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pdf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7445784
  • 上传时间:2019-10-10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27.4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706149.X

    申请日:

    20180702

    公开号:

    CN109007700A

    公开日:

    201812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L19/20,A23L19/00,A23P30/00

    主分类号:

    A23L19/20,A23L19/00,A23P30/00

    申请人:

    湖南睿锦农产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邓寒林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喻家坳乡喻家坳村铁家坡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中海宏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罗霞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将当天采摘的新鲜小米椒清洗干净,去蒂沥干水,并剁碎备用,按重量份小米椒100份,食用盐12‑15份和白酒1份的比例配料,并混合拌均,将拌好的原料装于多腔陶瓷坛中,埋于温度恒定在20‑25℃的地下,只留入料口在外,腌制好后将陶瓷坛取出,分装成瓶、成桶。本发明采用专门的多腔陶瓷坛,在恒温泥土窖藏腌制,使得腌制出来的剁辣椒更加具有独特风味,脆度、色度更高,且节能环保。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原料准备:将当天采摘的新鲜小米椒清洗干净,去蒂沥干水,并剁碎备用;2)拌料:按重量份小米椒100份,食用盐12-15份和白酒1份的比例配料,并混合拌均;3)装坛腌制:将拌好的原料装于多腔陶瓷坛中,埋于温度恒定在20-25℃的地下,只留入料口在外;4)出坛分装:腌制好后将陶瓷坛取出,分装成瓶、成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腔陶瓷坛的坛体俯视呈梅花状,坛体中心位置的顶部设有入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坛体四周分布了至少三个腌料腔,每个腌料腔向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口设置有拔塞,该拔塞包括与出料口内径相适应的软木塞体,和设置在软木塞体上的拉塞组件,所述拉塞组件包括置于软木塞体内的受力环,一端连接受力环、另一端延伸至软木塞体外的拉杆,及连接在拉杆另一端的拉环,其中所述拉杆呈S形布置在软木塞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木塞体的顶面为与坛体底部相适应的弧面,且软木塞体的顶面开有伸缩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木塞体的底面与出料口之间有蜡封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料口采用先纸封再坛盖封的两层密封结构,入料口的外壁上部设置有纸封用固定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料口的外壁下部设置有搬运陶瓷坛的吊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腌制腔底面为向出料口的弧形斜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指一种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剁辣椒本身含有丰富的养分,包含维生素B、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质等,其中辣椒还有一种称为辣椒素的营养素。适度吃些辣椒可以降低血小板的粘性、预防胆结石,还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可以让身体循环及肠胃蠕动变好等好处。剁辣椒因其有独特风味、保存时间长深受很多人民喜爱。但现有技术制造的剁辣椒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腌制时没有采用恒温导致口感不佳。或者采用恒温腌制费力费电,导致资源浪费。还有因采用传统腌制坛与腌制方法,导致进出料不便,口感单一、脆度、色度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准备:将当天采摘的新鲜小米椒清洗干净,去蒂沥干水,并剁碎备用。

    2、拌料:按重量份小米椒100份,食用盐12-15份和白酒1份的比例配料,并混合拌均。

    3、装坛腌制:将拌好的原料装于多腔陶瓷坛中,埋于温度恒定在20-25℃的地下,只留入料口在外。

    4、出坛分装施例中,所述的多腔陶瓷坛的坛体俯视呈梅花状,坛体中心位置的顶部设有入料口、底部设:腌制好后将陶瓷坛取出,分装成瓶、成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多腔陶瓷坛的坛体俯视呈梅花状,坛体中心位置的顶部设有入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坛体四周分布了至少三个腌料腔,每个腌料腔向外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出料口设置有拔塞,该拔塞包括与出料口内径相适应的软木塞体,和设置在软木塞体上的拉塞组件,所述拉塞组件包括置于软木塞体内的受力环,一端连接受力环、另一端延伸至软木塞体外的拉杆,及连接在拉杆另一端的拉环,其中所述拉杆呈S形布置在软木塞体内。

    优选的,所述的软木塞体的顶面为与坛体底部相适应的弧面,且软木塞体的顶面开有伸缩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软木塞体的底面与出料口之间有蜡封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入料口采用先纸封再坛盖封的两层密封结构,入料口的外壁上部设置有纸封用固定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入料口的外壁下部设置有搬运陶瓷坛的吊耳。

    优选的,所述的腌制腔底面为向出料口的弧形斜面。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地底泥土自然恒温窖藏腌制,使得腌制出来的剁辣椒更加具有独特风味,脆度,色度更高。使用泥土窖藏腌制与传统室内摆放腌制温度更加恒定,使得腌制出来的剁辣椒口感更佳,还可提升成品剁辣椒的脆度,色度保持,且腌制过程不易变坏。与工业恒温腌制相比较场地限制更加小、成本低,还具有节能环保的作用。

    本发明腌制使用梅花状坛体可以有效增加坛体与地底的接触面积,能很好的调节腌制料的温度,同时多腔坛体结构也将腌制分成多个区域,使腌制均匀,确保了出品品质。采用上入料、下出料的结构,便于适时查看腌制情况,使出料利用重力作用能自动卸料,避免了坛体过笨重造成的不便,且出料口设置有出料口内径相适应的拔塞,软木塞体内有受力环,一端连接受力环、另一端延伸至软木塞体外的拉杆,及连接在拉杆另一端的拉环,且拉杆呈S形布置在软木塞体内。通过受力环及S形拉杆来增加软木塞的受力能力,进而确保塞体能顺利的从出料口拔出,且软木塞体的顶面为与坛体底部相适应的弧面,且软木塞体的顶面开有伸缩槽。弧面设计能使塞体与坛体一体感更好,不会形成死角,伸缩槽使塞体具有一定的挤压空间,使得入塞、拔塞更加方便、简单。软木塞体的底面与出料口之间有蜡封层,能更好的确保腌制过程中不会出现地底渗漏。入料口采用先纸封再坛盖封的两层密封结构,入料口的外壁上部设置有纸封用固定凹槽。两层密封结构,能更好的杜绝外部因素对腌制料的影响,确保了腌制品相。入料口的外壁下部设置有搬运陶瓷坛的吊耳,方便人工搬运或者机械吊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腔陶瓷坛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多腔陶瓷坛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说明:

    1、入料口,2、固定凹槽,3、吊耳,4、腌料腔,5、伸缩槽,6、受力环,7、拉杆,8、拉环,9、蜡封层,10、软木塞体,11、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认为是“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设置或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采用的多腔陶瓷坛的坛体俯视呈梅花状。坛体中心位置的顶部设有入料口1、底部设有出料口11,坛体四周分布了至少四个腌料腔4(见图2),每个腌料腔向外延伸。采用地下恒温腌制,坛体较大,梅花状坛体可以有效增加坛体与地底的接触面积,能很好的调节腌制料的温度;同时多腔坛体结构也将腌制分成多个区域,使腌制均匀,确保了出品品质。采用上入料、下出料的结构,便于适时查看腌制情况,使出料利用重力作用能自动卸料,避免了坛体过笨重造成的不便。

    具体的,如图1所示,出料口11设置有拔塞。该拔塞包括与出料口11内径相适应的软木塞体10,和设置在软木塞体10上的拉塞组件。所述拉塞组件包括置于软木塞体10内的受力环6,一端连接受力环6、另一端延伸至软木塞体10外的拉杆7,及连接在拉杆7另一端的拉环8。其中拉杆7呈S形布置在软木塞体10内。通过受力环6及S形拉杆7来增加软木塞体10的受力能力,进而确保塞体能顺利的从出料口11拔出。

    具体的,如图1所示,软木塞体10的顶面为与坛体内底部相适应的弧面。且软木塞体10的顶面开有伸缩槽5。弧面设计能使塞体与坛体一体感更好,不会形成死角,伸缩槽使塞体具有一定的挤压空间,以利于入塞和拔塞。

    具体的,如图1所示,软木塞体10的底面与出料口11之间有蜡封层9,能更好的确保腌制过程中不会出现地底渗漏。

    具体的,入料口1采用先纸封再坛盖封的两层密封结构(图未视)。入料口的外壁上部设置有纸封用固定凹槽2,见图1。两层密封结构,能更好的杜绝外部因素对腌制料的影响,确保腌制品相。

    具体的,如图1所示,入料口1的外壁下部设置有搬运陶瓷坛的吊耳3,方便人工搬运或者机械吊运。

    具体的,如图1所示,腌制腔4底面为向出料口的弧形斜面。能确保出料口打开时,腌制料能在重力作用力,顺畅的排出。

    采用多腔陶瓷坛腌制的具体方法如下:

    1、将当天采摘的新鲜小米椒清洗干净,去蒂沥干水,并剁碎备用。

    2、按重量份小米椒100份,食用盐12-15份和白酒1份的比例配料,并混合拌均。(该处重量份单位为斤、公斤等任一重量单位)

    3、将多腔陶瓷坛的出料口插塞封好,再用蜡封一层。

    4、将拌好的原料从入料口装于多腔陶瓷坛中,埋于温度恒定在20-25℃的地下,只留入料口在外,并将入料口先纸封再坛盖密封。

    5、经开盖检查腌制好后,将多腔陶瓷坛取出。依次打开蜡封层、软木塞,对坛内剁辣椒进行分装成瓶、成桶。

    因坛子埋在地下,发酵温度恒定,有利于剁辣椒的发酵,可提升成品剁辣椒的脆度,色度保持,可达到剁辣椒成品颜色鲜艳和新鲜辣椒一样,保持了辣椒的原有脆度,色香味俱全,深得用户好评。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关 键  词:
    一种 窖藏 辣椒 生产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窖藏剁辣椒生产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44578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