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集尘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空吸尘器集尘袋.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599857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7.30 CN 102599857 B (21)申请号 201110026130.9 (22)申请日 2011.01.19 A47L 9/14(2006.01) (73)专利权人 泰怡凯电器 ( 苏州 ) 有限公司 地址 215168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石湖西路 108 号 (72)发明人 王寿木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王月玲 武玉琴 CN 202168795 U,2012.03.21, 权利要求 1-10. CN 2363641 Y,2000.02.1。
2、6,说明书第1页第 4 段 - 第 8 段及附图 1. CN 101590348 A,2009.12.02,说明书第1页 第 4 段 . DE 102005047251 A1,2007.04.05, 全文 . WO 2007/134734 A1,2007.11.29, 全文 . US 2009/0301043 A1,2009.12.10,说明书第 0026 段 - 第 0030 段及附图 8. (54) 发明名称 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包括内 层袋(21)和外层袋(23), 两者的袋口分别密封固 定在卡口板 (25) 上, 卡口板 (25) 上开设。
3、有进风 口 (27), 所述的内层袋 (21) 和卡口板 (25) 围设 成内袋空间 (100), 所述的内层袋 (21) 和外层袋 (23) 间隔设置, 两者之间留有间隙 (20) ; 所述的 外层袋 (23)、 内层袋 (21) 和卡口板 (25) 围设成 外袋空间(200), 所述的内袋空间(100)和外袋空 间(200)之间设有气流通道。 本发明结构简单、 使 用方便, 无吸力损失或极少吸力损失, 不必频繁更 换, 有效的提高了集尘袋的使用寿命, 节约成本。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密雅荣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
4、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599857 B CN 102599857 B 1/1 页 2 1. 一种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包括内层袋 (21) 和外层袋 (23) , 两者的袋口分别密封固定 在卡口板 (25) 上, 卡口板 (25) 上开设有进风口 (27) , 所述的内层袋 (21) 和卡口板 (25) 围 设成内袋空间 (100)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层袋 (21) 和外层袋 (23) 间隔设置, 两者之间留 有间隙 (20) ; 所述的外层袋 (23) 、 内层袋 (21) 和卡口板 (25) 围设成外。
5、袋空间 (200) , 所述 的内袋空间 (100) 和外袋空间 (200) 之间设有气流通道 ; 所述的气流通道为开设在内层袋 (21) 或卡口板 (25) 上的泄气孔 (29) 。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口板 (25) 具有固定内 层袋 (21) 袋口的凸板 (251) , 所述的气流通道为开设在凸板 (251) 上的泄气孔 (29) 。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间隙 (20) 的横截面呈 环状设置, 形成环隙。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间隙 (20) 的横。
6、截面积 进风口 (27) 的面积。 5.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泄气孔 (29) 为 1 个, 开设在进风口 (27) 的上侧 ; 或者, 所述的泄气孔 (29) 为多个。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个泄气孔 (29) 是均 匀设置的。 7.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泄气孔 (29) 开设在位 于卡口板 (25) 内侧表面至内层袋 (21) 袋体长度 1/2 的范围内。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泄气孔 (29) 的面积 进。
7、风口 (27) 的面积。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层袋 (21) 和外层袋 (23) 的袋体过滤材料为纤维材料、 纺织布、 无纺布、 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组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99857 B 2 1/5 页 3 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尘袋, 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属于真空吸尘器制造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真空吸尘器具有多种类型, 如 : 有尘袋吸尘器、 旋风分离吸尘器。其 中的有尘袋吸尘器由于具有体积小、 价格低廉、 简单易用等优点而深受使用者喜爱。 有尘袋 吸。
8、尘器主要由地刷、 集尘袋、 电机前过滤网、 电机、 电机后过滤网组成。有尘袋吸尘器工作 时, 带有灰尘的气流被地刷吸入到集尘袋后进行分离, 灰尘被滞留在集尘袋中, 分离后的气 流通过电机前过滤网过滤后进入电机并通过电机后过滤网过滤后排出。然而有尘袋吸尘 器是通过集尘袋拦截气流中的灰尘, 使用一段时间后, 集尘袋会被堵塞, 只得更换新的集尘 袋。 0003 传统的集尘袋都是单层的, 通常采用的过滤材料为纤维、 塑料、 纺织布等。但上述 单层结构的集尘袋使用一段时间后, 集尘袋单层被堵塞即失去拦截灰尘能力, 只得更换新 集尘袋。 0004 为了让集尘袋能拦截微细的粉尘, 或延长集尘袋的使用寿命, 。
9、现有技术中通常还 采用一种双层或多层的集尘袋结构设计。图 1 为现有内外层粘合连接结构集尘袋的纵向剖 视图, 如图 1 所示, 集尘袋 1 具有内层袋 11、 外层袋 13 及卡口板 12, 内层袋 11 和外层袋 13 粘合连接在一起。由于该双层集尘袋外层袋 13 和内层袋 11 所采用的不同材质的孔隙大小 不同, 从而提高细小微尘的拦截能力。或者内层袋 11 采用坚韧的材料拦截较大有棱角破坏 性的灰尘, 外层袋 13 采用普通材料拦截细小微尘, 从而提高集尘袋的抗破坏能力。上述内 外层粘合连接结构的集尘袋使用一段时间后, 集尘袋内层袋 11 或外层袋 13 被堵塞后同样 失去拦截灰尘能力,。
10、 只得更换新集尘袋。 0005 由此可见, 无论是单层或内外层粘合连接结构的集尘袋均存在使用寿命较短的缺 陷。另外, 现有的集尘袋在吸入灰尘后, 由于过滤层堵塞, 吸力会下降 10 50。且使用 国内制造的普通集尘袋时, 采用行内标准吸力损失测试, 吸尘器吸力损失基本在 30以上。 使用一段时间后集尘袋过滤层部分被堵塞, 吸尘器吸力损失超过 50时, 严重损害吸尘器 的吸尘效果, 极大浪费电能。 由此可见, 传统的有尘袋真空吸尘器采用国内普通集尘袋时还 存在吸力损失较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真空吸尘器集尘 袋, 其结构简单、 使。
11、用方便, 无吸力损失或极少吸力损失, 且使用寿命更长、 不必频繁更换。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0008 一种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包括内层袋和外层袋, 两者的袋口分别密封固定在卡口 板上, 卡口板上开设有进风口, 所述的内层袋和卡口板围设成内袋空间, 所述的内层袋和外 说 明 书 CN 102599857 B 3 2/5 页 4 层袋间隔设置, 两者之间留有间隙 ; 所述的外层袋、 内层袋和卡口板围设成外袋空间, 所述 的内袋空间和外袋空间之间设有气流通道。 0009 根据集尘袋的不同结构, 所述的气流通道可以为开设在内层袋上的泄气孔 ; 如果 所述卡口。
12、板具有固定内层袋袋口的凸板, 则所述的气流通道为开设在凸板上的泄气孔。 0010 为了设置方便, 所述的间隙的横截面呈环状设置, 形成环隙。 0011 为了减少吸力损失, 所述的间隙的横截面积进风口的面积。 0012 所述的泄气孔为 1 个, 开设在进风口的上侧。或者所述的泄气孔为多个, 且是均匀 设置的。所述的泄气孔开设在位于卡口板内侧表面至内层袋袋体长度 1/2 的范围内, 且泄 气孔的面积进风口的面积。 0013 所述的内层袋和外层袋的袋体过滤材料为纤维材料、 纺织布、 无纺布、 塑料中的一 种或多种材料的组合。 0014 综上所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结构简单、 使用方。
13、便, 无吸力损失 或极少吸力损失, 不必频繁更换, 有效的提高了集尘袋的使用寿命, 节约成本。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现有内外层粘合连接结构集尘袋的纵向剖视图 ; 0017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内层带泄气孔的集尘袋纵向剖视图 ; 0018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内层带多个泄气孔的集尘袋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19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卡口板带泄气孔的集尘袋纵向剖视图 ; 0020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卡口板带多个泄气孔的集尘袋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一 0022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
14、内层带泄气孔的集尘袋纵向剖视图, 如图2所示, 本发明的 集尘袋 2 采用内外层结构, 包括内层袋 21 和外层袋 23, 两者的袋口分别密封固定在卡口板 25上, 卡口板25上开设有进风口27, 所述的内层袋21和卡口板25围设成内袋空间100, 所 述的内层袋 21 和外层袋 23 间隔设置, 内层袋 21 和外层袋 23 之间没有粘合连接, 两者之间 留有间隙 20, 所述的外层袋 23、 内层袋 21 和卡口板 25 围设成外袋空间 200, 所述的内袋空 间 100 和外袋空间 200 之间设有气流通道。通常情况下, 根据集尘袋 2 的内层袋 21、 外层 袋 23 和卡口板 25 。
15、的连接方式不同, 以及卡口板 25 的结构不同, 气流通道的开设位置也有 所差异。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气流通道为开设在内层袋 21 上的泄气孔 29。 0023 其中, 为了制造方便, 间隙 20 横截面积可成环状设置, 形成环隙。为了减少吸力损 失, 所述的间隙 20 的横截面积进风口 27 的面积。同样为了减少吸力损失, 所述的内层袋 21 靠近卡口板 25 的进风口 27 处开设有泄气孔 29, 开设在位于卡口板 25 至内层袋 21 袋体 长度 1/2 的范围内。由于灰尘是由位于集尘袋卡口板 25 相对面的部位至进风口 27 的方向 逐步堆积, 若泄气孔设置在位于卡口板 25 至内层。
16、袋 21 袋体长度大于 1/2 的范围时, 集尘袋 的使用效率降低。这样, 当含灰尘气流通过卡口板 25 中的进风口 27 进入集尘袋后, 由于 惯性作用, 大部分灰尘被滞留在内层袋 21 中, 仅有少量灰尘通过泄气孔 29 逸入外层袋 23。 说 明 书 CN 102599857 B 4 3/5 页 5 工作一段时间后, 即使内层袋21被堵塞, 进入集尘袋的气流仍可通过泄气孔29进入外层袋 23 后再进入电机, 实现无吸力损失或极少吸力损失的功能 ; 且该集尘袋只有在内层袋 21、 外层袋 23 均被堵塞后, 才需更换新的集尘袋, 有效的提高了集尘袋的使用寿命, 节约成本。 0024 泄气孔。
17、 29 设在内层袋 21 的上方。在使用该集尘袋, 将集尘袋放入真空吸尘器时, 需将集尘袋带有泄气孔 29 的面朝上放置。这样, 当含灰尘气流通过卡口板 25 中的进风口 27 进入集尘袋后, 由于惯性作用, 大部分灰尘被滞留在内层袋 21 中, 仅有少量灰尘通过泄 气孔 29 逸入外层袋 23。当上述少量灰尘通过泄气孔 29 进入外层袋 23 时, 首先冲击与泄气 孔 29 相应的袋面, 由于重力作用, 其中的部分灰尘仍会通过泄气孔 29 掉入内层袋 21, 从而 减少进入外层袋 23 的灰尘, 避免外层袋 23 被堵塞。 0025 泄气孔 29 开设在位于卡口板 25 至内层袋 21 袋体。
18、长度 1/2 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 由于惯性作用, 气流中的灰尘极少在前端的泄气孔 29 逸入外层袋 23。 0026 依据流体力学伯努利流方程 : 0027 p+gh+(1/2)*v2 常量 0028 其中 p : 流体的压强、 : 流体的密度、 v : 代表流体速度、 H : 铅垂高度、 g : 重力加速 度。 0029 从上式中可知,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由能量守恒原理得出 : 流速高处压力 低, 流速低处压力高。当气流通过进风口 27 进入泄气孔 29 时, 由于电机的机械能不变, 若 泄气孔 29 面积比进风口 27 面积小, 则气流速度加快, 压力降低, 造成吸力损失。为了更。
19、好 的减少吸力损失, 本发明设计泄气孔29的面积大于等于进风口27的面积, 使得吸尘器的吸 力损失较小。 采用行内标准测试, 即使采用国内普通材质的集尘袋, 吸尘器的吸力损失小于 等于 5。同样原理, 为了更好的减少吸力损失, 间隙 20 横截面积进风口 27 的面积。但 由于吸尘器容纳集尘袋的集尘室本身体积较小, 使得集尘袋的体积不宜过大。 因而, 内层袋 21 与外层袋 23 之间的间隙 20 不宜过大, 在两者之间的间隙 20 横截面积大于等于进风口 27 的面积的情况下, 使得两者之间的间隙 20 尽量小。 0030 实施例二 0031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内层带多个泄气孔的集尘袋立体。
20、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 本发明公开了另一种多孔的内外层结构的集尘袋, 泄气孔29均匀开设在内层袋21上, 且多 孔均匀分布在位于卡口板 25 至内层袋 21 袋体长度 1/2 的范围内, 多孔的总的面积大于等 于进风口 27 的面积。 0032 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是, 当灰尘通过泄气孔 29 进入外层袋 23 时, 由于重力作用, 位 于外层袋23上表面的一部分灰尘仍会掉入内层袋21, 从而减少进入外层袋23的灰尘, 避免 外层袋 23 被堵塞。泄气孔 29 开设在位于卡口板 25 至内层袋 21 袋体长度 1/2 的范围内, 由于惯性作用, 气流中的灰尘极少在前端的泄气孔 29 逸入外层袋。
21、 23。为了减少吸力损失, 多个泄气孔 29 的总面积大于等于进风口 27 的面积, 且内外袋之间的间隙 20 横截面积大于 等于进风口27的面积。 通过以上泄气孔29、 间隙20横截面积大小的设置, 采用行内标准测 试, 即使采用国内普通的集尘袋, 吸尘器的吸力损失小于等于 5。 0033 实施例三 0034 由于在内袋上开设泄气孔无形中增加了集尘袋内袋制造的复杂度。 为了方便集尘 袋内外袋的工业化大生产, 在本实施例中, 气流通道为开设在卡口板上的泄气孔, 而非开设 说 明 书 CN 102599857 B 5 4/5 页 6 在集尘袋内袋上。 0035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卡口板带泄。
22、气孔的集尘袋纵向剖视图。如图 4 所示, 本发 明的集尘袋采用内外层结构, 包括内层袋 21 和外层袋 23, 两者的袋口分别密封固定在卡口 板 25 上, 卡口板 25 上开设有进风口 27。特别的, 内层袋 21 袋口固定在卡口板 25 的凸板 251 上。所述的内层袋 21 和卡口板 25 围设成内袋空间 100, 所述的内层袋 21 和外层袋 23 间隔设置, 内层袋 21 和外层袋 23 之间没有粘合连接, 两者之间留有间隙 20, 所述的外层袋 23、 内层袋 21 和卡口板 25 围设成外袋空间 200, 内袋空间 100 和外袋空间 200 之间设有气 流通道。 具体地说, 所。
23、述气流通道开设在卡口板25的凸板251上, 该气流通道为泄气孔29, 使得进入集尘袋的气流可通过该泄气孔29进入外层袋。 这样, 当含灰尘气流通过卡口板25 中的进风口 27 进入集尘袋后, 由于惯性作用, 大部分灰尘被滞留在内层袋 21 中, 仅有少量 灰尘通过泄气孔29逸入外层袋23。 工作一段时间后, 即使内层袋21被堵塞, 进入集尘袋的 气流仍可通过泄气孔 29 进入外层袋 23 后再进入电机, 实现无吸力损失或极少吸力损失的 功能 ; 且该集尘袋只有在内层袋 21、 外层袋 23 均被堵塞后, 才需更换新的集尘袋, 有效的提 高了集尘袋的使用寿命, 节约成本。 0036 泄气孔 29。
24、 设在进风口 27 之上的凸板 251 的上方。在使用该集尘袋, 将集尘袋放 入真空吸尘器时, 需将集尘袋带有泄气孔 29 的面朝上放置。这样, 当含灰尘气流通过卡口 板 25 中的进风口 27 进入集尘袋后, 由于惯性作用, 大部分灰尘被滞留在内层袋 21 中, 仅有 少量灰尘通过泄气孔 29 逸入外层袋 23。当上述少量灰尘通过泄气孔 29 进入外层袋 23 时, 首先冲击与泄气孔29相应的袋面, 由于重力作用, 其中的部分灰尘仍会通过泄气孔29掉入 内层袋 21, 从而减少进入外层袋 23 的灰尘, 避免外层袋 23 被堵塞。 0037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卡口板 25 固定内层袋 21。
25、 袋口的凸板 251 不宜过长, 其长度应 当小于等于内层袋 21 袋体的长度。由于灰尘是由位于集尘袋卡口板 25 相对面的部位至进 风口 27 的方向逐步堆积, 若设置泄气孔的凸板 251 长度大于内层袋 21 袋体长度时, 泄气孔 易被灰尘堵塞, 降低集尘袋的使用效率。 0038 依据气流力学的伯努利方程, 为了进一步的减少吸力损失, 本发明设计泄气孔 29 的面积大于等于进风口 27 的面积, 能使得吸尘器的吸力损失较小。采用行内标准测试, 即 使采用国内普通材质的集尘袋, 吸尘器的吸力损失小于等于 5。同样原理, 为了更好的减 少吸力损失, 间隙 20 横截面积进风口 27 的面积。 。
26、0039 实施例四 0040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卡口板带多个泄气孔的集尘袋纵向剖视图。如图 5 所示, 本发明公开了另一种多孔的内外层结构的集尘袋, 所述的内层袋 21 和卡口板 25 围设成内 袋空间100, 所述内层袋21和外层袋23间隔设置, 两者之间留有间隙20 ; 所述的外层袋23、 内层袋 21 和卡口板 25 围设成外袋空间 200, 气流通道为开设在卡口板 25 上的泄气孔 29, 泄气孔 29 均匀开设在卡口板 25 的凸板 251 上, 且多孔均匀分布在位于凸板上, 多孔的总的 面积大于等于进风口 27 的面积。 0041 与实施例三相同的是, 当灰尘通过泄气孔 29。
27、 进入外层袋时, 由于重力作用, 位于 外层袋23上表面的一部分灰尘仍会掉入内层袋21, 从而减少进入外层袋23的灰尘, 避免外 层袋 23 被堵塞。泄气孔 29 开设在不大于袋体长度的凸板 251 的长度范围内时, 由于惯性 作用, 气流中的灰尘极少在前端的泄气孔 29 逸入外层袋 23。为了减少吸力损失, 多个泄气 说 明 书 CN 102599857 B 6 5/5 页 7 孔 29 的总面积大于等于进风口 27 的面积, 且内外袋之间的间隙 20 横截面积大于等于进风 口 27 的面积。通过以上泄气孔 29、 间隙 20 横截面积大小的设置, 采用行内标准测试, 即使 采用国内普通的集。
28、尘袋, 吸尘器的吸力损失小于等于 5。 0042 本发明的集尘袋可以采用各种过滤材料。为了提高过滤效果, 所述的内层袋和外 层袋的袋体过滤材料可为纤维材料、 纺织布、 无纺布、 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组合。 0043 综上所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袋,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无吸力损失 或极少吸力损失, 不必频繁更换, 有效的提高了集尘袋的使用寿命, 节约成本。 说 明 书 CN 102599857 B 7 1/3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99857 B 8 2/3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99857 B 9 3/3 页 10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99857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