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4354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19 CN 203943543 U (21)申请号 201420294778.3 (22)申请日 2014.06.05 A47J 37/06(2006.01) (73)专利权人 翡柯机械 ( 福建 ) 有限公司 地址 362302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霞美镇光 电信息产业基地 (72)发明人 郑晓菲 (54) 实用新型名称 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性高的空气炸 锅, 包括有外壳、 炉头、 气体管路及控制系统 ; 该 外壳具有烹饪空间及盛物筒, 该烹饪空间在侧壁 开设有一侧开口。
2、, 并于侧开口上活动装设有一侧 盖体, 该炉头内部设有加热空间, 并于加热空间装 设有空气加热装置, 该空气加热装置具有多个加 热管、 风叶及第一电机 ; 该控制系统包括有控制 器、 控制电路、 感应装置和用以侦测烹饪空间中温 度的温度感应器 ; 该感应装置设于盛物筒上, 用 于感应侧盖体是否盖合侧开口 ; 该控制电路接收 控制器和感应装置发出的信号以控制第一电机转 动, 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相连。 本实用新型可 避免热空气泄露而烫伤使用者, 且可在温度过高 时停止工作, 避免爆裂等安全隐患。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3、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943543 U CN 203943543 U 1/1 页 2 1. 一种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外壳、 炉头、 气体管路及控制系统 ; 该外壳具有烹饪空间及装设于烹饪空间内的盛物筒, 该烹饪空间在侧壁开设有一侧开口, 并于侧开口上活动装设有一侧盖体, 该侧开口与侧盖体之间设有固定结构, 该炉头内部设 有加热空间, 并于加热空间装设有空气加热装置, 该空气加热装置具有多个加热管、 风叶及 对风叶进行驱动的第一电机 ; 该控制系统包括有控制器、 控制电路、 感应装置和用以侦。
4、测烹饪空间中温度的温度感 应器 ; 该感应装置设于盛物筒上, 用于感应侧盖体是否盖合侧开口 ; 该控制电路接收控制 器和感应装置发出的信号以控制第一电机转动, 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相连。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 该气体管路包括有进气单 元及出气单元 ; 该进气单元具有设置于炉头的进气口及连通加热空间和烹饪空间的通气 孔 ; 该出气单元具有设置于盛物筒一端的出气孔 ; 该空气由进气口进入加热空间 , 并由空 气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加热的热空气通过通气孔进入烹饪空间,并通过盛物筒的通孔进入 盛物筒 , 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 , 且由盛物筒一端的出气孔排出, 。
5、以形成气体循环。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 该通气孔处设有单向阀门。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 该盛物筒具有一空心的圆 筒, 及可打开或盖合圆筒前、 后的前盖和后盖, 该通孔分布于圆筒及前盖上, 该出气孔分布 于后盖上。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有一可驱动盛物筒 转动的第二电机, 该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侧壁上, 且具有一输出轴 ; 所述后盖上形成一与输 出轴连接的转轴 ; 且对应出气孔位置设有一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的抽气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943543。
6、 U 2 1/4 页 3 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烹饪电器, 尤其是指一种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油炸锅方便人们煎炸食物, 但食物浸泡在油内煎炸, 炸出的食物含油量极高, 不利于健康, 且浪费油。于是就研制了空气油炸锅。目前, 国内外健康饮食炊具开始普及, 最近几年最流行的是空气炸锅, 国内外各种品牌种类繁多, 但其原理基本相同, 都是采用高 速热空气循环技术对食物进行烹饪, 由于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不需要或者很少用油, 所以属 于健康的烹饪。 0003 但是, 现有的空气炸锅是通过炸锅内的加热装置对炸锅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而热 空气在炸。
7、锅内循环流动, 从而对炸锅内放置的食物进行加热, 如果炸锅没有关闭好, 热空气 往外泄露, 将会烫伤使用者 ; 而且如果空气炸锅内的温度过高, 就会导致空气炸锅爆裂, 严 重的就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0004 有鉴于此, 本设计人针对上述空气炸锅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 不便, 而深入构思, 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其可避免热空气泄露而烫 伤使用者, 且可在温度过高时停止工作, 避免爆裂等安全隐患。 0006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 0007 一种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
8、其中, 包括有外壳、 炉头、 气体管路及控制系统 ; 该外壳 具有烹饪空间及装设于烹饪空间内的盛物筒, 该烹饪空间在侧壁开设有一侧开口, 并于侧 开口上活动装设有一侧盖体, 该侧开口与侧盖体之间设有固定结构, 该炉头内部设有加热 空间, 并于加热空间装设有空气加热装置, 该空气加热装置具有多个加热管、 风叶及对风叶 进行驱动的第一电机 ; 0008 该控制系统包括有控制器、 控制电路、 感应装置和用以侦测烹饪空间中温度的温 度感应器 ; 该感应装置设于盛物筒上, 用于感应侧盖体是否盖合侧开口 ; 该控制电路接收 控制器和感应装置发出的信号以控制第一电机转动, 该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相连。 00。
9、09 所述气体管路包括有进气单元及出气单元 ; 该进气单元具有设置于炉头的进气 口及连通加热空间和烹饪空间的通气孔 ; 该出气单元具有设置于盛物筒一端的出气孔 ; 该 空气由进气口进入加热空间,并由空气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加热的热空气通过通气孔进入 烹饪空间,并通过盛物筒的通孔进入盛物筒,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 且由盛物筒一端的出 气孔排出, 以形成气体循环。 0010 所述通气孔处设有单向阀门。 0011 所述盛物筒具有一空心的圆筒, 及可打开或盖合圆筒前、 后的前盖和后盖, 该通孔 分布于圆筒及前盖上, 该出气孔分布于后盖上。 说 明 书 CN 203943543 U 3 2/4 页 4 00。
10、12 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有一可驱动盛物筒转动的第二电机, 该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 侧壁上, 且具有一输出轴 ; 所述后盖上形成一与输出轴连接的转轴 ; 且对应出气孔位置设 有一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的抽气装置。 0013 采用上述结构后, 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 当感应装置侦测到侧盖体已 盖合侧开口时, 控制电路接收控制器和感应装置发出的信号, 控制第一电机转动, 驱动空气 加热装置对空气进行加热, 将加热的空气传送至烹饪空间内对盛物筒中食物进行加热烹 饪, 即空气炸锅在完全关闭状态下工作, 可避免热空气泄露而烫伤使用者 ; 该温度感应器用 以侦测烹饪空间中的温度, 当温度感应器侦测到烹饪。
11、空间中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 就传递 信号至控制电路上, 将立即控制第一电机停止转动, 进而停止空气加热装置工作, 避免爆裂 等安全隐患, 从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的正视剖面示意图 ; 0016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的盛物筒的结构示意图一 ; 0017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的盛物筒的结构示意图二 ; 0018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的导气板的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12、。 0020 符号说明 0021 外壳 1 烹饪空间 11 侧壁 111 底壁 112 0022 开口 113 侧开口 114 侧盖体 115 合页 116 0023 锁扣 117 盛物筒 12 通孔 121 圆筒 122 0024 前盖 123 后盖 124 转轴 125 第二电机 13 0025 输出轴 131 抽气装置 14 搅拌桨 15 导气板 16 0026 斜板 161 导气孔 162 0027 炉头 2 凸块 21 加热空间 22 空气加热装置 23 0028 加热管 24 风叶 25 第一电机 26 0029 进气口 33 通气孔 34 出气孔 35 微波加热装置 4 0030。
13、 控制系统 5 控制器 51 控制电路 52 感应装置 53 0031 温度感应器 54。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 0033 请参阅图1至图6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 其包括有外壳1、 炉头 2、 气体管路及控制系统 5 ; 0034 该外壳 1 具有至少两个烹饪空间 11 及盛物筒 12, 本实施例以四个烹饪空间 11 为 例说明 ; 所述各烹饪空间 11 由侧壁 111 及底壁 112 围成的具有一开口 113 朝上的容室 ; 该 盛物筒 12 装设于烹饪空间 11 内 , 且该盛。
14、物筒 12 周壁上分布有通孔 121, 该通孔 121 为单 说 明 书 CN 203943543 U 4 3/4 页 5 向进气孔, 热空气只能从烹饪空间 11 通过通孔 121 进入盛物筒 12 中, 不能从盛物筒 12 通 过通孔121进入烹饪空间11, 避免热空气到处流动散失热量, 热空气可集中于盛物筒12中, 提高烹饪效率 ; 0035 该炉头 2 具有可盖合所述开口 113 的凸块 21, 且该炉头 2 内部设有加热空间 22, 并于加热空间 22 装设有空气加热装置 23, 该空气加热装置 23 具有多个加热管 24、 风叶 25 及对加热管 24 和风叶 25 进行驱动的第一电。
15、机 26; 0036 该气体管路包括有进气单元及出气单元;该进气单元具有设置于炉头2的进气口 33 及连通加热空间 22 和烹饪空间 11 的通气孔 34, 该通气孔 34 处设有单向阀门 ; 该出气 单元具有设置于盛物筒 12 一端的出气孔 35 ; 该空气由进气口 33 进入加热空间 22, 并由空 气加热装置23进行加热,加热的热空气通过通气孔34进入烹饪空间11,并通过盛物筒12 的通孔 121 进入盛物筒 12, 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 , 且由盛物筒 12 一端的出气孔 35 排出, 以形成气体循环 ; 0037 该控制系统包括有控制器 51、 控制电路 52、 感应装置 53 及温度。
16、感应器 54 ; 该感应 装置53设于盛物筒12上, 用于感应侧盖体115是否盖合侧开口114, 当感应装置53侦测到 侧盖体115已盖合侧开口114时, 控制电路52接收控制器51和感应装置53发出的信号, 控 制第一电机 26 转动, 驱动空气加热装置 23 对空气进行加热, 控制第二电机 13 转动, 带动盛 物筒 12 转动并驱动抽气装置 14 工作, 同时将通气孔 34 处的单向阀门打开, 将加热的空气 传送至烹饪空间 11 内对盛物筒 12 中食物进行加热烹饪, 即空气炸锅在完全关闭状态下工 作, 可避免热空气泄露而烫伤使用者 ; 该温度感应器 54 用以侦测烹饪空间 11 中的温。
17、度, 当 温度感应器 54 侦测到烹饪空间 11 中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 就传递信号至控制电路 52 上, 将立即控制第一电机 26 停止转动, 进而停止空气加热装置 23 工作, 避免爆裂等安全隐患, 从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0038 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的盛物筒 12 具有一空心的圆筒 122, 及可打开或 盖合圆筒 122 前、 后的前盖 123 和后盖 124, 该通孔 121 分布于圆筒 122 及前盖 123 上, 该出 气孔 35 分布于后盖 124 上 ; 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还包括有一可驱动盛物筒 12 转动的第二电机13, 该第二电机13设置于所述侧壁111。
18、上, 且具有一输出轴131 ; 所述后盖 124 上形成一与输出轴 131 连接的转轴 125, 该第二电机 13 驱动盛物筒 12 转动, 可使热空 气均匀进入盛物筒 12, 进而对食物均匀加热, 提高烹饪效率 ; 且对应出气孔 35 位置设有一 由所述第二电机13驱动的抽气装置14, 可将盛物筒12中使用过的热空气抽出, 以使更多热 空气进入盛物筒 12, 进而提高烹饪效率 ; 该盛物筒 12 内部设有一由第二电机 13 驱动转动 的搅拌桨 15, 该搅拌桨 15 可搅动盛物筒 12 中的食物, 避免出现外熟内生或外部焦黑等情 况。 0039 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的烹饪空间 11 。
19、还在侧壁 111 开设有一侧开口 114, 并于侧开口114上活动装设有一侧盖体115, 该侧开口114与侧盖体115之间设有固定 结构 ; 该固定结构包括有于侧开口 114 与侧盖体 115 一侧枢接的合页 116, 另一侧设有锁扣 117, 该锁扣 117 锁固于炉头 2 上 ; 打开侧盖体 115, 可方便往盛物筒 12 转入或取出食物 ; 该 烹饪空间11内还设有两相对设置导气板16, 该两导气板16位于盛物筒12两侧且与盛物筒 12 的轴向长度等长 ; 该导气板 16 两端形成有向盛物筒 12 弯曲的斜板 161, 该斜板 161 上分 布有导气孔162, 该导气板16可将烹饪空间1。
20、1内的热空气均匀导入盛物筒12中, 使得热空 说 明 书 CN 203943543 U 5 4/4 页 6 气均匀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 ; 该导气板 16 上中部还嵌设有微波加热装置 4, 可同时采用热 空气加热和微波加热, 食物加热更迅速, 受热更均匀, 熟透的更快。 0040 且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的空气炸锅具有多个独立的烹饪空间 11, 可以同时启用多 个烹饪空间 11, 以烹饪大量食物, 而且每个烹饪空间 11 都是独立的, 可以每一烹饪空间 11 烹饪一种食物, 可避免食物之间相互串味, 提供食物的香味和口感 ; 而且设有多个加热管 24, 功率较大, 并所有热空气都必须进入盛物筒12,。
21、 并由盛物筒12上的出气孔35排出, 充分 提高热空气的利用率, 进而提高食物加热效率, 使得烹饪周期时间降低。 0041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 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说 明 书 CN 203943543 U 6 1/5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43543 U 7 2/5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43543 U 8 3/5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43543 U 9 4/5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43543 U 10 5/5 页 11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943543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