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盘或发热内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发热盘或发热内胆.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539825.6 (22)申请日 2014.09.19 A47J 36/24(2006.01) H05B 3/68(2006.01) H05B 6/12(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东顺德潜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三 乐路北一号广东工业设计城 G 栋东座 (72)发明人 周泳新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104 代理人 叶向荣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57) 摘要 一种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所述发热盘或发热 内胆底面局部凸起。
2、或凹陷在底面上形成容水区, 所述底面的背面相应的下凹或上凸, 在所述底面 的背面沿所述底面上的容水区的侧壁紧贴安装有 发热体。本实用新型在底面上形成能容纳少量水 的容水区, 并在容水区的侧壁上安装发热体, 使本 实用新型能极速加热少量的水, 从而迅速产生大 量蒸汽, 成功的实现少量水极速蒸的烹饪方式。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19239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3.11 CN 204192396 U 1/1 页 2 1. 一种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其特征。
3、在于, 所述发热盘或发热内胆底面局部凸起或凹陷 在底面上形成容水区, 所述底面的背面相应的下凹或上凸, 在所述底面的背面沿所述底面 上的容水区的侧壁紧贴安装有发热体。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上的凸起或凹陷 呈环形, 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凸起的两内壁, 或设于所述凹陷的两外壁。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体呈条状, 沿着所 述底面上环形的凸起或凹陷弯曲成一个个开口环, 每个开口环的两端设有独立的接线端, 以便分组控制各发热体发热。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
4、体靠近所述底面 上环形的凸起或凹陷的顶面设置, 覆盖一半以上所述底面上环形的凸起或凹陷的侧壁面 积。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面上环形的凸起或 凹陷的截面为 U 形或形或形。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盘或发热内胆材 质为铝或不锈钢或玻璃或陶瓷。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体为电热管或电 热盘或电热膜或电磁加热装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192396 U 2 1/2 页 3 一种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热盘或发热。
5、内胆。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家用电热烹饪产品, 如水壶、 豆浆机、 电火锅等, 都是在容器底部紧贴一个 发热盘, 或者焊一个发热体, 如电热管、 电热膜等, 加热水的速度比较快, 但还无法实现快 速、 节能的同时产生大量蒸汽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产生大量蒸汽的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 : 一种发热盘或发热内胆, 其特征 在于, 所述发热盘或发热内胆底面局部凸起或凹陷在底面上形成容水区, 所述底面的背面 相应的下凹或上凸, 在所述底面的背面沿所述底面上的容水区的侧壁紧贴安装有发热体。 0005 作。
6、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 所述底面上的凸起或凹陷呈环形, 所述发热体 设于所述凸起的两内壁, 或设于所述凹陷的两外壁。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推荐实施方式 : 所述发热体呈条状, 沿着所述底面上环形的凸 起或凹陷弯曲成一个个开口环, 每个开口环的两端设有独立的接线端, 以便分组控制各发 热体发热。 0007 所述发热体靠近所述底面上环形的凸起或凹陷的顶面设置, 覆盖一半以上所述底 面上环形的凸起或凹陷的侧壁面积。 0008 所述底面上环形的凸起或凹陷的截面可以为 U 形、 形、 形等。 0009 所述发热盘或发热内胆材质为铝、 不锈钢等金属, 也可以为非金属如玻璃、 陶瓷 等。 00。
7、10 所述发热体可以为电热管、 电热盘、 电热膜、 电磁加热装置等。 0011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 本实用新型在底面上形成能容 纳少量水的容水区, 并在容水区的侧壁上安装发热体, 使本实用新型能极速加热少量的水, 从而迅速产生大量蒸汽, 成功的实现少量水极速蒸的烹饪方式 ; 本实用新型各发热体接线 端独立, 各发热体可分开控制, 以便及时调整发热功率从而调节蒸汽量。 附图说明 0012 图 1a、 1b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 2a、 2b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 0014 图 3a、 3b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
8、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实施例一 说 明 书 CN 204192396 U 3 2/2 页 4 0016 图 1a、 1b 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盘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图 1a 所示为发热盘正面, 图 1b 所示为发热盘的背面。如图 1a 所示, 发热盘底面局部凹陷在底面上形成容水区 1, 如图 1b 所示, 底面的背面相应的上凸, 在底面的背面沿底面上的容水区 1 的侧壁紧贴安装有发热 体 2。 0017 底面上的凹陷即图1a中的容水区1呈环形, 发热体2设于容水区1的两外壁, 如图 1b所示, 以便对容水区的两侧同时加热。 发热体2呈条状, 沿着底面上环形的容水区1弯曲 成两个开口环, 每。
9、个开口环的两端设有独立的接线端 21, 以便分开控制两个发热体 2 发热, 实现对发热功率的调节, 以便调节蒸汽量。发热体 2 靠近底面上环形的容水区 1 的顶面设 置, 覆盖一半以上底面上环形的容水区 1 的侧壁面积, 以便增大容水区内水的受热面积。 0018 图 1a、 1b 中容水区的截面为 U 形,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加工成形、 形等, 发 热盘可以为圆形、 方形等其它各种形状。图 1b 中的 3 为突跳式温控器, 通过监测发热体温 度防止干烧。 0019 实施例二 0020 图 2a、 2b 为本实用新型发热内胆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图 2a 所示为发热内胆正面, 图 2b 所示为发。
10、热内胆的背面。实施例二的发热内胆底面容水区的设置与实施例一中的发 热盘相同, 在此省略。 0021 实施例三 0022 图 3a、 3b 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盘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 3a 所示为发热盘正面, 图 3b 所 示为发热盘的背面。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 如图 3a 所示, 发热盘底面局部凸起, 凸起呈环形, 在底面上形成的容水区1位于该凸起的两侧, 如图3b所示, 底面的背面相应的 下凹, 在底面的背面沿底面上的容水区 1 的侧壁紧贴安装有发热体 2, 发热体 2 设于凸起的 两内壁, 如图 3b 所示。 0023 上述实施例中, 发热盘或发热内胆底面上的凸起或凹陷都只有一圈, 。
11、在其它实施 例中, 可设置成两圈以上。 本实用新型发热盘、 发热内胆材质可以为铝、 不锈钢等金属, 也可 以为非金属如玻璃、 陶瓷等, 发热体可以为电热管、 电热盘、 电热膜、 电磁加热装置等。 0024 上述实施例的加热过程控制如下 : 0025 一、 开始加热至沸水前全功率加热 ; 0026 二、 沸水后可根据需要选择单发热体工作或双发热体工作, 以控制蒸汽量, 节能环 保 ; 还可选择两发热体交替工作或单、 双发热体交替工作。 0027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面上设置容水区, 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极速加热少量的水, 快 速产生大量蒸汽, 成功实现少量水极速蒸的烹饪方式, 烹饪出健康的各种菜式, 营养健康, 相对于现有的蒸锅、 蒸笼等, 本实用新型更节能、 更高效。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应设置温度 探测与水位保护功能, 防止干烧。 说 明 书 CN 204192396 U 4 1/2 页 5 图 1a 图 1b 图 2a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2396 U 5 2/2 页 6 图 2b 图 3a 图 3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92396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