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蔬果栽培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式蔬果栽培装置.pdf(1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948211.8 (22)申请日 2015.11.25 A01G 31/06(2006.01) (73)专利权人 钟长华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 (72)发明人 钟长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355 代理人 史瞳 谢琼慧 (54) 实用新型名称 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57) 摘要 一种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包含一具有两支立 臂的机架单元、 一具有一枢设于所述立臂的同步 转轴、 两个升降机构与一驱动马达的驱动单元, 及 数个植栽单元。每一升降机构具有一设置于该同 步转轴的驱动轮、 一枢设于所对应的其。
2、中一立臂 的被驱动轮, 及一套设于该驱动轮与该被驱动轮 的传动圈。所述植栽单元沿着所述传动圈的长度 间隔地设置于所述传动圈之间。该驱动马达驱动 其中一升降机构的驱动轮, 使所述传动圈同步转 动, 而带动每一植栽单元循环移动。借此, 利用呈 立式排列的所述植栽单元, 可有效缩小植株所占 用的面积, 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场合, 可时时利用植 栽单元上的植株产生展示的作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CN 205196570 U 2016.05.04 CN 205196570 U 1.一种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
3、能适用于利用一培养液来栽培数棵植株, 该立式蔬果栽培 装置包含一机架单元、 一驱动单元, 及数个植栽单元, 其特征在于: 该机架单元, 具有两支在一横方向上间隔设置并分别沿一高度方向延伸的立臂; 该驱动单元, 具有一枢设于所述立臂并沿该横方向延伸的同步转轴、 两个分别邻近于 所述立臂的升降机构, 及一驱动马达, 每一升降机构具有一设置于该同步转轴的驱动轮、 一 枢设于所对应的其中一立臂且在该高度方向上高于该驱动轮的被驱动轮, 及一套设于该驱 动轮与该被驱动轮的传动圈, 该驱动马达驱动其中一升降机构的驱动轮, 使所述升降机构 的传动圈同步转动; 及 所述植栽单元, 沿着所述传动圈的长度间隔地设置。
4、于所述传动圈之间, 每一植栽单元 在该横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圈枢接, 每一植栽单元能供所述植株种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立式蔬果栽培装置还包含 一液槽, 该液槽能供容置该培养液, 所述立臂分别邻近于该液槽的两端, 所述立臂在该高度 方向上高于该液槽, 该同步转轴在该高度方向上高于该液槽, 每一升降机构的驱动轮在该 高度方向上高于该液槽, 所述传动圈带动每一植栽单元相对于该液槽在一潜水位置与一在 该高度方向上高于该潜水位置的浮出位置之间循环移动, 当其中一植栽单元在该潜水位置 时, 其余的植栽单元均在该浮出位置, 在该潜水位置的其中一植栽单元上的植。
5、株是低于该 培养液的液面, 在该潜水位置的其余的植栽单元是高于该培养液的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机架单元还具有一沿该横 方向连接于所述立臂的顶端之间的横臂, 该液槽在该横方向上介于所述立臂的底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驱动马达设置于其中一立 臂并邻近于该其中一升降机构, 该驱动单元还具有一设置于该驱动马达与该同步转轴之间 的减速传动机构, 该减速传动机构具有一设置于该驱动马达的一输出轴的第一减速轮、 一 设置于该同步转轴并邻近于该其中一升降机构的驱动轮的第二减速轮, 及一套设于该第 一、 二减速轮的皮带。 。
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传动圈是一种链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一植栽单元具有一盒体、 一设置于该盒体的植株载床, 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盒体在该横方向上的两端的吊挂件, 每 一植栽单元的吊挂件的顶端分别与所述传动圈在等高处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同步转轴具有一轴半径, 该驱动轮具有一轮半径, 每一植栽单元在一垂直于该横方向与该高度方向的纵方向上具有 一宽度, 该轮半径减掉该轴半径的差值大于该宽度的二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其特征在于: 每一升降机构。
7、还具有两个间 隔地枢设于所对应的其中一立臂且与该传动圈衔接的第一惰轮, 及两个间隔地枢设于所对 应的其中一立臂且与该传动圈衔接的第二惰轮, 所述第一惰轮在该高度方向上高于该驱动 轮, 所述第二惰轮在该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惰轮且低于该被驱动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惰轮分别对正于所 述第一惰轮, 该驱动轮的中心与任一第一惰轮的中心在一垂直于该横方向与该高度方向的 纵方向上间隔一间隔距离, 所述第一惰轮分别具有一惰轮半径, 该同步转轴具有一轴半径, 每一植栽单元在该纵方向上具有一宽度, 该间隔距离加上该惰轮半径的和值减去该轴半径 权 利 要 求 书 。
8、1/2 页 2 CN 205196570 U 2 大于该宽度的二分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立式蔬果栽培装置还包 含至少一设置于该机架单元的培养液喷头。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5196570 U 3 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蔬果栽培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不占面积的立式蔬果栽培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1所示, 现有一种蔬果栽培装置(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M487617号)具有一用 于容置培养液的栽培槽1, 及一可相对于该栽培槽1上、 下移动并能供数棵植株3种植的植株 载床2。 虽然, 此种。
9、蔬果栽培装置可使该植株载床2上的植株3全株浸泡于培养液中来吸收养 分; 但是, 此种蔬果栽培装置只具有一块大面积且呈卧式设置的植株载床2来供所述植株3 种植, 该植株载床2相当占用面积, 导致此种蔬果栽培装置只能适用于空间很大的特定场 合, 例如农场, 而无法适用于一般的餐厅、 家庭或办公大楼内。 此外, 当该植株载床2连同所 述植株3浸泡于培养液中时, 所有的植株3都会消失于培养液的液面之下, 造成此种蔬果栽 培装置无法时时借由所述植株3来产生景观展示的作用, 也不便于时时借由所述植株3来向 观看者加以解说。 发明内容 0003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占面积且可时时展示的立式。
10、蔬果栽培装 置。 0004 于是, 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能适用于利用一培养液来栽培数棵植株, 该 立式蔬果栽培装置包含一机架单元、 一驱动单元, 及数个植栽单元。 0005 该机架单元具有两支在一横方向上间隔设置并分别沿一高度方向延伸的立臂。 0006 该驱动单元具有一枢设于所述立臂并沿该横方向延伸的同步转轴、 两个分别邻近 于所述立臂的升降机构, 及一驱动马达, 每一升降机构具有一设置于该同步转轴的驱动轮、 一枢设于所对应的其中一立臂且在该高度方向上高于该驱动轮的被驱动轮, 及一套设于该 驱动轮与该被驱动轮的传动圈, 该驱动马达驱动其中一升降机构的驱动轮, 使所述升降机 构的传动圈。
11、同步转动。 0007 所述植栽单元沿着所述传动圈的长度间隔地设置于所述传动圈之间, 每一植栽单 元在该横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圈枢接, 每一植栽单元能供所述植株种植。 0008 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还包含一液槽, 该液槽能供容置该培养液, 所述立 臂分别邻近于该液槽的两端, 所述立臂在该高度方向上高于该液槽, 该同步转轴在该高度 方向上高于该液槽, 每一升降机构的驱动轮在该高度方向上高于该液槽, 所述传动圈带动 每一植栽单元相对于该液槽在一潜水位置与一在该高度方向上高于该潜水位置的浮出位 置之间循环移动, 当其中一植栽单元在该潜水位置时, 其余的植栽单元均在该浮出位置, 在 该潜。
12、水位置的其中一植栽单元上的植株是低于该培养液的液面, 在该潜水位置的其余的植 栽单元是高于该培养液的液面。 0009 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该机架单元还具有一沿该横方向连接于所述立臂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205196570 U 4 的顶端之间的横臂, 该液槽在该横方向上介于所述立臂的底端之间。 0010 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该驱动马达设置于其中一立臂并邻近于该其中一 升降机构, 该驱动单元还具有一设置于该驱动马达与该同步转轴之间的减速传动机构, 该 减速传动机构具有一设置于该驱动马达的一输出轴的第一减速轮、 一设置于该同步转轴并 邻近于该其中一升降机构的驱动轮的。
13、第二减速轮, 及一套设于该第一、 二减速轮的皮带。 0011 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该传动圈是一种链条。 0012 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每一植栽单元具有一盒体、 一设置于该盒体的植 株载床, 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盒体在该横方向上的两端的吊挂件, 每一植栽单元的吊挂件 的顶端分别与所述传动圈在等高处枢接。 0013 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该同步转轴具有一轴半径, 该驱动轮具有一轮半 径, 每一植栽单元在一垂直于该横方向与该高度方向的纵方向上具有一宽度, 该轮半径减 掉该轴半径的差值大于该宽度的二分之一。 0014 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每一升降机构还具有两个间隔地。
14、枢设于所对应的 其中一立臂且与该传动圈衔接的第一惰轮, 及两个间隔地枢设于所对应的其中一立臂且与 该传动圈衔接的第二惰轮, 所述第一惰轮在该高度方向上高于该驱动轮, 所述第二惰轮在 该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惰轮且低于该被驱动轮。 0015 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所述第二惰轮分别对正于所述第一惰轮, 该驱动 轮的中心与任一第一惰轮的中心在一垂直于该横方向与该高度方向的纵方向上间隔一间 隔距离, 所述第一惰轮分别具有一惰轮半径, 每一植栽单元在该纵方向上具有一宽度, 该同 步转轴具有一轴半径, 该间隔距离加上该惰轮半径的和值减去该轴半径大于该宽度的二分 之一。 0016 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
15、栽培装置, 还包含至少一设置于该机架单元的培养液喷头。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呈立式排列的所述植栽单元在该潜水位 置与该浮出位置之间循环移动, 可有效缩小每一植栽单元所占用的面积, 而适用于多种不 同的场合, 且可时时利用位于该浮出位置的植栽单元上的植株来产生展示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现有一种蔬果栽培装置的立体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一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0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0021 图4是图3中-剖切线的剖视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一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 0023 图6是图5中-剖切。
16、线的剖视图; 0024 图7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 说明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一第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6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 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 类似的元件是以 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205196570 U 5 0027 参阅图2、 3、 4, 为本实用新型立式蔬果栽培装置的一第一实施例, 能适用于利用一 培养液100来栽培数棵植株200, 该立式蔬果栽培装置包含: 一液槽10、 一机架单元20、 一驱 动单元30, 及数个植栽单元40。 0028 该液槽10能供容置该。
17、培养液100。 0029 该机架单元20具有两支在一横方向X上间隔设置并分别沿一高度方向Z延伸的立 臂21, 及一沿该横方向X连接于所述立臂21的顶端之间的横臂22。 所述立臂21分别邻近于该 液槽10的两端, 所述立臂21在该高度方向Z上高于该液槽10。 在本实施例中, 该液槽10在该 横方向X上介于所述立臂21的底端之间。 0030 该驱动单元30具有一枢设于所述立臂21并沿该横方向X延伸的同步转轴31、 两个 分别邻近于所述立臂21的升降机构32、 一驱动马达33, 及一设置于该驱动马达33与该同步 转轴31之间的减速传动机构34。 0031 该同步转轴31在该高度方向Z上高于该液槽10。
18、。 在本实施例中, 该同步转轴31具有 一轴半径R1。 0032 每一升降机构32具有一设置于该同步转轴31并在该高度方向Z上高于该液槽10的 驱动轮321、 一枢设于所对应的其中一立臂21且在该高度方向Z上高于该驱动轮321的被驱 动轮322, 及一套设于该驱动轮321与该被驱动轮322的传动圈323。 在本实施例中, 该驱动轮 321具有一轮半径R2, 该传动圈323是一种链条。 0033 该驱动马达33经该减速传动机构34驱动其中一位于左侧的升降机构32的驱动轮 321, 使所述升降机构32的传动圈323同步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 该驱动马达33设置于其中一 立臂21并邻近于该其中一位于。
19、左侧的升降机构32。 0034 该减速传动机构34具有一设置于该驱动马达33的一输出轴331的第一减速轮341、 一设置于该同步转轴31并邻近于该其中一位于左侧的升降机构32的驱动轮321的第二减速 轮342, 及一套设于该第一、 二减速轮341、 342的皮带343。 0035 所述植栽单元40沿着所述传动圈323的长度间隔地设置于所述传动圈323之间, 每 一植栽单元40在该横方向X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动圈323枢接, 每一植栽单元40能供所述 植株200种植。 0036 在本实施例中, 每一植栽单元40具有一盒体41、 一设置于该盒体41的植株载床42, 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盒体41在该横。
20、方向X上的两端的吊挂件43。 该盒体41具有数个能供该 培养液200流入或排出的侧通孔411, 该植株载床42具数个能供所述植株200种植的植株孔 421, 每一植栽单元40的吊挂件43的顶端分别与所述传动圈323在等高处枢接。 0037 所述传动圈323可带动每一植栽单元40相对于该液槽10在一潜水位置与一在该高 度方向Z上高于该潜水位置的浮出位置之间循环移动, 当其中一植栽单元40在该潜水位置 时, 其余的植栽单元40均在该浮出位置, 在该潜水位置的其中一植栽单元40上的植株200是 低于该培养液100的液面, 在该潜水位置的其余的植栽单元40是高于该培养液100的液面。 0038 在本实。
21、施例中, 每一植栽单元40在一垂直于该横方向X与该高度Z方向的纵方向Y 上具有一宽度W, 该轮半径R2减掉该轴半径R1的差值大于该宽度W的二分之一(R2R11/ 2W), 而可避免每一植栽单元40在上、 下移动的过程中与该同步转轴31发生干涉的情形。 0039 借此, 该驱动马达33可经由该减速传动机构34与该同步转轴31驱使所述升降机构 32的传动圈323同步转动, 而使所述植栽单元40在该潜水位置与该浮出位置之间循环移动,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205196570 U 6 当其中一植栽单元40移动至该潜水位置时, 该其中一植栽单元40上的植株200可全株浸泡 于该培养液100内。
22、一段预定时间(例如5-10分钟), 如此, 即可以透过增加所述植株200表面 的营养吸收面积来提高吸收营养的效率, 而且, 也能降低外界恶劣天候的影响; 此时, 位于 该浮出位置的其余的植栽单元40上的植株200则是露出于该培养液100的液面之上, 如此, 其余的植栽单元40上的植株200即可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并能供人观赏。 0040 经由以上的说明, 可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 0041 一、 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小面积且呈立式排列的植栽单元40, 所述植栽单元40不 占面积,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少整体所占用的面积, 而能适用于多种不同的 场合, 例如一般的餐厅、 。
23、家庭或办公大楼的室内空间。 0042 二、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植栽单元40是在该潜水位置与该浮出位置之间循环移动, 当其中一植栽单元40移动至该潜水位置时, 其余的植栽单元40连同其上的植株200则位于 该浮出位置, 而露出于该培养液100的液面之上, 并能供人观赏,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 型不但可时时借由位于该浮出位置的其余的植栽单元40上的植株200来产生景观展示的作 用, 也可时时借由位于液面之上的所述植株200来向消费者加以解说其所买、 所食用的蔬果 的种植情形。 0043 参阅图5、 6,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二实施例, 该第二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 例, 该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
24、施例的差异在于: 0044 每一升降机构32具有一尺寸较小的驱动轮321、 一尺寸较小的被驱动轮322、 一传 动圈323、 两个间隔地枢设于所对应的其中一立臂21且与该传动圈323衔接的第一惰轮324, 及两个间隔地枢设于所对应的其中一立臂21且与该传动圈323衔接的第二惰轮325。 所述第 一惰轮324在该高度方向Z上高于该驱动轮321, 所述第二惰轮325在该高度方向Z上高于所 述第一惰轮324且低于该被驱动轮322, 所述第二惰轮325分别对正于所述第一惰轮324。 0045 其中该驱动轮321带动的同步转轴具有一轴半径R1, 该驱动轮321的中心与任一第 一惰轮324的中心在该纵方向。
25、Y上间隔一间隔距离H, 所述第一惰轮324分别具有一惰轮半径 R3, 该间隔距离H加上该惰轮半径R3的和值减去该轴半径R1大于该植栽单元的宽度W的二分 之一(H+R3-R11/2W), 同样可以避免每一植栽单元40在上、 下移动的过程中与该同步转轴 31发生干涉的情形。 0046 如此, 该第二实施例也可达到与上述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0047 参阅图7,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第三实施例, 该第三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实施例, 该第三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 0048 该第三实施例取消该液槽10(见图2)的设置。 0049 该第三实施例还包含两个分别设置于该机架单元20的立臂21的。
26、培养液喷头50, 及 一设置于该机架单元20的横臂22并可用于照射所述植株200的植物灯60。 0050 所述培养液喷头50可利用管路与一供应培养液的培养液源(图未示)连通, 当其中 一植栽单元40的盒体41移动至对应于所述培养液喷头50的位置时, 所述培养液喷头50可将 雾状的培养液经所述侧通孔411喷入该盒体41内部, 供所述植株200的根部吸收培养液。 0051 如此, 该第三实施例也可达到与上述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0052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蔬果栽培装置, 不但占用面积小而能适用于多种的 不同场合, 且可时时利用外露于培养液的液面之上的植株来产生展示的作用, 所以。
27、确实能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205196570 U 7 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205196570 U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7 页 9 CN 205196570 U 9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7 页 10 CN 205196570 U 10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7 页 11 CN 205196570 U 11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7 页 12 CN 205196570 U 12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7 页 13 CN 205196570 U 13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7 页 14 CN 205196570 U 14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7 页 15 CN 205196570 U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