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pdf(23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039027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7.24 CN 102039027 B *CN102039027B* (21)申请号 201010296973.6 (22)申请日 2010.09.28 200910206505.2 2009.10.16 CN A63B 22/14(2006.01) A63B 22/18(2006.01) A63B 22/06(2006.01) A63B 21/22(2006.01) (73)专利权人 声远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县 (72)发明人 邱锡标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2、 代理人 周国城 US 2004097335 A1,2004.05.20, KR 20080004148 A,2008.01.09, CN 201132030 Y,2008.10.15, CN 1066197 A,1992.11.18, CN 2852829 Y,2007.01.03, (54) 发明名称 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 结构, 其包含 : 一旋动机构、 一阻尼件及一驱动杆 件, 一旋动机构具有一架体, 并配合枢设有一惯性 轮, 且惯性轮以作动心轴为回旋圆心达到旋转作 动的状态, 一阻尼件配合组设于旋动机构, 且紧邻 配置于惯性轮。
3、旋转边缘, 而阻尼件另延伸配置有 一调整件, 以供调整阻尼件与惯性轮间的阻力, 一 驱动杆件与惯性轮枢接组设, 其一侧配合设有一 握柄, 通过前推、 后拉的回旋作动, 使惯性轮以作 动轴心为旋动圆心而被回旋转动, 再通过惯性轮 与阻尼件间的配置, 令使用者推拉作动时产生阻 力进而达到健身的功效。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靳红蕾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7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039027 B CN 10203902。
4、7 B *CN102039027B* 1/1 页 2 1. 一种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其特征在于包含 : 一旋动机构, 该旋动机构具有一架体, 并配合枢设有一惯性轮, 且惯性轮以作动心轴为 回旋圆心达到旋转作动的状态, 一阻尼件, 该阻尼件配合组设于旋动机构, 且紧邻配置于惯性轮旋转边缘, 而阻尼件另 延伸配置有一调整件, 以供调整阻尼件与惯性轮间的阻力 ; 一驱动杆件, 该驱动杆件与惯性轮枢接组设, 其一侧配合设有一握柄, 驱动杆件另外提 供一曲柄与惯性轮的作动心轴组接连动, 其曲柄与惯性轮形成同步的回旋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旋。
5、动机构底侧另 配合设有一基座, 该基座一侧另延伸有一辅助踏垫。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旋动机构可直接 配合组设于墙面或桌上以供使用者作动健身。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旋动机构及驱动 杆件间另设有一连动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其特征在于, 连动装置配合枢 设于旋动机构的架体上, 且该连动装置为一旋动转盘, 并于惯性轮的作动心轴处配合形成 有连动件, 以供连动装置提供一带动件环绕连结, 而驱动杆件则配合组设于连动装置上, 通 过驱动杆件前推后拉的回旋作动方式。
6、, 带动连动装置并通过带动件同步连动惯性轮, 令使 用者全身达到施力旋摆的运动效果, 另外利用阻尼件的配置达到欲获得的健身功效。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其特征在于, 旋动机构的惯性 轮为一呈纵向回旋的作动状态, 且于旋动机构及驱动杆件亦配合设有一连动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其特征在于, 连动装置为一纵 向的连动轴杆, 且该轴杆末端形成一为扇形齿轮的带动件, 并于惯性轮的作动心轴处配合 形成有扇形齿轮的连动件, 使连动装置以带动件与惯性轮的连动件嵌合形成连动, 而驱动 杆件配合所述曲柄与连动装置枢接组设。 权 利 要 。
7、求 书 CN 102039027 B 2 1/4 页 3 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结构, 尤指一种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 其利用作动杆件及旋 动机构产生回转式的运动状态, 再通过惯性轮与阻尼件间的配置, 令使用者推拉作动时具 作动阻力进而达到健身的功效。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一种扭体运动健身器, 请由图 17 所示, 主要包含有 : 一机台 50 内设有马达 51及一传动齿轮组52, 令前、 后方的转动杆61、 71形成同向转动状, 前方表面具一较高状垂 直套管 53, 以供前方转动杆 61 套入, 一前方转动装置 60 设于机台前方, 具有立设状的。
8、转动 杆 61, 转动杆 61 内设一伸缩杆 62, 伸缩杆 62 上端套合一可转动的立状连接杆 63 以另接一 稍倾斜的T形推杆64, 推杆64两端具握柄641以供人体手部握持, 一后方转动装置70设于 机台后方, 并具有立设状转动杆 71, 该转动杆 71 稍低于前方转动杆 61, 且杆体上方水平肘 管 711 套合一伸缩的转臂 72, 转臂 72 一端上方设有可自由转动的转盘 73, 下方则设一可自 由转动的滑轮 74, 依上述构件的组合, 人体能以立姿方式站于转盘 73 上, 一方面手部握于 推杆 64, 转动杆 71 的转动使推杆转臂 72 及转盘 73 转臂构成回旋状的公转动作, 。
9、以辅助人 体作回旋状的扭体动作。 0003 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缺点之处, 主要原因归如下 : 0004 现有扭体运动健身器使用时, 使用者直接站立于转盘 73, 并以双手握持于前方转 动装置 60 的推杆 64 处, 通过马达 61 驱动而达到旋转作动的状态, 并非使用者利用自身力 量达到旋动状态, 而不具运动、 健身的功效, 且使用者容易受转盘 73 公转作动而失去平衡, 亦造成使用者双手不易施力, 而失去运动健身的效用, 不具使用的实用性。 0005 有鉴于此, 本发明人本着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 针对上述的 目标, 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 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发明。
10、。 发明内容 0006 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 0007 现有扭体运动健身器使用时, 使用者直接站立于转盘, 并以双手握持于前方转动 装置的推杆处, 通过马达驱动而达到旋转作动的状态, 并非使用者利用自身力量达到旋动 状态, 而不具运动、 健身的功效, 且使用者容易受转盘公转作动而失去平衡, 亦造成使用者 双手不易施力, 而失去运动健身的效用, 不具使用的实用性。 0008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 0009 一种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其包含 : 一旋动机构、 一阻尼件及一驱动杆件, 一旋动机构具有一架体, 并配合枢设有一惯性轮, 且惯性轮以作动心轴为回旋圆心达到旋 转作动的状态 ; 一阻。
11、尼件配合组设于旋动机构, 且紧邻配置于惯性轮旋转边缘, 而阻尼件另 延伸配置有一调整件, 以供调整阻尼件与惯性轮间的阻力 ; 一驱动杆件与惯性轮枢接组设, 其一侧配合设有一握柄, 综上所述, 使用者将双手握持于驱动杆件的握柄处, 通过前推、 后 说 明 书 CN 102039027 B 3 2/4 页 4 拉的回旋作动, 使惯性轮以作动轴心为旋动圆心而被回旋转动, 造成手臂、 肩部及腰部都必 须出力, 又需要将身体前后倾仰, 亦有使用双脚站立而腰、 腹部达到前后旋摆的动作, 令使 用者随惯性轮的回旋作动达到全身韵律摆动的运动效果, 又该旋动机构于惯性轮的边缘配 合设有一阻尼件, 且该阻尼件配合。
12、有一调整件, 以供微调阻尼件与惯性轮间形成的阻力调 整, 进而增添或减少的惯性轮旋转作动的阻力, 即能随使用者欲达到的运动功效而调整使 用。 0010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 0011 本发明使用时, 其使用者直接站立于辅助踏垫或地面上, 以双脚为运动重心呈现 静止的准备动作, 当使用者以双手握持作动杆件的握柄进而推拉旋绕作动时, 令使用者得 以有效施力达到运动的功效, 并配合阻尼件提高旋绕作动的运动阻力, 以加强手臂、 肩部及 腰部运动的健身效果, 且旋绕作动时需将身体前后倾仰, 亦有使用双脚站立固定而前后摆 动的动作, 通过此增添运动使用的效果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 为。
13、本发明的立体图 ; 0013 图 2 : 为本发明的分解图 ; 0014 图 3 : 为本发明配合曲柄的组合示意图 ; 0015 图 4 : 为本发明的使用示意图 ; 0016 图 5 : 为本发明的作动示意图 ; 0017 图 6 : 为本发明配合组设于桌上的示意图 ; 0018 图 7 : 为本发明的阻尼件调整示意图 ; 0019 图 8 : 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 0020 图 9 : 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 ; 0021 图 10 : 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配合曲柄的组合示意图 ; 0022 图 11 : 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 0023 图。
14、 12 : 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 0024 图 13 : 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阻尼件调整示意图 ; 0025 图 14 : 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 0026 图 15 : 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 ; 0027 图 16 : 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作动示意图 ; 0028 图 17 : 为现有的示意图。 0029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0 本创作部分 : 0031 旋动机构 -10 架体 -11 0032 惯性轮 -12 作动心轴 -121 0033 基座 -13 辅助踏垫 -131 0034 阻尼件 -20 调整件 -21 0035 。
15、驱动杆件 -30 握柄 -31 0036 曲柄 -32 说 明 书 CN 102039027 B 4 3/4 页 5 0037 连动装置 -40 带动件 -41 0038 现有部分 : 0039 机台 -50 马达 -51 0040 传动齿轮组 -52 套管 -53 0041 前方转动装置 -60 转动杆 -61 0042 伸缩杆 -62 连接杆 -63 0043 推杆 -64 握柄 -641 0044 后方转动装置 -70 转动杆 -71 0045 肘管 -711 转臂 -72 0046 转盘 -73 滑轮 -74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为对本发明的目的、 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
16、认识, 以下兹请配合 【图 式简单说明】 详述如后 : 0048 首先, 先请参阅图 1、 图 2 所示, 一种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其包含 : 一旋动 机构10、 一阻尼件20及一驱动杆件30, 一旋动机构10具有一架体11, 并配合枢设有一惯性 轮12, 且惯性轮12以作动心轴121为回旋圆心达到旋转作动的状态, 而旋动机构10底侧可 另配合设有一基座 13, 该基座 13 一侧另延伸有一辅助踏垫 131, 一阻尼件 20 配合组设于旋 动机构 10, 且紧邻配置于惯性轮 12 旋转边缘, 该阻尼件 20 可为一摩擦方式、 磁吸方式或发 电机方式达到阻力的形成, 而阻尼件20另延伸配。
17、置有一调整件21, 以供调整阻尼件20与惯 性轮12间的阻力, 一驱动杆件30与惯性轮12枢接组设, 其一侧配合设有一握柄31, 该驱动 杆件 30 偏心枢设于惯性轮 12 上, 亦可另外提供一曲柄 32 与惯性轮 12 的作动心轴 121 组 接连动如图 3 所示, 其曲柄 32 与惯性轮 12 形成连动的回旋状态。 0049 其结构实际的使用状态, 续请参阅图4、 图5所示, 旋动机构10以架体11配合组设 于基座 13 上, 亦可直接配合组设于墙面或桌上如图 6 所示, 其使用者将双手握持于驱动杆 件 30 的握柄 31 处, 通过前推、 后拉的回旋作动, 使惯性轮 12 以作动轴心 1。
18、21 为旋动圆心而 被回旋转动, 造成手臂、 肩部及腰部都必须出力, 又需要将身体前后倾仰, 亦有使用双脚站 立而腰、 腹部达到前后旋摆的动作, 令使用者随惯性轮 12 的回旋作动达到全身韵律摆动的 运动效果, 又该旋动机构 10 于惯性轮 12 的边缘配合设有一阻尼件 20, 且该阻尼件 20 配合 有一调整件21, 以供微调阻尼件20与惯性轮12间的阻力如图7所示, 进而增添或减少的惯 性轮 12 旋转作动的阻力, 即能随使用者欲达到的运动功效而调整使用, 具有使用的变化性 及实用性。 0050 其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 再请参阅图8、 图9所示, 该旋动机构10及驱动杆件30间 另设有一连。
19、动装置 40, 该连动装置 40 配合枢设于旋动机构 10 的架体 11 上, 且该连动装置 40 为一旋动转盘, 并于惯性轮 12 的作动心轴 121 处配合形成有连动件 122, 以供连动装置 40提供一带动件41如皮带、 链条环绕连结, 而驱动杆件30则配合组设于连动装置40上, 且 该驱动杆件 30 与连动装置 40 的旋动转盘形成偏心枢接, 亦可配合一曲柄 32 组接于连动装 置 40 的转动轴心处如图 10 所示, 且该曲柄 32 与旋动转盘形成连动的回旋作动。 0051 其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实际使用状态, 续请参阅图11、 图12、 图13所示, 该旋动机构 说 明 书 CN 10。
20、2039027 B 5 4/4 页 6 10 亦可配合组设于基座 13 上, 或是配合组设固定于墙面或桌面上, 其使用者将双手握持于 握柄 31 处, 通过前推后拉的回旋作动方式, 带动连动装置 40 并通过带动件 41 带动惯性轮 12, 令使用者全身达到施力旋摆的运动效果, 另外利用阻尼件 20 的配置达到欲获得的健身 功效。 0052 其结构又一较佳实施例, 再请参阅图14、 图15所示, 该旋动机构10的惯性轮12为 一纵向回旋的作动状态, 且于旋动机构 10 及驱动杆件 30 亦配合设有一连动装置 40, 该连 动装置 40 为一纵向的连动轴杆, 且该轴杆末端形成一为扇形齿轮的带动件。
21、 41, 并于惯性轮 12 的作动心轴 121 处配合形成有扇形齿轮的连动件 122, 使连动装置 40 以带动件 41 与惯 性轮 12 的连动件 122 嵌合形成连动, 而驱动杆件 30 另配合一曲柄 32 与连动装置 40 枢接 组设, 通过以构成一种回旋式全身运动健身器结构。 0053 其结构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实际使用状态, 续请参阅图16所示, 该驱动杆件30配合 一曲柄 32 与连动装置 40 组设作动, 且连动装置 40 与旋动机构 10 间另以扇形齿轮的带动 件41及连动件122嵌合连动, 当使用者以双手握持驱动杆件30的握柄31, 并施力进行前推 后拉的回旋作动时, 其驱动杆件。
22、 30 即以曲柄 32 与连动装置 40 形成连动的回旋作动, 并通 过带动件 41 与惯性轮 12 的连动件 122 间的扇形齿轮连动, 通过惯性轮 12 即能与驱动杆件 30 及连动装置 40 形成连动的旋动状态, 令使用者以作动驱动杆件 30 的状态达到全身旋摆 作动的运动效果, 另配合阻尼件20与惯性轮12间形成的旋动阻力, 以获得施力运动的健身 功效。 0054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 可得到下述的效益 : 本发明使用时, 其使用者直接站 立于辅助踏垫 131 或地面上, 以双脚为运动重心呈现静止的准备动作, 当使用者以双手握 持驱动杆件 30 的握柄 31 进而前推后拉旋绕作动。
23、时, 令使用者得以有效施力达到运动的功 效, 并配合阻尼件 20 提高旋绕作动的运动阻力, 通过加强手臂、 肩部及腰部运动的健身效 果, 且旋绕作动时需将身体前后倾仰, 亦有使用双脚站立固定而前后摆动的动作, 通过此增 添运动使用的效果及实用性。 0055 综上所述, 本发明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 而具有改良的发明内容, 同时又能 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 且本发明未见于任何刊物, 亦具新颖性, 当符合专利法相 关法条的规定, 依法提出发明专利申请。 0056 唯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 围 ; 即大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
24、与修饰, 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 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039027 B 6 1/17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7 2/17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8 3/17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9 4/17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10 5/17 页 11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11 6/17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12 7/17 页 1。
25、3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13 8/17 页 14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14 9/17 页 15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15 10/17 页 16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16 11/17 页 17 图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17 12/17 页 18 图 1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18 13/17 页 19 图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19 14/17 页 20 图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20 15/17 页 21 图 1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21 16/17 页 22 图 1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22 17/17 页 23 图 1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039027 B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