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自动分菜机.pdf

  • 上传人:g****
  • 文档编号:7431816
  • 上传时间:2019-10-09
  • 格式:PDF
  • 页数:13
  • 大小:831.5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12714.6

    申请日:

    20160204

    公开号:

    CN205457675U

    公开日:

    201608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F10/06,B65G65/36

    主分类号:

    A47F10/06,B65G65/36

    申请人:

    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顾斌,陈少华,熊犇,崔翼翰

    地址:

    52823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松岗松夏工业园工业大道西

    优先权:

    CN201620112714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分菜机,包括基础底架、设置在基础底架上的分菜机械手以及能够驱动分菜机械手运动的机械手驱动器;基础底架包括有平台区域,在平台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盛装菜肴的并具有上敞口部的盛菜容器,盛菜容器左、右排列并分别卡定在基础底架上,在基础底架上还设置有能够接收分菜机械手所取菜肴的出菜通道,出菜通道位于盛菜容器侧旁;还包括能够接收配餐指令的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能够控制分菜机械手运动到盛装有配餐指令所指向的菜肴的特定盛菜容器所在区域,并从特定盛菜容器内提取菜肴随后投放到出菜通道内。这样,降低了产品成本从而也就降低供餐企业的购买成本,另外还提高了便捷性,节省就餐人员的打菜时间。

    权利要求书

    1.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底架、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架上的分菜机械手以及能够驱动所述分菜机械手运动的机械手驱动器;所述基础底架包括有平台区域,在所述平台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盛装菜肴的并具有上敞口部的盛菜容器,所述盛菜容器左、右排列并分别卡定在所述基础底架上,在所述基础底架上还设置有能够接收所述分菜机械手所取菜肴的出菜通道,所述出菜通道位于所述盛菜容器侧旁;还包括能够接收配餐指令的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分菜机械手运动到盛装有所述配餐指令所指向的菜肴的特定盛菜容器所在区域,并从所述特定盛菜容器内提取菜肴随后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驱动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架体上的导向滑轨以及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可滑动地设置在导向滑轨上,所述导向滑轨沿所述盛菜容器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分菜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驱动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架体上的转动平台以及驱动所述转动平台水平旋转的平台驱动器,所述分菜机械手设置在所述转动平台上从而能够整体随所述转动平台旋转;所述盛菜容器呈弧形状并排环绕在所述转动平台的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盛菜容器的底壁呈倾斜状布置,所述分菜机械手的取菜点位于所述盛菜容器底壁的最低点。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内罩腔的外罩体,所述盛菜容器、所述基础底架体和所述分菜机械手被罩盖在所述内罩腔内,在所述外罩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罩腔的出菜窗口,所述出菜通道设置在所述出菜窗口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菜机械手包括第一臂体、第二臂体以及菜铲子,所述第一臂体的后端部设置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上;所述第二臂体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臂体的前端部,在所述第一臂体或机械手驱动器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臂体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所述菜铲子的后端部通过菜铲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臂体的前端部,在所述第二臂体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菜铲子绕所述菜铲转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升降座和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座上下移动的升降驱动器,所述升降座设置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上,所述第一臂体的后端部设置在所述升降座上并能随所述升降座上下升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旋转支座和旋转驱动器,所述旋转支座设置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上,所述第一臂体的后端部通过第一转轴旋转设置在所述旋转支座上,所述旋转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臂体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臂体的后端部还设置有具有后通孔的后结合器;在所述后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连接到所述后结合器的后通孔内;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自转时,所述第一驱动杆能够通过所述后结合器带动所述第二臂体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菜铲子的后端部还设置有具有前通孔的前结合器;在所述前结合器的前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连接到所述前结合器的通孔内;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自转时,所述第二驱动杆能够通过所述前结合器带动所述菜铲子旋转。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分菜机,所述自动分菜机属于自动分餐设备,一般应用于餐厅,饭堂等公共就餐场所,能够按照就餐者的喜好自动完成分菜操作。

    背景技术

    在大型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大型展会等场所,就餐人员的就餐时间非常急迫,因此往往需要供餐单位招揽大量的分餐人员为就餐人员提供分餐服务。但是人工分餐效率非常低,随意性大,而且还存在卫生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随着个人收入的不断提高,用工成本迅速上升,而学校饭堂、餐厅等供餐单位的菜肴价格却需要保持在平稳的价格水平,这无疑给经营者施加了非常大的成本压力。因此用分菜机器替代人工分餐是大型餐饮业迫切需要并且是优选的解决方案之一。

    在第201210064762.9号发明专利和第201420456745.4 号实用新型专利中都提出了一种自动分菜机,上述两个专利都存在一个共同点,即一个机械手对应一个盛菜菜盆设置,并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机械手动作把所述盛菜菜盆内的菜肴投放到出菜口中从而完成分菜工作。显然,上述第201210064762.9号发明专利和第201420456745.4 号实用新型专利提出的是一种一点式的供餐方式,就餐人员需要走动到不同的分菜机上去打菜,非常费时费力。当然为了提高便捷性,还可以增设输送设备来带动接菜盆在多个盛菜菜盆之间移动从而替代人手接菜,但是这样的方式还必须需配置精准的定位装置从能够控制所述接菜盆移动并使所述接菜盆的空载凹腔定位在所述出菜口下面。这无疑是“土豪式”的解决方案,所述输送设备和定位装置的设置不仅会增加占地面积还会提高供餐企业的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针对一种菜式设置一个分菜机的应用方式也不是供餐企业乐于选择的,因为这种应用方式会占用非常大的安装空间。

    发明内容

    智能机械已经逐步渗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应用智能机械替代人手操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也是智能机械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其中一个原因。为此,出于经济性和便捷性的考虑,我们需要对第201210064762.9号发明专利和第201420456745.4 号实用新型专利中提出的自动分菜机进行改进,降低其产品成本从而也就降低供餐企业的购买成本,另外还需要提高其便捷性,节省就餐人员的打菜时间。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分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底架、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架上的分菜机械手以及能够驱动所述分菜机械手运动的机械手驱动器;所述基础底架包括有平台区域,在所述平台区域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盛装菜肴的并具有上敞口部的盛菜容器,所述盛菜容器左、右排列并分别卡定在所述基础底架上,在所述基础底架上还设置有能够接收所述分菜机械手所取菜肴的出菜通道,所述出菜通道位于所述盛菜容器侧旁;还包括能够接收配餐指令的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分菜机械手运动到盛装有所述配餐指令所指向的菜肴的特定盛菜容器所在区域,并从所述特定盛菜容器内提取菜肴随后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内。

    其中,所述基础底架是所述分菜机械手、机械手驱动器以及盛菜容器等构件的基础支承架体。所述基础底架可以采用分体结构,例如分为两个独立的底架体,一个用于支承所述分菜机械手的机械手底架体,另一用于支承所述盛菜容器的盛菜底架体,在该分体结构的方案中所述平台区域也就设置在所述盛菜底架体上。又或者,所述基础底架采用一体成形的结构也是可行的。

    其中,所述能够驱动所述分菜机械手运动的机械手驱动器,是所述分菜机械手的动力源之一能够使所述分菜机械手发生整体运动,例如整体滑动或者绕定位支点而整体旋转从而能够使所述分菜机械手的取菜方向能够在多个所述盛菜容器之间适当性变更从而能够提取所述特定盛菜容器内的菜肴。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机械手驱动器可以优选以下实施方式:

    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械手驱动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架体上的导向滑轨以及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可滑动地设置在导向滑轨上,所述导向滑轨沿所述盛菜容器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分菜机械手设置在所述滑动座上。这样,所述滑动座成为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能够带动所述分菜机械手在所述盛菜容器的排列方向上运动而形成位移。

    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械手驱动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架体上的转动平台以及驱动所述转动平台水平旋转的平台驱动器,所述分菜机械手设置在所述转动平台上从而能够整体随所述转动平台旋转;所述盛菜容器呈弧形状并排环绕在所述转动平台的外周。这样,所述转动平台成为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能够带动所述分菜机械手在所述转动平台所在定点位置上旋转而调整所述机械手的取菜方向。

    其中,所述盛菜容器左、右排列并分别卡定在所述基础底架上特征,定义了所述盛菜容器的布局方式,还定位了所述盛菜容器的定位方式,所述盛菜容器卡定在所述基础底架上为此能够防止所述分菜机械手在所述盛菜容器内提取菜肴的过程中所述盛菜容器产生位移而影响取菜效果。其次,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在所述基础底架上设置了足够大的所述平台区域用于放置两个以上的所述盛菜容器。

    其中,所述出菜通道是一个统一接收所述分菜机械手所取菜肴的接收通道,另外还是一个统一把菜肴输送到接菜盘上的输送通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 由于在所述基础底架上还设置有能够接收所述分菜机械手所取菜肴的出菜通道,所述出菜通道位于所述盛菜容器侧旁,为此能够便于所述分菜机械手以比较短的运输路径和运输时间把菜肴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内,提高了分菜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在运输的过程中菜肴从所述分菜机械手中滑漏出来。其次,所述出菜通道的设置还能够固化多个所述盛菜容器的出菜位置,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个所述盛菜容器中取菜,所述分菜机械手都会把菜肴统一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中,从而也就固化了一个出菜口,就餐人员可以站在所述出菜口处即能够打到多个菜色,而不需要为了打到不同菜色而奔波。

    2.由于所述中央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分菜机械手运动到盛装有所述配餐指令所指向的菜肴的特定盛菜容器所在区域,并从所述特定盛菜容器内提取菜肴随后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内,为此,所述中央控制器具有控制所述分菜机械手至少能够依次完成四个动作的功能,第一步动作,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驱动下运动到盛装有所述配餐指令所指向的菜肴的特定盛菜容器所在区域;第二步动作,提取指定菜肴;第三步动作,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驱动下移动到所述出菜通道所在区域;第四步动作,把所提取的菜肴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内。当然当所述分菜机械手的初始位置就处于所述特定盛菜容器所在区域时,可以省略第一步动作。或者,当所述出菜通道就设置在特定盛菜容器的侧旁时,还可以省略第三步动作。这样,借助一个所述分菜机械手即能够在一定数量的所述盛菜容器放置区域范围内提取菜肴,而不再需要类似现有技术一样,针对一个所述盛菜容器配置一个分菜机械手。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减少所述分菜机械手的设置而降低了所述自动分菜机的制造成本以及维修、维护成本。

    3.由于所述基础底架可以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盛菜容器,也就是说所述基础底架能够同时存放多个所述盛菜容器,并使所述盛菜容器能够相互紧靠排列而减少占用空间,也能够减少所述分菜机械手的运动时间,从而提高分菜效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盛菜容器的底壁呈倾斜状布置,所述分菜机械手的取菜点位于所述盛菜容器底壁的最低点。这样,所述盛菜容器内的菜肴能够借助所述倾斜状布置的底壁而集聚起来,便于所述分菜机械手取菜,另外,所述分菜机械手的取菜点位于所述盛菜容器底壁的最低点能够保证在所述盛菜容器内剩余不多的菜肴时,所述分菜机械手仍能够取到菜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具有内罩腔的外罩体,所述盛菜容器、所述基础底架体和所述分菜机械手被罩盖在所述内罩腔内,在所述外罩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罩腔的出菜窗口,所述出菜通道设置在所述出菜窗口的上方。这样,所述外罩体能够为所述盛菜容器、所述基础底架体和所述分菜机械手给予外围的保护,还能够减少所述盛菜容器内的菜肴受污染,并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

    所述分菜机械手实质上还可以采用多种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以下的优先方案,所述分菜机械手包括第一臂体、第二臂体以及菜铲子,所述第一臂体的后端部设置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上;所述第二臂体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臂体的前端部,在所述第一臂体或机械手驱动器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臂体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所述菜铲子的后端部通过菜铲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臂体的前端部,在所述第二臂体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菜铲子绕所述菜铲转轴旋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在所述第二臂体的后端部还设置有具有后通孔的后结合器;在所述后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连接到所述后结合器的后通孔内;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自转时,所述第一驱动杆能够通过所述后结合器带动所述第二臂体旋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菜铲子的后端部还设置有具有前通孔的前结合器;在所述前结合器的前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连接到所述前结合器的通孔内;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自转时,所述第二驱动杆能够通过所述前结合器带动所述菜铲子旋转。

    而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大所述分菜机械手的取菜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量,从而一方面能够使所述分菜机械手的取菜点设置在所述盛菜容器底壁的最低点,而另一方面又能够在完成取菜后,所述盛菜容器不会阻碍所述分菜机械手移离所述盛菜容器,进一步可以选择性采用以下方案:

    第一种可选方案,还包括有升降座和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座上下移动的升降驱动器,所述升降座设置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上,所述第一臂体的后端部设置在所述升降座上并能随所述升降座上下升降移动。其中,当所述机械手驱动器工作时能够通过驱动所述升降座运动而带动所述分菜机械手运动。另外,所述升降座通过上下位移增大所述分菜机械手的取菜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第二种可选方案,还包括有旋转支座和旋转驱动器,所述旋转支座设置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上,所述第一臂体的后端部通过第一转轴旋转设置在所述旋转支座上,所述旋转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臂体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其中,当所述机械手驱动器工作时能够通过驱动旋转支座运动而带动所述分菜机械手运动。另外,当所述旋转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一臂体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时能够增大所述分菜机械手的取菜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自动分菜机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自动分饭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应用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自动分饭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罩盖上所述外罩体8后的自动分饭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自动分饭机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分菜操作的自动分菜机,所述包括自动分菜机基础底架、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架上的分菜机械手2以及能够驱动所述分菜机械手2运动的机械手驱动器;所述基础底架包括有平台区域130,在所述平台区域130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盛装菜肴的并具有上敞口部的盛菜容器6,所述盛菜容器6左、右排列并分别卡定在所述基础底架上,在所述基础底架上还设置有能够接收所述分菜机械手2所取菜肴的出菜通道5,所述出菜通道5位于所述盛菜容器6侧旁;还包括能够接收配餐指令的中央控制器(图中未画出),所述中央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分菜机械手2运动到盛装有所述配餐指令所指向的菜肴的特定盛菜容器6a所在区域,并从所述特定盛菜容器6a内提取菜肴随后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5内。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特定盛菜容器6a也属于所述盛菜容器6,具有与所述盛菜容器6一样的结构和功能,为了便于下面的论述,把盛装有配餐指令所指向的菜肴的盛菜容器6特意命名为所述特定盛菜容器6a。

    下面结合附图1、图2对所述自动分菜机作详细的论述:

    如图1所示,所述基础底架是所述分菜机械手2、机械手驱动器以及盛菜容器6等构件的基础支承架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底架采用了分体式结构,分为两个独立的底架体,其中一个是用于支承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机械手底架体1,另一个是用于支承所述盛菜容器6的盛菜底架体13,所述平台区域130也就设置在所述盛菜底架体13上。在所述平台区域130上设置有一个凹腔130a,借助所述凹腔130a能够收藏所述盛菜容器6从而减缓热量流失,另外还能够借助所述凹腔130a卡定所述盛菜容器6,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分菜机械手2在所述盛菜容器6内提取菜肴时所述盛菜容器6产生位移而影响到取菜效果。当然,所述基础底架采用一体成形的结构也是可行的。

    正如图1所示,三个所述盛菜容器6左、右排列在所述盛菜底架体13上,为此,所述盛菜底架体13能够同时存放多个所述盛菜容器6,并使所述盛菜容器6相互紧靠排列而减少占用空间,也能够减少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运动时间,从而提高分菜效率。而为了能够承载更多的所述盛菜容器6,可以在所述平台区域130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放置盛菜容器6的下平台区域131。这样,所述盛菜底架体13上的所述盛菜容器6就能够上、下堆叠起来。另外,所述盛菜容器6的底壁呈倾斜状布置,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取菜点位于所述盛菜容器6底壁的最低点。这样,所述盛菜容器6内的菜肴能够借助所述倾斜状布置的底壁60而集聚起来,便于所述分菜机械手2取菜,另外,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取菜点位于所述盛菜容器6底壁的最低点能够保证在所述盛菜容器6内剩余不多的菜肴时,所述分菜机械手2仍能够取到菜肴。

    在所述盛菜底架体13上还设置有所述菜通道5,所述出菜通道5位于所述盛菜容器6侧旁。所述出菜通道5是一个统一接收所述分菜机械手2所取菜肴的接收通道,还是一个统一把菜肴输送到接菜盘7上的输送通道。由于所述出菜通道5位于所述盛菜容器6侧旁,为此能够便于所述分菜机械手2以比较短的运输路径和运输时间把菜肴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5内,提高了分菜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在运输的过程中菜肴从所述分菜机械手2中滑漏出来。其次,所述出菜通道5的设置还能够固化多个所述盛菜容器6的出菜位置,也就是说不管从哪个所述盛菜容器6中取菜,所述分菜机械手2都会把菜菜肴统一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5中,从而也就固化了一个出菜口,就餐人员可以站在所述出菜口处即能够打到多个菜色,而不需要为了打到不同菜色而奔波。

    另外所述机械手驱动器是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动力源之一能够使所述分菜机械手2发生整体运动,在实际的应用中,所述机械手驱动器可以优选以下方式:

    第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机械手驱动器包括导向滑轨12以及滑动座3。具体参见图1,所述机械手底架体1呈门框状,在所述机械手底架体1的横梁体上设置有横向设置的同步轮带10、分别设置在所述同步轮带10两端的同步驱动轮11、以及沿所述盛菜容器6的排列方向延伸设置的所述导轨滑轨12,在所述导轨滑轨12上设置有所述滑动座3。而所述分菜机械手2设置在所述滑动座3上。所述滑动座3与所述同步轮带10连接,这样当所述同步轮带10旋转从而带动所述同步轮带10移动时,所述滑动座3能够在所述同步轮带10的驱动下并在所述导轨滑轨12的导向下左右滑动进而带动所述分菜机械手2在所述盛菜容器6的排列方向上滑动。这样,所述滑动座3成为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能够带动所述分菜机械手2在所述盛菜容器的排列方向上运动而形成位移。

    第二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由于此实施方式相对简单,为此省略其结构示意图),所述机械手驱动器包括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架体上的转动平台以及驱动所述转动平台水平旋转的平台驱动器,所述分菜机械手设置在所述转动平台上从而能够整体随所述转动平台旋转;所述盛菜容器呈弧形状并排环绕在所述转动平台的外周。这样,所述转动平台成为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能够带动所述分菜机械手在所述转动平台所在定点位置上旋转而调整所述机械手的取菜方向。

    所述分菜机械手2实质上还可以采用多种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以下的优先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分菜机械手2包括第一臂体21、第二臂体22以及菜铲子23,所述第一臂体21的后端部设置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滑动座3上;所述第二臂体22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转轴22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臂体21的前端部,在所述第一臂体2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21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1还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在机械手驱动器的滑动座3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1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臂体22绕所述第二转轴220旋转;所述菜铲子23的后端部通过菜铲转轴23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臂体22的前端部,在所述第二臂体22上设置有第二驱动装置22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1能够驱动所述菜铲子23绕所述菜铲转轴230旋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第二臂体22的后端部还设置有具有后通孔的后结合器222;在所述后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1上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第一驱动杆2111,所述第一驱动杆2111连接到所述后结合器222的后通孔内;当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11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2111自转时,所述第一驱动杆2111能够通过所述后结合器222带动所述第二臂体22旋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菜铲子23的后端部还设置有具有前通孔的前结合器232;在所述前结合器232的前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1上设置有具有外螺纹的第二驱动杆2211,所述第二驱动杆2211连接到所述前结合器232的前通孔内;当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1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杆2211自转时,所述第二驱动杆2211能够通过所述前结合器232带动所述菜铲子23旋转。

    而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大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取菜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量,从而一方面能够使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取菜点设置在所述盛菜容器6底壁的最低点,而另一方又能够在完成取菜后,所述盛菜容器6不会阻碍所述分菜机械手2移离所述盛菜容器6,进一步可以选择性采用以下方案:

    第一种可选方案,如图1所示,还包括有升降座4和能够驱动所述升降座4上下移动的升降驱动器(图中未画出),所述升降座4设置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滑动座3上,所述第一臂体21的后端部设置在所述升降座4上并能随所述升降座4上下升降移动。其中,当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滑动座3滑动时能够通过所述升降座4带动所述分菜机械手2滑动,另外,所述升降座4通过上下位移增大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取菜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

    第二种可选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有旋转支座4a和旋转驱动器41a,所述旋转支座4a设置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滑动座3a上,所述第一臂体21a的后端部通过第一转轴210a旋转设置在所述旋转支座4a上,所述旋转驱动器41a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臂体21a绕所述第一转轴210a旋转。其中,当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滑动座3a滑动时能够通过所述旋转支座4a带动所述分菜机械手2滑动。另外,当所述旋转驱动器41a驱动所述第一臂体21绕所述第一转轴210a旋转时能够增大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取菜点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当采用该可选方案时,可以降低所述机械手底架体1的设置高度,从而也能够节省所述机械手底架体1的耗材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如图5所示,还包括具有内罩腔的外罩体8,所述盛菜容器6、所述基础底架体和所述分菜机械手2被罩盖在所述内罩腔内,在所述外罩体8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内罩腔的出菜窗口80,所述出菜通道5设置在所述出菜窗口80的上方。这样,所述外罩体8能够为所述盛菜容器6、所述基础底架体和所述分菜机械手2给予外围的保护,还能够减少所述盛菜容器6内的菜肴受污染,并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在所述外罩体8上还设置有智能卡感应器81和点餐界面82。

    下面结合附图1对所述自动分菜机的运作原理作详细介绍:

    首先,就餐人把所述接菜盘7放置到所述出菜窗口80内,通过所述点餐界面82向所述中央控制器(图中未画出)输入配餐指令。接收配餐指令后的中央控制器控制所述分菜机械手2运动到盛装有所述配餐指令所指向的菜肴的特定盛菜容器6a所在区域,并从所述特定盛菜容器6a内提取菜肴随后运动到所述出菜通道所在区域再把所提取的菜肴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5内。菜肴将通过所述出菜通道5投放到所述接菜盘7上。然后,所述就餐人可以继续选择其他的菜色,或者进行结算操作把结算卡放置在所述智能卡感应器81上进行扣费。

    为此在整个的打菜过程中可以发现所述就餐人员站在所述出菜窗口80处即能够打到多个菜色,而不需要为了打到不同菜色而奔波,大大节省了就餐人员的打菜时间。其次,由于所述中央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分菜机械手2运动到盛装有所述配餐指令所指向的菜肴的特定盛菜容器6a所在区域,并从所述特定盛菜容器6a内提取菜肴随后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5内,为此,所述中央控制器具有控制所述分菜机械手2至少能够依次完成四个动作的功能,第一步动作,所述分菜机械手2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驱动下运动到盛装有所述配餐指令所指向的菜肴的特定盛菜容器6所在区域;第二步动作,所述分菜机械手2提取指定菜肴;第三步动作,所述分菜机械手2在所述机械手驱动器的驱动下移动到所述出菜通道5所在区域;第四步动作,所述分菜机械手2把所提取的菜肴投放到所述出菜通道5内。当然当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初始位置就处于所述特定盛菜容器6a所在区域时,可以省略第一步动作。或者,当所述出菜通道5就设置在特定盛菜容器6a的侧旁时,还可以省略第三步动作。这样,借助一个所述分菜机械手2即能够在一定数量的所述盛菜容器6放置区域范围内提取菜肴,而不再需要类似现有技术一样,针对一个所述盛菜容器6配置一个分菜机械手2。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减少所述分菜机械手2的设置而降低了所述自动分菜机的制造成本以及维修、维护成本。

    关 键  词:
    自动 分菜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动分菜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431816.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