)、 双循环冷却装置7-3启动, 加热器A9-1、 加热器B9-2产生的 热量被循环装置A4-1、 循环装置B4-2、 循环装置C4-3、 循环装置A6-1、 循环装置B6-2、 循环装 置C6-3驱动循环, 产生热风, 对设备增温增湿箱体2和过渡间10的长方形隧道内腔进行加 热, 同时加热输送网带5, 部分热量和设备内部的粉尘被排潮装置A(7-1)、 排潮装置B(7-2)、 双循环冷却装置7-3从增温增湿箱体2和温湿度调控区10的方形。
26、隧道内腔排除。 0045 当烟叶即将来到增温增湿腔体A2-1, 预热启动的所有装置依然运行, 设备立即转 入工作模式, 烟叶先在加热箱体2-3内由加热器A9-1与循环装置A4-1产生的热风进行加热, 然后来到增温增湿箱体2-4, 双介质喷嘴A8-1、 双介质喷嘴B8-2启动, 喷射出高温高湿汽水 雾化混合物在循环装置B4-2、 循环装置C4-3的作用下循环, 形成上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 湿系统11, 对由输送网带5托载进入上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1的烟叶进行增温增湿。 随着输 送网带5托载烟叶来到下进风增温增湿腔体2-2, 烟叶先在加热箱体2-6内由加热器B9-2与 循环装置A6-1产生的热风进。
27、行加热, 然后来到增温增湿箱体2-7, 双介质喷嘴A8-3、 双介质 喷嘴B8-4启动, 喷射出高温高湿汽水雾化混合物, 在循环装置B6-2、 循环装置C6-3的作用下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5455185 B 6 循环, 形成下进风式热风循环增温增湿系统12, 对由输送网带5托载进入下进风增温增湿腔 体2-2的烟叶进行增温增湿。 烟叶在高温高湿环境中, 会释放一些青杂气, 由一直在工作的 排潮装置A7-1、 排潮装置B7-2排出。 0046 当输送网带5托载的烟叶进入过渡间10-1, 烟叶携带部分高温高湿气体, 烟叶在继 续吸收部分表水并依然释放青杂气等, 同时在这个区域烟叶。
28、温度不一定满足工艺要求, 通 过双循环冷却装置7-3引进的冷风或者蒸汽喷管10-2喷出的蒸汽被迫从上方穿过烟叶和输 送网带5, 实现烟叶温度的调控, 对烟叶水分进一步均匀化处理。 最终烟叶在出料端3的落料 口送出, 完成烟叶增湿。 烟叶源源不断的送到输送网带5进行增温增湿等, 又连续不断的被 送出, 实现烟叶的静态隧道式热风润叶。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5455185 B 7 图1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8 CN 105455185 B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9 CN 105455185 B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0 CN 105455185 B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1 CN 105455185 B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2 CN 105455185 B 12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13 CN 105455185 B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