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烘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风烘室.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213938.7 (22)申请日 2016.12.25 (71)申请人 重庆周义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办事处 探花村三社 (72)发明人 周长义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17 代理人 陈家辉 (51)Int.Cl. A23L 3/40(2006.01) C09D 1/00(2006.01) C09D 7/12(2006.01) (54)发明名称 通风烘室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一种通风。
2、烘室, 包括散热 器组与蒸汽热交换器,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设有用 于与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可控水流的进口和出口,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 组的进口连通, 所述散热器组的出口与蒸汽热交 换器的可控水流的进口连通,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 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之间设有 动力泵,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表面设有一层强化 层, 所述强化层由如下原料组成: 镀镍碳粉、 硬脂 酸锌、 纳米二硫化钨、 硝酸镧与钛白粉。 本发明提 供了一种通过涂层材料, 提高蒸汽热交换器的抗 冲击能力的通风烘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805074 A 2017.06.09 CN 1068050。
3、74 A 1.通风烘室, 包括散热器组与蒸汽热交换器,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设有用于与蒸汽进行 热交换的可控水流的进口和出口,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 连通, 所述散热器组的出口与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进口连通,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 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之间设有动力泵, 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表面 设有一层强化层, 所述强化层由如下原料组成: 镀镍碳粉、 硬脂酸锌、 纳米二硫化钨、 硝酸镧 与钛白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烘室, 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还包括磷酸二氢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烘室, 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是由如下质量比例的原料。
4、组 成: 镀镍碳粉24.32份、 硬脂酸锌12.36份、 纳米二硫化钨14份、 硝酸镧25.36份与钛白粉3.26 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烘室, 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层还包括磷酸二氢铝46.31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805074 A 2 通风烘室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通风烘室。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通风烘室没有抽湿循环功能, 只有单独的排湿装置, 现有的排湿装置缺点 有: 没有抽湿循环就造成不断有烘箱外常温气体进入烘箱, 使烘箱的温度没有办法保证, 使 得加温系统就一直处于加温状态, 再一次形成不必要的浪费。
5、; 同时, 现有的排湿装置使用温 度高, 无湿度控制功能。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中国专利CN203683561U提供了一种烘室, 烘室内设有散热 器组, 烘室还包括蒸汽热交换器,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设有用于与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可控水 流的进口和出口,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连通, 所述散热 器组的出口与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进口连通,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 与散热器组的进口之间设有动力泵。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耐冲击力不足, 易损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通风烘室, 通过涂层材料, 提高蒸汽热交换器的防冲击性能。 0005 本方案。
6、中的通风烘室, 包括散热器组与蒸汽热交换器,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设有用 于与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可控水流的进口和出口,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 热器组的进口连通, 所述散热器组的出口与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进口连通, 所述蒸 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之间设有动力泵,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表面 设有一层强化层, 所述强化层由如下原料组成: 镀镍碳粉、 硬脂酸锌、 纳米二硫化钨、 硝酸镧 与钛白粉。 0006 进一步, 所述原料还包括磷酸二氢铝。 0007 进一步, 所述强化层是由如下质量比例的原料组成: 镀镍碳粉24.32份、 硬脂酸锌 12.36份、 纳米二硫化钨14份。
7、、 硝酸镧25.36份与钛白粉3.26份。 0008 进一步, 所述强化层还包括磷酸二氢铝46.31份。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0 本实施例通风烘室, 包括散热器组与蒸汽热交换器,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设有用于 与蒸汽进行热交换的可控水流的进口和出口,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 器组的进口连通, 所述散热器组的出口与蒸汽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进口连通, 所述蒸汽 热交换器的可控水流的出口与散热器组的进口之间设有动力泵, 所述蒸汽热交换器表面设 有一层强化层, 其中强化层的制备方法是: 0011 (1)将硝酸镧与硬脂酸锌搅拌均匀,。
8、 得到预备料I; 0012 (2)将钛白粉与镀镍碳粉混合形成混合, 送入熔炉中熔化, 再将熔化后的熔融物进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6805074 A 3 行高压雾化处理, 再喷入第(1)步得到的预备料I中, 搅拌至60以下再加入纳米二硫化钨, 搅拌均匀, 经沉淀、 过滤, 干燥, 得到粉末; 0013 (3)将第(2)步得到的粉末与磷酸二氢铝混合, 进行球磨、 成形、 压制、 烧结, 得到坯 料备用; 0014 (4)需要时, 再将所述坯料磁控溅射到所述通风烘室表面上。 0015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强化层的特点, 特制作如下三个实验例: 0016 0017 各实验例的配制方法一致。
9、, 参见上述 “强化层的制备方法” , 从而得到三种样品, 现 将三种样品作如下测试: 0018 性能测试 0019 (1)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 撕裂强度、 邵尔镀镍碳粉型硬度测试分别按相应国家标 准(G硬脂酸锌/T528-1998、 G硬脂酸锌/T529-1999、 G硬脂酸锌/T531-1999)测定。 0020 (2)耐油性能按照镀镍碳粉STM硝酸镧471-2006标准进行检测, 单位为。 0021 结果: 0022 实施例一的样品: 硬度(邵镀镍碳粉)为146, 拉伸强度为15.3Mp镀镍碳粉, 撕裂强 度为53.8Mp镀镍碳粉, 耐油性能(油浸泡后的膨胀率)为4.6。 0023 对。
10、比例一的样品: 硬度(邵镀镍碳粉)为103, 拉伸强度为14.8Mp镀镍碳粉, 撕裂强 度为50.2Mp镀镍碳粉, 耐油性能(油浸泡后的膨胀率)为8.8。 0024 对比例二的样品: 硬度(邵镀镍碳粉)为103, 拉伸强度为14.8Mp镀镍碳粉, 撕裂强 度为50.2Mp镀镍碳粉, 耐油性能(油浸泡后的膨胀率)为4.2。 0025 由上述结果可见, 在加入磷酸二氢铝之后, 油浸泡后的膨胀率更低, 说明耐油性更 好。 实施例1的样品和实施例2的样品的耐油性能结果进行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镀镍碳粉的添加量的变化会引起样品硬度的明显变化。 0026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 过多描述。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 还可以 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 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说明书中的 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805074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