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混凝土沟道的施工工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沟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沟道的施工工
艺。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沟道是薄壁的密水结构,抗渗性要求高。传统的施工方法以现浇
混凝土结构为主,现浇混凝土沟道通常约20m/段,分段间隔长度大,地基如有
不均匀沉降或受外荷载(地震)作用,易发生折断,因此对纵向基础承载力要求
高,纵向配筋要加大。又由于混凝土沟道的钢筋密、侧壁薄、沟道现浇施工空间
受限,给施工中模板支设和混凝土浇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且现浇作业受季节、
气候及环境温度的影响,容易造成混凝土表面的通病缺陷;混凝土沟道现浇分段
间采用橡胶止水带连接,分段施工缝连接处,工序复杂,也是容易出现渗漏的薄
弱环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此外,现浇沟道模板投入量大、施工周期
长,安装和土建交叉施工进度会受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沟道的施工工艺,包括的步骤
有:
a、分节:
根据垂直运输机械的负荷能力,依沟道的长度合理分节,所述的沟道为钢筋
混凝土沟道;
b、沟道加工:
分段模板式加工预制各分节沟道;沟道接口两侧预埋埋件,接口处按咬口设
计;
c、地基处理及垫层施工:
挖除沟道垫层的软土,然后用砂或碎石换填平整,经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
密实度,浇筑沟道垫层;
d、测量定位:
根据控制网及图纸的坐标引测出沟道的中心线,在沟道垫层上弹出中心线和
侧壁边线;转弯处轴线和边线标记加密,用墨线连接形成圆弧,同时在每节预制
的沟道上弹出中心线;
e、分节吊装就位:
预制分节沟道达到设计强度后,用吊车吊装就位,对称设置吊点位置,弯段
不论长度均设置三个吊点,两端各设置一个,另一个设置在两吊点的中轴线上,
与前两个组成等腰三角形,这个吊点用于控制弯段的平度,吊装时钢丝绳和3t
倒链配合,每节沟道间采用橡胶圈连接;
f、连接固定:
沟道的外部将锁扣与预制沟道壁预埋件焊接,每节之间用紧固螺栓固定,紧
固螺栓外部用螺母连接;
g、验收。
所述的沟道每节长度为2-3m。
所述的沟道加工为工厂化加工。
所述的锁扣为槽钢锁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沟道的施工工艺,施工
便捷,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不受天气和地理环境影响;施工速度快,将安装
土建交叉施工影响降到最低;具有良好的抗渗和抗震性能;作业面小,产生废弃
物少,对周围环境影响低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沟道的施工工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沟道的施工工艺的A-A向视图;
其中:1-沟道;2-预埋件;3-螺母;4-锁扣;5-紧固螺栓;6-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一种预制混凝土沟道的施工工艺,包括的步骤有:
a、分节:
根据垂直运输机械的负荷能力,依沟道1的长度合理分节,所述的沟道1
为钢筋混凝土沟道;
b、沟道1加工:
分段模板式加工预制各分节沟道1;沟道1接口两侧预埋埋件,接口处按咬
口设计;
c、地基处理及垫层施工:
挖除沟道1垫层的软土,然后用砂或碎石换填平整,经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
的密实度,浇筑沟道1垫层;
d、测量定位:
根据控制网及图纸的坐标引测出沟道1的中心线,在沟道1垫层上弹出中心
线和侧壁边线;转弯处轴线和边线标记加密,用墨线连接形成圆弧,同时在每节
预制的沟道1上弹出中心线;
e、分节吊装就位:
预制分节沟道1达到设计强度后,用吊车吊装就位,对称设置吊点位置,弯
段不论长度均设置三个吊点,两端各设置一个,另一个设置在两吊点的中轴线上,
与前两个组成等腰三角形,这个吊点用于控制弯段的平度,吊装时钢丝绳和3t
倒链配合,每节沟道1间采用橡胶圈6连接;
f、连接固定:
沟道1的外部将锁扣4与预制沟道壁预埋件2焊接,每节之间用紧固螺栓5
固定,紧固螺栓5外部用螺母3连接;
g、验收。
所述的沟道1每节长度为2-3m。
所述的沟道1加工为工厂化加工。
所述的锁扣4为槽钢锁扣。
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沟道的施工工艺适用于各种规格要求及设计荷重要求。
所述的预制混凝土沟道的施工工艺采取在工厂预先制成沟道1,能够有效控
制施工质量,与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比较,其施工不受天气和地理环境影响;预
制沟道1节省了开槽后现场钢筋绑扎、模板支立、浇筑混凝土和现场混凝土养护
等几个环节的施工;在现场一次性完成施工,现场作业速度大约1m/10min,速
度快,将安装土建交叉施工影响降到最低;每节沟道1间采用咬口连接,接口处
加垫橡胶圈6能承受1.0-2.0MPa的抗渗要求,且沟道1节间伸缩性较现浇结构
有所提高,在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或管道产生位移、折角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抗
渗和抗震性能;采取2-3m/节工厂化加工预制,模板投入量小,能够有效控制产
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
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