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3070036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3.05 CN 103070036 B (21)申请号 201310007127.1 (22)申请日 2013.01.08 A01G 9/02(2006.01) A01G 31/00(2006.01) A01K 6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23125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光明路 27 号 (72)发明人 刘黾 吴小业 汪华清 廖秋成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蒋剑明 CN 101084733 A,2007.12.22。
2、, 全文 . CN 101919341 A,2010.12.22, 全文 . CN 201821699 U,2011.05.11, 全文 . CN 102599021 A,2012.07.25, 全文 . JP 2004041196 A,2004.02.12, 全文 . US 2008236041 A1,2008.10.02, 全文 . CN 202514355 U,2012.11.07, 全文 . JP 2011135796 A,2011.07.14,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施工、 绿化景观效果好且 能自动灌溉的城市立体绿化。
3、体构建方法, 包括于 待绿化处设置一平面, 在平面上设置绿化体 ; 绿 化体包括设置于平面上的蓄水池, 蓄水池至少一 周壁设置有多个栽培框、 蓄水池至少一周壁的顶 部设置有凹槽, 每个栽培框的台阶上设置有栽培 槽, 分别在每个栽培槽和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 的管道和通道, 管道和通道中塞满沙粒或海绵, 管道和通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和通道口设有 阀门 ; 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草本植物或灌 木, 在凹槽中放置经清洗的沙粒或石砾后设置网 格 ; 在凹槽中种植藤生植物 ; 向蓄水池注水使水 面淹没通道口, 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 并在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 (51)Int.Cl. (5。
4、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宋慧娟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3070036 B CN 103070036 B 1/1 页 2 1. 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 于待绿化处设置一平面, 在平面上设置绿化体 ; 所述绿化体包括设置于平面上的蓄 水池, 蓄水池至少一周壁的外侧设置有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渐大的多个栽培框, 每个栽培 框的台阶上设置有栽培槽, 每个栽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管道, 所述管道中塞满沙粒或 海绵, 所述管道通。
5、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阀门 ; 2) 、 在所述蓄水池至少一周壁顶部设置有凹槽, 所述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通道, 所 述通道中设置有沙粒或海绵, 所述通道通向蓄水池的通道口设有阀门 ; 3) 、 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草本植物或灌木, 所述壤料至上而下由第一沙层、 腐殖 质层、 泥土层、 第二沙层和化肥泥土混合层组成 ; 在凹槽中放置经清洗的沙粒或石砾后设置 网格 ; 在凹槽中种植藤生植物, 藤生植物的藤叶穿过网格、 根部置于网格下面 ; 4) 、 向所述蓄水池注水使水面淹没所述通道口, 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 并在 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城市立。
6、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管道和通道中 设置有过滤网。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蓄水池的高度 为 1.5-2 米, 所述栽培槽的高度为 40-50 厘米, 所述凹槽的深度为 20-30 厘米。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管道距栽培槽 底部的距离设置为 5-10 厘米。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 一沙层的厚度为 3-5 厘米、 腐殖质层的厚度为 5-10 厘米、 泥土层的厚度为 5-10 厘米、 第二 沙层的厚度为。
7、 2-5 厘米, 化肥泥土混合层的厚度为 5 厘米。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化肥泥土混合 层是由化肥和泥土按照 1:10-20 的比例混合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070036 B 2 1/5 页 3 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城市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 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 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城市立体绿化包括立交桥、 建筑 墙面、 坡面、 河道堤岸、 屋顶、 门庭、 花架、 棚架、 阳台、。
8、 廊、 柱、 栅栏、 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 施上的绿化。 城市立体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丰富城市绿 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发展立体绿化, 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城市立 体景观艺术效果, 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 减少热岛效应, 吸尘、 减少噪音和有害气体, 营造和改善城区生态环境。还能保温隔热, 节约能源, 也可以滞留雨水, 0003 缓解城市下水、 排水压力。 但现有技术中, 城市立体绿化构建方法尚未得到足够深 入的研究, 进行城市立体绿化构建时缺乏科学设计, 这使得立体绿化构建施工难度大、 绿化 景观及立体效果不佳。另外, 现有技术进行构建。
9、立体绿化时, 缺乏对灌溉系统的科学设置, 往往需要依靠人工进行灌溉, 既耗费人力, 又无法及时保障供水。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施工、 绿化景观效果好且能自 动灌溉的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06 1) 、 于待绿化处设置一平面, 在平面上设置绿化体 ; 所述绿化体包括设置于平面上 的蓄水池, 蓄水池至少一周壁的外侧设置有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渐大的多个栽培框, 每个 栽培框的台阶上设置有栽培槽, 每个栽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管道, 所述管道中。
10、塞满沙 粒或海绵, 所述管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阀门 ; 0007 2) 、 在所述蓄水池至少一周壁顶部设置有凹槽, 所述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通 道, 所述通道中设置有沙粒或海绵, 所述通道通向蓄水池的通道口设有阀门 ; 0008 3) 、 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草本植物或灌木, 所述壤料至上而下由第一沙层、 腐殖质层、 泥土层、 第二沙层和化肥泥土混合层组成 ; 在凹槽中放置经清洗的沙粒或石砾后 设置网格 ; 在凹槽中种植藤生植物, 藤生植物的藤叶穿过网格、 根部置于网格下面 ; 0009 4) 、 向所述蓄水池注水使水面淹没所述通道口, 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 并在蓄水池水面。
11、放置水面浮生植物。 0010 本发明通过科学设计, 以蓄水池作为城市立体绿化体的基载体, 于蓄水池的周壁 设置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渐大的多个栽培框, 在蓄水池的周壁顶部设置可种植植物的凹 槽, 同时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 并在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一方面, 本 发明可实现多层次、 多物种的立体绿化景观, 且有利于构建植被、 动物与水景结合的具备良 说 明 书 CN 103070036 B 3 2/5 页 4 性生态循环功能的微型绿化生态系统 ; 另一方面, 本发明易于施工构建, 利用蓄水池可对植 物进行自动供水, 无需依靠人工进行灌溉, 节省人工, 又能及时保障供水。 0011 需。
12、要强调的是, 本发明在所述管道、 通道中设置有沙粒或海绵, 并在管道、 通道通 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阀门, 由于沙粒或海绵具有吸水性, 同时又能起到堵住蓄水池中的 水大量流向栽培槽和凹槽, 可对栽培槽和凹槽中的含水量起到调控作用, 在栽培槽和凹槽 缺水时向其缓慢供水。通过设置阀门, 可在栽培槽和凹槽的含水量过高时, 关闭阀门, 使蓄 水池停止向栽培槽和凹槽供水。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管道和通道中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设置过滤网, 可避免栽培槽和凹 槽中的污泥或杂物流入蓄水池中, 保持蓄水池洁净。 0013 实际实施时, 上述蓄水池的高度、 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但其高度以 1-2。
13、 米为宜 , 但优选为 1.5-2 米。同样道理, 所述栽培槽的高度、 长度和宽度也应根据实际 需要而定, 但其高度以 40-50 厘米为宜。所述凹槽的深度、 长度和宽度亦应根据实际需要而 定, 但其深度以 20-30 厘米为宜。 0014 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 所述管道的设置位置对栽培槽内含水量的控制效果影响 甚大, 当管道距离栽培槽底部的距离过近, 则当蓄水池中缺水时, 栽培槽中的水容易倒流, 导致栽培槽缺水 ; 当管道距离栽培槽底部的距离过远, 当蓄水池中水位过高时, 由于压强作 用下蓄水池中的水流向栽培槽后易形成积水, 导致栽培槽受浸泡缺氧, 不利于植物生长。 本 发明人经研究得出,。
14、 所述管道距栽培槽底部的距离设置为 5-10 厘米, 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0015 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得知, 壤料采用多层不同壤质层构成, 有利于长期保持植被的 良好生长。本发明将壤料设置为至上而下由第一沙层、 腐殖质层、 泥土层、 第二沙层和化肥 泥土混合层组成, 是基于保护壤质和缓释肥料的考虑。其中, 在表层设置第一沙层, 并在沙 层下面设置腐殖质层, 由于沙粒自重, 不易被风或径流带走 ; 并且沙层的透气性较好, 便于 空气及水分渗透, 有利于保持壤料的水分均衡。而腐殖质层设置于第一沙层下面则可得到 保护, 另外腐殖质层营养丰富且保湿性好, 并且种植植被时其根系种植于腐殖质层内, 能够 促。
15、使植被在含水量高、 营养丰富的条件下快速良好生长。腐殖质层还含有多种微生物和小 型动物,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建设。 在腐殖质层设置泥土层, 则是考虑到植被复活后根系 生长, 根系能在粘性和稳定性较好的泥土层中形成板结, 增强植被的稳固性 , 同时由于泥 土层的持水性较好, 有利于控制壤料的含水量。 在泥土层下面设置第二沙层, 并在第二沙层 下面设置化肥泥土混合层, 可短期内利用第二沙层将化肥泥土混合层与其他壤质层分离, 并使根系无法吸收到化肥泥土混合层的养份, 从而达到肥料缓释的效果。当根系经过较长 时间生长后, 则根系可进入化肥泥土混合层吸收其养份, 保障营养供应, 有利于长期保持植 被的。
16、良好生长。 0016 壤料的厚度宜根据实际需要控制, 以在 25-35 厘米为宜。其中, 根据实践得知, 所 述第一沙层的厚度为 3-5 厘米、 腐殖质层的厚度为 5-10 厘米、 泥土层的厚度为 5-10 厘米、 第二沙层的厚度为 2-5 厘米, 化肥泥土混合层的厚度为 5 厘米时, 为最佳。 0017 最为优选, 上述第二沙层设置于与所述管道同一平面时, 利用沙层的吸水性, 有利 于对栽培槽和凹槽中的含水量起到调控作用, 在栽培槽和凹槽缺水时向其缓慢供水。 0018 上述步骤 3) 中, 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的草本植物和灌木中, 优选部分种植 吊类植物, 以遮盖蓄水池周壁, 优化景观效。
17、果。 说 明 书 CN 103070036 B 4 3/5 页 5 0019 其中蓄水池及栽培框可以采用水泥筑成, 亦可以采用玻璃制成, 采用玻璃制成的 蓄水池, 有利于实现鱼草共赏的效果。 0020 所述化肥泥土混合层是由化肥和泥土按照 1:10-20 的比例混合制成。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1、 本发明通过科学设计, 以蓄水池作为城 市立体绿化体的基载体, 于蓄水池的周壁设置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渐大的多个栽培框, 在 蓄水池的周壁顶部设置可种植植物的凹槽, 同时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 并在蓄 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一方面, 本发明可实现多层次、 多物。
18、种的立体绿化景观, 且有 利于构建植被、 动物与水景结合的具备良性生态循环功能的微型绿化生态系统 ; 另一方面, 本发明易于施工构建, 利用蓄水池可对植物进行自动供水, 无需依靠人工进行灌溉, 节省人 工, 又能及时保障供水。 2、 本发明在所述管道、 通道中设置有沙粒或海绵, 并在管道、 通道通 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阀门, 由于沙粒或海绵具有吸水性, 同时又能起到堵住蓄水池中的 水大量流向栽培槽和凹槽, 可对栽培槽和凹槽中的含水量起到调控作用, 在栽培槽和凹槽 缺水时向其缓慢供水。通过设置阀门, 可在栽培槽和凹槽的含水量过高时, 关闭阀门, 使蓄 水池停止向栽培槽和凹槽供水。 附图说明 00。
19、22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的城市立体绿化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 述。 0024 实施例 1 0025 如图 1 所示, 采用本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在阳台上构建城市立体绿化体, 具 体包括以下步骤 : 0026 1) 、 于阳台上设置一平面, 在平面上设置绿化体 ; 所述绿化体包括设置于平面上的 蓄水池 1, 蓄水池的高度为 2 米、 长度和宽度各为 4 米, 蓄水池周壁的宽度为 40 厘米。蓄水 池的四周壁的外侧设置有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渐大的四个栽培框 11, 每个栽培框的台阶上 设置有栽培槽 1。
20、2, 每个栽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管道 13, 所述管道中塞满海绵, 所述管 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阀门 ; 所述栽培槽的高度为 0.5 米、 长度为 4 米、 宽度 0.5 米。 0027 2) 、 在所述蓄水池的四周壁顶部设置有凹槽 14, 所述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通 道, 所述通道中设v有海绵, 所述通道通向蓄水池的通道口设有阀门 ; 所述凹槽的深度30厘 米、 长度为 4 米、 宽度为 30 厘米。 0028 3) 、 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草本植物或灌木, 所述壤料至上而下由第一沙层、 腐殖质层、 泥土层、 第二沙层和化肥泥土混合层组成 ; 在凹槽中放置经清洗的沙粒后设置网 格。
21、 ; 在凹槽中种植藤生植物, 藤生植物的藤叶穿过网格、 根部置于网格下面 ; 0029 4) 、 向所述蓄水池注水使水面淹没所述通道口, 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 并在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 0030 本实施例中, 所述管道和通道中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设置过滤网, 可避免栽培槽和 凹槽中的污泥或杂物流入蓄水池中, 保持蓄水池洁净。所述管道距栽培槽底部的距离设置 说 明 书 CN 103070036 B 5 4/5 页 6 为 5 厘米。 0031 本实施例中, 壤料的厚度为 35 厘米。其中, 所述第一沙层的厚度为 5 厘米、 腐殖质 层的厚度为 10 厘米、 泥土层的厚度为 10。
22、 厘米、 第二沙层的厚度为 5 厘米, 化肥泥土混合层 的厚度为 5 厘米。 0032 上述第二沙层设置于与所述管道同一平面, 利用沙层的吸水性, 有利于对栽培槽 和凹槽中的含水量起到调控作用, 在栽培槽和凹槽缺水时向其缓慢供水。 0033 上述化肥泥土混合层是由化肥和泥土按照 1:10 的比例混合制成。 0034 上述蓄水池和栽培框采用水泥筑成, 且步骤 3) 中种植的草本植物中, 部分为吊类 植物。 0035 采用本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在阳台上构建城市立体绿化体后, 经过 3 个月进 行观察, 结果表明, 阳台上实现多层次、 多物种的立体绿化景观, 且构建了植被、 动物与水景 结合的具备。
23、良性生态循环功能的微型绿化生态系统 ; 另外, 该城市立体绿化体利用蓄水池 可对植物进行自动供水, 无需依靠人工进行灌溉, 节省人工, 又能及时保障供水。 0036 实施例 2 0037 采用本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在屋顶上构建城市立体绿化体, 具体包括以下步 骤 : 0038 1) 、 于屋顶上设置一平面, 在平面上设置绿化体 ; 所述绿化体包括设置于平面上的 蓄水池, 蓄水池的高度为1.5米、 长度为2米, 宽度为1米, 蓄水池周壁的宽度为30厘米。 蓄 水池两个相对的周壁的外侧设置有呈阶梯状且由上而下渐大的三个栽培框, 每个栽培框的 台阶上设置有栽培槽, 每个栽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管道。
24、, 所述管道中塞满沙粒, 所述管 道通向蓄水池的管道口设有阀门 ; 所述栽培槽的高度为 0.5 米、 长度为 2 米、 宽度 0.4 米。 0039 2) 、 在所述蓄水池的四周壁顶部设置有凹槽, 所述凹槽设置有通向蓄水池的通道, 所述通道中设置有海绵, 所述通道通向蓄水池的通道口设有阀门 ; 所述凹槽的深度 20 厘 米、 长度为 2 米、 宽度为 20 厘米。 0040 3) 、 在栽培槽中放置壤料后种植草本植物或灌木, 所述壤料至上而下由第一沙层、 腐殖质层、 泥土层、 第二沙层和化肥泥土混合层组成 ; 在凹槽中放置经清洗的沙粒后设置网 格 ; 在凹槽中种植藤生植物, 藤生植物的藤叶穿过。
25、网格、 根部置于网格下面 ; 0041 4) 、 向所述蓄水池注水使水面淹没所述通道口, 在蓄水池中放置鱼类和螺类动物, 并在蓄水池水面放置水面浮生植物。 0042 本实施例中, 所述管道和通道中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设置过滤网, 可避免栽培槽和 凹槽中的污泥或杂物流入蓄水池中, 保持蓄水池洁净。所述管道距栽培槽底部的距离设置 为 5 厘米。 0043 本实施例中, 壤料的厚度为 25 厘米。其中, 所述第一沙层的厚度为 3 厘米、 腐殖质 层的厚度为 5 厘米、 泥土层的厚度为 10 厘米、 第二沙层的厚度为 2 厘米, 化肥泥土混合层的 厚度为 5 厘米。 0044 上述第二沙层设置于与所述。
26、管道同一平面, 利用沙层的吸水性, 有利于对栽培槽 和凹槽中的含水量起到调控作用, 在栽培槽和凹槽缺水时向其缓慢供水。 0045 上述化肥泥土混合层是由化肥和泥土按照 1:20 的比例混合制成。 0046 上述蓄水池和栽培框采用玻璃制成。 说 明 书 CN 103070036 B 6 5/5 页 7 0047 采用本城市立体绿化体构建方法在阳台上构建城市立体绿化体后, 经过 3 个月进 行观察, 结果表明, 屋顶上实现多层次、 多物种的立体绿化景观, 且构建了植被、 动物与水景 结合的具备良性生态循环功能的微型绿化生态系统 ; 另外, 该城市立体绿化体利用蓄水池 可对植物进行自动供水, 无需依靠人工进行灌溉, 节省人工, 又能及时保障供水。 0048 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除此之外, 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现方式。 也就是说, 在没有脱离本发明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也应落入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070036 B 7 1/1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070036 B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