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转椅.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3279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24 CN 204032799 U (21)申请号 201420515500.4 (22)申请日 2014.09.09 A47C 1/032(2006.01) A47C 7/38(2006.01) (73)专利权人 曾寒星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沙 头工业园区 B 区南金遍建业二路 3 号 (佛山市南海夏润按摩器材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曾寒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400 代理人 高之波 杨晓欣 (54) 实用新型名称 翻转椅。
2、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转椅, 包括座架、 靠 背架、 底座架和推动装置, 靠背架与座架连接, 座 架与底座架活动连接, 推动装置的一端与座架相 连接, 靠背架与底座架之间设有连杆, 连杆的一端 固定在底座架上, 另一端与靠背架相连接。 靠背架 与底座架之间设有连杆, 使得推动装置在推动座 架翻转时, 使用者的身体随着座架翻转, 同时连杆 支撑靠背架, 防止靠背架随着座架翻转。 本实用新 型公开的翻转椅具有结构简单, 提高翻转时的舒 适度, 保持人体背部与翻转椅的配合, 可以实现零 重力状态的特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32799 U CN 204032799 U 1/1 页 2 1. 翻转椅,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座架 (1)、 靠背架 (2)、 底座架 (3) 和推动装置 (4), 所述靠 背架 (2) 与座架 (1) 连接, 所述座架 (1) 与底座架 (3) 活动连接, 所述推动装置 (4) 的一端 与座架 (1) 相连接, 所述靠背架 (2) 与底座架 (3) 之间设有连杆 (5), 所述连杆 (5) 的一端 固定在底座架 (3) 上, 另一端与靠背架 (2) 相连接。 2.。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翻转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动装置 (4) 包括电机 (41) 和推 杆 (42), 所述电机 (41) 与推杆 (42) 相连接, 所述推杆 (42) 的一端与座架 (1) 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翻转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动装置 (4) 还包括固定件 (43), 所述固定件 (43) 与底座架 (3) 固定连接, 所述推杆 (42) 套设在固定件 (43) 内。 4. 根据权利要求 1 3 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椅,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头部弯管 (6), 所述 头部弯管 (6) 设于座架 (1) 的顶端, 所述头部弯管 (6) 与座架 (1) 通。
5、过可调铰链 (7) 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5)与靠背架(2)连接处设有 第一连接轴 (8), 所述第一连接轴 (8) 固定在连杆 (5) 的另一端, 所述靠背架 (2) 与第一连 接轴 (8) 相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 3 任一项所述的翻转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架 (2) 与座架 (1) 通过第二连接轴 (9) 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轴 (9) 的两端设于座架 (1) 上, 所述靠背架 (2) 套设在第二连接轴 (9) 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032799 U 2 1/2 页 3 翻转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
6、一种日常生活用休闲椅, 尤其是涉及一种翻转椅。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座椅很多都可以实现翻转, 但是座椅在翻转过程中, 人的身体与座椅的相 对位置也发生改变, 使得座椅在翻转后与人的身体曲线结合欠缺, 同时容易出现腰部架空 的现象, 减少了使用时的舒适感。再者现有的座椅在翻转时, 采用气缸推动座架, 气缸在使 用时需要与外界的动力泵和气压站等加压结构相连接, 使得座椅的整体结构复杂, 不方便 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翻转椅, 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 提供了一种翻转椅, 包括座架、 靠背架、 底座架和推 动装置。
7、, 靠背架与座架连接, 座架与底座架活动连接, 推动装置的一端与座架相连接, 靠背 架与底座架之间设有连杆, 连杆的一端固定在底座架上, 另一端与靠背架相连接。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靠背架与底座架之间设有连杆, 使得推动装置在推动 座架翻转时, 使用者的身体随着座架翻转, 同时连杆支撑靠背架, 防止靠背架随着座架翻 转, 从而使人体的腰部和背部始终在靠背架上得以支撑, 提高了翻转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 ; 同时在翻转后人体的腿部高于头部, 增强血液循环。 舒缓脊椎压力和背部压力, 使身体处于 零重力状态, 维持脊椎和背部处于无压力状态, 减轻肌肉紧绷, 吸收身体的重量, 将身体压。
8、 力完全释放, 使全身肌肉处于彻底放松状态。舒缓背部压力。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推动装置可以包括电机和推杆, 电机与推杆相连接, 推杆的一 端与座架相连接。 由此, 通过电机带动推杆移动实现座架的翻转角度, 从而实现了座架翻转 角度的可控性, 以及相对于气缸推动, 该推动装置结构简单。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推动装置还可以包括固定件, 固定件与底座架固定连接, 推杆 套设在固定件内。设有固定件可以方便推动装置与底座架的固定, 方便安装。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翻转椅还可以包括头部弯管, 头部弯管设于座架的顶端, 头部 弯管与座架通过可调铰链铰接。 由此, 设有头部弯管。
9、可以方便使用者头部的防止 ; 设有可调 铰链, 方便头部弯管角度的调节。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连杆与靠背架连接处可以设有第一连接轴, 第一连接轴固定 在连杆的另一端, 靠背架与第一连接轴相连接。 由此, 设有第一连接轴可以方便靠背架的的 角度的调节, 使得靠背架在不脱离人体的背部的前提下, 可以调至合适角度, 提高使用的舒 适度。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靠背架与座架通过第二连接轴相连接, 第二连接轴的两端设 于座架上, 靠背架套设在第二连接轴上。由此, 设有第二连接轴可以方便座架的翻转, 保持 座架的平衡性。 说 明 书 CN 204032799 U 3 2/2 页 4 附图。
10、说明 0011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椅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 0012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椅的起点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椅的翻转终点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 参照图 1 至图 3: 翻转椅, 包括座架 1、 靠背架 2、 底座架 3 和推动装置 4, 靠背架 2 与座架 1 连接。座架 1 与底座架 3 活动连接, 为了方便座架 1 在底座架 3 上翻转, 可以在底 座架 3 上安装有转动轴, 使得座架 1 在推动装置 4 的推动作用下绕转动轴转动, 转动轴的。
11、位 置固定。推动装置 4 的一端与座架 1 相连接, 靠背架 2 与底座架 3 之间设有连杆 5, 连杆 5 的一端通过螺栓紧固在底座架 3 上, 另一端与靠背架 2 相连接。 0016 推动装置 4 包括电机 41 和推杆 42, 电机 41 的输出轴与推杆 42 相连接, 推杆 42 的 一端与座架 1 相连接。电机 41 的输出轴设有卡齿, 推杆 42 上设有与卡齿相配合的卡槽, 电 机 41 在工作时, 输出轴旋转, 输出轴上的卡齿与卡槽相配合, 使推杆 42 与输出轴实现相对 移动。从而, 通过控制电机 41 的正转和反转, 实现对推杆 42 伸缩方向的控制, 方便对座架 1 翻转角。
12、度的控制, 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椅可以翻转的角度范围为 4 76, 从而较大 幅度的改变使用者的大腿与地面的夹角, 提高使用舒适度。该翻转椅可以通过调整电机 41 的输出轴上卡齿的分布密度以及推杆 42 上的卡槽的分布密度, 实现对翻转角度变化量的 控制, 方便达到使用者所需的角度。 0017 推动装置 4 还包括固定件 43, 固定件 43 与底座架 3 固定连接, 推杆 42 套设在固 定件 43 内。为了保证固定件 43 对电机 41 和推杆 42 的支撑力, 固定件 43 设有与推杆 42 上卡槽相配合的卡块, 使得推杆 42 在停止移动时, 卡块对推杆 42 进行定位, 防止推杆 4。
13、2 滑 动。 0018 本实用新型的翻转椅还包括头部弯管 6, 头部弯管 6 设于座架 1 的顶端, 头部弯管 6 与座架 1 通过可调铰链 7 铰接。可调铰链 7 设有五个档位, 头部弯管 6 的可调角度为 0 90, 方便调节, 可以使使用者的头部处于较舒适的位置。 0019 连杆 5 与靠背架 2 连接处设有第一连接轴 8, 第一连接轴 8 固定在连杆 5 的另一 端, 靠背架 2 与第一连接轴 8 相连接。当电机 41 推动推杆 42 时, 座架 1 翻转, 在人体背部 的作用力下, 靠背架 2 可以绕第一连接轴 8 翻转, 靠背架 2 在翻转过程中, 在连杆 5 的作用 力下, 始终。
14、保持与人体的背部先贴合, 增加使用舒适度。 0020 靠背架 2 与座架 1 通过第二连接轴 9 相连接, 第二连接轴 9 的两端设于座架 1 上, 靠背架 2 套设在第二连接轴 9 上。由此, 座架 1 的顶部也可以绕第二连接轴 9 转动, 使整个 座架 1 保持平衡。 002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4032799 U 4 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32799 U 5 2/2 页 6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32799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