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90261.5 (22)申请日 2015.11.09 A01G 3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大学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鱼山路 5 号 (72)发明人 唐学玺 赵新宇 王影 高层 张焕新 姜永顺 张智鹏 曲同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11350 代理人 苏雪雪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 置, 包括养殖笼、 浮漂、 配重和拉绳 ; 所述养殖笼 呈圆柱形 ; 所述浮漂。
2、固定于所述养殖笼的顶部 ; 所述配重固定于所述养殖笼的底部, 所述拉绳与 所述养殖笼的顶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近 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 结构简单, 可调式近海海藻 养殖悬浮装置可以对悬浮停留于水中的深度进行 调节, 且可保持竖直悬浮的形态, 同时, 可以使所 培养海藻接受充足的光照, 同时削弱海面环境因 子对大型海藻的扰动 ; 本实用新型尼龙罩面可阻 断敌害、 杂藻对经济藻种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可用 于自然海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大叶藻种子、 大型海 藻孢子或配子放散 ;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小规模大 型海藻现场实验。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
3、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5213692 U 2016.05.11 CN 205213692 U 1.一种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养殖笼(1)、 浮漂(2)、 配重(3)和拉绳 (4); 所述养殖笼(1)呈圆柱形; 所述浮漂(2)固定于所述养殖笼(1)的顶部; 所述配重(3)固 定于所述养殖笼(1)的底部, 所述拉绳(4)与所述养殖笼(1)的顶部相连接; 所述养殖笼(1)由尼龙罩面(5)、 螺旋形支撑(6)、 上圈(7)和底圈(8)构成; 所述螺旋形 支撑(6)的上端与所述上圈(7)固定连接; 所述螺旋形支撑(6)的下端与所述底圈(8)固定连 接; 。
4、所述尼龙罩面(5)罩于所述螺旋形支撑(6)、 上圈(7)和底圈(8)构成的圆柱形的外部; 所 述浮漂(2)与所述上圈(7)固定连接; 所述配重(3)与所述底圈(8)固定连接; 所述拉绳(4)与 所述上圈(7)固定连接; 所述尼龙罩面(5)在由上圈(7)支撑形成的面上设置一个开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尼龙罩面(5)的笼 目直径为0.6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漂(2)的材质为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所述配重(3)的材质为铁; 所述拉绳(4)的材质为尼龙; 所述螺旋形支撑 (6)、 上圈(7)和底。
5、圈(8)材质为直径35毫米铁丝或钢丝。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213692 U 2 一种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近海大型海藻养殖装置, 特别涉及近海大型海藻养殖。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具有丰富的大型底栖海藻资源, 这些海藻常被用作食品、 饲料等。 目前, 我国 比较常见的大型经济海藻有海带、 紫菜、 裙带菜等。 海藻栽培的常规程序包括采孢子、 育苗、 海区暂养、 幼苗分散、 栽培管理、 收获加工等几部分。 其中, 育苗后室内培养一段时间, 幼苗 长到一定大小后就会因室内水体狭小而导致藻体逐渐衰弱, 必须移至海区暂养, 从此时开 始海。
6、藻养殖将在自然海区进行。 目前通用的海区养殖方式为浅海浮筏式栽培, 使用该法在 养殖过程中海藻藻体容易受敌害、 杂藻、 淤泥影响, 同时海面各种环境因子对海藻扰动较 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调节悬浮停留 于水中的深度、 可保持竖直悬浮于水中的形态的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 0004 为达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 包括养殖笼、 浮漂、 配重和拉绳; 所述养殖笼呈圆柱 形; 所述浮漂固定于所述养殖笼的顶部; 所述配重固定于所述养殖笼的底部, 所述拉绳与所 述养殖笼的顶部相连接。 。
7、所述养殖笼由尼龙罩面、 螺旋形支撑、 上圈和底圈构成; 所述螺旋 形支撑的上端与所述上圈固定连接; 所述螺旋形支撑的下端与所述底圈固定连接; 所述尼 龙罩面罩于所述螺旋形支撑、 上圈和底圈构成的圆柱形的外部; 所述浮漂与所述上圈固定 连接; 所述配重与所述底圈固定连接; 所述拉绳与所述上圈固定连接; 所述尼龙罩面在由上 圈支撑形成的面上设置一个开口。 所述尼龙罩面的笼目直径为0.6cm。 所述浮漂的材质为聚 苯乙烯泡沫塑料; 所述配重的材质为铁; 所述拉绳的材质为尼龙; 所述螺旋形支撑、 上圈和 底圈材质为直径35毫米铁丝或钢丝。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近。
8、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 结构简单, 可调式近海海藻养殖悬浮 装置可以对悬浮停留于水中的深度进行调节, 且可保持竖直悬浮的形态, 同时, 可以使所培 养海藻接受充足的光照, 同时削弱海面环境因子对大型海藻的扰动; 本实用新型尼龙罩面 可阻断敌害、 杂藻对经济藻种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自然海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大叶藻 种子、 大型海藻孢子或配子放散;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小规模大型海藻现场实验。 附图说明 0008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海藻养殖装置主视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养殖笼(不含尼龙罩面)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1/。
9、2 页 3 CN 205213692 U 3 001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近海海藻养殖悬浮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 实施例1 0014 如图1所示, 一种海藻养殖装置, 包括养殖笼1、 浮漂2、 配重3和拉绳4; 所述养殖笼1 呈圆柱形; 所述浮漂2固定于所述养殖笼1的顶部, 其数量与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 节; 所述配重3固定于所述养殖笼1的底部, 其重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所述拉绳4 与所述养殖笼1的顶部相连接, 拉绳4的设置, 用于将养殖装置与陆地上的固定物进行连接, 防止养殖装置因海流漂走。 00。
10、15 浮漂2和配重3配合使用, 可以调节悬浮停留于水中的深度, 同时还可以使养殖笼1 保持竖直悬浮于水中。 养殖笼1的使用, 可以很好的阻挡敌害、 杂藻、 淤泥等对养殖笼1内的 养殖海藻的影响, 同时可以使所培养的海藻接受充足的光照, 同时削弱海面环境因子对所 培养的大型海藻的扰动。 0016 实施例2 0017 在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的情况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近海海藻养殖悬浮 装置结构如图3所示, 其中所述养殖笼1是由尼龙罩面5、 螺旋形支撑6、 上圈7和底圈8构成; 0018 如图2所示, 所述螺旋形支撑6的上端与所述上圈7固定连接; 所述螺旋形支撑6的 下端与所述底圈8固定连接;。
11、 所述尼龙罩面5罩于所述螺旋形支撑6、 上圈7和底圈8构成的圆 柱形框架的外部, 形成一个笼状养殖空间; 所述浮漂2与所述上圈7固定连接; 所述配重3与 所述底圈8固定连接; 所述拉绳4与所述上圈7固定连接; 所述尼龙罩面5在由上圈7支撑形成 的面上设置一个开口9。 养殖海藻时, 打开开口9, 养殖入海藻, 之后, 将开口9封闭, 并将养殖 装置置于合适的海域开始养殖。 0019 为了提高尼龙罩面5阻挡敌害、 杂藻、 淤泥等的效果, 同时兼顾使所养殖的海藻接 受充足的光照等因素, 所述尼龙罩面5的笼目直径设置为0.6cm。 本着节约成本和增加养殖 装置效果的原则, 所述浮漂2的材质选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所述配重3的材质选择铁; 所述 拉绳4的材质为尼龙; 所述螺旋形支撑6、 上圈7和底圈8材质为直径35毫米铁丝或钢丝。 0020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 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 例, 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213692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5213692 U 5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5213692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