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用压盖式提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用压盖式提手.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9940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7.20 CN 201899400 U *CN201899400U* (21)申请号 201020640409.7 (22)申请日 2010.12.03 A47J 45/06(2006.01) (73)专利权人 常熟卡斯玛因厨具有限公司 地址 215539 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任阳风泾 村晋阳东街 (72)发明人 金钟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54) 实用新型名称 锅用压盖式提手 (57) 摘要 一种锅用压盖式提手, 属于炊事器具技术领 域。包括一用于与锅体固。
2、定的锅体连接块和一与 锅体连接块固定的呆把手, 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 回转把手, 该回转把手与所述的呆把手枢轴连接。 本技术方案由于在呆把手上增设了回转把手, 因 此由回转把手对锅体的锅盖压住或释放, 从而在 滗汤时无需掀开锅盖, 不仅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而 且可体现安全性和确保滗出的汤汁中不会夹带细 碎固体食物。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CN 201899401 U1/1 页 2 1. 一种锅用压盖式提手, 包括一用于与锅体固定的锅体连接块 。
3、(1) 和一与锅体连接块 (1)固定的呆把手(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回转把手(3), 该回转把手(3)与所述的呆把 手 (2) 枢轴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锅用压盖式提手,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呆把手 (2) 的两侧各构 成有一滑块回转腔 (21) 和一转轴滑动槽 (22) 以及一滑块滑动槽 (23), 其中, 转轴滑动槽 (22) 构成于滑块滑动槽 (23) 内, 滑块滑动槽 (23) 与滑块回转腔 (21) 相通, 所述的回转把 手 (3) 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各构成有一滑块 (31) 和一回转轴头 (32), 回转轴头 (32) 位于 滑块 (31) 上, 滑块 (31) 。
4、与所述的滑块滑动槽 (23) 滑动配合, 回转轴头 (32) 与所述的转轴 滑动槽 (22) 滑动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锅用压盖式提手,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呆把手 (2) 朝向所述的 锅体连接块 (1) 的一侧构成有一连接头腔 (24), 以及构成有一内缩凸台 (25), 并且在呆把 手 (2) 上还开设有一与所述的连接头腔 (24) 相通的紧固件孔 (26), 该紧固件孔 (26) 内配 有一紧固件(261), 所述的锅体连接块(1)朝向呆把手(2)的一侧并且居于中部延伸有一连 接头 (11), 该连接头 (11) 置入所述的连接头腔 (24) 内, 并且在连接头 (11) 上。
5、开设有一连 接头固定孔 (111), 所述的紧固件 (261) 与连接头固定孔 (111) 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用压盖式提手,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缩凸台(25)上套置有 一护套 (251), 并且该护套 (251) 还与所述的锅体连接块 (1) 相配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99400 U CN 201899401 U1/2 页 3 锅用压盖式提手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事器具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锅用压盖式提手。 背景技术 0002 已有技术中配置在锅体的对应部位的一对提手仅仅具有提拿移动锅的功能, 在制 作带汤的菜肴或食品如面条等等过程中, 若要。
6、将锅内的汤汁到出, 必须先打开锅盖 ( 斥去 锅盖 ), 于是存在以下欠缺 : 一是操作麻烦, 例如在煲汤过程中, 打开锅盖将汤倒出时, 锅内 的固体物如骨头等会随之滚出并且出现溅射的现象, 稍有不慎会烫伤操厨者或者脏及灶台 或桌面 ; 二是只能实现倒出而不能体现滗的功能, 于是夹杂在汤料中的细碎固体物会随之 进入汤内, 影响汤汁的质量 ; 三是如果在不撤去锅盖的前提下强行滗汤, 那么需要借助于衬 垫物如厨用抹布等予以隔热, 以利操作者的手压及抹布, 但是这种操作方式伴随有危险性, 因为抹布容易移动以及锅盖会出现滑动, 故而极易烫及操厨者的手。 0003 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未见有得以解决。
7、上述技术问题的锅用提手, 因此本申 请人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在实施倒汤时能使锅盖可靠地保持于锅体上而 籍以提高操作的方便性、 快捷性和保障安全性, 并且还可避免锅内的细碎物随烫汁溢出而 藉以确保出自锅内的汤汁的质量的锅用压盖式提手。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锅用压盖式提手, 包括一用于与锅体固 定的锅体连接块和一与锅体连接块固定的呆把手, 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回转把手, 该回转 把手与所述的呆把手枢轴连接。 000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呆把手的两侧各构成。
8、有一滑块回转 腔和一转轴滑动槽以及一滑块滑动槽, 其中, 转轴滑动槽构成于滑块滑动槽内, 滑块滑动槽 与滑块回转腔相通, 所述的回转把手的彼此面对面的一侧各构成有一滑块和一回转轴头, 回转轴头位于滑块上, 滑块与所述的滑块滑动槽滑动配合, 回转轴头与所述的转轴滑动槽 滑动配合。 0007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呆把手朝向所述的锅体连接块的 一侧构成有一连接头腔, 以及构成有一内缩凸台, 并且在呆把手上还开设有一与所述的连 接头腔相通的紧固件孔, 该紧固件孔内配有一紧固件, 所述的锅体连接块朝向呆把手的一 侧并且居于中部延伸有一连接头, 该连接头置入所述的连接头腔内, 并且。
9、在连接头上开设 有一连接头固定孔, 所述的紧固件与连接头固定孔固定。 0008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的内缩凸台上套置有一护套, 并且 该护套还与所述的锅体连接块相配合。 000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呆把手上增设了回转把手, 因此由回转把手对 锅体的锅盖压住或释放, 从而在滗汤时无需掀开锅盖, 不仅可以提高操作效率, 而且可体现 说 明 书 CN 201899400 U CN 201899401 U2/2 页 4 安全性和确保滗出的汤汁中不会夹带细碎固体食物。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0011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
10、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 和有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 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 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0013 请见图1和图2, 为了便于公众理解, 申请人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具有锅盖41的 锅体4, 当然, 锅体4的形状不受图示形状的限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锅用压盖式提手, 包括 一锅体连接块1和一与锅体连接块1固定连接的呆把手2, 锅体连接块1优选使用金属材料 制作, 在锅体连接块。
11、 1 朝向呆把手 2 的一侧的中央部位还延伸有一连接头 11, 在连接头 11 上开设有连接头固定孔 111( 内螺纹孔 ), 整个锅体连接块 1 用铆钉或螺钉与锅体 4 固定。 呆把手2优选采用胶木材料制作, 该呆把手2的对应两侧各构成有一滑块回转腔21、 一转轴 滑动槽 22 和一滑块滑动槽 23, 其中, 转轴滑动槽 22 构成于滑块滑动槽 23 内并且位于滑块 滑动槽 23 的一端。此外, 在呆把手 2 朝向前述的锅体连接块 1 的一侧还构成有一连接头腔 24 和一内缩凸台 25, 在内宿凸台 25 上套设一优选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的护套 251, 并且护 套 251 还与锅体连接块 1。
12、 相配合, 使锅体连接块 1 探入到护套 251 的护套腔 2511 内, 前述 的连接头11插入连接头腔24内, 由于在呆把手2上还开设有一紧固件孔26, 并且在紧固件 孔 26 内配有一由螺钉充任的紧固件 261, 因此随着紧固件 261 与前述的连接头固定孔 111 的配合而可将呆把手 2 可靠地与锅体连接块 1 两者实现可靠固定。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 在前述的呆把手 2 上还枢轴连接有一优 选使用胶木材料制作的回转把手3, 前述的构成于呆把手2上的滑块回转腔21、 转轴滑动槽 22和滑块滑动槽23是为回转把手3的配置而设计的, 在该回转把手3的彼此面对面的一。
13、侧 各构成有一滑块31和一回转轴头32, 回转轴头32构成于滑块31上, 滑块31与前述的滑块 滑动槽 23 滑动配合, 而回转轴头 32 与前述的转轴滑动槽 22 相滑动配合。 0015 当要将锅体 1 内的汤滗出时, 那么只要将回转把手 3 朝向锅体 4 的方向推动, 使滑 块 31 携回转轴头 32 朝向滑块回转腔 21 的方向移动, 当滑块 31 由滑块滑动槽 23 进入滑块 回转腔 21 内时, 便可使回转把手 3 翻转到与锅盖 41 相接触的程度, 从而由回转把手 3 对锅 盖 41 压住, 操作者便可在压住回转把手 3 的状态下并且使锅体 4 倾斜而将锅体 4 内的汤滗 出。当正常使用时, 回转把手 3 上的滑块 31 返回到滑块滑动槽 23。 0016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达到了发明目的, 解决了已有技术中人们 渴望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技术问题, 体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所述的技术效果, 因而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说 明 书 CN 201899400 U CN 201899401 U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99400 U CN 201899401 U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99400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