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pdf

  • 上传人:xia****o6
  • 文档编号:7396614
  • 上传时间:2019-10-07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970.2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07127.1

    申请日:

    20130108

    公开号:

    CN103070036B

    公开日:

    201403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9/02,A01G31/00,A01K63/00

    主分类号:

    A01G9/02,A01G31/00,A01K63/00

    申请人:

    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黾,吴小业,汪华清,廖秋成

    地址:

    523125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光明路27号

    优先权:

    CN201310007127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蒋剑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施工、绿化景观效果好且能自动灌溉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包括于待绿化处设置一平面,在平面上设置绿化体;绿化体包括设置于平面上的蓄水池,蓄水池至少一周壁设置有多个栽培框、蓄水池至少一周壁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每个栽培框的台阶上设置有栽培槽,分别在每个栽培槽和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和通道,管道和通道中塞满沙粒或海绵,管道和通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和通道口设有阀门;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草本植物或灌木,在凹槽中放置经清洗的沙粒或石砾后设置网格;在凹槽中种植藤生植物;向蓄水池注水使水面淹没通道口,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并在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于待绿化处设置一平面,在平面上设置绿化体;所述绿化体包括设置于平面上的蓄水池,蓄水池至少一周壁的外侧设置有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渐大的多个栽培框,每个栽培框的台阶上设置有栽培槽,每个栽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管道,所述管道中塞满沙粒或海绵,所述管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阀门;2)、在所述蓄水池至少一周壁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设置有沙粒或海绵,所述通道通向蓄水池的通道口设有阀门;3)、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草本植物或灌木,所述壤料至上而下由第一沙层、腐殖质层、泥土层、第二沙层和化肥泥土混合层组成;在凹槽中放置经清洗的沙粒或石砾后设置网格;在凹槽中种植藤生植物,藤生植物的藤叶穿过网格、根部置于网格下面;4)、向所述蓄水池注水使水面淹没所述通道口,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并在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和通道中设置有过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高度为1.5-2米,所述栽培槽的高度为40-50厘米,所述凹槽的深度为20-3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距栽培槽底部的距离设置为5-1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沙层的厚度为3-5厘米、腐殖质层的厚度为5-10厘米、泥土层的厚度为5-10厘米、第二沙层的厚度为2-5厘米,化肥泥土混合层的厚度为5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肥泥土混合层是由化肥和泥土按照1:10-20的比例混合制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 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城市立体绿化 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 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城市立体绿化是城市绿 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 式。发展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体景观艺术 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减少热岛效应,吸尘、减少噪音和有害气 体,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还能保温隔热,节约能源,也可以滞留雨水,

    缓解城市下水、排水压力。但现有技术中,城市立体绿化构建方法尚未得到足 够深入的研究,进行城市立体绿化构建时缺乏科学设计,这使得立体绿化构建 施工难度大、绿化景观及立体效果不佳。另外,现有技术进行构建立体绿化时, 缺乏对灌溉系统的科学设置,往往需要依靠人工进行灌溉,既耗费人力,又无 法及时保障供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施工、绿化景观效果好且 能自动灌溉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 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于待绿化处设置一平面,在平面上设置绿化体;所述绿化体包括设置 于平面上的蓄水池,蓄水池至少一周壁的外侧设置有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渐大 的多个栽培框,每个栽培框的台阶上设置有栽培槽,每个栽培槽设置有通向蓄 水池的管道,所述管道中塞满沙粒或海绵,所述管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 阀门;

    2)、在所述蓄水池至少一周壁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 池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设置有沙粒或海绵,所述通道通向蓄水池的通道口设有 阀门;

    3)、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草本植物或灌木,所述壤料至上而下由第 一沙层、腐殖质层、泥土层、第二沙层和化肥泥土混合层组成;在凹槽中放置 经清洗的沙粒或石砾后设置网格;在凹槽中种植藤生植物,藤生植物的藤叶穿 过网格、根部置于网格下面;

    4)、向所述蓄水池注水使水面淹没所述通道口,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 类动物,并在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

    本发明通过科学设计,以蓄水池作为城市立体绿化体的基载体,于蓄水池 的周壁设置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渐大的多个栽培框,在蓄水池的周壁顶部设置 可种植植物的凹槽,同时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并在蓄水池水面放 置水面浮生植物。一方面,本发明可实现多层次、多物种的立体绿化景观,且 有利于构建植被、动物与水景结合的具备良性生态循环功能的微型绿化生态系 统;另一方面,本发明易于施工构建,利用蓄水池可对植物进行自动供水,无 需依靠人工进行灌溉,节省人工,又能及时保障供水。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在所述管道、通道中设置有沙粒或海绵,并在管道、 通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阀门,由于沙粒或海绵具有吸水性,同时又能起 到堵住蓄水池中的水大量流向栽培槽和凹槽,可对栽培槽和凹槽中的含水量起 到调控作用,在栽培槽和凹槽缺水时向其缓慢供水。通过设置阀门,可在栽培 槽和凹槽的含水量过高时,关闭阀门,使蓄水池停止向栽培槽和凹槽供水。

    进一步地,所述管道和通道中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设置过滤网,可避免栽 培槽和凹槽中的污泥或杂物流入蓄水池中,保持蓄水池洁净。

    实际实施时,上述蓄水池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但其 高度以1-2米为宜,但优选为1.5-2米。同样道理,所述栽培槽的高度、长度和 宽度也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但其高度以40-50厘米为宜。所述凹槽的深度、 长度和宽度亦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但其深度以20-30厘米为宜。

    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所述管道的设置位置对栽培槽内含水量的控制效 果影响甚大,当管道距离栽培槽底部的距离过近,则当蓄水池中缺水时,栽培 槽中的水容易倒流,导致栽培槽缺水;当管道距离栽培槽底部的距离过远,当 蓄水池中水位过高时,由于压强作用下蓄水池中的水流向栽培槽后易形成积水, 导致栽培槽受浸泡缺氧,不利于植物生长。本发明人经研究得出,所述管道距 栽培槽底部的距离设置为5-10厘米,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得知,壤料采用多层不同壤质层构成,有利于长期保持 植被的良好生长。本发明将壤料设置为至上而下由第一沙层、腐殖质层、泥土 层、第二沙层和化肥泥土混合层组成,是基于保护壤质和缓释肥料的考虑。其 中,在表层设置第一沙层,并在沙层下面设置腐殖质层,由于沙粒自重,不易 被风或径流带走;并且沙层的透气性较好,便于空气及水分渗透,有利于保持 壤料的水分均衡。而腐殖质层设置于第一沙层下面则可得到保护,另外腐殖质 层营养丰富且保湿性好,并且种植植被时其根系种植于腐殖质层内,能够促使 植被在含水量高、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快速良好生长。腐殖质层还含有多种微生 物和小型动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建设。在腐殖质层设置泥土层,则是考 虑到植被复活后根系生长,根系能在粘性和稳定性较好的泥土层中形成板结, 增强植被的稳固性,同时由于泥土层的持水性较好,有利于控制壤料的含水量。 在泥土层下面设置第二沙层,并在第二沙层下面设置化肥泥土混合层,可短期 内利用第二沙层将化肥泥土混合层与其他壤质层分离,并使根系无法吸收到化 肥泥土混合层的养份,从而达到肥料缓释的效果。当根系经过较长时间生长后, 则根系可进入化肥泥土混合层吸收其养份,保障营养供应,有利于长期保持植 被的良好生长。

    壤料的厚度宜根据实际需要控制,以在25-35厘米为宜。其中,根据实践 得知,所述第一沙层的厚度为3-5厘米、腐殖质层的厚度为5-10厘米、泥土层 的厚度为5-10厘米、第二沙层的厚度为2-5厘米,化肥泥土混合层的厚度为5 厘米时,为最佳。

    最为优选,上述第二沙层设置于与所述管道同一平面时,利用沙层的吸水 性,有利于对栽培槽和凹槽中的含水量起到调控作用,在栽培槽和凹槽缺水时 向其缓慢供水。

    上述步骤3)中,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中,优选 部分种植吊类植物,以遮盖蓄水池周壁,优化景观效果。

    其中蓄水池及栽培框可以采用水泥筑成,亦可以采用玻璃制成,采用玻璃 制成的蓄水池,有利于实现鱼草共赏的效果。

    所述化肥泥土混合层是由化肥和泥土按照1:10-20的比例混合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通过科学设计,以蓄 水池作为城市立体绿化体的基载体,于蓄水池的周壁设置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 渐大的多个栽培框,在蓄水池的周壁顶部设置可种植植物的凹槽,同时在蓄水 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并在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一方面,本发 明可实现多层次、多物种的立体绿化景观,且有利于构建植被、动物与水景结 合的具备良性生态循环功能的微型绿化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本发明易于施工 构建,利用蓄水池可对植物进行自动供水,无需依靠人工进行灌溉,节省人工, 又能及时保障供水。2、本发明在所述管道、通道中设置有沙粒或海绵,并在管 道、通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阀门,由于沙粒或海绵具有吸水性,同时又 能起到堵住蓄水池中的水大量流向栽培槽和凹槽,可对栽培槽和凹槽中的含水 量起到调控作用,在栽培槽和凹槽缺水时向其缓慢供水。通过设置阀门,可在 栽培槽和凹槽的含水量过高时,关闭阀门,使蓄水池停止向栽培槽和凹槽供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城市立体绿化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 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采用本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在阳台上构建城市立体绿化 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于阳台上设置一平面,在平面上设置绿化体;所述绿化体包括设置于 平面上的蓄水池1,蓄水池的高度为2米、长度和宽度各为4米,蓄水池周壁的 宽度为40厘米。蓄水池的四周壁的外侧设置有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渐大的四个 栽培框11,每个栽培框的台阶上设置有栽培槽12,每个栽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 池的管道13,所述管道中塞满海绵,所述管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阀门; 所述栽培槽的高度为0.5米、长度为4米、宽度0.5米。

    2)、在所述蓄水池的四周壁顶部设置有凹槽14,所述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 池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设v有海绵,所述通道通向蓄水池的通道口设有阀门; 所述凹槽的深度30厘米、长度为4米、宽度为30厘米。

    3)、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草本植物或灌木,所述壤料至上而下由第 一沙层、腐殖质层、泥土层、第二沙层和化肥泥土混合层组成;在凹槽中放置 经清洗的沙粒后设置网格;在凹槽中种植藤生植物,藤生植物的藤叶穿过网格、 根部置于网格下面;

    4)、向所述蓄水池注水使水面淹没所述通道口,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 类动物,并在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和通道中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设置过滤网,可避免 栽培槽和凹槽中的污泥或杂物流入蓄水池中,保持蓄水池洁净。所述管道距栽 培槽底部的距离设置为5厘米。

    本实施例中,壤料的厚度为35厘米。其中,所述第一沙层的厚度为5厘 米、腐殖质层的厚度为10厘米、泥土层的厚度为10厘米、第二沙层的厚度为5 厘米,化肥泥土混合层的厚度为5厘米。

    上述第二沙层设置于与所述管道同一平面,利用沙层的吸水性,有利于对 栽培槽和凹槽中的含水量起到调控作用,在栽培槽和凹槽缺水时向其缓慢供水。

    上述化肥泥土混合层是由化肥和泥土按照1:10的比例混合制成。

    上述蓄水池和栽培框采用水泥筑成,且步骤3)中种植的草本植物中,部 分为吊类植物。

    采用本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在阳台上构建城市立体绿化体后,经过3 个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阳台上实现多层次、多物种的立体绿化景观,且构 建了植被、动物与水景结合的具备良性生态循环功能的微型绿化生态系统;另 外,该城市立体绿化体利用蓄水池可对植物进行自动供水,无需依靠人工进行 灌溉,节省人工,又能及时保障供水。

    实施例2

    采用本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在屋顶上构建城市立体绿化体,具体包括 以下步骤:

    1)、于屋顶上设置一平面,在平面上设置绿化体;所述绿化体包括设置于 平面上的蓄水池,蓄水池的高度为1.5米、长度为2米,宽度为1米,蓄水池 周壁的宽度为30厘米。蓄水池两个相对的周壁的外侧设置有呈阶梯状且由上而 下渐大的三个栽培框,每个栽培框的台阶上设置有栽培槽,每个栽培槽设置有 通向蓄水池的管道,所述管道中塞满沙粒,所述管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 阀门;所述栽培槽的高度为0.5米、长度为2米、宽度0.4米。

    2)、在所述蓄水池的四周壁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 的通道,所述通道中设置有海绵,所述通道通向蓄水池的通道口设有阀门;所 述凹槽的深度20厘米、长度为2米、宽度为20厘米。

    3)、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草本植物或灌木,所述壤料至上而下由第 一沙层、腐殖质层、泥土层、第二沙层和化肥泥土混合层组成;在凹槽中放置 经清洗的沙粒后设置网格;在凹槽中种植藤生植物,藤生植物的藤叶穿过网格、 根部置于网格下面;

    4)、向所述蓄水池注水使水面淹没所述通道口,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 类动物,并在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道和通道中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设置过滤网,可避免 栽培槽和凹槽中的污泥或杂物流入蓄水池中,保持蓄水池洁净。所述管道距栽 培槽底部的距离设置为5厘米。

    本实施例中,壤料的厚度为25厘米。其中,所述第一沙层的厚度为3厘 米、腐殖质层的厚度为5厘米、泥土层的厚度为10厘米、第二沙层的厚度为2 厘米,化肥泥土混合层的厚度为5厘米。

    上述第二沙层设置于与所述管道同一平面,利用沙层的吸水性,有利于对 栽培槽和凹槽中的含水量起到调控作用,在栽培槽和凹槽缺水时向其缓慢供水。

    上述化肥泥土混合层是由化肥和泥土按照1:20的比例混合制成。

    上述蓄水池和栽培框采用玻璃制成。

    采用本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在阳台上构建城市立体绿化体后,经过3 个月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屋顶上实现多层次、多物种的立体绿化景观,且构 建了植被、动物与水景结合的具备良性生态循环功能的微型绿化生态系统;另 外,该城市立体绿化体利用蓄水池可对植物进行自动供水,无需依靠人工进行 灌溉,节省人工,又能及时保障供水。

    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 现方式。也就是说,在没有脱离本发明发明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 换也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城市 立体绿化 构建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39661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