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新型支架茶壶.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7451105
  • 上传时间:2019-10-10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426.8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555339.8

    申请日:

    20150726

    公开号:

    CN204970630U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G19/14,A47G23/00

    主分类号:

    A47G19/14,A47G23/00

    申请人:

    杨茹芹

    发明人:

    杨茹芹

    地址:

    233300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城关镇国防路农机局宿舍楼204号

    优先权:

    CN201520555339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支架茶壶,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茶壶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新型支架茶壶,包括茶壶,茶壶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茶壶外壁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壶嘴,茶壶外壁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把手,把手呈圆杆状结构,还包括板状底座和两个支架,支架底部与底座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两个支架远离底座上表面的一端分别设有卡口,且卡口底部呈圆弧形,茶壶位于两支架之间,两个把手卡在两个卡口上,且茶壶能沿着把手轴线旋转,两个壶嘴以经过把手轴线的对称面对称。可以将两个把手卡在两个卡口上,由于茶壶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因此十分稳定,之后向两侧转动把手,将壶嘴对准杯口倒水,因此更加省力且不会导致烫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支架茶壶,包括茶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壶(1)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茶壶(1)外壁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壶嘴(11),茶壶(1)外壁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把手(12),所述的把手(12)呈圆杆状结构,且两个把手(12)轴线相同,还包括板状底座(2)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架(21),所述的支架(21)底部与底座(2)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支架(21)远离底座(2)上表面的一端分别设有卡口(22),且卡口(22)底部呈圆弧形,所述茶壶(1)位于两支架(21)之间,两个把手(12)卡在两个卡口(22)上,且所述的茶壶(1)能沿着把手(12)轴线旋转,所述的两个壶嘴(11)以经过把手(12)轴线的对称面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表面与两个壶嘴(11)对应位置设有两个用于放置茶杯(24)的凹槽一(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上表面还设有凹槽二(25),所述的凹槽二(25)与茶壶(1)底部位置对应,且所述的凹槽二(25)上设有用于放置蜡烛(27)的烛托(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呈椭圆形结构,所述的支架(21)呈沿短轴切开的半椭圆环结构,所述的两个壶嘴(11)分别朝向底座(2)长轴方向的两端,所述的把手(12)轴线与底座(2)短轴平行并与两个支架(21)垂直,且所述的底座(2)和支架(21)均为对称结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支架茶壶。

    背景技术

    人们在饮茶的时候,特别是手抖的老人或臂力小的小孩,倒 茶时容易打翻茶壶或倒洒茶水,另外市面上的茶壶没有隔热层和 稳定的底座,容易烫伤或被不小心的人们碰倒,使用时很不安全; 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静坐品茶,因此设 计一款实用且方便的茶壶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 了一种使用方便,且更加灵活的新型支架茶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支 架茶壶,包括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壶呈前后对称及左右 对称结构,茶壶外壁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壶嘴,茶壶外壁前后两 侧各设有一个把手,所述的把手呈圆杆状结构,且两个把手轴线 相同,还包括板状底座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架,所述的支架 底部与底座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所述的两个支架远离底座上表 面的一端分别设有卡口,且卡口底部呈圆弧形,所述茶壶位于两 支架之间,两个把手卡在两个卡口上,且所述的茶壶能沿着把手 轴线旋转,所述的两个壶嘴以经过把手轴线的对称面对称。

    使用时,可以将茶壶作为传统茶壶使用,用手拿住两侧的把 手用壶嘴倒茶;另外可以将两个把手卡在两个卡口上,由于茶壶 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因此正常状态下十分稳定,之后可 以向两侧转动把手,将壶嘴对准杯口倒水,因此更加省力且不会 导致烫伤,因此本茶壶使用方式较多,十分灵活。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茶壶中,所述底座上表面与两个壶嘴 对应位置设有两个用于放置茶杯的凹槽一。

    因此可以准确放置茶杯。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茶壶中,所述底座上表面还设有凹槽 二,所述的凹槽二与茶壶底部位置对应,且所述的凹槽二上设有 用于放置蜡烛的烛托。

    可以将蜡烛放在烛托上,点燃蜡烛为茶壶内的茶水加热。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支架茶壶中,所述的底座呈椭圆形结构, 所述的支架呈沿短轴切开的半椭圆环结构,所述的两个壶嘴分别 朝向底座长轴方向的两端,所述的把手轴线与底座短轴平行并与 两个支架垂直,且所述的底座和支架均为对称结构。

    因此整体造型十分美观,且整体对称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使用时,可以将茶壶作为传统茶壶使用,用手拿住两侧的把 手用壶嘴倒茶;另外可以将两个把手卡在两个卡口上,由于茶壶 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因此正常状态下十分稳定,之后可 以向两侧转动把手,将壶嘴对准杯口倒水,因此更加省力且不会 导致烫伤,因此本茶壶使用方式较多,十分灵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茶壶主视图。

    图2是底座俯视图。

    图中,

    1、茶壶;11、壶嘴;12、把手;

    2、底座;21、支架;22、卡口;23、凹槽一;24、茶杯;25、 凹槽二;26、烛托;27、蜡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 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支架茶壶,包括茶壶 1,茶壶1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茶壶1外壁左右两侧各设 有一个壶嘴11,茶壶1外壁前后两侧各设有一个把手12,把手 12呈圆杆状结构,且两个把手12轴线相同,还包括板状底座2 和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架21,支架21底部与底座2上表面垂 直固定连接,两个支架21远离底座2上表面的一端分别设有卡口 22,且卡口22底部呈圆弧形,茶壶1位于两支架21之间,两个 把手12卡在两个卡口22上,且茶壶1能沿着把手12轴线旋转, 两个壶嘴11以经过把手12轴线的对称面对称。

    进一步的,底座2上表面与两个壶嘴11对应位置设有两个用 于放置茶杯24的凹槽一23。底座2上表面还设有凹槽二25,凹 槽二25与茶壶1底部位置对应,且凹槽二25上设有用于放置蜡 烛27的烛托26。底座2呈椭圆形结构,支架21呈沿短轴切开的 半椭圆环结构,两个壶嘴11分别朝向底座2长轴方向的两端,把 手12轴线与底座2短轴平行并与两个支架21垂直,且底座2和 支架21均为对称结构。

    使用时,可以将茶壶1作为传统茶壶1使用,用手拿住两侧 的把手12用壶嘴11倒茶;另外可以将两个把手12卡在两个卡口 22上,由于茶壶1呈前后对称及左右对称结构,因此正常状态下 十分稳定,之后可以向两侧转动把手12,将壶嘴11对准杯口倒 水,因此更加省力且不会导致烫伤,因此本茶壶1使用方式较多, 十分灵活。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 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 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茶壶1、壶嘴11、把手12、底座2、 支架21、卡口22、凹槽一23、茶杯24、凹槽二25、烛托26、蜡 烛2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 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 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关 键  词:
    一种 新型 支架 茶壶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新型支架茶壶.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45110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