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盖组件及具有该上 盖组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电压力锅产品的工作过程中,会在其内部产生较高的气压,为确保使用 者的人身安全,均要求使用者待产品工作结束且将锅内的压力卸除后才可以打 开锅盖;现有的电压力锅产品中,其面盖上的排气结构都是敞开式的,在产品 泄压时,锅内蒸汽从排气结构流出后会向四周快速扩散,这时向四周发散的蒸 汽容易烫伤靠近产品的使用者,而使得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 以有效防止使用者被蒸汽烫伤的上盖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上盖组件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盖组件,用 于烹饪器具,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内部形成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第 一端能够与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腔连通;密封件,封盖在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 端,所述密封件上设有将所述排气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的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其排气通道通过排气孔与 外部环境连通,此处的排气孔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汇聚和节流作用,如此一方 面可以提高排出到外部环境中的气流的集中性,从而降低使用者被扩散蒸汽烫 伤的概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节流提高气流流速,这可以提高排出到外部环 境中气流的定向性,如此更便于控制气流方位以降低使用者进入蒸汽扩散区域 内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案中的排气孔可以直接与外部环境连通,也可以通过 设于盖体上的气孔或安装于盖体上的常开阀等排气结构与外部环境连通,对于 排气孔通过排气结构与外部环境连通的方案,此处通过排气孔节流以提高气流 流速,以减少气流在排气结构的入口或气孔前滞留的时间,相对提高从排气孔 通过气孔或排气结构排出的气流的集中性,从而降低使用者被扩散蒸汽烫伤的 概率;另外,此处随气流流速的提高,可以相应地增加蒸汽流动过程中的定向 性,如此更便于控制气流方位以降低使用者进入蒸汽扩散区域内的概率,提高 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上盖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 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排气孔设于靠近所述密封件的边沿的位置 处。
将排气孔设在靠近密封件的边沿的位置处,这样通过控制密封件上排气孔 所在端的朝向,可以在小范围内对蒸汽出口位置进行调节,由此可将蒸汽导向 远离使用者的一侧,以实现防止使用者被排出的蒸汽烫伤的目的,提高产品的 使用安全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排气孔位于所述密封件上远离所述烹 饪器具的控制面板的一端。
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烹饪器具时,使用者普遍情况下均面对烹饪器具的 控制面板站立,以便于实时观察控制面板上的信息或通过控制面板控制烹饪器 具运行;此处将排气孔设于密封件上远离烹饪器具的控制面板的一端,这样可 确保在常规情况下使用者与排气孔之间均保持在最大距离,以此提高产品的使 用安全性。
上述技术任一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排气单元,设在所 述盖体上,所述排气单元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与所述排气孔相 对应且相连通,所述气流通道的出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设置气流通道的入口与排气孔相对应,如此可以缩短气流从排气孔排出并 从气流通道的入口进入气流通道这一过程中的流动路径,从而进一步缩短气流 在气流通道的入口前滞留的时间,提高流入气流通道和流出气流通道的气流的 集中性,以防止使用者被扩散蒸汽烫伤的问题;此外,该设计也极大地减小了 从排气孔排出的气流进入气流通道这一过程的流阻,如此可以相对提高气流通 道内气流流速,以推进排气单元内的排气过程,这使得经气流通道排出的蒸汽 具有更高的动能,从而使气流更具定向性,如此更便于控制气流方位以降低使 用者进入蒸汽扩散区域内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上述技术任一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排气孔为长条形孔,且所述长条形孔 的中部向靠近所述密封件的边沿的方向凸出。
优选地,所述排气孔呈向靠近所述密封件的边沿的方向凸出的弧形。
该设计中的排气孔有助于提高对蒸汽的汇聚效果,如此不仅能够提高进入 气流通道的蒸汽量,且可进一步提高蒸汽进入气流通道时的集中性,以降低使 用者被扩散蒸汽烫伤的概率。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盖体相连,且所述密封 件上设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 部。
通过设置该结构以对产品的装配过程进行指示,具体地,通过对第一定位 部和第二定位部的位置进行设定可以实现:有且仅当密封件的排气孔处于其在 盖体上的预设位置(即可以确保排气孔与使用者距离最远的位置)时,和/或 排气孔与气流通道的入口对应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示安装到 位;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以确保产品在防止使用者被蒸汽烫伤 功能上的实现。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设在所述盖体上的定 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设在所述密封件上的定位孔,所述密封件封盖在 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时,所述定位孔套装到所述定位凸起上。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密封件的外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凸耳, 所述定位孔设在所述凸耳上。
该方案中,设置定位凸起与凸耳上的定位孔配合,一方面,可以对密封件 的装配进行定位指示,以确保产品在防止使用者被蒸汽烫伤功能上的实现;另 一方面,通过定位孔与定位凸起相干涉,可以避免外因导致密封件旋转移位的 问题,以此提高对密封件的装配稳定性,进一步强化产品的安全性效果。
另外,本方案中密封件上凸耳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且盖体上定位凸起 的数量与凸耳的数量相同;此处优选凸耳的数量为一个,以此保证对密封件的 定位精准度;本方案中也可设置多个非对称布置的凸耳,以进一步提高对密封 件的装配稳定性。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此处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具体结构 具有多种实现形式,例如:设置第一定位部为位于密封件上的凸起结构,第二 定位部为设在盖体上且能够与该凸起结构相配合的凹坑结构等,此处不再一一 列举,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密封件呈凹形,所述排气孔设在所述 密封件的底壁上,所述密封件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连接边;所述密封件的 底端塞入所述排气通道内,且所述连接边与所述盖体相连。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盖体包括:下盖,所述下盖内部形成 有延其厚度方向延伸的所述排气通道;上盖板,与所述下盖相连,且所述上盖 板上设有安装孔;其中,所述密封件的上端嵌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密封件 的所述连接边被夹持在所述上盖板的下板面与所述下盖的之间。
本方案中将密封件设置呈凹形,且使其下端从排气通道的第一端塞入排气 通道内,这样可以提高对排气通道的第一端的端口的密封效果,以强化排气孔 处的节流能力,如此可以提高蒸汽在排气孔处的流速,从而减小相同水平位置 处的蒸汽流的截面积,如此可以降低使用者进入蒸汽扩散区域内的概率,提高 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另外,本方案中利用上盖板与下盖夹紧密封件的连接边, 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密封件的固定,也可利用密封件对上盖板与下盖之间的间 隙进行密封,以避免蒸汽泄漏到上盖组件内部,使产品的使用更清洁,且结合 密封件的下端从排气通道的第一端的端口塞入排气通道内的结构,可以进一步 增加上盖板与下盖之间的密封路径,以此进一步提高上盖板与下盖之间的密封 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密封件的开口端向外翻转形成倒钩; 所述上盖板的上板面上形成有绕所述安装孔设置的沟槽,所述倒钩钩在所述沟 槽内。
通过此设计可以先将密封件稳定地安装于上盖板上,随后再将连接有密封 件的上盖板安装到下盖上,如此更便于产品组装流水线的设计,以此相对提高 产品的组装效率;具体地,可将密封件的上端嵌入安装孔内,且使密封件上的 倒钩和连接边分别位于上盖板的两侧以避免密封件脱出安装孔,该结构完全可 以满足组装线上对密封件与上盖板的装配稳定性要求,以保证组装流水线的顺 畅性;另外,本方案通过设计倒钩钩在沟槽内,且连接板被夹紧在上盖板与下 盖之间,则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当用户清洗产品时产生的压应力作用于密封件 底壁上时,此处可通过倒钩与沟槽干涉以分担作用到连接边上的应力,如此可 以提高产品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上盖组件还包括:排汽阀,设在所述 排气通道内,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用于控制所述排气通道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具有一 端开口的烹饪腔;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组件,所述上盖组件能够 盖合在所述锅体上,以封闭所述烹饪腔。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设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 中所述的上盖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 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 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密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密封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所示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上盖组件,10盖体,11上盖板,111沟槽,12下盖,121排气通道, 20密封件,21排气孔,22连接边,23凸耳,231定位孔,24倒钩,30排汽 阀,40常开阀,41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 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组件100。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100, 用于烹饪器具,包括:盖体10和密封件20。
具体地,盖体10内部形成有排气通道121,排气通道121的第一端能够 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连通;密封件20封盖在排气通道121的第二端,密封件 20上设有将排气通道121与外部环境连通的排气孔21。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组件100,其排气通道121通过 排气孔21与外部环境连通,此处的排气孔21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汇聚和节流 作用,如此一方面可以提高排出到外部环境中的气流的集中性,从而降低使用 者被扩散蒸汽烫伤的概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节流提高气流流速,这可以提 高排出到外部环境中气流的定向性,如此更便于控制气流方位以降低使用者进 入蒸汽扩散区域内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的上盖组件100还可包括:排汽阀 30,所述排汽阀30设在排气通道121内,且位于排气通道121的第一端,用 于控制排气通道121的通断。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盖组件还包括:排气单元,排气单元设 在盖体10上,排气单元具有气流通道41,气流通道41的入口与排气孔21相 对应且相连通,气流通道41的出口与外部环境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气单元优选为设在盖体 10上的常开阀40,设置气流通道41的入口与排气孔23相对应,如此可以缩 短气流从排气孔23排出并从气流通道41的入口进入气流通道41这一过程中 的流动路径,从而进一步缩短气流在气流通道41的入口前滞留的时间,提高 流入气流通道41和流出气流通道41的气流的集中性,以防止使用者被扩散蒸 汽烫伤的问题;此外,该设计也极大地减小了从排气孔23排出的气流进入气 流通道41这一过程的流阻,如此可以相对提高气流通道41内气流流速,以推 进排气单元内的排气过程,这使得经气流通道排出的蒸汽具有更高的动能,从 而使气流更具定向性,如此更便于控制气流方位以降低使用者进入蒸汽扩散区 域内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5所示,排气孔21设于靠近密封件20的边沿的位 置处。
在该实施例中,将排气孔21设在靠近密封件20的边沿的位置处,这样通 过控制密封件20上排气孔21所在端的朝向,可以在小范围内对蒸汽出口位置 进行调节,由此可将蒸汽导向远离使用者的一侧,以实现防止使用者被排出的 蒸汽烫伤的目的,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排气孔21位于密封件20上远离烹饪器具的控制面板的一端,即 如图1中所示的左端。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烹饪器具时,使用者普遍情况下均 面对烹饪器具的控制面板站立,以便于实时观察控制面板上的信息或通过控制 面板控制产品运行;此处将排气孔21设于密封件20上远离烹饪器具的控制面 板的一端,这样可确保在常规情况下使用者与排气孔21之间保持在最大距离, 以此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排气孔23为长条形孔,且长条形孔的中部 向靠近密封件的边沿的方向凸出。
优选地,排气孔23呈向靠近密封件的边沿的方向凸出的弧形。
在该实施例中,该设计中的排气孔23有助于提高对蒸汽的汇聚效果,如 此不仅能够提高进入气流通道41的蒸汽量,且可进一步提高蒸汽进入气流通 道41时的集中性,以降低使用者被扩散蒸汽烫伤的概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密封件20与盖体10相连,且密封件20 上设有第一定位部;盖体10上设有与第一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二定位部。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该结构以对产品的装配过程进行指示,具体地, 通过对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位置进行设定可以实现:有且仅当密封件 20的排气孔21处于其在盖体10上的预设位置(即可以确保排气孔21与使用 者距离最远的位置)时,和/或排气孔23与气流通道41的入口对应时,第一 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配合以示安装到位;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产品的装配精 度,以确保产品在防止使用者被蒸汽烫伤功能上的实现。
具体地,如图3至图5所示,第二定位部包括设在盖体10上的定位凸起 (图中未示出);第一定位部包括设在密封件20上的定位孔231,密封件20 封盖在排气通道41的第二端时,定位孔231套装到定位凸起上。
进一步地,密封件20的外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凸耳23,定位孔231设在凸 耳23上。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定位凸起与凸耳23上的定位孔231配合,一方面, 可以对密封件20的装配进行定位指示,以确保产品在防止使用者被蒸汽烫伤 功能上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定位孔231与定位凸起相干涉,可以避免外因 导致密封件20旋转移位的问题,以此提高对密封件20的装配稳定性,进一步 强化产品的安全性效果。
另外,本方案中密封件20上凸耳23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且盖体10 上定位凸起的数量与凸耳23的数量相同;此处优选凸耳23的数量为一个,以 此保证对密封件20的定位精准度;本方案中也可设置多个非对称布置的凸耳 23,以进一步提高对密封件20的装配稳定性。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此处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具体结构 具有多种实现形式,例如:设置第一定位部为位于密封件20上的凸起结构(图 中未示出),第二定位部为设在盖体10上且能够与该凸起结构相配合的凹坑结 构(图中未示出)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但均应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更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5所示,密封件20呈凹形,排气孔21设在密封 件20的底壁上,密封件20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形成有连接边22;密封件20的 底端塞入排气通道121内,且连接边22与盖体10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10包括:下盖12和上盖板11。
具体地,下盖12内部形成有延其厚度方向延伸的排气通道121;上盖板 11与下盖12相连,且上盖板11上设有安装孔;其中,密封件20的上端嵌入 安装孔内,且密封件20的连接边22被夹持在上盖板11的下板面与下盖12的 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本方案中将密封件20设置呈凹形,且使其下端从排气通 道121的第一端塞入排气通道121内,这样可以提高对排气通道121的第一端 的端口的密封效果,以强化排气孔21处的节流能力,如此可以提高蒸汽在排 气孔21处的流速,从而减小相同水平位置处的蒸汽流的截面积,如此可以降 低使用者进入蒸汽扩散区域内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另外,本方案 中利用上盖板11与下盖12夹紧密封件20的连接边22,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 密封件20的固定,也可利用密封件20对上盖板11与下盖12之间的间隙进行 密封,以避免蒸汽泄漏到上盖组件100内部,使产品的使用更清洁,且结合密 封件20的下端从排气通道121的第一端的端口塞入排气通道121内的结构, 可以进一步增加上盖板11与下盖12之间的密封路径,以此进一步提高上盖板 11与下盖12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地,密封件20的开口端向外翻转形成倒钩24(图中未示出);上盖 板11的上板面上形成有绕安装孔设置的沟槽111,倒钩24钩在沟槽111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此设计可以先将密封件20稳定地安装于上盖板11上, 随后再将连接有密封件20的上盖板11安装到下盖12上,如此更便于产品组 装流水线的设计,以此相对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具体地,可将密封件20的 上端嵌入安装孔内,且使密封件20上的倒钩24和连接边22分别位于上盖板 11的两侧以避免密封件20脱出安装孔,该结构完全可以满足组装线上对密封 件20与上盖板11的装配稳定性要求,以保证组装流水线的顺畅性;另外,本 方案通过设计倒钩24钩在沟槽111内,且连接板被夹紧在上盖板11与下盖 12之间,则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当用户清洗产品时产生的压应力作用于密封 件20底壁上时,此处可通过倒钩24与沟槽111干涉以分担作用到连接边22 上的应力,如此可以提高产品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 锅体,具有一端开口的烹饪腔;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上盖组件100, 上盖组件100能够盖合在锅体上,以封闭烹饪腔。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设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 中所述的上盖组件10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盖组件,其排气通道通过排气孔与外部环 境连通,此处的排气孔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节流的作用,这样可以提高蒸汽在 排气孔处的流速,相对于现有敞开式的排气结构而言,该设计可以减小相同水 平位置处的蒸汽流的截面积,即使整个蒸汽流在上下方向上拉长变细,如此可 以降低使用者进入蒸汽扩散区域内的概率,提高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而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设置该上盖组件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 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 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 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 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 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 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