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pdf

  • 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745002
  • 上传时间:2018-03-08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329.2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36578.1

    申请日:

    2016.01.20

    公开号:

    CN105673046A

    公开日:

    2016.06.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D 11/10申请日:20160120|||公开

    IPC分类号:

    E21D11/10

    主分类号:

    E21D11/10

    申请人: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荣; 胡方华; 虞贵期; 刘世艳; 熊建武; 李新明

    地址: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东山大道54号葛洲坝一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代理人:

    彭娅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导洞开挖及支护;在中导洞开挖及支护向前延伸至一段距离后,开挖左侧导洞及支护;在中导洞开挖至一定深度后,浇筑中隔墙;安排潜孔钻机就位并形成钻孔,钻孔从左侧导洞或右侧导洞通往中隔墙顶部的中导洞拱顶空间;在钻孔内安装输送管,使喷射混凝土进入中隔墙顶部的中导洞拱顶空间;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中导洞拱顶的回填采用从左侧导洞上台阶钻孔回填施工的方式。解决双向实施中隔墙的浇筑工况条件下中导洞拱顶无法回填的技术难题,实现中导洞拱顶回填与中隔墙浇筑同时进行。大大缩短了有效工作时间。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中导洞开挖及支护; 二、在中导洞开挖及支护向前延伸至一段距离后,开挖左侧导洞和右侧导洞及支护; 三、在中导洞开挖至一定深度后,浇筑中隔墙; 四、待中隔墙浇筑和台车移位后,安排潜孔钻机就位并形成钻孔(9),钻孔(9)从左侧导洞或右侧导洞通往中隔墙顶部的中导洞拱顶空间; 五、潜孔钻机移位,混凝土湿喷机(10)就位,在钻孔(9)内安装输送管,使喷射混凝土(11)进入中隔墙顶部的中导洞拱顶空间; 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钻孔(9)沿着中导洞轴线,每隔7~13米布置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钻孔(9)直径为8~17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输送管直径为5~10cm。 5.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一、中导洞超前支护(1); 二、中导洞开挖、初期支护(2); 三、中隔墙混凝土施工(3); 四、左侧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4); 五、左侧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及临时支护(5); 六、右侧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6); 七、右侧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及临时支护(7); 八、中隔墙右侧与中导洞右壁设置横撑或回填(8); 九、从左侧导洞或右侧导洞向中导洞拱顶空间钻孔(9); 十、混凝土湿喷机(10)就位并安装输送管至中导洞拱顶空间; 十一、向中导洞拱顶空间内喷射混凝土; 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中导洞开挖及支护向前延伸20-40米后,开挖左侧导洞和右侧导洞及支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左侧导洞与右侧导洞之间的开挖掌子面距离应≥30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待中导洞开挖至一定深度或贯通后,自中导洞洞内或贯通点向一端或进出口两端浇筑中隔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开始浇筑中隔墙的时间与部位,根据左侧导洞或右侧导洞上台阶开挖与支护的最迟开始时间而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钻孔(9)沿着中导洞轴线,每隔7~13米布置一个; 钻孔(9)直径为8~17cm。

    说明书

    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连拱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是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受双连拱隧道本身设计结构的约束和受力体系的限制,在中隔墙浇筑及其拱顶回填完成后方可进行主洞上台阶的开挖与支护。即,首先自进口与出口相向进行中导洞的开挖与初期支护;其次,待中导洞贯通后自进口向出口或自出口向进口方向,即单向实施中隔墙的浇筑;第三,中导洞拱顶回填紧跟中隔墙浇筑由进口向出口或出口向进口方向,即同向进行喷射砼的施工;第四,主洞上台阶的开挖及其初期支护紧跟中导洞拱顶回填逐步向前推进。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若中导洞里程较长或短期内无法自进出口相向进行中导洞的开挖与初期支护,则主洞开挖与支护工作将严重受制于中导洞的开挖、支护及中隔墙浇筑、拱顶回填等施工工序。

    在中导洞开挖及初期支护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从中导洞中部向进口或出口进行中隔墙浇筑与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相互冲突,即中隔墙钢筋绑扎、台车就位移动、混凝土浇筑等工序与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相互影响,无法同时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能够在中导洞中部向进、出口方向实施中隔墙浇筑,并在中隔墙浇筑完成后的施工方式下,完成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中导洞开挖及支护;

    二、在中导洞开挖及支护向前延伸至一段距离后,开挖左侧导洞和右侧导洞及支护;

    三、在中导洞开挖至一定深度后,浇筑中隔墙;

    四、待中隔墙浇筑和台车移位后,安排潜孔钻机就位并形成钻孔,钻孔从左侧导洞或右侧导洞通往中隔墙顶部的中导洞拱顶空间;

    五、潜孔钻机移位,混凝土湿喷机就位,在钻孔内安装输送管,使喷射混凝土进入中隔墙顶部的中导洞拱顶空间;

    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

    所述的钻孔沿着中导洞轴线,每隔7~13米布置一个。

    钻孔直径为8~17cm。

    输送管直径为5~10cm。

    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中导洞超前支护;

    二、中导洞开挖、初期支护;

    三、中隔墙混凝土施工;

    四、左侧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

    五、左侧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及临时支护;

    六、右侧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

    七、右侧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及临时支护;

    八、中隔墙右侧与中导洞右壁设置横撑或回填;

    九、从左侧导洞或右侧导洞向中导洞拱顶空间钻孔;

    十、混凝土湿喷机就位并安装输送管至中导洞拱顶空间;

    十一、向中导洞拱顶空间内喷射混凝土;

    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

    在中导洞开挖及支护向前延伸20-40米后,开挖左侧导洞和右侧导洞及支护。

    左侧导洞与右侧导洞之间的开挖掌子面距离应≥30m。

    待中导洞开挖至一定深度或贯通后,自中导洞洞内或贯通点向一端或进出口两端浇筑中隔墙。

    开始浇筑中隔墙的时间与部位,根据左侧导洞或右侧导洞上台阶开挖与支护的最迟开始时间而定。

    所述的钻孔沿着中导洞轴线,每隔7~13米布置一个;

    钻孔直径为8~17cm。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通过改变现有技术中的中导洞拱顶回填方案,实现不再由进口或出口单向实施中隔墙的浇筑与拱顶回填施工,而是调整为自中导洞中部向进出口方向,即双向实施中隔墙的浇筑与中导洞拱顶喷混回填施工。现有技术中由于受中导洞工作空间限制,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与中隔墙浇筑及主洞上台阶开挖与初期支护互相影响,难以同时施工。为克服该缺陷,本发明中中导洞拱顶的回填采用从左侧导洞上台阶或右侧导洞上台阶钻孔回填施工的方式。既能解决双向实施中隔墙的浇筑工况条件下中导洞拱顶无法回填的技术难题,实现中导洞拱顶回填与中隔墙浇筑同时进行,避免由于中导洞回填施工或回填不及时影响中隔墙浇筑与主洞上台阶及核心土开挖。本发明优化了自中导洞一端向另一端单向实施中隔墙浇筑与拱顶回填的施工方案,大大缩短了双连拱隧道施工关键线路上的有效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步骤示意图。

    图中:中导洞超前支护1,中导洞开挖、初期支护2,中隔墙混凝土施工3,左侧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4,左侧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及临时支护5,右侧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6,右侧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及临时支护7,中隔墙右侧与中导洞右壁设置横撑或回填8,钻孔9,混凝土湿喷机10,喷射混凝土11,左侧主洞上台阶超前支护12,左侧主洞上台阶拱部环形开挖、初期支护13,左侧主洞上台阶核心土开挖14,右侧主洞上台阶超前支护15,右侧主洞上台阶拱部环形开挖、初期支护16,右侧主洞上台阶核心土开挖17,横撑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一种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中导洞超前支护1;

    二、中导洞开挖、初期支护2;

    三、中隔墙钢筋绑扎及台车就位,进行中隔墙混凝土浇筑施工3;优选的方案中,待中导洞开挖至一定深度或贯通后,自中导洞洞内或贯通点向一端或进出口两端浇筑中隔墙。

    开始浇筑中隔墙的时间与部位,根据左侧导洞或右侧导洞上台阶开挖与支护的最迟开始时间而定。

    中隔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工作台车移动至下一仓位。

    四、左侧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4;

    五、左侧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及临时支护5;

    优选的方案中,在中导洞开挖及支护向前延伸20-40米后,优选为30米,开挖左侧导洞上台阶。

    六、右侧导洞上台阶超前支护6;

    七、右侧导洞上台阶开挖、初期及临时支护7;

    左侧导洞与右侧导洞之间的开挖掌子面距离应≥30m。由此方案,避免由于爆破振动对相互作业面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八、中隔墙右侧与中导洞右壁设置横撑18或回填8;

    九、由于受中导洞工作空间限制,为了避免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影响中隔墙浇筑及主洞上台阶开挖与初期支护,故采用采用潜孔钻机从左侧导洞或右侧导洞钻孔9。本例中采用从左侧导洞穿过左侧主洞上台阶和左侧主洞上台阶核心土向中导洞拱顶空间钻孔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钻孔9沿着中导洞轴线,每隔7~13米布置一个;优选的每隔10米布置一个。优选的钻孔9直径为8~17cm。优选的钻孔9直径为15cm。本例中的潜孔钻机优选ZGYX420。

    十、混凝土湿喷机10就位并安装输送管至中导洞拱顶空间;输送管直径为5~10cm。本例中优选为6.5cm。本例中的混凝土湿喷机10优选JRD-PS800。

    十一、向中导洞拱顶空间内喷射混凝土;参见图中附图标记11所指的位置。

    通过以上步骤实现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

    在后继的步骤中:

    十二、左侧主洞上台阶超前支护12;

    十三、左侧主洞上台阶拱部环形开挖、初期支护13;

    十四、左侧主洞上台阶核心土开挖14;

    十五、右侧主洞上台阶超前支护15;

    十六、右侧主洞上台阶拱部环形开挖、初期支护16;

    十七、右侧主洞上台阶核心土开挖17。

    由上述的步骤完成双连拱隧道的开挖。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记载的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前提下,能够互相组合使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双连 隧道 中导洞 拱顶 回填 施工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双连拱隧道中导洞拱顶回填施工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4500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