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工食用油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黄粉虫食用油的制备方 法。
2、背景技术
地球上昆虫资源十分丰富,全世界已知昆虫种类达180余万种,中国已知有 33万种;对于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世界各国已开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 了许多成果,而目前在我国能够形成产业的仅有传统的桑蚕及蜜蜂两个昆虫种类。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赶上世界昆虫产业化的潮流,保持昆虫资源研究与开发的主 导地位。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多汁软体动物,脂肪含量高达30%。此外还含有磷、 铁、钠、铝等元素和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动物生长必需的多种氨基酸。
黄粉虫的脂肪含量很高,幼虫的脂肪含量达34.1%。黄粉虫中的短链、中链、 和超长链脂肪酸含量极少,以C16~C18脂肪酸为主,组成中以不饱和脂肪酸占主 要成分,尤其是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油酸含量高达50%以上,亚油酸含量 高达25%以上。亚油酸是必需脂肪酸之一,并可作为花生四烯酸的合成原料。不 饱和脂肪酸(P)占24.86%,主要是动物必需的亚油酸;饱和脂肪酸(S)占27.67%, 主要是软脂酸。脂肪酸中增高血胆固醇作用明显的肉豆蔻酸含量较低。不饱和脂 肪酸和饱和脂肪酸之比p/s值为0.9,与人体膳食中的值十分接近,是较理想的食 用脂肪。
目前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在黄粉虫资源的应用,仍然停留在养殖作为活体饲料 的阶段,对黄粉虫的深加工也只是将虫体进行干燥和将虫蛹制成菜肴,而黄粉虫 的营养物质得不到充分利用。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以黄粉虫幼虫虫体 为原料,黄粉虫食用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将鲜活的黄粉虫幼虫饥饿48小时,用清水清洗 浸泡10-20分钟,捞出用25-40℃的热风吹干,送微波炉烘干灭菌,温度控制在 70-120℃,烘干后的虫体含水量控制在6-8%,趁热将烘干后的虫体送轧油机压 榨,制得淡黄色油液成品,出油率控制在32-36%,油渣为黄粉虫蛋白饲料副产 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从黄粉虫体中提取的食用油保留了黄粉虫虫体中各种 应有的营养成分,产品纯正,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色泽澄亮,不饱和脂肪酸含 量高,尤其是人体必须的脂肪酸含量高,而且不含胆固醇,不含任何添加剂,对 人体无害,安全、卫生、食用方便。
4、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黄粉虫食用油的制备方法,将鲜活的黄粉虫幼虫混合,首先饥 饿48小时,再经纯净水清洗、挑选、除杂后,用微波干燥设备70~80℃低温烘干 杀菌,再经过机械榨油机压榨出油脂,油脂再经过白土吸附过滤,最终得到精致 虫油。
实施例1
选用鲜活黄粉虫虫体,用清水清洗浸泡10分钟,捞出用40℃的热风吹干,送 微波炉烘干灭菌,温度控制在90℃,烘干后的虫体含水量控制在8%,趁热将烘 干后的虫体送轧油机压榨,制得淡黄色油液成品,出油率控制在32%,油渣为黄 粉虫蛋白饲料副产品。
实施例2
选用鲜活黄粉虫虫体,用清水清洗浸泡15分钟,捞出用35℃的热风吹干,送 微波炉烘干灭菌,温度控制在100℃,烘干后的虫体含水量控制在7%,趁热将烘 干后的虫体送轧油机压榨,制得淡黄色油液成品,出油率控制在33%,油渣粉碎 后为黄粉虫蛋白饲料副产品。
本发明做制得的食用油,是一种功能性特种食用油,其色味俱佳,不饱和脂 肪酸含量高,尤其是必须脂肪酸含量高,脂肪酸以脂的形式存在,无胆固醇,最 重要的是——亚油酸含量达到36.6%、油酸39.1%、棕榈酸14.6%。
本发明的黄粉虫食用油制备方法,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昆虫资源,有利于进 行大规模、低成本的生产,促进农村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开辟了新的食用油 的来源途径,为市场提供大量高营养食用油,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加工的功能 性食用油,不含有任何添加剂,因而具有绿色、环保、安全。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生产的食用油,保留了原料中的各种天然营养成分和活性 物质,是煎、炒、炸、凉拌食品的首选佳品。该食用油也医药、化工、保健品、 化装品、生物柴油和多种食品添加剂的中药原料,同时也是为农产品的增值转化 和农民增收致富重要途径,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生产企业 样品名称 特种食用油 样品数量 1000g 样品性状 液体 检 测 结 果 检测项目 实测数据 检测依据 砷,mg/kg 未检出 (<0.005) GB/T5009.11-2003 铅,mg/kg 0.038 GB/T5009.12-2003 水分,% 0.14 GB/T5528-1995 酸价,mg/kg 0.71 GB/T5009.37-2003 含皂量,% 4.6×10 GB/T5533-1985 粗脂肪,% 98.9 GB/T5009.6-2003 羰基价,mmol/kg 1.53 GB/T5009.37-2003 苯并芘,μg/kg 未检出 (<1mg/g) GB/T5009.36-2003 黄曲霉毒素B1,μg/kg 未检出 (<5) GB/T5009.22-2003 脂肪酸 棕榈酸,% 14.6 GB/T17376-1998 GB/T17377-1998 硬脂酸,% 1.8 GB/T17376-1998 GB/T17377-1998 油酸,% 39.1 GB/T17376-1998 GB/T17377-1998 亚油酸,% 36 GB/T17376-1998 GB/T17377-1998 其它,% 8.5 GB/T17376-1998 GB/T17377-1998 备注 各脂肪酸含量为占总脂肪含量的百分数。
表1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生产企业 样品名称 特种食用油 样品数量 1000g 样品性状 液体 检测项目 实测数据(g/100g) 检测项目 检测依据(g/100g) 天冬氨酸 1.33 酪氨酸 0.5 苏氨酸 0.54 苯丙氨酸 0.74 丝氨酸 0.81 组氨酸 0.33 谷氨酸 1.73 赖氨酸 0.9 甘氨酸 0.45 氨(不计) 0.19 丙氨酸 0.75 精氨酸 0.84 胱氨酸 0.24 脯氨酸 0.59 缬氨酸 0.81 蛋氨酸 0.46 亮氨酸 1.05 色氨酸 / 异亮氨酸 0.68 总和 12.49 检测依据 GB/T5009.124-2003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