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和吸尘器.pdf

  • 上传人:111****112
  • 文档编号:7412369
  • 上传时间:2019-10-08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411.88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604396.X

    申请日:

    20170526

    公开号:

    CN207520101U

    公开日:

    201806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L9/32

    主分类号:

    A47L9/32

    申请人: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檀冲

    地址: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69号1号楼6层

    优先权:

    CN201720604396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晖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涉及吸尘器配件的技术领域,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包括机体、手柄和驱动电机;所述机体的一端面连接吸风管道,所述机体的另一端面连接手柄,所述手柄为圆弧状;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机体的另一端面,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尘器的手柄采用竖直设置,或者采用倾斜方式设置,给使用者带来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机体的右端连接驱动电机和弧形手柄,手柄设置在驱动电机的上部,手柄的左端与机体连接,手柄的右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弧形手柄便于手握,在驱动电机的上端面连接电源组件,便于将吸尘器移动至不同的位置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1)、手柄(12)和驱动电机(13);所述机体(11)的一端面连接吸风管道,所述机体(11)的另一端面连接手柄(12),所述手柄(12)为圆弧状;所述驱动电机(13)连接在所述机体(11)的另一端面,所述手柄(12)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3),所述手柄(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2)为向外凸起的圆弧状,或者所述手柄(12)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2)的外表面连接软质的防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为软性硅胶层,或者为海绵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组件(14);所述电源组件(14)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13)上,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和所述手柄(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14)与所述驱动电机(13)之间通过电池端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14)包括电池壳体(141)和电池(142);所述电池(142)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141)内,所述电池壳体(1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12)和所述驱动电机(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42)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142)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端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42)为充电电池。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器机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所述吸尘器机体的一端面设有安装座,所述吸尘器的提握结构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主要用于吸附室内的灰尘,按照吸尘器的结构可以分为立式吸尘器、卧式吸尘器和便携式吸尘器,立式吸尘器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的地毯清洁,卧式吸尘器的外形小巧、存放方便,便携式吸尘器使用起来轻巧灵便,清洁效果好。吸尘器的工作原理是电机高速旋转,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使尘箱内产生一定的真空,灰尘通过地刷、接管、手柄、软管、主吸管进入尘箱中的滤尘袋,灰尘被留在滤尘袋内,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一层过滤片进入电机,这层过滤片是防止尘袋破裂灰尘进入电机的一道保护屏障,进入电机后的空气经电机流出,由于电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碳刷不断的磨损,因此,流出吸尘器前又加了一道过滤。

    现有技术中,吸尘器的结构主要包括外部的机壳和内部的动力过滤系统,在所述机壳上通常安装手柄,手柄与机壳垂直设置,或者手柄与机壳倾斜设置,手柄设置在电机和电源线之间,将电源线的插头插好后,使用者手握手柄使用吸尘器,就可以对室内的各个角落进行吸尘作业。

    但是,吸尘器的手柄采用垂直设置,或者倾斜设置的方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使用起来虽然方便,但是对于手掌比较小,或者手部有残疾的人来说,使用起来就很不方便,使用者手握手柄的一端时,不能使吸尘器达到平衡的状态,就会容易手握不牢,将吸尘器摔坏;并且手柄采用竖直方式设置,手柄设置在电机和电源线之间,容易使电源线缠绕在手柄上,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吸尘器均采用电源插头通电的方式,只能对电源线附近的位置进行除尘,不能对稍远距离的位置进行除尘作业,需要对稍远距离的位置进行除尘作业时,连接多个接线板,才能对吸尘器通电使用,造成使用不便,降低了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尘器的手柄采用竖直方式设置,或者采用倾斜方式设置,使用者提握不稳,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尘器的手柄使用不便,导致整个吸尘器的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包括机体、手柄和驱动电机;

    所述机体的一端面连接吸风管道,所述机体的另一端面连接手柄,所述手柄为圆弧状;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机体的另一端面,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体。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为向外凸起的圆弧状,或者所述手柄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的外表面连接软质的防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为软性硅胶层,或者为海绵层。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组件;

    所述电源组件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上,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手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通过电池端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池壳体和电池;

    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池壳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和所述驱动电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为充电电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机体和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所述吸尘器机体的一端面设有安装座,所述吸尘器的提握结构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所述机体的左端面连接吸风管道,所述吸风管道用于对外部灰尘进行吸附,在所述机体的右端面连接手柄,并且在所述机体的右端面还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下部位置,为所述机体提供驱动力,所述手柄设置在上部位置,便于使用者手握手柄使用,所述手柄为圆弧形,便于不同的人手握弧形手柄的任意位置,弧形手柄握持更加牢固,所述弧形手柄的上端与所述机体右端面上端位置连接,所述弧形手柄的下端与所述驱动电机上端面的右端位置连接,使弧形手柄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面处形成一个容纳腔室,便于手握弧形手柄,使用者准确找到手柄的握持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的机体上安装所述的吸尘器提握结构,使用吸尘器时,便于使用者随时准确找到手柄的握持位置,使用者的手握部分更加的舒适,便于使用者使用吸尘器对室内进行吸尘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机与电源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机体;12-手柄;13-驱动电机;14-电源组件;141-电池壳体;142-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驱动电机与电源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包括机体11、手柄12和驱动电机13;

    所述机体11的一端面连接吸风管道,所述机体11的另一端面连接手柄12,所述手柄12为圆弧状;所述驱动电机13连接在所述机体11的另一端面,所述手柄12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3,所述手柄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机体11。

    如图1所示,所述机体11的左端面连接吸风管道,使用时,所述吸风管道的左端吸附室内的灰尘,使所述灰尘沿着所述吸风管道进入所述机体11内,所述机体11的右端面连接有手柄12和驱动电机13,所述手柄12设置在上部位置,便于使用者手握手柄12对所述机体11的位置进行移动,所述驱动电机13设置在所述手柄12的下部位置,所述驱动电机13不但能够为所述机体11提供所需的驱动力,还节省了整个机体11的布置空间;所述手柄12为圆弧状,使用者可以根据使用的需要随时握持在弧形状手柄12的任一位置,由于弧形手柄12的握持更加稳定,可以准确确定所握持的位置,握持效果好,便于不同的人群使用;所述手柄1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机体11的右端面上,所述手柄12的下端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使所述手柄12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处形成一个容纳腔室,便于手握位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室内,对所述手柄12进行握持。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12为向外凸起的圆弧状,或者所述手柄12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

    如图1中所示,所述手柄12设置为向上凸起的圆弧状,采用这种结构便于使用者直接握持在手柄12的任一位置,握持的方式简单,握持牢固;如图4中所示,所述手柄12还可以设置为向下凹陷的圆弧状,采用这种结构,使用者握持手柄12时,可以将重心设置在所述机体11的中心处,并且使用者握持手柄12时,可以握持手柄12的任意位置,因为手柄为向下凹陷的圆弧状,所以重心是始终处于所述机体11向下凹陷的位置,采用这种结构的手柄12,握持效果更加的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12的外表面连接软质的防护层。

    使用者使用时,需要手部位置与所述手柄12的位置接触,使用者握持手柄12的时间太长,手部位置就会感觉到不适,为了克服手部位置不适的缺点,在所述手柄12的外表面连接软质的防护层,使用者握持手柄12时,手部位置直接与所述防护层接触,而防护层为软质的材料,不会对手部造成摩擦损坏,握持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为软性硅胶层,或者为海绵层。

    所述防护层可以采用软性的硅胶层,所述硅胶层与手部的皮肤接触,能够对手部的皮肤进行保护,防止手部皮肤摩擦损伤;所述防护层还可以采用海绵层,由于海绵层与皮肤接触也比较柔和,不会对手部皮肤造成摩擦损伤,使用效果更好;所述防护层还可以为纯棉布层,采用纯棉布层更能贴合手部皮肤,防止手部皮肤被划伤,所述防护层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软性材料。

    为了使所述手柄12与手部皮肤之间结合的更加的牢固,在所述防护层的外表面还可以设置防滑层,所述防滑层可以采用防滑颗粒,也可以采用防滑纹,提高了手柄12的握持牢固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组件14;

    所述电源组件14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13上,并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和所述手柄12之间。

    如图1所示,所述电源组件14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以使所述电源组件14能够为所述驱动电机13的运转提供所需的电量,所述电源组件14的下端面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13上,所述电源组件14的上端面连接手柄12,以充分利用所述驱动电机13上端面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组件14与所述驱动电机13之间通过电池端子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电源组件14的下端与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通过电池端子电连接,以使所述电源组件14通过电池端子将电池中的电量输送给所述驱动电机13。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组件14包括电池壳体141和电池142;

    所述电池142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141内,所述电池壳体1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手柄12和所述驱动电机13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组件14包括外部的电池壳体141和内部的电池142,将所述电池142安装在所述电池壳体141内部,所述电池壳体141的上端与所述手柄12的下端连接,所述电池壳体141的下端与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142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142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端面上。

    如图2所示,所述电池142可以设置为均布排列的多个,在图2中,所述电池142设置均布排列的五个,五个所述电池142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上,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但能够为所述驱动电机13提供所需的电量,还能够节省电源所占用的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142为充电电池。

    所述电池142采用充电电池,便于在不同的地点随时进行使用,所述充电电池可以采用锂离子电池,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电池。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1的左端面连接吸风管道,所述机体11的右端面连接手柄12和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设置在下部位置,所述手柄12设置在上部位置,所述手柄12为向外凸起的圆弧状,在所述手柄12的外表面连接有软性硅胶层,所述软性硅胶层的外表面形成有防滑颗粒;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连接有电源组件14,所述电源组件14的下端通过电池端子与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连接,以使所述电源组件14为所述驱动电机13提供所需的电量,所述电源组件14的电池142采用水平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节省了所述电源组件14所占用的空间,所述手柄12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电源组件14的电池壳体141上端面,所述手柄1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机体11右端面上部位置。使用者使用时,可以手握手柄12的任一位置,握持的位置能够准确定位,并且向外凸起的弧形手柄12的握持效果好。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体11的左端面连接吸风管道,所述机体11的右端面连接手柄12和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设置在下部位置,所述手柄12设置在上部位置,所述手柄12为向内凹陷的圆弧状,在所述手柄12的外表面连接有海绵层;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连接有电源组件14,所述电源组件14的下端通过电池端子与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连接,以使所述电源组件14为所述驱动电机13提供所需的电量,所述电源组件14的充电电池采用水平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上端面,节省了所述电源组件14所占用的空间,所述手柄12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电源组件14的电池壳体141上端面,所述手柄1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机体11右端面上部位置。使用者使用时,可以手握手柄12的任一位置,握持的位置能够准确定位,并且向内凹陷的弧形手柄12的重心始终处于机体11的中心处,手柄12的握持效果好,使用时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的提握结构,所述机体的左端连接吸风管道,对室内的灰尘进行吸附,所述机体的右端连接驱动电机和手柄,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面通过电池端子连接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均布排列在所述驱动电机的上端面,所述电源组件不但能够为所述驱动电机提供所需的电量,所设置的安装位置节省了存放空间;所述手柄采用向外凸起或者向内凹陷的圆弧状,便于使用者握持手柄,握持的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机体和所述的吸尘器的提握结构;

    所述吸尘器机体的一端面设有安装座,所述吸尘器的提握结构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吸尘器,在所述吸尘器机体的上端面处设置有安装座,将所述吸尘器的提握结构连接在所述安装座内,使用者使用时,能够准确握持手柄,使整个吸尘器的使用效果更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关 键  词:
    吸尘器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吸尘器的提握结构和吸尘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41236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