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下水库进出水口水下施工工艺.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741802
  • 上传时间:2018-03-08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586.6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80440.7

    申请日:

    2013.10.15

    公开号:

    CN103498454A

    公开日:

    2014.01.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9/04申请公布日:201401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9/04申请日:20131015|||公开

    IPC分类号:

    E02B9/04

    主分类号:

    E02B9/04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黑龙江牡丹江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辉伟; 唐国峰; 尹和松; 宋德强

    地址: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牡丹江市丹江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3205

    代理人:

    张雨红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下水库进出水口水下施工工艺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水上作业平台组装、水下测量放样、浇筑面清理及凿毛、立模、安置钢筋网、浇筑水下砼及模板拆除,采用整体模板,陆上制作并拼装,整体吊放入水,整体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模板以钢结构框架结合砼内拉筋加固,在已建结构物的顶端锚固用以支撑上部施工层模板的三角架,模板定位通过每层模板底部悬挂的重锤测线控制,模板在水面上组装完成后进行闭气检查,钢筋网预制安装在陆地上绑扎完成,钢筋网片与原浇筑面上的植锚筋采取水下焊接或扎丝绑扎连接成整体,之后,根据模板组装顺序拆除模板。水下施工方案投资少,工程总投资仅为降水位施工方案的一半左右,对水库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

    权利要求书

    1.  下水库进出水口水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水上作业平台组装、水下测量放样、浇筑面清理及凿毛、立模、安置钢筋网、浇筑水下砼及模板拆除,其中模板的选型采用整体模板,在陆上根据结构物的外形轮廓制作并拼装,之后整体吊放入水,整体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模板以钢结构框架结合砼内拉筋加固,在已建结构物的顶端锚固用以支撑上部施工层模板的三角架,模板定位通过每层模板底部悬挂的重锤测线控制,模板在水面上组装完成后进行闭气检查,钢筋网预制安装在陆地上绑扎完成,钢筋网片与原浇筑面上的植锚筋采取水下焊接或扎丝绑扎连接成整体,之后,根据模板组装顺序拆除模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库进出水口水下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水下放样包括:A、设定基准控制点,使用倒垂线法控制模板位置和垂直度;B、测线设置,在施工层模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相等定长水平外伸梁,在外伸梁中心处分别用细钢丝悬挂重锤,正其下预埋设基准控制点检验垂直度;C、模板定位,通过每层模板底部悬挂的重锤测线控制;D、模板垂直度校核,通过模板上下测点进行控制。

    说明书

    下水库进出水口水下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下水库进出水口水下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下水库是储水蓄能电站枢纽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储水畜能电站建设施工中,下库进、出水口采用降水位施工方案投资巨大,直接电能损失也将达到上千万人民币。同时存在回蓄延长、工期延长增加电能损失的风险。大幅度降水位后电站调峰能力大副削弱,需寻找替代调峰电源等不可控因素,同时会带来替代调峰电源增加成本、养殖业补偿等间接影响;故下库进、出水口采用降水位施工方案直接损失巨大,间接损失难以定量计算,且会遇到电网调度限制等不可控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水库进出水口水下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水上作业平台组装、水下测量放样、浇筑面清理及凿毛、立模、安置钢筋网、浇筑水下砼及模板拆除,其中模板的选型采用整体模板,在陆上根据结构物的外形轮廓制作并拼装,之后整体吊放入水,整体模板间采用螺栓连接,模板以钢结构框架结合砼内拉筋加固,在已建结构物的顶端锚固用以支撑上部施工层模板的三角架,模板定位通过每层模板底部悬挂的重锤测线控制,模板在水面上组装完成后进行闭气检查,钢筋网预制安装在陆地上绑扎完成,钢筋网片与原浇筑面上的植锚筋采取水下焊接或扎丝绑扎连接成整体,之后,根据模板组装顺序拆除模板。水下放样包括:A、设定基准控制点,使用倒垂线法控制模板位置和垂直度;B、测线设置,在施工层模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相等定长水平外伸梁,在外伸梁中心处分别用细钢丝悬挂重锤,正其下预埋设基准控制点检验垂直度;C、模板定位,通过每层模板底部悬挂的重锤测线控制;D、模板垂直度校核,通过模板上下测点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水下施工方案投资少,工程总投资仅为降水位施工方案的一半左右,对水库的正常运行没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工艺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模板平面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内外模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其主要包括水上作业平台组装、水下测量放样、浇筑面清理及凿毛、立模、安置钢筋网、浇筑水下砼及模板拆除等步骤,图2和图3中的附图标记为:1、模板,2、内模板撑杆,3、重锤,4、锚固螺栓,5、三角架。
    1、模板的选型:
    为减少水下施工作业量和保证模板精度,拟采用整体模板,模板在陆上根据结构物的外形轮廓制作并拼装,埋件也精确固定在模板上,之后整体吊放入水,调整、定位、固定。模板采用加厚钢板制作。为使模板坚固,模板背水面采用横向和纵向加劲肋形成梁格(使用∟100×6的角钢),间距分别取1m和0.4m,并用角钢按2m间距设置横向连系梁,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标准模板高3m(一个浇筑段高度),整体模板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连结。
    2、模板的安装: 1)模板加固及埋筋
    模板的加固主要以钢结构框架结合砼内拉筋满足强度要求,考虑到混凝土浇筑外观尺寸及预埋件安装应满足设计精度要求,还需防止模板吊装的变形影响精度,作业中除增强钢结构框架本体的强度外,还需在模板的吊装过程中在模板的上口增加限位防变形用的独立钢构件,因后面进行钢筋网片及预埋件安装需要作业空间,该限位构件可在模板吊装及安放完成,结构稳定后拆除。在模板进行水下吊装前,需在水面上进行试吊装,以验证模板的强度及精度。
    A 考虑水上作业平台作业面狭小,模板可在附近岸边场地先分片进行拼装,完成后利用平板驳或水上作业平台(浮箱拼装)运至浇筑面水域,然后进行整体组合,整体吊装。
        模扳的安装就位应结合浇筑面的轮廓特征,模板下口可下滑,箍套在原混凝土浇筑面往下至少1米处,以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可在原构筑物表面上先行施工限位锚筋,并拉上走脚绳,然后根据强度沿走脚绳加密锚筋,作为水下模板安装基准线及托底,以确保模板就位的准确性。
    B 模板在吊放至锚筋受力后,通过测量模板的水平度及垂直度(模板出水便于测量),调节各吊点的松紧使模板满足精度要求,潜水员观察此状态下模板各部位的就位情况,通过补充限位锚筋或在模板内侧卡入木垫块对模板进行定位及加固,加固过程中需保持对水平度及垂直度数值变化的观察,可以及时调整,重复作业,直至模板完全稳定,可保证模板就位的准确性。
    2)水下放样和立模
    续建工程中的拦污栅墩和控制塔、检修闸门启闭控制塔,特别是门槽和埋件,尺寸控制要求严格,因此,放线和立模技术就成为续建工程的关键之一,是应给予重点考虑的工程技术问题。其中垂直度、尺寸和形状控制是本项目的重点。垂直度通过水下放样控制,尺寸和形状通过模板控制。
    水下放样:
    A、设定基准控制点
    水下放样使用倒垂线法控制模板位置和垂直度。在已建结构物底部,根据结构物的轮廓特征点,设置若干个垂直定位基准控制点,在基准点的部位埋设膨胀螺栓,螺栓顶面上划十字交叉线,并用黄漆标记。
    B、测线设置
    在已建结构物的顶端锚固三角架,用以支撑上部施工层模板。在施工层模板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相等定长水平外伸梁,在外伸梁中心处分别用细钢丝悬挂重锤。以门槽为例(见图2和图3),对于门槽的内圈模板定位,可在施工准备时搭设的扶壁式脚手架上设置内伸杆,伸杆指向门槽内圈,杆端悬挂重锤,正指其下已经埋设的基准控制点,用这条垂线检验门槽内圈模板的垂直度。
    C、模板定位
        模板在陆上加工成型,使用运输船运至目的地,吊放至施工部位,由潜水员在水下安装、固定。
    模板定位通过每层模板底部悬挂的重锤测线控制。模板就位始终以结构物最底层埋设的膨胀螺栓作为基准控制点。当施工层模板底部悬挂的重锤都同时正指其下方的基准控制点,则可认为模板已经准确就位(见图3)。
    D、模板垂直度校核
    模板垂直度校核通过该层模板上下两测点进行控制。由于上下两测点与模板垂直面的水平距离一致,故调整模板时,当模板顶部悬挂的重锤锤尖正指向其底部悬挂的下一级重锤线的悬点中心,则说明接力垂线等同于全程张力垂线,就可以用这条标准的垂线检验该施工层结构的垂直度(见图3)。
    根据设置的基础测点的位置,在模板上相应位置悬挂重锤。为了水下施工的方便,各部分结构的模板采用陆地拼装后整体吊装的方法。对于门槽立模,内圈模板可以通过撑杆控制模板之间的距离,外圈模板可通过定长模板卡具控制内外两圈模板之间的水平距离。同时,施工前在结构物周围搭设的扶壁式脚手架,也可以作为模板的支撑,有效防止模板发生位移。
    3)、模板闭气、堵漏及检测
    a、模板的闭气检查一般在水面上模板组装完成后进行,采取整体目测及关键部位的详查,观察模板的密闭效果,各连接部位的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等。
    b、模板的堵漏主要为少量的漏浆处理,在浇筑过程中,潜水员观测到漏浆现象,在模板漏浆部位采用钢钉加小木板临时封堵即可。
    c、模板是否安装合格,主要在模板安装前,在水面上对模板结构进行详细检查及强度测试,排除隐患,模板整体吊装入水安装完成,由潜水员再次整体模测,判断模板是否在吊装过程中受到损坏或变形,通过测量水平及垂直度的数据判定安装是否准确,如未发现明显损坏或变形,就位准确,则可判断模板安装已合格。
    3、钢筋、埋件的安装:
    1)钢筋网预制安装
        本工程钢筋网片密集,应在陆地上绑扎完成,形成整体框架,在进行钢筋网片的设计时应考虑成型后的框架具有一定的刚度,在吊装时能不产生较大的变形,埋件固定在钢筋网片上,在模板水下作业完成后,整体吊装入仓,通过模板上预留的限位装置进行精确就位,钢筋网片预留接渣,应已超出水面,可很直观的测量就位是否准确。
        针对现场情况,如原混凝土面有预留接茬钢筋,则由潜水员水下焊接或扎丝绑扎,如没有预留则在原浇筑面上植锚筋,锚筋采用水下锚固剂种植,然后与钢筋网片采取水下焊接或扎丝绑扎连接成整体。
    2)埋件精确定位
        下库进、出水口埋件主要为门槽及导轨,对安装的精度要求较高,作业时各埋件按设计图纸中相对位置焊接固定在钢筋网架上,在钢筋网片的吊装中,以门槽位置为基准进行定位,门槽的垂直度微调可通过调整与模板的相对距离控制,即门槽的前后调整时(相对模板)底端已定位,则通过在两侧门槽上端与模板间凹槽内插入斜木方的厚薄进行调节,门槽的左右微调则可通过调节钢筋网架两端的吊点控制网架的平衡来实现,在门槽调节准确后,利用自制的滑轮车在导轨上下试运行,判断安装精度能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达到预期要求后方可固定钢筋网片,进入下道工序。
    4、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根据模板组装顺序,松开各连接部位的螺栓,分片拆除。
    水下施工关键技术问题为水下放样和立模及定位。续建工程中的拦污栅墩和控制塔、检修闸门启闭控制塔,特别是门槽和埋件,定位精度要求严格。因此,放线和立模技术就成为续建工程的关键之一,是应给予重点考虑的工程技术问题。其中垂直度、尺寸和形状控制是本项目的重点。垂直度通过水下放样控制,尺寸和形状通过模板控制。拦污栅槽及闸门槽定位要求精度高,采用传统形式进行水下施工较复杂,考虑水下施工实际情况,进行门槽形式优化,采用整体预制门槽,简化施工工艺,便于施工控制。
    水下施工方案是集水下模板技术、水下混凝土技术、水下检测技术和潜水技术于一体的施工方案,施工作业是在水下进行的,潜水员借助潜水设备和特种水下施工机具进行水下施工,混凝土配比也是根据设计要求和水环境条件经试验确定,混凝土拌和物在水环境下应不分散,自流平,不振捣。
    具体实施例:
    下水库进、出水口结构型式为岸塔式,进、出水口由明渠段、防涡梁段、拦污栅段、喇叭口段、过渡段、闸门井段、渐变段组成。明渠长60.0m,前沿宽59.4m。防涡梁段顺水流方向长12.0m,倾角45o,间距1.1m。拦污栅段顺水流方向长6.0m,每个进(出)口设四扇拦污栅,拦污栅孔口尺寸为5.5m×10.0m(宽×高)。拦污栅墩高37.0m,墩厚1.8m,墩间设四道联系梁。拦污栅检修平台上设一台2×250KN门式启闭机。喇叭口段顺水流方向长35.5m,分水墩有三个,中分水墩长43.5m,边分水墩长31.75m。边分水墩的墩头到中分水墩中心线间距离221cm,喇叭口段底板厚2.2m、3.0m,顶板厚1.2m,边墙厚1.2m。喇叭口段与闸下段之间有长11.75m的过渡段,分水中墩伸入过渡段11.75m,底板厚2.2m,顶板厚1.2m。闸下段长8.25m,断面7.5m×7.5m,底板厚3.0m,设平板检修门,后止水,门槽尺寸1.4m×0.5m(长×宽)。闸井平面尺寸6.5m×11.5m,井壁厚1.5m,由顶板算起闸井高23.25m。检修尺寸为6.5m×11.5m,两井平台用桥联接。检修平台上设启闭机室支撑排架,高12.6m,启闭机室平面尺寸7.5m×13.7m(宽×长),内设QPG-2×1000KN固定卷扬启闭机。通气孔尺寸2.0m×0.9m兼作进人孔。闸后渐变段长15.0m,方型断面7.5m×7.5m,圆型断面内径6.7m,顶板厚2.5m,边墙厚2.5m,底板厚2.5m~3.0m。交通桥分三部分,即拦污栅平台与闸门井之间,两闸门井之间,闸门井与库岸公路之间。顺水流方向总长90.3m,两井之间17.5m,路面宽按最大运输件尺寸取6.4m,为减少跨度设两座桥墩。

    关 键  词:
    水库 进出 水口 水下 施工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下水库进出水口水下施工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4180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