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1948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6.04 CN 203619488 U (21)申请号 201320856011.0 (22)申请日 2013.12.23 A47L 11/34(2006.01) A47L 11/40(2006.01) (73)专利权人 余姚市吉佳电器有限公司 地址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低塘街道 西郑巷村 (72)发明人 应吉安 (74)专利代理机构 余姚德盛专利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3239 代理人 刘世勇 (54) 实用新型名称 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泄压装置, 特别是指。
2、一 种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拖把 的泄压机构包括水泵组件、 水泵进水管、 水泵出水 管、 三通管、 锅炉进水管、 泄压机构、 出气管组件、 锅炉组件和下盖 ; 水泵组件两端分别连接水泵进 水管和水泵出水管, 水泵出水管和三通管连接, 三 通管和锅炉进水管连接, 锅炉组件分别与锅炉进 水管和出气管组件连接, 泄压机构和三通管连接 ; 泄压机构包括有泄压硅胶管和钢珠球阀, 钢珠球 阀安装在泄压硅胶管内并可滚动配合, 钢珠球阀 的直径大于泄压硅胶管的管道内径, 泄压硅胶管 与三通管连接 ; 锅炉组件安装在下盖上。优点是 : 结构简单, 使用安全, 有效的防止了内部压力过大 时引起的不安。
3、全事故。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19488 U CN 203619488 U 1/1 页 2 1. 一种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 其特征在于 : 包括有水泵组件 (1) 、 水泵进水管 (2) 、 水泵 出水管 (3) 、 三通管 (4) 、 锅炉进水管 (5) 、 泄压机构 (6) 、 出气管组件 (7) 、 锅炉组件 (8) 和下 盖 ; 所述水泵组件 (1) 两端分别连接水泵进水管 (2) 和水泵出水管 (3)。
4、 , 所述水泵出水管 (3) 和三通管 (4) 连接, 所述三通管 (4) 和锅炉进水管 (5) 连接, 所述锅炉组件 (8) 分别与锅炉 进水管 (5) 和出气管组件 (7) 连接, 所述泄压机构 (6) 和三通管 (4) 连接 ; 所述泄压机构 (6) 包括有泄压硅胶管 (9) 和钢珠球阀 (10) , 所述钢珠球阀 (10) 安装在泄压硅胶管 (9) 内并可 滚动配合, 所述钢珠球阀 (10) 的直径大于泄压硅胶管 (9) 的管道内径, 所述泄压硅胶管 (9) 与三通管 (4) 连接 ; 所述锅炉组件 (8) 安装在下盖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 其特征在于。
5、 : 所述下盖上设置有出气 口 (11) , 所述出气管组件 (7) 一端安装固定在出气口 (11) 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出气管组件 (7) 包括 出气管 (12) 和出气嘴装置 (13) , 所述出气嘴装置 (13) 和出气管 (12) 连接, 所述出气嘴装置 (13) 安装在出气口 (11) 上。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出气嘴装置 (13) 与 出气口 (11) 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14)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泄压硅胶管 (9) 一端与 出。
6、气口 (11) 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619488 U 2 1/2 页 3 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泄压装置, 特别是指一种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的蒸汽拖把多采用弹簧和阀芯来做安全泄压机构, 这种结构零件多装配 复杂, 弹簧力度不好控制, 使用状态不稳定, 在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在内部锅炉和水泵压 力过大时, 会发生爆炸或泄露等不安全事故, 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特提供一种蒸汽拖把的泄 。
7、压机构, 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结构较为复杂, 使用状态不稳定, 在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在内部锅炉和水泵压力过大时, 会发生爆炸或泄露等不安全事故, 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对 使用者造成伤害的缺陷。 0005 二、 技术方案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 包括有水泵组 件、 水泵进水管、 水泵出水管、 三通管、 锅炉进水管、 泄压机构、 出气管组件、 锅炉组件和下 盖 ; 上述水泵组件两端分别连接水泵进水管和水泵出水管, 上述水泵出水管和三通管连接, 上述三通管和锅炉进水管连接, 上述锅炉组件分别与锅炉进水管和出气管组件连接, 上述 泄压机构和三通管连。
8、接 ; 上述泄压机构包括有泄压硅胶管和钢珠球阀, 上述钢珠球阀安装 在泄压硅胶管内并可滚动配合, 上述钢珠球阀的直径大于泄压硅胶管的管道内径, 上述泄 压硅胶管与三通管连接 ; 上述锅炉组件安装在下盖上。 0007 作为优化, 上述下盖上设置有出气口, 上述出气管组件一端安装固定在出气口上。 0008 作为优化, 上述出气管组件包括出气管和出气嘴装置, 上述出气嘴装置和出气管 连接, 上述出气嘴装置安装在出气口上。 0009 作为优化, 上述出气嘴装置与出气口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0010 作为优化, 上述泄压硅胶管一端与出气口连接。 0011 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
9、的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结构简单, 使用安全, 有效的防止了内部压力 过大时引起的不安全事故, 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3 为图 2 中 A 部分结构放大图。 0016 图 4 为图 2 中 A 部分放大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203619488 U 3 2/2 页 4 0017 图中, 1 为水泵组件, 2 为水泵进水管, 3 为水泵出水管, 4 为三通管, 5 为锅炉进水 管, 6 为泄压机构, 7 为出气管组件, 8 为。
10、锅炉组件, 9 为泄压硅胶管, 10 为钢珠球阀, 11 为出 气口, 12 为出气管, 13 为出气嘴装置, 14 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作进一步说明 : 0019 实施例 : 如图 1 至 4 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包括有水泵组件 1、 水泵进水管 2、 水泵出水管 3、 三通管 4、 锅炉进水管 5、 泄压机构 6、 出气管组件 7、 锅炉组件 8 和下盖 ; 上述水泵组件 1 两端分别连接水泵进水管 2 和水泵出水管 3, 上述水泵出水管 3 和三通管 4 连接, 上述三通管 4 和锅炉进水管 5 连接, 上述锅。
11、炉组件 8 分别与锅炉进水管 5 和出气管组件 7 连接, 上述泄压机构 6 和三通管 4 连接 ; 上述泄压机构 6 包括有泄压硅胶管 9 和钢珠球阀 10, 上述钢珠球阀 10 安装在泄压硅胶管 9 内并可滚动配合, 上述钢珠球阀 10 的直径大于泄压硅胶管 9 的管道内径, 上述泄压硅胶管 9 与三通管 4 连接 ; 上述锅炉组件 8 安装在下盖上。 0020 上述下盖上设置有出气口 11, 上述出气管组件 7 一端安装固定在出气口 11 上。 0021 上述出气管组件 7 包括出气管 12 和出气嘴装置 13, 上述出气嘴装置 13 和出气管 12 连接, 上述出气嘴装置 13 安装在。
12、出气口 11 上。 0022 上述出气嘴装置13与出气口11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4, 防止出气口11排放的气 液倒流入下盖内。 0023 上述泄压硅胶管 9 一端与出气口 11 连接。 0024 本实施例的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在工作过程中, 水泵组件 1 转动通过水泵进水管 2抽水依次经过水泵出水管3和三通管4以及锅炉进水管5进入锅炉组件8内, 加热成气体 后由出气管组件 7 的出气管 12 和出气嘴装置 13 排入出气口 11, 之后排出 ; 在此过程中, 水 泵组件 1 和锅炉组件 8 内压力过大时会产生泄露和爆炸的不安全事故, 加入泄压机构 6 后, 在水泵组件 1 和锅炉组件 8 内压力。
13、过大时, 锅炉组件 8 内的水气或水泵组件 1 的水会通过 三通管 4 进入泄压硅胶管 9, 当压力大于钢珠球阀 10 与泄压硅胶管 9 承受的压力时, 在压 力作用下, 泄压硅胶管 9 膨胀, 气液会通过钢珠球阀 10 与泄压硅胶管 9 的缝隙排出, 减缓压 力, 达到泄压的目的。 0025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拖把的泄压机构结构简单, 使用安全, 有效的防止了内部压力 过大时引起的不安全事故, 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 00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619488 U 4 1/3 页 5 图 1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19488 U 5 2/3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19488 U 6 3/3 页 7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19488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