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噻枯唑复配可湿性杀菌粉剂及其应用,尤其是一种将解 淀粉芽孢杆菌和噻枯唑复配的可湿性杀菌粉剂及其在防治水稻细菌病害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产品的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 要求。由细菌引起的水稻病害是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也是保障 我国水稻生产安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目前,该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在2000万亩以上,造 成水稻产量损失达5-10%,严重时达30%以上。在传统的水稻生产中,防治病害主要依靠化 学农药(噻枯唑),常年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使得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病菌抗药性产生以及防治 措施单一等原因,病害发生和流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化学药剂并没有起到很好防治效果, 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和水质的严重污染,增加了有毒化学物质在稻米中的残留量,对人类 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如何减少稻米中的化学药物残留量,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以及学者和农民 关注的焦点。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一类好痒、产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状细 菌;是分布在土壤、植物表面和根际的重要微生物,能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抑制其他微生物 的生长,具有防治植物病害的作用。该类微生物通过分泌抗生物质和生长竞争,在防治植物 病害方面发挥多种有益作用,大量研究发现一些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活 性的抗菌物质,这些抗菌物质主要有低分子量的抗生素如肽类、脂肽类、细菌素以及高分子 量蛋白类抗菌物质等。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筛选获得的、对水稻细菌病害有良好防效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 Lx-11,具有多种优良性能,如:抑菌谱广,对多种植物病原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生长速 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能在土壤和植物表面定殖,并形成优势种群;诱导寄主植株产生抗 病性;分泌多种抗菌物质;对多种细菌引起的农业病害有相当好的防治效果。
噻枯唑,英文通用名Bismerthiazol,化学名称为N-N’-亚甲基-双(2-氨基-5-硫基-1,3,4-噻 二唑)。其他名称:叶枯唑、叶青双、叶枯宁、敌枯宁等。97%原药外观为白色长柱状结晶或 浅黄色疏松细粉,熔点189-191℃。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矾、吡啶、乙醇、甲醇等有 机溶剂,难溶于水。原药为浅褐色粉末,化学性质稳定。属低毒性杀菌剂。无致癌、致畸、 致突变作用。对鱼类安全。急性口服LD50:原药小鼠为3180-6200mg/kg,原药大鼠急性经口 LD50为3160-8250mg/kg。大鼠以含0.25mg/kg饲养一年无不良影响。噻枯唑具有治疗和保护 的双重作用,内吸性强,能有效防治多种细菌引起的病害。抗雨水冲刷,喷药后4小时遇雨 对药效无影响。噻枯唑对水稻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效。
目前,将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噻枯唑的复配可湿性杀菌粉剂并未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水稻生产上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细菌性病害,尤其是水稻细 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日益扩大,过量化学药剂防治易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农药残 留超标、影响水稻品质的问题,提出一种对水稻细菌病害具有良好防效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噻 枯唑复配的可湿性杀菌粉剂及其在防治水稻细菌病害中的应用。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和噻 枯唑复配后,形成优势互补的作用,既能发挥化学药剂的高效、快速的抑制作用,又能发挥 Lx-11在诱导水稻植株抗病性、大量繁殖后微生物群落合理分布的调整功能等作用。通过使 用该微生物复配剂,在农田的生态环境中大量引入有益微生物,恶化病原菌生存环境,结合 栽培管理等农业措施,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的、生物多样化的果园生态系统,达到一药多 治、药效增加,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持久地控制水稻细菌病害流行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噻枯唑复配可湿性杀菌粉剂,成品药 剂中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充辅料,其特征在于:有效活性成分占成品药剂的重量 百分比为10~85%,所述的有效活性成分由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噻枯唑组成,在有效活性成分中,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重量百分比为:10-90%。
在本发明中:有效活性成分中,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最佳重量百分比为:20-70%。
在本发明中:助剂为农药中可湿性粉剂的常规助剂,填充辅料为农药中可湿性粉剂的常 规填充辅料;在成品药剂中助剂和填充辅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20%和10~75%。
一种上述复配可湿性杀菌粉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成品药剂稀释后喷洒在水稻上用 于防治水稻细菌病害。
在所述复配杀菌粉剂的应用中:所述的水稻细菌病害是指:细菌引起的水稻条斑病或白 叶枯病。
在所述复配杀菌粉剂的应用中:将成品药剂稀释500~1500倍,稀释后有效药物成分的含 量至少为1.2g/L。
在所述菌剂的应用中:所述的复配菌剂使用方法为:在水稻细菌病害发生初期,将100 克解淀粉芽孢杆菌噻枯唑复配可湿性杀菌粉剂稀释到40-50千克水中,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 水稻叶面,10-15天后喷施第二次,对水稻细菌性病害防效可以达到50.2~73.1%。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引进对人畜安全、对多种水稻病原菌病害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将其与化学药剂噻枯唑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同时能够保持生防微 生物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能在植物叶围定殖、分泌抗菌物质、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对多 种细菌病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等特点,通过复配达到互补优势,扩大防治范围,减少化学 药剂的用药量、降低农药成本,在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学药剂 在粮食作物中的残留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0%噻枯唑·3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配制
有效药物:99%噻枯唑原药(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和6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 剂(江苏省苏科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助剂选择:吐温20。
填充辅料:轻质碳酸钙
将各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备料:
99%噻枯唑原药:10.1%;60亿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吐温20:1%;剩余用 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制备过程:将噻枯唑、解淀粉芽孢杆菌按上述比例置于混合器中,加入吐温20,用轻质 碳酸钙填充至100%,所有物料在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即成10%噻枯 唑·6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
10%噻枯唑·3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抑制水稻条斑病菌生长的增效测定
供试菌株:水稻条斑病菌:Xoc b5-16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被测药剂:由实施例1提供的10%噻枯唑·3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对比药剂:
A.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B.6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江苏省苏科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室内增效生物测定:
供试水稻条斑病菌Xoc b5-16菌株在NA斜面培养基(每L中含牛肉浸膏3.0g,蛋白胨 5.0g,葡萄糖2.5g,琼脂18.0g)上活化,挑取一环接种到NA液体培养基中于28℃下培养 24h,将菌液稀释到108cfu/ml,吸取200μl均匀涂在NA平板上晾干,将1个直径为5mm灭 菌滤纸片放在平板中央备用。
将3种待测药剂稀释成8个不同梯度,然后吸取20μl不同浓度的待测药液滴入灭菌滤纸 片上。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平板,每处理3个重复。当空白对照平板长满时,测量抑菌圈直径, 并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2×抑菌圈直径/病原菌直径×100%
采用毒力曲线法即取剂量对数为横坐标(x),抑菌百分率值为纵坐标(y),在计算机上绘 制毒力曲线,求出两种药剂毒力回归方程(y=a+bx)、相关系数(r),进而计算出EC50值。
复配剂的理论EC50=单剂I EC50×配比数+单剂II EC50×配比数
增效系数SR=混合物的理论EC50/混合物的实测EC50
参考Wadley公式(增效系数SR>1.5为增效作用,1.5>SR>1.0为相加作用,SR<1.0为 拮抗作用),求出在各种配比中的类扩展系数(SR)复配增效作用的大小。
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10%噻枯唑·3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抑制水稻条斑病菌生长的增效测定
药剂 回归方程 EC50(μg/ml) 增效指数
20%噻枯唑 y=0.9320x+4.760 1.81 / 60亿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y=0.2112x+4.770 1.23 / 10%噻枯唑·30亿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y=0.2654x+3.647 0.63 2.41
实施例3
10%噻枯唑·3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生长的增效测定
供试菌株:水稻条斑病菌:Xoo Z173由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被测药剂:由实施例1提供的10%噻枯唑·3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对比药剂:
A.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B.6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江苏省苏科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室内增效生物测定:
供试水稻条斑病菌Xoo Z173菌株在NA斜面培养基上活化,挑取一环接种到NA液体培 养基中于28℃下培养24h,将菌液稀释到108cfu/ml,吸取200μl均匀涂在NA平板上晾干,将 1个直径为5mm灭菌滤纸片放在平板中央备用。
将3种待测药剂稀释成8个不同梯度,然后吸取20μl不同浓度的待测药液滴入灭菌滤纸 片上。同时设立空白对照平板,每处理3个重复。当空白对照平板长满时,测量抑菌圈直径, 并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和增效系数SR计算与实例2相同。
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10%噻枯唑·3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抑制水稻白叶枯病菌生长的增效测定
药剂 回归方程 EC50(μg/ml) 增效指数 20%噻枯唑 y=1.340x+4.498 2.37 / 60亿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y=0.1572x+4.771 2.87 / 10%噻枯唑·30亿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y=0.2233x+3.776 1.15 2.28
实施例4
复配菌剂在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使用方法。
将复配菌剂按1∶500倍用水稀释,同时加入少许专用助剂有机硅(助剂与复配菌剂稀释 液的体积比为1∶5000),充分搅拌后均匀地喷雾在水稻叶面。防治适期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初发病时。复配菌剂的推荐使用剂量为每亩使用100克。防治间隔期:一般年份,使用复配 菌剂只要使用一次就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蔓延;在环境条件特别有利于 病害发生流行的年份,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初发病时防治一次以后,间隔两周再防治一次。
实施例5
10%噻·3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杀菌粉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的田间 小区效果
被测药剂:由实施例1制备提供的10%噻·3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杀菌粉剂。
对比药剂:
A.20%噻枯唑可湿性粉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B.6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自然发病)初期(田间零星发病)施药,间隔10d左右进行 第二次防治。调查方法:发病初期每小区随机选取4点,每点5穴,调查每个分蘖最上部3 片叶。施药前调查各处理发病基数,初次施药21d后再次调查病情指数。
分级标准:0级,无病斑;1级,病斑占叶片面积<5%;3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6%~ 15%;5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16%~30%;7级,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31%~50%;9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50%。
病情指数=∑(各级发病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片数×最高级代表值)×100;
防治效果%=[1-(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 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100%。
地点:江苏南京调查时期:第二次用药后10d时间:2013年(结果参见表3)。
表3 10%噻·30亿解淀粉芽孢杆菌可湿性杀菌粉剂田间小区试验效果
以上各实施例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只要根据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在本专利的启 示下,结合本领域的基本常识,将所述复配菌剂用于水稻细菌性病害的防治中,都属于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