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粘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粘锅.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7169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1.07 CN 204071693 U (21)申请号 201420605930.5 (22)申请日 2014.10.20 A47J 27/00(2006.01) A47J 36/04(2006.01) (73)专利权人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地址 430051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彭家岭 368 号 专利权人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瞿义生 方承勇 陈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唐轶 吴贵明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不粘锅 (57) 摘要 本。
2、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粘锅。该不粘锅包括 锅身, 所述锅身的表面上具有薄膜层, 所述薄膜层 由包含 Cr、 Zr、 N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所形成。根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由于利用了 Cr、 Zr、 N 三 元氮化物的薄膜的较低表面能和自清洁特性, 从 而实现不粘效果, 并且薄膜层的表面硬度高、 耐磨 性好, 可以使用铁铲烹饪 ; 薄膜层的耐热性也更 好, 可以使用大火烹饪。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
3、)授权公告号 CN 204071693 U CN 204071693 U 1/1 页 2 1. 一种不粘锅, 包括锅身,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身的表面上具有薄膜层, 所述薄膜层由 包含 Cr、 Zr、 N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所形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不粘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元氮化物的薄膜中, Cr、 Zr、 N 三 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分别为 10 40、 15 45、 28 58。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不粘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为 0.1 25m。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不粘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层的厚度为 0.5 20m。 5.根据。
4、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不粘锅,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锅身的表面和所述 薄膜层之间还设有过渡层。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不粘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渡层包括 Cr 和 / 或 Ti, 且厚度 为 0.01 0.5m。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一项所述的不粘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层经过砂光处 理, 以便在所述薄膜层的表面上形成微观纹理。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不粘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身仅在其内表面上具有所述薄 膜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071693 U 2 1/3 页 3 不粘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产品领域, 尤其涉。
5、及一种不粘锅。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市面上销售的不粘锅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喷涂聚四氟乙烯 (PTFE) 涂料的不 粘锅, 另一类是喷涂溶胶凝胶 (SOL-GEL) 陶瓷涂料的不粘锅。对于这两种不粘锅, 由于涂料 形成的表面不粘涂层的强度不高, 不能使用铁铲烹饪, 即使使用硅胶铲和木铲等护锅铲进 行烹饪, 使用一段时间后, 涂层也容易出现划伤和脱落, 影响产品结构和性能 ; 同时, 这两种 不粘锅的不粘涂层不能耐高温, 干烧会导致涂层的不粘性急剧下降。 也有现有技术指出, 可 以在锅内表面镀覆一层非晶态镍磷合金层以提高不粘性。 但镍本身为重金属, 对人体有害, 不符合炊具卫生标准的要求,。
6、 实际也未见该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因此, 有必要针对现有技 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粘锅, 通过对不粘锅的结构进行改进, 能够 有效地改善不粘性和耐热性, 从而有利于提高产品性能。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粘锅, 包括锅身, 所述锅身的表面上 具有薄膜层, 所述薄膜层由包含 Cr、 Zr、 N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所形成。 0005 进一步地, 前述三元氮化物的薄膜中, Cr、 Zr、 N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分别为 10 40、 15 45、 28 58。 0006 进一步地, 前述薄膜层的厚度为 0。
7、.1 25m。 0007 进一步地, 前述薄膜层的厚度为 0.5 20m。 0008 进一步地, 前述薄膜层通过磁控溅射法、 多弧离子镀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 离子束 沉积法或脉冲激光沉积法形成。 0009 进一步地, 在前述锅身的表面和前述薄膜层之间还设有过渡层。 0010 进一步地, 前述过渡层包括 Cr 和 / 或 Ti, 且厚度为 0.01 0.5m。 0011 进一步地, 前述薄膜层经过砂光处理, 以便在前述薄膜层的表面上形成微观纹理。 0012 进一步地, 前述锅身仅在其内表面上具有前述薄膜层。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由于利用了 Cr、 Zr、 N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
8、的较低表面 能和自清洁特性, 从而实现不粘效果, 并且薄膜层的表面硬度高、 耐磨性好, 可以使用铁铲 烹饪 ; 薄膜层的耐热性也更好, 可以使用大火烹饪。 附图说明 0014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 本 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 定。在附图中 : 说 明 书 CN 204071693 U 3 2/3 页 4 0015 图 1 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粘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需要说明的是, 在没有明确限定或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 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
9、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7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粘锅, 包括锅身, 所述 锅身的表面上具有薄膜层, 所述薄膜层由包含 Cr、 Zr、 N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所形成。 0018 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结构, 利用了 Cr、 Zr、 N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的较低表面能和自清 洁特性, 从而实现不粘效果, 并且薄膜层的表面硬度高、 耐磨性好, 可以使用铁铲烹饪 ; 薄膜 层的耐热性也更好, 可以使用大火烹饪。 0019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粘锅的结构示意图。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 提供了一种不粘锅, 其包括锅身 10, 在该锅身 1。
10、0 的内表面上具有薄膜层 20, 在锅身 10 和薄 膜层 20 之间还可以具有过渡层 30。 0020 其中, 锅身 10 可以采用不锈钢、 铝合金、 铝不锈钢复合片或者碳钢等材料, 并经过 冲压成型而成, 锅身 10 还可以具有弧形底或平底。 0021 薄膜层 20 由 Cr、 Zr、 N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所形成。实用新型人经过长期反复的试 验发现, 由于 Cr、 Zr、 N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具有一定的非晶态特性, 从而该薄膜具有较低的 表面能和自清洁的特性。由此, 利用该薄膜的特性, 通过在锅身 10 的内表面上形成 Cr、 Zr、 N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 从而在烹饪食物的时候, 可以较。
11、好地实现不粘锅的不粘性, 且耐磨性 和耐热性均得到有效提高。 0022 优选地, 在所述三元氮化物的薄膜中, Cr、 Zr、 N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分别为 10 40、 15 45、 28 58。对该薄膜而言, 随着 N2流量的增大, 薄膜中的氮含量增 加, 而晶粒逐渐变小 ; 当薄膜中 N/Zr 原子比逐渐增大时, 薄膜中会出现亚稳态的 Zr3N4相以 及非晶相, 在更高氮流量下, 整个薄膜转变为非晶态 ; 但随着 N 含量增加, 薄膜颜色加深, 会 逐渐失去银白色的金属外观。 0023 并且,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 ( 即薄膜层 ) 的厚度可以为 0.1 25m, 优选为 0.1 20m。
12、, 更优选为0.520m。 如果薄膜层的厚度太薄, 则其硬度及耐磨性差, 使用寿命短 ; 如果薄膜层的厚度太厚, 则会导致不粘锅的生产成本太高。实用新型人经过反复的试验发 现, 采用合适的薄膜层厚度 ( 例如上述各个数值范围 ), 可以在硬度和耐磨性以及生产成本 之间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薄膜层 20 可以通过磁控溅射法、 多弧离子镀法、 化学气相沉积 法、 离子束沉积法或脉冲激光沉积法等方法形成。 0024 如图 1 所示, 过渡层 30 设置在锅身 10 的内表面和薄膜层 10 之间, 以增加锅身 10 的内表面和薄膜层 20 之间的结合强度。过渡层 30 可以包括 Cr、 Ti 等一种或多。
13、种金属材 料, 且厚度为 0.01 0.5m。 0025 但是, 过渡层 30 不是必须的结构,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如果锅身 10 的内表面 和薄膜层 20 之间的附着牢度可以满足产品性能需求, 也可以不设置过渡层。 0026 当然, 除了在锅身10的内表面上形成前述薄膜层之外, 也可以在锅身10的外表面 上形成前述薄膜层, 或者还可以在锅身 10 的内、 外表面上均形成前述薄膜层。同样, 过渡层 仍然可以设置在锅身 10 的表面和前述薄膜层之间, 从而实现同样的功能。 说 明 书 CN 204071693 U 4 3/3 页 5 0027 薄膜层20形成之后, 可以对其进行喷砂或者砂光处。
14、理, 以便在薄膜层20的表面上 形成微观纹理, 从而得到类似于超疏水表面的微纳米微观结构, 结合薄膜本身的低表面能 特性, 可以更好地实现不粘效果。 0028 在薄膜层 20 形成之前, 还可以将成型好的锅身清洗后烘干, 接着进行表面处理, 将烘干后的锅身的内表面和 / 或外表面进行喷砂或者砂光处理, 形成预定范围的表面粗糙 度, 以便于后续薄膜层的形成。所述预定范围例如可以是 2 8m。 0029 根据前述实施例的结构, 利用了 Cr、 Zr、 N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的较低表面能和自清 洁特性, 从而实现不粘效果, 并且薄膜层的表面硬度高、 耐磨性好, 可以使用铁铲烹饪 ; 薄膜 层的耐热性也。
15、更好, 可以使用大火烹饪。与现有技术相比, 由于不再采用 PTFE 不粘涂料和 SOL-GEL 陶瓷涂料, 解决了传统不粘锅因使用不粘涂料而导致不粘涂层寿命短和耐热性差 的问题。 0030 此外,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利用该薄膜的低表面能实现不粘,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 的例如 TiC、 TiCN 或 TiN 的微纳米疏水结构相比, 也具有更好的耐磨性, 不粘寿命更持久。 并且,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材料符合食品卫生指标要求, 不含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 安全健康。 0031 前面根据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不粘锅, 但该不粘锅并不仅限于该实施例中 所述的部件和/或连接关系。 例如,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或不设置过渡层 ; 三元氮化物的薄膜 中 Cr、 Zr、 N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不限于实施例的数值。并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 粘锅包括常见的炒锅、 煎锅或汤锅等需要或期望具备不粘性能的炊具。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4071693 U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71693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