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膨化红薯的制作方法,属于膨化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膨化食品给人的印象是“五高一多”: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而对于其中的爆米花则被冠上“含铅高”的标签。这是一种误导,其实食品膨化的加工方式本身并不会带来这些危害。
“五高一多”产生的原因是过量的添加剂造成,与“膨化”这种加工方式没有关系,由于厂家为了提升食品的口味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正是造成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而“膨化”的加工方式主要改变食物口感,除油炸及焙烤方式膨化以外,挤压及压力的膨化方式暂未出现明显的危害。
相反,膨化使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膨化技术使淀粉彻底熟化,内部呈多孔状,水溶性质增加,有利于胃肠消化酶的渗入,提高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膨化食品原料主要是以主食制成,若可以不加或者少加添加剂,该类食品的主食化也未尝不可,可以模仿麦片、玉米片的食用方式。
现代营养学的观点主张平衡膳食,认为任何一种食品都不可偏废,任何一种食品的量又不是多多益善。就膨化食品而言,由于它多为油炸食品,经加压、加热等工艺后使食物本身的体积扩大了数倍,鉴于其为方便快餐食品,所以食品中糖、盐、味精的含量相对其它食品的量就比较多一些,而其他有益营养素的含量则甚少,如长期摄入不但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而且食品中过量的调味品对人体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具有培根味的膨化红薯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利用天然的原料进行调味避免了添加过多食用添加剂带来的弊端,并采用反复膨化的方式使得膨化后的口感更接近于烤制风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培根味的膨化红薯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骤如下:
1)挑选新鲜红薯、洋葱、蘑菇、培根、黑胡椒及盐;
2)清洗红薯、洋葱、蘑菇,除去杂质,将清洗后的红薯切块待用,洋葱剥皮,剥皮后洋葱与蘑菇均切丁待用;
3)将对半切开后的红薯放入锅中蒸煮20~30分钟,蒸煮后红薯去皮;
4)将蒸煮去皮后的红薯与洋葱丁、蘑菇丁、黑胡椒及盐混合搅拌,再在混合物的外侧用若干培根片覆盖用棉线绑扎成团;
5)将膨化罐内温度升到110℃~115℃,打开膨化罐,将步骤4)中的绑扎成团的混合物放置于膨化罐中,保持温度在105℃,同时将膨化罐内压力升到0.25 MPa,并保持3分钟,然后瞬间降压至真空状态保持3分钟,循环6~7次;将温度降至80℃~ 85℃,静置60~120分钟;将温度降至40℃~45℃,静置60~120分钟;最后用10℃~15℃的循环水冷却45~60 分钟;
6)取出步骤5)水循环冷却后的绑扎成团的混合物,解开棉线即得到具有培根味的膨化红薯。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步骤4)中绑扎成团的团子直径为2~3厘米。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步骤5)中的瞬间降压是通过真空罐与膨化罐连接的电磁阀瞬间打开降压,真空罐先预先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115 MPa ;电磁阀瞬间降压打开时间为1.5秒;电磁阀每隔1分钟打开一次。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步骤4)在混合前可先将去皮的红薯碾成泥以便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培根味的膨化红薯的制作方法采用天然原料利用多次膨化使得原料中的营养元素相互融合,由于原料天然加工手段更接近于烹饪使得该方法大幅度降低了食用添加剂的用量,且具有良好的口感,不仅可以解决传统膨化工艺存在的添加剂的弊端,同时又使红薯保持了培根原有的味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具有培根味的膨化红薯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骤如下:
1)挑选新鲜个头较大的红薯、洋葱、蘑菇、培根、黑胡椒及盐;
2)清洗红薯、洋葱、蘑菇,除去杂质,将清洗后的红薯切块待用,洋葱剥皮,剥皮后洋葱与蘑菇均切丁待用;
3)将对半切开后的红薯放入锅中蒸煮30分钟,蒸煮后红薯去皮;
4)将蒸煮去皮后的红薯碾成泥后与洋葱丁、蘑菇丁、黑胡椒及盐混合搅拌,再在混合物的外侧用若干培根片覆盖用棉线绑扎成直径3cm的团子;
5)将膨化罐内温度升到115℃,打开膨化罐,将步骤4)中的绑扎成团的混合物放置于膨化罐中,保持温度在105℃,同时将膨化罐内压力升到0.25 MPa,并保持3分钟,然后瞬间降压至真空状态保持3分钟,循环7次;将温度降至85℃,静置60分钟;将温度降至45℃,静置60分钟;最后用15℃的循环水冷却45分钟;该步骤中的瞬间降压是通过真空罐与膨化罐连接的电磁阀瞬间打开降压,真空罐先预先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115 MPa ;电磁阀瞬间降压打开时间为1.5秒;电磁阀每隔1分钟打开一次;
6)取出步骤5)水循环冷却后的绑扎成团的混合物,解开棉线即得到具有培根味的膨化红薯。
实施例二
一种具有培根味的膨化红薯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骤如下:
1)挑选新鲜红薯、洋葱、蘑菇、培根、黑胡椒及盐;
2)清洗个头较小的红薯、洋葱、蘑菇,除去杂质,将清洗后的红薯切块待用,洋葱剥皮,剥皮后洋葱与蘑菇均切丁待用;
3)将对半切开后的红薯放入锅中蒸煮20分钟,蒸煮后红薯去皮;
4)将蒸煮去皮后的红薯碾成泥后与洋葱丁、蘑菇丁、黑胡椒及盐混合搅拌,再在混合物的外侧用若干培根片覆盖用棉线绑扎成直径2cm的团子;
5)将膨化罐内温度升到110℃,打开膨化罐,将步骤4)中的绑扎成团的混合物放置于膨化罐中,保持温度在105℃,同时将膨化罐内压力升到0.25 MPa,并保持3分钟,然后瞬间降压至真空状态保持3分钟,循环6次;将温度降至80℃,静置120分钟;将温度降至40℃,静置120分钟;最后用10℃的循环水冷却60 分钟;该步骤中的瞬间降压是通过真空罐与膨化罐连接的电磁阀瞬间打开降压,真空罐先预先抽真空至真空度为-0.115 MPa ;电磁阀瞬间降压打开时间为1.5秒;电磁阀每隔1分钟打开一次;
6)取出步骤5)水循环冷却后的绑扎成团的混合物,解开棉线即得到具有培根味的膨化红薯。
本发明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