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烹饪器具.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095084.6 (22)申请日 2016.01.29 (73)专利权人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高新技 术产业区滨安路501号 (72)发明人 樊杜平 陈舒 代松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代理人 刘明霞 郭佳寅 (51)Int.Cl. A47J 27/62(2006.01) A47J 36/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烹饪器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 烹。
2、饪器具 包括煲体、 内锅、 盖体、 控制器和防溢检测电极。 煲体中设置有容纳腔; 内锅可拆卸地坐设于容纳 腔内; 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煲体上, 且在闭合状 态下能够闭合煲体, 盖体包括外盖和可拆卸地连 接于外盖的可拆盖部件; 控制器用于控制烹饪器 具的工作状态; 防溢检测电极设置在可拆盖部件 上并与控制器电连接, 防溢检测电极在闭合状态 下, 与内锅中的液体形成电容, 控制器根据电容 的电容值计算液体的液面与防溢检测电极之间 的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防溢检测 电极位于可拆盖部件上, 拆卸方便。 简化了产品 的结构, 降低了安装难度和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
3、205514101 U 2016.08.31 CN 205514101 U 1.一种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煲体, 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容纳腔; 内锅, 所述内锅可拆卸地坐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盖体, 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上, 且在闭合状态下能够闭合所述煲体, 所述 盖体包括外盖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盖的可拆盖部件, 当所述盖体闭合在所述煲体上 时, 所述可拆盖部件覆盖于所述内锅上且所述可拆盖部件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间; 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烹饪器具的工作状态; 以及 防溢检测电极, 所述防溢检测电极设置在所述可拆盖部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防。
4、溢检测电极在所述闭合状态下, 与所述内锅中的液体形成电容,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 述电容的电容值计算所述液体的液面与所述防溢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溢检测电极设置在所述可拆盖 部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溢检测电极设置在所述可拆盖 部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盖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闭合状态下且 在所述烹饪器具正在烹饪时,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防溢检测电极施加高频交流电, 。
5、以形成所 述电容。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514101 U 2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为使诸如电饭煲的烹饪器具具有防溢功能, 现有技术中, 通常在烹饪器具的 盖体中设置防溢电极, 当两个防溢电极与烹饪器具的内锅中的水同时接触时, 形成闭回路, 从而将电信号传递到控制器, 以控制产品的加热方式, 实现产品的防溢。 但是, 防溢电极通 过连接线接到控制器的行程长, 安装过程极为复杂, 从而, 在盖体中增设一个防溢电极就会 相应地增加产品的生产难度, 使产品的成本增加。 此外, 常规的防溢电极需要与内锅中。
6、的水 接触才能作用, 这不但容易污染食材, 也可能导致漏电等风险。 0003 因此, 需要一种烹饪器具, 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 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 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 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 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 范围。 0005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烹饪器具包括: 0006 煲体, 所述煲体中设置有容纳腔; 0007 内锅, 所述内锅可拆卸地坐设于所述。
7、容纳腔内; 0008 盖体, 所述盖体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煲体上, 且在闭合状态下能够闭合所述煲体, 所述盖体包括外盖和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外盖的可拆盖部件, 当所述盖体闭合在所述煲体 上时, 所述可拆盖部件覆盖于所述内锅上且所述可拆盖部件和所述内锅之间形成烹饪空 间; 0009 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烹饪器具的工作状态; 以及 0010 防溢检测电极, 所述防溢检测电极设置在所述可拆盖部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 接, 所述防溢检测电极在所述闭合状态下, 与所述内锅中的液体形成电容, 所述控制器根据 所述电容的电容值计算所述液体的液面与所述防溢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
8、的烹饪器具的防溢检测电极位于可拆盖部件上, 拆卸方便。 防溢 检测电极与内锅中的液体形成电容, 控制器配置为根据电容的电容值计算液体的液面与防 溢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 防溢检测电极以非接触的方式感测液面高度, 当内锅中液体的液 面高度超过预定值时, 控制器可根据防溢检测电极和液面之间的电容值控制烹饪器具的工 作状态, 从而实现烹饪器具的防溢功能。 并且, 由于减少了电极数量, 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降 低了产品的安装难度, 并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0012 可选地, 所述防溢检测电极设置在所述可拆盖部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这样, 使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5514101 U。
9、 3 得可拆盖部件的构造更加多样, 方便制造。 0013 可选地, 所述防溢检测电极设置在所述可拆盖部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 这样, 可将防溢检测电极容纳在可拆盖部件中, 保护防溢检测电极, 延长使用寿命。 0014 可选地, 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盖体内。 这样, 防溢检测电极和控制器都设置在外盖 内, 两者的连接可靠, 并且安装时简单方便。 0015 可选地, 在所述闭合状态下且在所述烹饪器具正在烹饪时, 所述控制器向所述防 溢检测电极施加高频交流电, 以形成所述电容。 这样, 可防止在烹饪之外的工作状态施加高 频交流电, 保证了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001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 型。 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 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附图中, 0017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视图; 0018 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分解视图, 其中移除了部分煲体以示出内锅; 以及 0019 图3为图2所示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剖视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 0021 10、 可拆盖部件 11、 防溢检测电极 0022 20、 外盖 30、 控制器 0023 50、 内锅 60、 煲体 0024 100、 烹饪器具 70、 盖体 具体实施例 0025 在下文的描述中, 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
11、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 解。 然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 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在其他的例子中, 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 对于本领 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6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 显然, 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 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 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0027 如图1和图2所示, 烹饪器具100包括煲体60和盖体70。 煲体6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 形状, 并。
12、且具有容纳腔, 内锅5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 以方便 对内锅50的清洗。 内锅50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 用于盛放待加热的 材料, 诸如米、 汤等。 煲体60中通常包括用于加热内锅50的加热装置。 此外, 煲体60的下方设 置有底座, 底座中容纳有诸如电线等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 电压 力锅或其他的电加热器具, 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 还可 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0028 盖体70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 并且与煲体60的形状基本上对应。 盖体70可开 合地连接至煲体60, 用于闭合煲体60。 盖。
13、体70包括圆角形的外盖20和与外盖20可拆卸地安 装的可拆盖部件10。 具体地, 可拆盖部件10大致位于外盖20下方。 可拆盖部件10可以为大致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5514101 U 4 圆形的, 由塑料或者金属制成, 用于闭合内锅50的上表面开口, 以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烹饪 空间。 当然, 可拆盖部件10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并且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对 此不作特别限定。 并且, 盖体70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和结构, 只要其能够在煮饭过程中闭 合煲体60即可。 0029 通常, 可拆盖部件10上还可具有用于将内锅50中产生的蒸汽排出到盖体70的外部 的蒸汽出口以。
14、及与蒸汽出口连通的蒸汽通道构件。 由于可拆盖部件10可从外盖20拆卸下 来, 蒸汽通道构件能够随可拆盖部件10一起从盖体70拆下, 并可随可拆盖部件10一起安装 至盖体70。 由此, 一方面可以方便对蒸汽通道构件的清洗, 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拆装。 0030 如图3所示, 盖体70的内部具有控制器30, 该控制器30用于控制烹饪器具100的工 作状态, 例如加热或保温等。 并且可拆盖部件10还具有防溢检测电极11, 该防溢检测电极11 与控制器30电连接。 在闭合状态下, 防溢检测电极11与内锅中的液体形成电容, 控制器30可 根据电容的电容值计算液体的液面与防溢检测电极11之间的距离。 0031。
15、 例如, 可通过给防溢检测电极11不断循环地充放电, 然后再根据充放电的时间, 来 计算实际的电容值C。 进一步地, 可根据平行板电容的电容量公式定义CEA/D, 其中E是介 电常数, A为防溢检测电极11的面积, 从而可得到防溢检测电极11到内锅50中的液面的距离 D。 根据此公式, 当防溢检测电极11的面积(A)为一已知的固定值时, 根据充放电时间可计算 出的电容值C随距离D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 可根据电容值C得出距离D。 而控制器可根据该距 离D控制烹饪器具的工作状态。 0032 此外, 容易理解的是, 控制器30可位于外盖20内, 而防溢检测电极11位于可拆盖部 件10上, 当防溢检。
16、测电极11随可拆盖部件10从外盖20分离时, 防溢检测电极11与控制器30 解除电连接, 而当防溢检测电极11随可拆盖部件10安装至外盖20时, 防溢检测电极11可与 控制器30以例如插接头等常规的方式电连接。 003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防溢检测电极11位于可拆盖部件10上, 拆卸方便。 防溢检测电极11与内锅中的液体形成电容, 控制器30配置为根据电容的电容值计算液体的 液面与防溢检测电极11之间的距离。 防溢检测电极11以非接触的方式感测液面高度, 当内 锅中液体的液面高度超过预定值时, 控制器30可根据防溢检测电极11和液面之间的电容值 控制烹饪器具100的工作状态, 从而实现。
17、烹饪器具100的防溢功能。 并且, 由于减少了电极数 量, 简化了产品的结构, 降低了产品的安装难度, 并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0034 容易想到的是, 防溢检测电极11可设置在可拆盖部件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 这 样, 使得可拆盖部件10的构造更加多样, 方便制造。 或者, 防溢检测电极11可设置在可拆盖 部件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 这样, 可将防溢检测电极11容纳在可拆盖部件10中, 保护防 溢检测电极11, 延长使用寿命。 0035 为了保证安全, 控制器30在闭合状态下且在烹饪器具正在烹饪时向防溢检测电极 11施加高频交流电, 以形成电容。 由此, 可防止在烹饪之外的工作状态。
18、施加高频交流电。 控 制器30优选设置在盖体70内, 但是, 其也可以设置在烹饪器具100的其它部位, 例如煲体60 内。 0036 除非另有定义, 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 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 不是旨在限 制本实用新型。 本文中出现的诸如 “设置” 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5514101 U 5 件, 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 本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 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 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
19、施例中 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0037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 但应当理解的是, 上述实施例只是 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 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 本领域技 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 这些变型 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5514101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5514101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5514101 U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5514101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