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及其浮沉比调节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及其浮沉比调节方法.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232064.X (22)申请日 2013.06.13 A01K 73/045(2006.01) A01K 7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 究所 地址 200090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 300 号 (72)发明人 黄洪亮 刘健 李灵智 陈帅 冯春雷 王磊 徐国栋 吴越 徐冰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31233 代理人 宋缨 孙健 GB 220988 A,1924.08.28, US 2010/0126057 A1,2010.05.27, CN 27985。
2、86 Y,2006.07.26, WO 2010/092980 A1,2010.08.19, CN 202890252 U,2013.04.24, CN 2817425 Y,2006.09.20, CN A01K73/045 Y,2006.09.20, CN 101248777 A,2008.08.27, CN 101686657 A,2010.03.31, SU 1117028 A,1984.10.07, RU 2432739 C1,2011.11.10, CN 202896841 U,2013.04.24, (54) 发明名称 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及其浮沉比调 节方法 (57) 摘要。
3、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及 其浮沉比调节方法, 主面板为立式双弧面结构、 横 截面为双圆弧形内部中空, 顶部安装上顶板、 底部 安装下顶板、 中间安装中部加强板, 上顶板和中部 加强板之间、 中部加强板和下顶板之间分别安装 有加强肋板, 并内部空间分隔成四个水密空间, 主 面板前侧安装有导流板, 中部加强板靠近前侧的 一端安装有曳纲连接架, 靠近顶部安装上顶板后 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安装有叉纲连接架, 后端靠近 上顶板和下顶板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叉纲连接架, 后侧的每个水密空间安装有耐压阀。本发明使网 板浮沉比快速调节, 不改变网板原有结构的水动 力性能, 在不同水层的拖网作业中灵活的调。
4、节, 浮 沉比调节时可保持重心位置低, 具有良好的稳定 性。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吴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03340186 B 2016.03.02 CN 103340186 B 1/1 页 2 1.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 包括主面板 (2),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面板 (2) 为立 式双弧面结构、 横截面为双圆弧形内部中空, 所述主面板 (2) 顶部安装上顶板 (1)、 底部安 装下顶板 (6)、 中间安装中部加强板 (8), 所述上顶板 (1) 和中部加强板 (8) 之间。
5、、 中部加强 板 (8) 和下顶板 (6) 之间分别安装有加强肋板 (7), 所述上顶板 (1)、 中部加强板 (8)、 下顶 板 (6) 和加强肋板 (7) 将主面板 (2) 内部空间分隔成四个水密空间, 所述主面板 (2) 前侧 安装有导流板 (3), 所述中部加强板 (8) 靠近前侧的一端安装有曳纲连接架 (5), 所述主面 板 (2) 后端靠近上顶板 (1) 和下顶板 (6) 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叉纲连接架 (10), 在所述主面 板 (2) 后侧的每个水密空间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安装有耐压阀 (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面板(2) 内侧。
6、圆弧曲率半径大于外侧圆弧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面板(2) 两端边缘为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面板(2) 和导流板 (3) 之间通过连接板 (4) 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安装 上顶板 (1) 向外的一面上装有起吊钩 (11)。 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顶板 (1)、 中部加强板 (8)、 下顶板 (6)、 加强肋板 (7)、 导流板 (3) 的棱角边缘均成圆。
7、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面板(2) 顶部到底部的距离与前侧到后侧的距离的展弦比为 2.5 : 1。 8.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 中所述的任意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的浮沉比调节方 法, 其步骤如下 : A、 需要提高浮沉比时, 按先顶端后底端的顺序依次打开耐压阀 (9), 排出水密空间内的 水体 ; B、 然后将耐压阀关闭, 从上至下依次形成1到4个水密空间, 水密空间从上至下依次形 成, 可以保证网板重心位置低, 保证网板重心位置低, 提高稳定性 ; C、 需要降低浮沉比时, 按先底端后顶端的顺序依次将耐压阀打开, 从下至上依次使水。
8、 密空间内注满水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40186 B 2 1/3 页 3 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及其浮沉比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海洋渔业捕捞工具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 及其浮沉比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拖网网板是在拖网渔船的拖曳过程中实现网具扩张的主要属具。 目前拖网渔业中 常用的网板类型有矩形、 椭圆形、 立式曲面型、 立式曲面 “V” 形、 矩形双缝曲面式、 复翼型网 板等。按照材质可分为木质、 钢质和钢木混合结构网板等。在拖网作业时调节和控制网位 的常用方法是调节曳纲长度和拖网速度, 以及通过对网板曳纲固结点或网板叉。
9、纲固结点的 移动, 使网板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垂直分力, 调整所处水层。在进行表层和中层拖网作业时, 希望在一定拖力和拖速条件下, 使网板具有较大的扩张力和较小水阻力。但受到网板本身 结构和重量的限制, 目前这种调节方法的调节范围有限, 不仅操作较复杂还会导致网板稳 定性下降。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及其浮沉比调 节方法, 实现网板浮沉比的快速调节, 操作简单, 不改变网板原有结构的水动力性能, 可在 不同水层的拖网作业中灵活的调节使用。浮沉比调节时可保持重心位置低, 具有良好的稳 定性。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
10、提供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 板, 包括主面板, 所述主面板为立式双弧面结构、 横截面为双圆弧形内部中空, 所述主面板 顶部安装上顶板、 底部安装下顶板、 中间安装中部加强板, 所述上顶板和中部加强板之间、 中部加强板和下顶板之间分别安装有加强肋板, 所述上顶板、 中部加强板、 下顶板和加强肋 板将主面板内部空间分隔成四个水密空间, 所述主面板前侧安装有导流板, 所述中部加强 板靠近前侧的一端安装有曳纲连接架, 所述主面板靠近顶部安装上顶板后侧靠近顶部的位 置安装有叉纲连接架, 所述主面板后端靠近上顶板和下顶板的位置分别安装有叉纲连接 架, 在所述主面板后侧的每个水密空间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安装有。
11、耐压阀。 0005 所述主面板内侧圆弧曲率半径大于外侧圆弧曲率半径。 0006 所述主面板两端边缘为圆角。 0007 所述主面板和导流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 0008 所述顶部安装上顶板向外的一面上装有起吊钩。 0009 所述上顶板、 中部加强板、 下顶板、 加强肋板、 导流板的棱角边缘均成圆角。 0010 所述主面板顶部到底部的距离与前侧到后侧的距离的展弦比为 2.5 : 1。 0011 前述的任意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的浮沉比调节方法, 其步骤如下 : 0012 A、 需要提高浮沉比时, 按先顶端后底端的顺序依次打开耐压阀, 排出水密空间内 的水体 ; 说 明 书 CN 1033401。
12、86 B 3 2/3 页 4 0013 B、 然后将耐压阀关闭, 从上至下依次形成1到4个水密空间, 水密空间从上至下依 次形成, 可以保证网板重心位置低, 保证网板重心位置低, 提高稳定性 ; 0014 C、 需要降低浮沉比时, 按先底端后顶端的顺序依次将耐压阀打开, 从下至上依次 使水密空间内注满水体。 0015 有益效果 0016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实现网板浮沉比的快速调节, 操作简单, 不改变网板原有结构 的水动力性能, 可在不同水层的拖网作业中灵活的调节使用。浮沉比调节时可保持重心位 置低,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
13、8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正视图 ; 0019 图 3 为图 2 的 A-A 向剖视图 ; 0020 图 4 为图 2 的 B-B 向剖视图 ; 0021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应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 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 0023 如图 1 至 5 所示, 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 包括主面板 2, 所述主面板 2 为 立式双弧面结构、 横。
14、截面为双圆弧形内部中空, 所述主面板 2 顶部安装上顶板 1、 底部安装 下顶板 6、 中间安装中部加强板 8, 所述上顶板 1 和中部加强板 8 之间、 中部加强板 8 和下顶 板 6 之间分别安装有加强肋板 7, 所述上顶板 1、 中部加强板 8、 下顶板 6 和加强肋板 7 将主 面板 2 内部空间分隔成四个水密空间, 所述主面板 2 前侧安装有导流板 3, 所述中部加强板 8 靠近前侧的一端安装有曳纲连接架 5, 所述主面板 2 靠近顶部安装上顶板 1 后侧靠近顶部 的位置安装有叉纲连接架 10, 所述主面板 2 后端靠近上顶板 1 和下顶板 6 的位置分别安装 有叉纲连接架10, 在。
15、所述主面板2后侧的每个水密空间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安装有耐压阀9。 0024 所述主面板 2 内侧圆弧曲率半径大于外侧圆弧曲率半径。 0025 所述主面板 2 两端边缘为圆角。 0026 所述主面板 2 和导流板 3 之间通过连接板 4 连接。 0027 所述顶部安装上顶板 1 向外的一面上装有起吊钩 11。 0028 所述上顶板 1、 中部加强板 8、 下顶板 6、 加强肋板 7、 导流板 3 的棱角边缘均成圆 角。 0029 所述主面板 2 顶部到底部的距离与前侧到后侧的距离的展弦比为 2.5 : 1。 0030 前述的任意一种大展弦比双弧面拖网网板的浮沉比调节方法, 其步骤如下 : 0031。
16、 A、 需要提高浮沉比时, 按先顶端后底端的顺序依次打开耐压阀 9, 排出水密空间内 的水体 ; 说 明 书 CN 103340186 B 4 3/3 页 5 0032 B、 然后将耐压阀关闭, 从上至下依次形成1到4个水密空间, 水密空间从上至下依 次形成, 可以保证网板重心位置低, 保证网板重心位置低, 提高稳定性 ; 0033 C、 需要降低浮沉比时, 按先底端后顶端的顺序依次将耐压阀打开, 从下至上依次 使水密空间内注满水体。 0034 由图 4 所示导流板 3 位于主面板 2 前端, 通过连接板 4 与主面板 2 相连。叉纲连 接架 10 固定在主面板 2 外侧边缘位置。 0035 由图 5 所示在主面板 2 外侧后端, 每个水密空间的上方和下方位置安装有耐压阀 9。 0036 本发明实施例的表中层拖网网板的正视投影也可以是展弦比小于 2.5 的矩形 ; 主 面板 2 内部的水密空间中可以充填压缩空气。 说 明 书 CN 103340186 B 5 1/2 页 6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40186 B 6 2/2 页 7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40186 B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