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pdf(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444248.6 (22)申请日 2016.06.17 (71)申请人 枞阳县金社乡云岭油茶种植农民专 业合作社 地址 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金社乡 云岭村 (72)发明人 吴根发 (51)Int.Cl. A01G 1/06(2006.01) A01G 17/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 包括 以下步骤: (1)选种催芽; (2)圃地选择; (3)架设 荫棚; (4)培育砧。
2、芽; (5)采集接穗: 选择叶芽饱 满、 无病虫危害且生长良好的油茶树枝条作为接 穗; (6)嫁接: 嫁接步骤分为三步: 削砧处理, 削穗 处理和嵌穗与捆扎; (7)栽植: 将嫁接好的茶油苗 木栽入苗床, 每平方米栽种80-90株嫁接好的油 茶苗, 移栽后进行浇水; (8)日常管理。 通过上述 培育方法培育出的茶油嫁接苗, 油茶嫁接苗培育 方法科学简单, 成活率高, 嫁接方式易操作, 提高 了茶油树产油茶果的产量和质量, 进而提高了种 植油茶树的经济收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069214 A 2016.11.09 CN 106069214 A 1.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
3、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催芽: 将油茶果采摘回来后放置到阴凉处进行风干处理, 人工筛选出大粒种 子, 经消毒处理后用放置到潮湿砂子中进行贮藏, 并盖上薄膜或干稻草进行催芽; (2)圃地选择: 选择地形平坦, 光照充足, 易于排灌的水田或旱土作为茶油嫁接苗培育 圃地, 将圃地上的植被清除干净, 并撒上石灰粉和复合肥, 深翻整地, 曝晒6-7天进行人工作 苗床, 苗床宽1.0-1.6米, 苗床面覆盖一层黄心土或者沙土; (3)架设荫棚: 苗床作好后, 进行人工架设荫棚, 荫棚高度为1.5-1.8米, 遮阴度为65- 86, 苗床表面覆盖上塑料薄膜; (4)培育砧芽: 对步骤(1)。
4、中贮藏的油茶果种子进行喷水, 喷水周期为3-5天, 喷水量为 每平方米500毫升, 当茶油果种子发育成胚芽2-4厘米时可作为嫁砧; (5)采集接穗: 选择叶芽饱满、 无病虫危害且生长良好的油茶树枝条作为接穗; (6)嫁接: 嫁接步骤分为三步: 第一步: 削砧处理: 将步骤(4)中的砧芽取出后洗去泥沙, 在子叶上方2-3厘米处切断, 切深为1.2-1.5厘米; 第二步: 削穗处理: 将步骤(5)中的接穗下方两侧各削一刀成楔形, 削面长1.2-1.5厘 米, 再将上端齐芽尖削断, 叶片可以全留或削去二分之一; 第三步: 嵌穗与捆扎: 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芽切口中, 使砧芽和接穗的形成层有一边对 齐,。
5、 用长2-3厘米, 宽1.5-1.7厘米的筒套套上并捏紧, 再将芽砧的主根切去三分之一; (7)栽植: 将嫁接好的茶油苗木栽入苗床, 每平方米栽种80-90株嫁接好的油茶苗, 移栽 后进行浇水; (8)日常管理: 茶油苗木栽植15-20天后, 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 并除去杂草和死亡的 单株, 茶油苗木成活后, 拆除荫棚, 并喷洒500-800倍甲胺磷液。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069214 A 2 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茶油树种植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油茶是一种常绿、 长寿树种, 一次种植,。
6、 收获期长达百年以上, 一般栽后8-10年郁 闭成林, 既能增加油源, 又可提高森林覆盖率, 它有美化环境、 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调节气 候的生态功能, 同时, 它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 对二氧化硫抗性强, 抗氢和吸氯能 力也很强; 油茶原产我国, 利用、 栽培历史逾2000年, 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 茶油是优 质高级食用油, 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90以上, 茶油易于人体吸收、 消化, 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 也不含会引起人体血压增高, 而导致血管硬化的 胆固醇。 茶油耐贮藏, 不易酸败, 不会产生引起人体致癌的黄曲霉素; 茶油色美味香, 是烹制 食。
7、品、 加工罐头、 制造人造奶油的最好油料; 茶油除食用外, 还是凡士林、 生发油、 机械润滑 油以及医药上制作青、 链霉素油剂的原料。 0003 油茶开始结果年龄因繁殖方式不同而异, 实生油茶5年才开始结实, 10年进入盛果 期; 嫁接苗3年即开始结果, 6年进入盛果期。 在良好的管理条件下, 盛果期可维持40-50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 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选种催芽: 将油茶果采摘回来后放置到阴凉处。
8、进行风干处理, 人工筛选出大粒 种子, 经消毒处理后用放置到潮湿砂子中进行贮藏, 并盖上薄膜或干稻草进行催芽。 0007 (2)圃地选择: 选择地形平坦, 光照充足, 易于排灌的水田或旱土作为茶油嫁接苗 培育圃地, 将圃地上的植被清除干净, 并撒上石灰粉和复合肥, 深翻整地, 曝晒6-7天进行人 工作苗床, 苗床宽1.0-1.6米, 苗床面覆盖一层黄心土或者沙土。 0008 (3)架设荫棚: 苗床作好后, 进行人工架设荫棚, 荫棚高度为1.5-1.8米, 遮阴度为 65-86, 苗床表面覆盖上塑料薄膜。 0009 (4)培育砧芽: 对步骤(1)中贮藏的油茶果种子进行喷水, 喷水周期为3-5天,。
9、 喷水 量为每平方米500毫升, 当茶油果种子发育成胚芽2-4厘米时可作为嫁砧。 0010 (5)采集接穗: 选择叶芽饱满、 无病虫危害且生长良好的油茶树枝条作为接穗。 0011 (6)嫁接: 嫁接步骤分为三步: 削砧处理: 将步骤(4)中的砧芽取出后洗去泥沙, 在 子叶上方2-3厘米处切断, 切深为1.2-1.5厘米; 削穗处理: 将步骤(5)中的接穗下方两侧各 削一刀成楔形, 削面长1.2-1.5厘米, 再将上端齐芽尖削断, 叶片可以全留或削去二分之一; 第三步: 嵌穗与捆扎: 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芽切口中, 使砧芽和接穗的形成层有一边对齐, 用长2-3厘米, 宽1.5-1.7厘米的筒套套上。
10、并捏紧, 再将芽砧的主根切去三分之一。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6069214 A 3 0012 (7)栽植: 将嫁接好的茶油苗木栽入苗床, 每平方米栽种80-90株嫁接好的油茶苗, 移栽后进行浇水。 0013 (8)日常管理: 茶油苗木栽植15-20天后, 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 并除去杂草和死 亡的单株, 茶油苗木成活后, 拆除荫棚, 并喷洒500-800倍甲胺磷液。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嫁接方式繁殖油茶, 且油茶嫁接 苗培育方法科学简单, 成活率高, 嫁接方式易操作, 提高了茶油树产油茶果的产量和质量, 进而提高了种植油茶树的经济收益。
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对 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0016 一种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选种催芽: 将油茶果采摘回来后放 置到阴凉处进行风干处理, 人工筛选出大粒种子, 经消毒处理后用放置到潮湿砂子中进行 贮藏, 并盖上薄膜或干稻草进行催芽; (2)圃地选择: 选择地形平坦, 光照充足, 易于排灌的 水田或旱土作为茶油嫁接苗培育圃地, 将圃地上的植被清除干净, 并撒上石灰粉和复合肥, 深翻整地, 曝晒6-7天进行人工作苗床, 苗床宽1.0-1.6米, 苗床面覆盖一层黄心土或者沙 土; (3)架设荫。
12、棚: 苗床作好后, 进行人工架设荫棚, 荫棚高度为1.5-1.8米, 遮阴度为65- 86, 苗床表面覆盖上塑料薄膜; (4)培育砧芽: 对步骤(1)中贮藏的油茶果种子进行喷水, 喷水周期为3-5天, 喷水量为每平方米500毫升, 当茶油果种子发育成胚芽2-4厘米时可作为 嫁砧; (5)采集接穗: 选择叶芽饱满、 无病虫危害且生长良好的油茶树枝条作为接穗; (6)嫁 接: 嫁接步骤分为三步: 削砧处理: 将步骤(4)中的砧芽取出后洗去泥沙, 在子叶上方2-3厘 米处切断, 切深为1.2-1.5厘米; 削穗处理: 将步骤(5)中的接穗下方两侧各削一刀成楔形, 削面长1.2-1.5厘米, 再将上端。
13、齐芽尖削断, 叶片可以全留或削去二分之一; 第三步: 嵌穗与 捆扎: 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芽切口中, 使砧芽和接穗的形成层有一边对齐, 用长2-3厘米, 宽 1.5-1.7厘米的筒套套上并捏紧, 再将芽砧的主根切去三分之一; (7)栽植: 将嫁接好的茶油 苗木栽入苗床, 每平方米栽种80-90株嫁接好的油茶苗, 移栽后进行浇水; (8)日常管理: 茶 油苗木栽植15-20天后, 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 并除去杂草和死亡的单株, 茶油苗木成活 后, 拆除荫棚, 并喷洒500-800倍甲胺磷液。 0017 通过上述培育方法培育出的茶油嫁接苗, 油茶嫁接苗培育方法科学简单, 成活率 高, 嫁接方式易操作, 提高了茶油树产油茶果的产量和质量, 进而提高了种植油茶树的经济 收益。 001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步骤实施例的限制, 步骤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 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 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 物界定。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069214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