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幼苗培育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马铃薯幼苗培育室.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00900.4 (22)申请日 2015.10.13 A01G 9/14(2006.01) A01G 9/24(2006.01) A01G 9/22(2006.01) (73)专利权人 贵州恒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553100 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五里岗 经济开发区 (72)发明人 张绍荣 曾亚红 张勇 李友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362 代理人 郭防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马铃薯幼苗培育室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幼苗培育室。 包括支架, 支架四周。
2、设有侧墙, 侧墙上方设有透明 房顶, 透明房顶下方设有遮荫装置, 遮荫装置下方 设有幼苗放置架 ; 所述的侧墙围成的培育空间内 设有暖气片, 暖气片与锅炉连接, 暖气片对面的侧 墙上设有抽风机, 抽风机旁的侧墙上设有水帘, 水 帘对面的侧墙上设有负压风扇 ; 所述的遮荫装置 包括第一遮荫单元, 第一遮荫单元与长齿条的头 端连接, 长齿条上设有第二遮荫单元, 长齿条的末 端与遮荫杆头端连接, 遮荫杆上方设有第三遮荫 单元。本实用新型可以对马铃薯幼苗的生产条件 按照设定的试验条件设定, 从而达到精细化控制, 进而使试验效果更好、 且使用方便、 省力、 操作简 单。 (51)Int.Cl. (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179902 U 2016.04.27 CN 205179902 U 1/1 页 2 1.一种马铃薯幼苗培育室, 其特征在于 : 包括支架 (1) , 支架 (1) 四周设有侧墙 (2) , 侧 墙 (2) 上方设有透明房顶 (3) , 透明房顶 (3) 下方设有遮荫装置, 遮荫装置下方设有幼苗放 置架 (4) ; 所述的侧墙 (2) 围成的培育空间内设有暖气片 (5) , 暖气片 (5) 与锅炉 (29) 连接, 暖气片 (5) 对面的侧墙 (2) 上设有抽风机 (6) , 抽风机 (6) 。
4、旁的侧墙 (2) 上设有水帘 (7) , 水 帘 (7) 对面的侧墙 (2) 上设有负压风扇 (8) ; 所述的遮荫装置包括第一遮荫单元 (9) , 第一遮 荫单元 (9) 与长齿条 (10) 的头端连接, 长齿条 (10) 上设有第二遮荫单元 (11) , 长齿条 (10) 的末端与遮荫杆 (12) 头端连接, 遮荫杆 (12) 上方设有第三遮荫单元 (13) ; 所述的第一遮荫 单元 (9) 包括第一固定杆 (14) , 第一固定杆 (14) 固定在支架 (1) 上, 第一固定杆 (14) 经第 一反光布 (15) 与第一调节杆 (16) 连接, 第一调节杆 (16) 与长齿条 (10) 。
5、的头端连接 ; 所述 的第二遮荫单元 (11) 包括第二固定杆 (17) , 第二固定杆 (17) 固定在支架 (1) 上, 第二固定 杆 (17) 经第二反光布 (18) 与第二调节杆 (19) 连接, 第二调节杆 (19) 固定在长齿条 (10) 上, 第二固定杆 (17) 下方还设有传动杆 (20) , 传动杆 (20) 的一端设有传动齿轮 (21) , 传动 齿轮 (21) 与长齿条 (10) 啮合, 传动杆 (20) 的另一端与减速机构 (30) 连接, 减速机构 (30) 与电机 (22) 连接 ; 所述的第三遮荫单元 (13) 包括第三固定杆 (23) , 第三固定杆 (23) 。
6、固定在 支架 (1) 上, 第三固定杆 (23) 经第三反光布 (24) 与第三调节杆 (25) 连接, 第三固定杆 (23) 下方还设有过渡滑轮 (26) , 遮荫杆 (12) 末端穿过过渡滑轮 (26) 与第三调节杆 (25) 连接 ; 所述的第一调节杆 (16) 、 第二调节杆 (19) 和第三调节杆 (25) 上均分布有过线套 (27) , 过线 套 (27) 内穿有支撑线 (28)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幼苗培育室,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长齿条 (10) 、 遮荫杆 (12) 、 传动杆 (20) 和传动齿轮 (21) 均沿平行于支撑线 (28) 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权。
7、 利 要 求 书 CN 205179902 U 2 1/3 页 3 一种马铃薯幼苗培育室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苗培育领域用的培育室, 特别是一种马铃薯幼苗培育室。 背景技术 0002 马铃薯 (学名 : Solanum tuberosum) , 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块茎可供食用, 是全 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 仅次于小麦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 土豆 、 洋山芋等, 茄科植 物的块茎。与小麦、 玉米、 稻谷、 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 区, 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 8000 年到 5000 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 要生产国有中。
8、国、 俄罗斯、 印度、 乌克兰、 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 年, 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 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 面条、 米粉等主食, 马铃薯将 成稻米、 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马铃薯” 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 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 松 溪县志食货 。中国东北、 河北称土豆, 华北称山药蛋, 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 江浙一带称 洋番芋或洋山芋, 广东称之为薯仔, 粤东一带称荷兰薯, 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 在鄂西 北一带被称为 “土豆” 。 0003 目前, 培育新品种马铃薯幼苗试验主要是在塑料大棚中进行, 该培育的缺点是对 幼苗成长的条件很难实现精细化控制,。
9、 这就导致幼苗培育时, 能难按照既定的试验条件进 行培育, 从而影响试验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马铃薯幼苗培育室。它可以对马铃薯幼苗的生 产条件按照设定的试验条件设定, 从而达到精细化控制, 进而使试验效果更好、 且使用方 便、 省力、 操作简单。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 一种马铃薯幼苗培育室, 包括支架, 支架四周设有侧墙, 侧墙上方设有透明房顶, 透明房顶下方设有遮荫装置, 遮荫装置下方设有幼苗放置架 ; 所述 的侧墙围成的培育空间内设有暖气片, 暖气片与锅炉连接, 暖气片对面的侧墙上设有抽风 机, 抽风机旁的侧墙上设有水帘, 水帘对面的侧墙。
10、上设有负压风扇 ; 所述的遮荫装置包括第 一遮荫单元, 第一遮荫单元与长齿条的头端连接, 长齿条上设有第二遮荫单元, 长齿条的末 端与遮荫杆头端连接, 遮荫杆上方设有第三遮荫单元 ; 所述的第一遮荫单元包括第一固定 杆, 第一固定杆固定在支架上, 第一固定杆经第一反光布与第一调节杆连接, 第一调节杆与 长齿条的头端连接 ; 所述的第二遮荫单元包括第二固定杆, 第二固定杆固定在支架上, 第二 固定杆经第二反光布与第二调节杆连接, 第二调节杆固定在长齿条上, 第二固定杆下方还 设有传动杆, 传动杆的一端设有传动齿轮, 传动齿轮与长齿条啮合, 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减速 机构连接, 减速机构与电机连接 ;。
11、 所述的第三遮荫单元包括第三固定杆, 第三固定杆固定在 支架上, 第三固定杆经第三反光布与第三调节杆连接, 第三固定杆下方还设有过渡滑轮, 遮 荫杆末端穿过过渡滑轮与第三调节杆连接 ; 所述的第一调节杆、 第二调节杆和第三调节杆 上均分布有过线套, 过线套内穿有支撑线。 说 明 书 CN 205179902 U 3 2/3 页 4 0006 前述的马铃薯幼苗培育室中, 所述的长齿条、 遮荫杆、 传动杆和传动齿轮均沿平行 于支撑线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0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通过遮荫装置控制阳光对幼苗的光照时间, 通过暖 气片和水帘控制培育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 通过该结构, 实现了对。
12、马铃薯幼苗的生长条件的 精细控制, 进而使得试验目的更明确、 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控制光照时间具体为, 当幼苗 需光照时, 第一反光布、 第二反光布和第三反光布收拢, 阳光直接照射幼苗放置架上的幼 苗 ; 当不需光照时, 电机启动, 经减速机构带动传动杆旋转, 传动杆上的传动齿轮与长齿条 啮合传动带动长齿条沿支撑线平行方向移动, 继而带动第一调节杆、 第二调节杆和第三调 节杆移动, 从而分别将第一反光布、 第二反光布和第三反光布摊开, 遮住阳光, 当需收拢时, 电机反转, 第一调节杆、 第二调节杆和第三调节杆反向移动, 即可收拢 ; 该结构, 与传统的人 工摊开、 收拢相比, 更加省力, 使用。
13、更加方便、 操作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 0009 图 2 是遮荫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0 附图中的标记为 : 1- 支架, 2- 侧墙, 3- 透明房顶, 4- 幼苗放置架, 5- 暖气片, 6- 抽 风机, 7- 水帘, 8- 负压风扇, 9- 第一遮荫单元, 10- 长齿条, 11- 第二遮荫单元, 12- 遮荫杆, 13- 第三遮荫单元, 14- 第一固定杆, 15- 第一反光布, 16- 第一调节杆, 17- 第二固定杆, 18- 第二反光布, 19- 第二调节杆, 20- 传动杆, 21- 传动齿轮, 22- 电机, 23- 第三。
14、固定杆, 24-第三反光布, 25-第三调节杆, 26-过渡滑轮, 27-过线套, 28-支撑线, 29-锅炉, 30-减速 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 限制的依据。 0012 实施例。一种马铃薯幼苗培育室, 构成如图 1 和 2 所示, 包括支架 1, 支架 1 四周设 有侧墙 2, 侧墙 2 上方设有透明房顶 3, 透明房顶 3 下方设有遮荫装置, 遮荫装置下方设有幼 苗放置架 4 ; 所述的侧墙 2 围成的培育空间内设有暖气片 5, 暖气片 5 与锅炉 29 连接, 暖气 片 5 对面的侧墙 2 上设有抽风机 。
15、6, 抽风机 6 旁的侧墙 2 上设有水帘 7, 水帘 7 对面的侧墙 2 上设有负压风扇8 ; 所述的遮荫装置包括第一遮荫单元9, 第一遮荫单元9与长齿条10的头 端连接, 长齿条10上设有第二遮荫单元11, 长齿条10的末端与遮荫杆12头端连接, 遮荫杆 12上方设有第三遮荫单元13 ; 所述的第一遮荫单元9包括第一固定杆14, 第一固定杆14固 定在支架 1 上, 第一固定杆 14 经第一反光布 15 与第一调节杆 16 连接, 第一调节杆 16 与长 齿条 10 的头端连接 ; 所述的第二遮荫单元 11 包括第二固定杆 17, 第二固定杆 17 固定在支 架 1 上, 第二固定杆 17。
16、 经第二反光布 18 与第二调节杆 19 连接, 第二调节杆 19 固定在长齿 条 10 上, 第二固定杆 17 下方还设有传动杆 20, 传动杆 20 的一端设有传动齿轮 21, 传动齿 轮 21 与长齿条 10 啮合, 传动杆 20 的另一端与减速机构 30 连接, 减速机构 30 与电机 22 连 接 ; 所述的第三遮荫单元 13 包括第三固定杆 23, 第三固定杆 23 固定在支架 1 上, 第三固定 杆23经第三反光布24与第三调节杆25连接, 第三固定杆23下方还设有过渡滑轮26, 遮荫 说 明 书 CN 205179902 U 4 3/3 页 5 杆 12 末端穿过过渡滑轮 26。
17、 与第三调节杆 25 连接, 遮荫杆 12 在可过渡滑轮 26 上移动, 过 渡滑轮 26 可增加遮荫杆 12 在竖直方向的支撑力, 继而使得遮荫杆 12 移动更稳定 ; 所述的 第一调节杆 16、 第二调节杆 19 和第三调节杆 25 上均分布有过线套 27, 过线套 27 内穿有支 撑线 28, 设置支撑线 28, 能够对第一反光布 15、 第二反光布 18 和第三反光布 24 形成支撑, 防止长齿条 10 和遮荫杆 12 因跨度过大而负荷较重, 即减轻长齿条 10 和遮荫杆 12 的负荷。 0013 在培育幼苗时, 将幼苗整齐放置在幼苗放置架 4 上, 之后根据需要控制培育室内 温度、 。
18、湿度和光照 ; 控制温度的具体操作为, 暖气片 5 直接对室内供暖, 当需要降温时, 暖气 片 5 停止供暖, 并给水帘 7 供水, 启动负压风扇 8, 室外空气经水帘 7 降温后进入培育室, 室内的热空气又经负压风扇 8 抽出室外, 如此形成空气循环, 直至培育室内温度, 达到设定 值。 控制湿度的具体操作为, 给水帘7供水, 启动负压风扇8, 室外空气经过水帘7进入室内 时, 会带入部分水蒸气, 增加培育室的湿度, 湿度的控制可根据水帘 7 供水量确认, 当水帘 7 供水量大时, 室内湿度升高块, 反之则慢 ; 当需降低湿度时, 停止给水帘 7 供水, 并同时启动 抽风机 6 和负压风扇 。
19、8, 负压风扇 8 将培育室内湿度大的空气抽出, 抽风机 6 将新的空气抽 入, 直至湿度达到预设值, 当空气湿度较大时, 可启动暖气片适当增加室内温度, 使湿度降 低的速度加快。控制光照的具体操作为, 当不需光照时, 启动电机 22, 经减速机构 30 带动 传动杆 20 旋转, 传动杆 20 上的传动齿轮 21 与长齿条 10 啮合传动带动长齿条 10 沿支撑线 28 平行方向移动, 遮荫杆 12 同步移动, 继而带动第一调节杆 16、 第二调节杆 19 和第三调节 杆 25 移动, 从而分别将第一反光布 15、 第二反光布 18 和第三反光布 24 摊开, 遮住阳光 ; 当 需要光照时, 电机 22 反转, 第一调节杆 16、 第二调节杆 19 和第三调节杆 25 反向移动, 即可 收拢。 0014 前述的长齿条 10、 遮荫杆 12、 传动杆 20 和传动齿轮 21 均沿平行于支撑线 28 的中 心轴对称设置。对称设置使得反光布的撑开和收拢更加平稳。 说 明 书 CN 205179902 U 5 1/2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179902 U 6 2/2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179902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