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支架茶壶。
背景技术
人们在饮茶的时候,特别是手抖的老人或臂力小的小孩,倒 茶时容易打翻茶壶或倒洒茶水,另外市面上的茶壶没有隔热层和 稳定的底座,容易烫伤或被不小心的人们碰倒,使用时很不安全;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静坐品茶,因此设 计一款实用且方便的茶壶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 了一种使用方便,且更加灵活的新型支架茶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支 架茶壶,包括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壶呈前后对称及左右 对称结构,茶壶外壁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壶嘴,茶壶外壁前后两 侧各设有一个把手,所述的把手呈圆杆状结构,且两个把手轴线 相同,还包括板状底座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架,所述的支架 底部与底座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支架远离底座上表 面的一端分别设有卡口,且卡口底部呈圆弧形,所述茶壶位于两 支架之间,两个把手卡在两个卡口上,且所述的茶壶能沿着把手 轴线旋转,所述的两个壶嘴以经过把手轴线的对称面对称。
使用时,可以将茶壶作为传统茶壶使用,用手拿住两侧的把 手用壶嘴倒茶;另外可以将两个把手卡在两个卡口上,由于茶壶 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因此正常状态下十分稳定,之后可 以向两侧转动把手,将壶嘴对准杯口倒水,因此更加省力且不会 导致烫伤,因此本茶壶使用方式较多,十分灵活。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茶壶中,所述底座上表面与两个壶嘴 对应位置设有两个用于放置茶杯的凹槽一。
因此可以准确放置茶杯。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茶壶中,所述底座上表面还设有凹槽 二,所述的凹槽二与茶壶底部位置对应,且所述的凹槽二上设有 用于放置蜡烛的烛托。
可以将蜡烛放在烛托上,点燃蜡烛为茶壶内的茶水加热。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茶壶中,所述的底座呈椭圆形结构, 所述的支架呈沿短轴切开的半椭圆环结构,所述的两个壶嘴分别 朝向底座长轴方向的两端,所述的把手轴线与底座短轴平行并与 两个支架垂直,且所述的底座和支架均为对称结构。
因此整体造型十分美观,且整体对称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使用时,可以将茶壶作为传统茶壶使用,用手拿住两侧的把 手用壶嘴倒茶;另外可以将两个把手卡在两个卡口上,由于茶壶 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因此正常状态下十分稳定,之后可 以向两侧转动把手,将壶嘴对准杯口倒水,因此更加省力且不会 导致烫伤,因此本茶壶使用方式较多,十分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茶壶主视图。
图2是底座俯视图。
图中,
1、茶壶;11、壶嘴;12、把手;
2、底座;21、支架;22、卡口;23、凹槽一;24、茶杯;25、 凹槽二;26、烛托;27、蜡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支架茶壶,包括茶壶 1,茶壶1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茶壶1外壁左右两侧各设 有一个壶嘴11,茶壶1外壁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把手12,把手 12呈圆杆状结构,且两个把手12轴线相同,还包括板状底座2 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架21,支架21底部与底座2上表面垂 直固定连接,两个支架21远离底座2上表面的一端分别设有卡口 22,且卡口22底部呈圆弧形,茶壶1位于两支架21之间,两个 把手12卡在两个卡口22上,且茶壶1能沿着把手12轴线旋转, 两个壶嘴11以经过把手12轴线的对称面对称。
进一步的,底座2上表面与两个壶嘴11对应位置设有两个用 于放置茶杯24的凹槽一23。底座2上表面还设有凹槽二25,凹 槽二25与茶壶1底部位置对应,且凹槽二25上设有用于放置蜡 烛27的烛托26。底座2呈椭圆形结构,支架21呈沿短轴切开的 半椭圆环结构,两个壶嘴11分别朝向底座2长轴方向的两端,把 手12轴线与底座2短轴平行并与两个支架21垂直,且底座2和 支架21均为对称结构。
使用时,可以将茶壶1作为传统茶壶1使用,用手拿住两侧 的把手12用壶嘴11倒茶;另外可以将两个把手12卡在两个卡口 22上,由于茶壶1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因此正常状态下 十分稳定,之后可以向两侧转动把手12,将壶嘴11对准杯口倒 水,因此更加省力且不会导致烫伤,因此本茶壶1使用方式较多, 十分灵活。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 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 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茶壶1、壶嘴11、把手12、底座2、 支架21、卡口22、凹槽一23、茶杯24、凹槽二25、烛托26、蜡 烛2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 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 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