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7417589
  • 上传时间:2019-10-08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452.9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09967.1

    申请日:

    20161117

    公开号:

    CN106419382A

    公开日:

    201702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G19/14

    主分类号:

    A47G19/14

    申请人:

    李灿然

    发明人:

    李灿然

    地址: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青年路102号

    优先权:

    CN201611009967A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代理人:

    李茜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包含有茶壶本体(1)、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的外盖(4)、设置在茶壶本体(1)中并且具有浸泡茶叶腔体的筒体(2)、设置在筒体(2)的敞口端的中盖(5)、设置在筒体(2)的底端端面部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下万向球(9)、设置在中盖(5)和外盖(4)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上万向球(8),通过上万向球(8)和下万向球(9),在茶壶本体(1)倾倒茶水时,筒体(2)的上下端面部进行活动,带动筒体(2)进行晃动,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不再只使用茶壶本体(1),因此提高了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茶壶本体(1)、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的外盖(4)、设置在茶壶本体(1)中并且具有浸泡茶叶腔体的筒体(2)、设置在筒体(2)的敞口端的中盖(5)、设置在筒体(2)的底端端面部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下万向球(9)、设置在中盖(5)和外盖(4)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上万向球(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形成活动节的方式把茶壶本体(1)、筒体(2)、外盖(4)、中盖(5)、上万向球(8)和下万向球(9)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环形筒体(3)、内盖(6)、拨动盘(7)、活塞头(10)、推动杆(11)、拨动杆(12)、滚珠(13)、隔板(14)和过滤网(15),在茶壶本体(1)中设置有筒体(2)和环形筒体(3)并且在茶壶本体(1)的内壁与筒体(2)之间设置有环形筒体(3),在筒体(2)上设置有出水嘴并且筒体(2)的出水嘴设置为与环形筒体(3)的敞口端口部相对应分布,筒体(2)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万向球(9)联接并且下万向球(9)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环形筒体(3)设置为与滚珠(13)接触式联接并且滚珠(13)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转动式联接,拨动盘(7)设置在环形筒体(3)的外侧面部并且拨动盘(7)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转动式联接,外盖(4)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部并且中盖(5)设置在筒体(2)的敞口端部,内盖(6)设置在环形筒体(3)的其中一部分敞口端部并且环形筒体(3)的另一部分敞口端部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出水嘴和筒体(2)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在中盖(5)上设置有上万向球(8)并且上万向球(8)设置为与中盖(5)铰接式联接,外盖(4)设置为与上万向球(8)接触式联接并且在环形筒体(3)中设置有隔板(14),在筒体(2)中设置有活塞头(10)并且活塞头(10)设置为与筒体(2)滑动式联接,推动杆(11)的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活塞头(10)联接并且推动杆(11)的另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拨动杆(12)联接,拨动杆(12)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转动式联接并且在筒体(2)中设置有过滤网(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锥形体并且下万向球(9)和滚珠(13)设置为镶嵌在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中,下万向球(9)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的中间部并且滚珠(13)设置为沿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的其中一个周边分布,拨动盘(7)设置为镶嵌在茶壶本体(1)的侧面部并且拨动盘(7)设置为延伸在茶壶本体(1)的侧面部的外侧,拨动杆(12)设置为通过转动轴与茶壶本体(1)的底座联接并且在茶壶本体(1)的底座上设置有缺口槽体,拨动杆(12)的转动轴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缺口槽体中并且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部设置为与环形筒体(3)的敞口端部相连通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筒体(2)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筒体(2)设置为与环形筒体(3)呈间隙式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环形筒体(3)设置为具有环形腔体的筒状体并且环形筒体(3)的敞口端设置为呈斜面分布,环形筒体(3)的环形腔体的内壁设置为与筒体(2)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并且环形筒体(3)的环形腔体的外壁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环形筒体(3)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内壁设置为呈过盈式分布并且隔板(14)设置为沿环形筒体(3)的环形腔体间隔式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外盖(4)和中盖(5)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在外盖(4)的底端端面部和中盖(5)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扣装的凸缘部,内盖(6)设置为环形盘状体的一部分并且内盖(6)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斜形面,在内盖(6)的底端端面部的外缘部设置有扣装的凸缘部并且内盖(6)设置为与外盖(4)联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拨动盘(7)设置为环形盘状体并且在拨动盘(7)的外侧面部设置有标识线,或隔板(14)设置为板状体,或过滤网(15)设置为筒状网体并且过滤网(15)设置为与筒体(2)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活塞头(10)设置为圆形盘状体,或推动杆(11)和拨动杆(12)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推动杆(11)设置为串接在下万向球(9)中,拨动杆(12)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转动轴与茶壶本体(1)联接并且拨动杆(12)的外端端部设置为延伸在茶壶本体(1)的底座的外侧部,拨动杆(12)的外端端部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把手相对应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其特征是:茶壶本体(1)和外盖(4)与筒体(2)、中盖(5)、上万向球(8)和下万向球(9)设置为按照形成晃动运动方式分布并且茶壶本体(1)与环形筒体(3)、拨动盘(7)和隔板(14)设置为按照形成间隔区域方式分布,筒体(2)与活塞头(10)、推动杆(11)和拨动杆(12)设置为按照形成活塞运动方式分布。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壶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

    二、背景技术

    由于茶水中含有的成份主要为咖啡碱、可可碱、茶碱和氨茶碱,经常饮用茶水能预防疾病,从而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茶壶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茶具,在现有的茶壶装置中,还都是类似于容器的一般茶壶,当把茶叶放到茶壶中,只有在冲热水的过程中,才能使茶叶在水中上下翻腾,在饮茶过程,只能使茶叶在热水中浸泡,不能使茶叶晃动与热水充分接触,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同时随着茶叶的浸泡时间的延长,茶水的浓度也在改变,现有的茶壶装置还不能储存不同浓度的茶水,满足人们在饮茶后期过程,对高浓度茶水的需要。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因此提高了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茶壶本体、设置在茶壶本体的敞口端的外盖、设置在茶壶本体中并且具有浸泡茶叶腔体的筒体、设置在筒体的敞口端的中盖、设置在筒体的底端端面部与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下万向球、设置在中盖和外盖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上万向球。

    由于设计了茶壶本体、筒体、外盖、中盖、上万向球和下万向球,通过上万向球和下万向球,在茶壶本体倾倒茶水时,筒体的上下端面部进行活动,带动筒体进行晃动,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不再只使用茶壶本体,因此提高了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效率。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形成活动节的方式把茶壶本体、筒体、外盖、中盖、上万向球和下万向球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环形筒体、内盖、拨动盘、活塞头、推动杆、拨动杆、滚珠、隔板和过滤网,

    在茶壶本体中设置有筒体和环形筒体并且在茶壶本体的内壁与筒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筒体,在筒体上设置有出水嘴并且筒体的出水嘴设置为与环形筒体的敞口端口部相对应分布,筒体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万向球联接并且下万向球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环形筒体设置为与滚珠接触式联接并且滚珠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转动式联接,拨动盘设置在环形筒体的外侧面部并且拨动盘设置为与茶壶本体转动式联接,外盖设置在茶壶本体的敞口端部并且中盖设置在筒体的敞口端部,内盖设置在环形筒体的其中一部分敞口端部并且环形筒体的另一部分敞口端部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出水嘴和筒体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在中盖上设置有上万向球并且上万向球设置为与中盖铰接式联接,外盖设置为与上万向球接触式联接并且在环形筒体中设置有隔板,在筒体中设置有活塞头并且活塞头设置为与筒体滑动式联接,推动杆的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活塞头联接并且推动杆的另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拨动杆联接,拨动杆设置为与茶壶本体转动式联接并且在筒体中设置有过滤网。

    本发明设计了,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锥形体并且下万向球和滚珠设置为镶嵌在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中,下万向球设置在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的中间部并且滚珠设置为沿茶壶本体的底端端面部的其中一个周边分布,拨动盘设置为镶嵌在茶壶本体的侧面部并且拨动盘设置为延伸在茶壶本体的侧面部的外侧,拨动杆设置为通过转动轴与茶壶本体的底座联接并且在茶壶本体的底座上设置有缺口槽体,拨动杆的转动轴设置在茶壶本体的缺口槽体中并且茶壶本体的敞口端部设置为与环形筒体的敞口端部相连通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筒体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筒体设置为与环形筒体呈间隙式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环形筒体设置为具有环形腔体的筒状体并且环形筒体的敞口端设置为呈斜面分布,环形筒体的环形腔体的内壁设置为与筒体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并且环形筒体的环形腔体的外壁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环形筒体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内壁设置为呈过盈式分布并且隔板设置为沿环形筒体的环形腔体间隔式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外盖和中盖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在外盖的底端端面部和中盖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扣装的凸缘部,内盖设置为环形盘状体的一部分并且内盖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斜形面,在内盖的底端端面部的外缘部设置有扣装的凸缘部并且内盖设置为与外盖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拨动盘设置为环形盘状体并且在拨动盘的外侧面部设置有标识线。

    本发明设计了,活塞头设置为圆形盘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推动杆和拨动杆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推动杆设置为串接在下万向球中,拨动杆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转动轴与茶壶本体联接并且拨动杆的外端端部设置为延伸在茶壶本体的底座的外侧部,拨动杆的外端端部设置为与茶壶本体的把手相对应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隔板设置为板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过滤网设置为筒状网体并且过滤网设置为与筒体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茶壶本体和外盖与筒体、中盖、上万向球和下万向球设置为按照形成晃动运动方式分布并且茶壶本体与环形筒体、拨动盘和隔板设置为按照形成间隔区域方式分布,筒体与活塞头、推动杆和拨动杆设置为按照形成活塞运动方式分布。

    在本技术方案中,形成活动节的茶壶本体、筒体、外盖、中盖、上万向球和下万向球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茶壶本体1、筒体2、环形筒体3、外盖4、中盖5、内盖6、拨动盘7、上万向球8、下万向球9、活塞头10、推动杆11、拨动杆12、滚珠13、隔板14和过滤网15,

    在茶壶本体1中设置有筒体2和环形筒体3并且在茶壶本体1的内壁与筒体2之间设置有环形筒体3,在筒体2上设置有出水嘴并且筒体2的出水嘴设置为与环形筒体3的敞口端口部相对应分布,筒体2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万向球9联接并且下万向球9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铰接式联接,环形筒体3设置为与滚珠13接触式联接并且滚珠13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转动式联接,拨动盘7设置在环形筒体3的外侧面部并且拨动盘7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转动式联接,外盖4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部并且中盖5设置在筒体2的敞口端部,内盖6设置在环形筒体3的其中一部分敞口端部并且环形筒体3的另一部分敞口端部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出水嘴和筒体2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在中盖5上设置有上万向球8并且上万向球8设置为与中盖5铰接式联接,外盖4设置为与上万向球8接触式联接并且在环形筒体3中设置有隔板14,在筒体2中设置有活塞头10并且活塞头10设置为与筒体2滑动式联接,推动杆11的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活塞头10联接并且推动杆11的另一端端部设置为与拨动杆12联接,拨动杆12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转动式联接并且在筒体2中设置有过滤网15。

    在本实施例中,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锥形体并且下万向球9和滚珠13设置为镶嵌在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中,下万向球9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的中间部并且滚珠13设置为沿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的其中一个周边分布,拨动盘7设置为镶嵌在茶壶本体1的侧面部并且拨动盘7设置为延伸在茶壶本体1的侧面部的外侧,拨动杆12设置为通过转动轴与茶壶本体1的底座联接并且在茶壶本体1的底座上设置有缺口槽体,拨动杆12的转动轴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缺口槽体中并且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部设置为与环形筒体3的敞口端部相连通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2设置为圆形筒状体并且筒体2设置为与环形筒体3呈间隙式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环形筒体3设置为具有环形腔体的筒状体并且环形筒体3的敞口端设置为呈斜面分布,环形筒体3的环形腔体的内壁设置为与筒体2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并且环形筒体3的环形腔体的外壁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环形筒体3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内壁设置为呈过盈式分布并且隔板14设置为沿环形筒体3的环形腔体间隔式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外盖4和中盖5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在外盖4的底端端面部和中盖5的底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扣装的凸缘部,内盖6设置为环形盘状体的一部分并且内盖6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斜形面,在内盖6的底端端面部的外缘部设置有扣装的凸缘部并且内盖6设置为与外盖4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拨动盘7设置为环形盘状体并且在拨动盘7的外侧面部设置有标识线。

    在本实施例中,活塞头10设置为圆形盘状体。

    在本实施例中,推动杆11和拨动杆12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推动杆11设置为串接在下万向球9中,拨动杆12的中间部设置为通过转动轴与茶壶本体1联接并且拨动杆12的外端端部设置为延伸在茶壶本体1的底座的外侧部,拨动杆12的外端端部设置为与茶壶本体1的把手相对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14设置为板状体。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15设置为筒状网体并且过滤网15设置为与筒体2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茶壶本体1和外盖4与筒体2、中盖5、上万向球8和下万向球9设置为按照形成晃动运动方式分布并且茶壶本体1与环形筒体3、拨动盘7和隔板14设置为按照形成间隔区域方式分布,筒体2与活塞头10、推动杆11和拨动杆12设置为按照形成活塞运动方式分布。

    把茶叶放到筒体2中,把热水注入到筒体2中,按动拨动杆12,使推动杆11从下到上推动活塞头10运动,茶水从筒体2的出水嘴注入到环形筒体3的其中一个间隔区域中,使拨动盘7转动,把环形筒体3的其中一个间隔区域的茶水与茶壶本体1的出水嘴分离开来,从而把该环形筒体3的其中一个间隔区域的茶水储备,环形筒体3的其中另一个间隔区域与筒体2的出水嘴相对应,当使用茶壶本体1把环形筒体3的其中一个间隔区域的茶水倾斜倒出时,筒体2在上万向球8和下万向球9作用下进行晃动,使筒体2的茶叶进行翻动,也可以在环形筒体3的不同间隔区域中放入不同种类的茶叶,通过拨动盘7带动环形筒体3进行转动,使环形筒体3的不同间隔区域的茶水与茶壶本体1的出水嘴相对应分布,从而实现不同种类茶叶可以同时浸泡。

    人们为了身体保健,需要经常性地饮用中药饮片浸泡的水,为了把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释放出来,要保持浸泡中药饮片的水温度,同时为了提高中药饮片的功效,需要保持中药饮片的饮水浓度,使用本实施例,满足了饮用中药饮片的浸泡要求,通过试验,提高了饮用中药饮片的有效率。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茶壶本体1、筒体2、外盖4、中盖5、上万向球8和下万向球9,通过上万向球8和下万向球9,在茶壶本体1倾倒茶水时,筒体2的上下端面部进行活动,带动筒体2进行晃动,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不再只使用茶壶本体1,因此提高了释放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效率。

    2、由于设计了环形筒体3、内盖6、拨动盘7和隔板14,通过环形筒体3、内盖6、拨动盘7和隔板14,实现了不同间隔区域的茶水的储备和不同种类茶叶的同时浸泡,满足了人们对茶水的不同口味和浓度的时间性要求。

    3、由于设计了活塞头10、推动杆11和拨动杆12,通过活塞头10、推动杆11和拨动杆12形成的活塞运动,实现了对筒体2中茶水的排出。

    4、由于设计了滚珠13和过滤网15,通过滚珠13,提高了环形筒体3的运动性能,通过过滤网15,实现了筒体2中的茶叶与茶水的隔离。

    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形成活动节的茶壶本体1、筒体2、外盖4、中盖5、上万向球8和下万向球9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茶壶本体1、设置在茶壶本体1的敞口端的外盖4、设置在茶壶本体1中并且具有浸泡茶叶腔体的筒体2、设置在筒体2的敞口端的中盖5、设置在筒体2的底端端面部与茶壶本体1的底端端面部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下万向球9、设置在中盖5和外盖4之间并且具有活动节连接关系的上万向球8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关 键  词:
    基于 茶叶 晃动 茶壶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基于茶叶晃动的茶壶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41758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