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和吸尘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和吸尘器.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604396.X (22)申请日 2017.05.26 (73)专利权人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 (北京) 股份 有限公司 地址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69号1 号楼6层 (72)发明人 檀冲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王晖 (51)Int.Cl. A47L 9/3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和吸尘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涉 及吸尘器配。
2、件的技术领域, 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包 括机体、 手柄和驱动电机; 所述机体的一端面连 接吸风管道, 所述机体的另一端面连接手柄, 所 述手柄为圆弧状; 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机体 的另一端面, 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 机, 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体。 解决了现 有技术中, 吸尘器的手柄采用竖直设置, 或者采 用倾斜方式设置, 给使用者带来使用不便的技术 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机体的右端连接驱动电机和 弧形手柄, 手柄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上部, 手柄的 左端与机体连接, 手柄的右端与驱动电机连接, 弧形手柄便于手握, 在驱动电机的上端面连接电 源组件, 便于将吸尘器移动至不同的位置使用。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CN 207520101 U 2018.06.22 CN 207520101 U 1.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体(11)、 手柄(12)和驱动电机(13); 所述机体(11)的一端面连接吸风管道, 所述机体(11)的另一端面连接手柄(12), 所述 手柄(12)为圆弧状; 所述驱动电机(13)连接在所述机体(11)的另一端面, 所述手柄(12)的 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3), 所述手柄(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12)为向外凸起的 圆弧状, 或者所述手柄(12。
4、)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12)的外表面连接 软质的防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层为软性硅胶层, 或者为海绵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源组件(14); 所述电源组件(14)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13)上, 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和所述手 柄(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组件(14)与所述驱 动电机(13)之间通过电池端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其特征在于。
5、, 所述电源组件(14)包括电池 壳体(141)和电池(142); 所述电池(142)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141)内, 所述电池壳体(1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 手柄(12)和所述驱动电机(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142)为多个, 多个 所述电池(142)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142)为充电电池。 10.一种吸尘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吸尘器机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 器的提握结构; 所述吸尘器机体的一端面设有安装座, 所述吸尘器的提握结。
6、构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520101 U 2 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配件的技术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和吸 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吸尘器主要用于吸附室内的灰尘, 按照吸尘器的结构可以分为立式吸尘器、 卧式 吸尘器和便携式吸尘器, 立式吸尘器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的地毯清洁, 卧式吸尘器的外形小 巧、 存放方便, 便携式吸尘器使用起来轻巧灵便, 清洁效果好。 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电机高 速旋转, 从吸入口吸入空气, 使尘箱内产生一定的真空, 灰尘通过地刷、 接管、 手柄、 软管、 主 吸管进入。
7、尘箱中的滤尘袋, 灰尘被留在滤尘袋内, 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一层过滤片进入电 机, 这层过滤片是防止尘袋破裂灰尘进入电机的一道保护屏障, 进入电机后的空气经电机 流出, 由于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 碳刷不断的磨损, 因此, 流出吸尘器前又加了一道过滤。 0003 现有技术中, 吸尘器的结构主要包括外部的机壳和内部的动力过滤系统, 在所述 机壳上通常安装手柄, 手柄与机壳垂直设置, 或者手柄与机壳倾斜设置, 手柄设置在电机和 电源线之间, 将电源线的插头插好后, 使用者手握手柄使用吸尘器, 就可以对室内的各个角 落进行吸尘作业。 0004 但是, 吸尘器的手柄采用垂直设置, 或者倾斜设置的方式, 对。
8、于大部分人来说使用 起来虽然方便, 但是对于手掌比较小, 或者手部有残疾的人来说, 使用起来就很不方便, 使 用者手握手柄的一端时, 不能使吸尘器达到平衡的状态, 就会容易手握不牢, 将吸尘器摔 坏; 并且手柄采用竖直方式设置, 手柄设置在电机和电源线之间, 容易使电源线缠绕在手柄 上, 存在安全隐患; 另外, 现有的吸尘器均采用电源插头通电的方式, 只能对电源线附近的 位置进行除尘, 不能对稍远距离的位置进行除尘作业, 需要对稍远距离的位置进行除尘作 业时, 连接多个接线板, 才能对吸尘器通电使用, 造成使用不便, 降低了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
9、的提握结构,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 吸尘器的手柄采用竖直方式设置, 或者采用倾斜方式设置, 使用者提握不稳, 给使用者的使 用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 吸尘器的手柄使用不 便, 导致整个吸尘器的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包括机体、 手柄和驱动电机; 0008 所述机体的一端面连接吸风管道, 所述机体的另一端面连接手柄, 所述手柄为圆 弧状; 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机体的另一端面, 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 所述 手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体。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手柄为向外。
10、凸起的圆弧状, 或者所述手柄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手柄的外表面连接软质的防护层。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7520101 U 3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防护层为软性硅胶层, 或者为海绵层。 0012 进一步的, 还包括电源组件; 0013 所述电源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上, 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手柄之间。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通过电池端子连接。 0015 进一步的,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壳体和电池; 0016 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内, 所述电池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和所述驱 动电机连接。 0017 进一步。
11、的, 所述电池为多个, 多个所述电池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端面上。 0018 进一步的, 所述电池为充电电池。 001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 包括吸尘器机体和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0020 所述吸尘器机体的一端面设有安装座, 所述吸尘器的提握结构连接在所述安装座 内。 00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所述机体的左端面连接吸风管道, 所述吸 风管道用于对外部灰尘进行吸附, 在所述机体的右端面连接手柄, 并且在所述机体的右端 面还连接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下部位置, 为所述机体提供驱动力, 所述手柄设置 在上部位置, 便于使用者手握手柄使用, 所述手柄为圆弧形。
12、, 便于不同的人手握弧形手柄的 任意位置, 弧形手柄握持更加牢固, 所述弧形手柄的上端与所述机体右端面上端位置连接, 所述弧形手柄的下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上端面的右端位置连接, 使弧形手柄在所述驱动电机 的上端面处形成一个容纳腔室, 便于手握弧形手柄, 使用者准确找到手柄的握持位置。 002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 所述吸尘器的机体上安装所述的吸尘器提握结 构, 使用吸尘器时, 便于使用者随时准确找到手柄的握持位置, 使用者的手握部分更加的舒 适, 便于使用者使用吸尘器对室内进行吸尘作业。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 具体实。
13、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002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机与电源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标: 11机体; 12手柄; 13驱动电机; 14电源组件; 141电池壳体; 142 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4、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 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7520101 U 4 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中心” 、“上” 、“下” 、“左” 、“右” 、“竖 直” 、“水平”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 。
15、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 一” 、“第二” 、“第三”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 装” 、“相连”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 连接; 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
16、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机与电源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 供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如图1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包括机体11、 手柄12和 驱动电机13; 0034 所述机体11的一端面连接吸风管道, 所述机体11的另一端面连接手柄12, 所述手 柄12为圆弧状; 所述驱动电机13连接在所述机体11的另一端面, 所述手柄12的一端连接所 述驱动电机13, 所述手柄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体11。 0035 如图1所示, 所述机体11的左端面连接吸风管道, 使用时, 所述吸风管道的左端吸。
17、 附室内的灰尘, 使所述灰尘沿着所述吸风管道进入所述机体11内, 所述机体11的右端面连 接有手柄12和驱动电机13, 所述手柄12设置在上部位置, 便于使用者手握手柄12对所述机 体11的位置进行移动, 所述驱动电机13设置在所述手柄12的下部位置, 所述驱动电机13不 但能够为所述机体11提供所需的驱动力, 还节省了整个机体11的布置空间; 所述手柄12为 圆弧状, 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随时握持在弧形状手柄12的任一位置, 由于弧形手柄 12的握持更加稳定, 可以准确确定所握持的位置, 握持效果好, 便于不同的人群使用; 所述 手柄1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机体11的右端面上, 所述手柄12。
18、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 上端面, 使所述手柄12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处形成一个容纳腔室, 便于手握位置设 置在所述容纳腔室内, 对所述手柄12进行握持。 0036 进一步的, 所述手柄12为向外凸起的圆弧状, 或者所述手柄12为向内凹陷的圆弧 状。 0037 如图1中所示, 所述手柄12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圆弧状, 采用这种结构便于使用者直 接握持在手柄12的任一位置, 握持的方式简单, 握持牢固; 如图4中所示, 所述手柄12还可以 设置为向下凹陷的圆弧状, 采用这种结构, 使用者握持手柄12时, 可以将重心设置在所述机 体11的中心处, 并且使用者握持手柄12时, 可以握持手柄1。
19、2的任意位置, 因为手柄为向下凹 陷的圆弧状, 所以重心是始终处于所述机体11向下凹陷的位置, 采用这种结构的手柄12, 握 持效果更加的牢固。 0038 进一步的, 所述手柄12的外表面连接软质的防护层。 0039 使用者使用时, 需要手部位置与所述手柄12的位置接触, 使用者握持手柄12的时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7520101 U 5 间太长, 手部位置就会感觉到不适, 为了克服手部位置不适的缺点, 在所述手柄12的外表面 连接软质的防护层, 使用者握持手柄12时, 手部位置直接与所述防护层接触, 而防护层为软 质的材料, 不会对手部造成摩擦损坏, 握持效果更好。 004。
20、0 进一步的, 所述防护层为软性硅胶层, 或者为海绵层。 0041 所述防护层可以采用软性的硅胶层, 所述硅胶层与手部的皮肤接触, 能够对手部 的皮肤进行保护, 防止手部皮肤摩擦损伤; 所述防护层还可以采用海绵层, 由于海绵层与皮 肤接触也比较柔和, 不会对手部皮肤造成摩擦损伤, 使用效果更好; 所述防护层还可以为纯 棉布层, 采用纯棉布层更能贴合手部皮肤, 防止手部皮肤被划伤, 所述防护层还可以采用其 他的软性材料。 0042 为了使所述手柄12与手部皮肤之间结合的更加的牢固, 在所述防护层的外表面还 可以设置防滑层, 所述防滑层可以采用防滑颗粒, 也可以采用防滑纹, 提高了手柄12的握持 。
21、牢固性。 0043 进一步的, 还包括电源组件14; 0044 所述电源组件14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13上, 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和所述手柄 12之间。 0045 如图1所示, 所述电源组件14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 以使所 述电源组件14能够为所述驱动电机13的运转提供所需的电量, 所述电源组件14的下端面连 接在所述驱动电机13上, 所述电源组件14的上端面连接手柄12, 以充分利用所述驱动电机 13上端面的容纳空间。 0046 进一步的, 所述电源组件14与所述驱动电机13之间通过电池端子连接。 0047 如图1、 图2所示, 所述电源组件14的下端与所述驱动电机1。
22、3的上端通过电池端子 电连接, 以使所述电源组件14通过电池端子将电池中的电量输送给所述驱动电机13。 0048 进一步的, 所述电源组件14包括电池壳体141和电池142; 0049 所述电池142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141内, 所述电池壳体1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 柄12和所述驱动电机13连接。 0050 如图2所示, 所述电源组件14包括外部的电池壳体141和内部的电池142, 将所述电 池142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141内部, 所述电池壳体141的上端与所述手柄12的下端连接, 所 述电池壳体141的下端与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连接。 0051 进一步的, 所述电池142为多个, 多个所。
23、述电池142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 端面上。 0052 如图2所示, 所述电池142可以设置为均布排列的多个, 在图2中, 所述电池142设置 均布排列的五个, 五个所述电池142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上, 采用这样的连 接方式, 不但能够为所述驱动电机13提供所需的电量, 还能够节省电源所占用的空间。 0053 进一步的, 所述电池142为充电电池。 0054 所述电池142采用充电电池, 便于在不同的地点随时进行使用, 所述充电电池可以 采用锂离子电池, 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电池。 0055 实施例一 0056 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机体11的左端面。
24、连接吸风管道, 所述机体11的右端面连接手柄12和驱动电机13, 所述驱动电机13设置在下部位置, 所述手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7520101 U 6 柄12设置在上部位置, 所述手柄12为向外凸起的圆弧状, 在所述手柄12的外表面连接有软 性硅胶层, 所述软性硅胶层的外表面形成有防滑颗粒; 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连接有 电源组件14, 所述电源组件14的下端通过电池端子与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连接, 以使 所述电源组件14为所述驱动电机13提供所需的电量, 所述电源组件14的电池142采用水平 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 节省了所述电源组件14所占用的空间, 所。
25、述手柄12的下 端连接在所述电源组件14的电池壳体141上端面, 所述手柄1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机体11右 端面上部位置。 使用者使用时, 可以手握手柄12的任一位置, 握持的位置能够准确定位, 并 且向外凸起的弧形手柄12的握持效果好。 0057 实施例二 0058 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机体11的左端面连接吸风管道, 所 述机体11的右端面连接手柄12和驱动电机13, 所述驱动电机13设置在下部位置, 所述手柄 12设置在上部位置, 所述手柄12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 在所述手柄12的外表面连接有海绵 层; 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连接有电源组件14, 所述电源组件1。
26、4的下端通过电池端子 与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连接, 以使所述电源组件14为所述驱动电机13提供所需的电 量, 所述电源组件14的充电电池采用水平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 节省了所述电 源组件14所占用的空间, 所述手柄12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电源组件14的电池壳体141上端面, 所述手柄1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机体11右端面上部位置。 使用者使用时, 可以手握手柄12的 任一位置, 握持的位置能够准确定位, 并且向内凹陷的弧形手柄12的重心始终处于机体11 的中心处, 手柄12的握持效果好, 使用时更加稳定。 005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所述机体的左端连接吸风管道, 。
27、对室 内的灰尘进行吸附, 所述机体的右端连接驱动电机和手柄, 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面通过电 池端子连接电源组件, 所述电源组件均布排列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面, 所述电源组件不 但能够为所述驱动电机提供所需的电量, 所设置的安装位置节省了存放空间; 所述手柄采 用向外凸起或者向内凹陷的圆弧状, 便于使用者握持手柄, 握持的稳定性更好。 006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 包括吸尘器机体和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0061 所述吸尘器机体的一端面设有安装座, 所述吸尘器的提握结构连接在所述安装座 内。 006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 在所述吸尘器机体的上端面处设置有安装座, 将 所述吸尘。
28、器的提握结构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 使用者使用时, 能够准确握持手柄, 使整个吸 尘器的使用效果更稳定。 0063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 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7520101 U 7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8 CN 207520101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9 CN 207520101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