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9000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1.20 CN 203290008 U *CN203290008U* (21)申请号 201320240696.6 (22)申请日 2013.05.07 A01G 25/00(2006.01) A01G 23/00(2006.01) H02N 6/00(2006.01) H02J 3/38(2006.01) F03D 9/00(2006.01) (73)专利权人 甘肃省电力设计院 地址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建工西 街 23 号 (72)发明人 王利平 郑昕 吴兴全 李秋鹏 张洪源 程明 王永平 王海。
2、涛 王剑 郑海涛 杨德州 徐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代理人 刘继春 (54) 实用新型名称 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 施 (57) 摘要 一种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 用设施, 包括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 ; 新能源发配 输电系统包括光伏电站与风电场 ; 光伏电站包括 光伏组件, 风电场包括风力发电机 ; 还包括荒漠 绿化改造系统 ; 荒漠绿化改造系统包括引水渠、 一级提泵站、 农林滴灌渠与绿化土地 ; 沿引水渠 设置一级提泵站, 引水渠输出端位于绿化土地, 引 水渠与农林滴灌渠连接 ; 光伏组件敷设在引水渠 上, 风力发电机设置在城市。
3、外围的主导风向处, 绿 化土地设置在风力发电机内侧。本实用新型探索 一种荒漠治理与新能源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模式, 既可缓解西北地区电源送出压力的问题, 又 可进行有效的荒漠治理 ; 它不需要增加昂贵的储 能设施同样可以实现电网调峰的作用。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90008 U CN 203290008 U *CN203290008U* 1/1 页 2 1. 一种新。
4、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 包括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 ; 新 能源发配输电系统包括光伏电站与风电场 ; 光伏电站包括多个光伏组件, 风电场包括多个 风力发电机 ;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荒漠绿化改造系统 ; 荒漠绿化改造系统包括引水渠 (2) 、 一级提泵站 (4) 、 农林滴灌渠 (24) 与绿化土地 (23) ; 沿引水渠 (2) 设置一级提泵站 (4) , 引水 渠 (2) 输出端位于绿化土地即荒漠治理后农田 (23) , 引水渠 (2) 与农林滴灌渠 (24) 连接 ; 光伏组件 (3) 敷设在引水渠 (2) 上, 多个风力发电机 (25) 组成风机防护带 (27) ; 风。
5、机防护 带 (27) 设置在城市外围的主导风向处, 绿化土地 (23) 设置在风力发电机 (25) 内侧。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 其特征在 于 : 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还包括生物质发电厂 (13) ; 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还包括变电站。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 其特征在 于 : 风机防护带 (27) 内设置防护林 (26) , 风机防护带 (27) 内设置生态农、 林、 牧产业, 形成 高、 低搭配的风沙防护网 ; 变电站包括 110kV 汇集站 (11) 。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
6、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 其特征在 于 : 110kV 汇集站 (11)包括 110kV 母线 (28) 、 三绕组变压器 (29) 、 35kV 母线 (30)与 10kV 母线 (32) ; 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 (25) 连接第二双绕组变压器 (3402) , 第二双绕组变压器 (3402) 输出端连接于 35kV 交流集电线路 (21) , 35kV 交流集电线路 (21) 连接于 35kV 母线 (30) , 35kV 母线 (30) 连接于三绕组变压器 (29) ; 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 (3) 连接双向逆变器 (35) 输入端, 双向逆变器 (35) 输出端连接第一。
7、双绕组变压器 (3401) , 第一双绕组变压器 (3401) 输出端连接于 10kV 母线 (32) ; 生物质发电厂 (13) 连接第三双绕组变压器 (3403) , 第三双绕组变压器 (3403) 输出端连接于 10kV 母线 (32) ; 10kV 母线 (32) 连接于三绕组变压 器 (29) ; 三绕组变压器 (29) 输出端连接于 110kV 母线 (28) , 110kV 母线 (28) 连接到 110kV 联网线路 ; 35kV 母线 (30) 安装 35kV 分段断路器 (31) , 10kV 母线 (32) 安装 10kV 分段断路 器 (33) 。 5.如权利要求1至4。
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 施, 其特征在于 : 荒漠绿化改造系统还包括二级提泵站 (10) ; 一级提泵站 (4) 与二级提泵站 (10) 全部采用直流提升电机 (5) , 直流提升电机 (5) 与就地逆变升压单元 (9) 的双向逆变器 (35) 直流侧连接。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 其特征在 于 : 引水渠 (2) 是引水管, 农林滴灌渠 (24) 连接有喷灌系统、 滴灌系统。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 其特征在 于 : 该综合利用设施还包括城镇电瓶车直流充电。
9、站 (20) ; 电瓶车直流充电站 (20) 与就地逆 变升压单元 (9) 的双向逆变器 (35) 直流侧连接。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 其特征在 于 : 该综合利用设施还包括光热住宅房 (18) 。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 其特征在 于 : 引水渠 (2) 输出端连接生产生活用水管线 (17)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290008 U 2 1/4 页 3 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发配输电与荒漠绿化治理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
10、新能源发配 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合利用设施。 背景技术 0002 第一、 新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0003 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在我们国家能 源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 随着风电、 光伏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及其清洁优势的逐渐体 现, 在我国已进入大规模并网发电阶段。在装机容量日益扩大的同时, 一些问题也凸显出 来。 区别于分散接入配电网的新能源发展模式, 我国目前风电、 光伏发电主要采用大规模集 中并网模式。 风电场、 光伏电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风能、 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但电网结构薄 弱、 用电负荷较小的荒漠、 戈壁地区, 电能往往需要远距离输送到负荷中心地区。
11、进行消纳, 加剧了电网的调峰压力, 某些情况下甚至存在弃风、 弃光的现象, 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严 重影响了风电、 光伏建设企业的发电效益, 成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一大障碍。 新能源电能的 就地消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 第二、 荒漠治理问题 0005 作为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到国土面积的27.4%。 我国 每年因荒漠化损失土壤有机质可折合为 2.7 亿吨化肥, 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高达 1200 亿元。全国有近亿人口常年受荒漠化的影响, 并且由于荒漠化所引发的生态危机 已导致 15% 的生物物种濒临灭绝。我国荒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土地荒漠。
12、是我国东西部 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0006 在大规模发展风能、 太阳能的同时, 如何改造利用大面积的荒地资源, 发展荒地经 济, 促进新能源电能的消纳, 是非常值得探索的方向。 发明内容 0007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综 合利用设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施, 能够一方面利用荒漠地区的优势风能、 太阳能资源发 电, 为荒漠的绿化改造提供电能, 将风电场、 光伏 / 光热电站的电能进行就地消纳, 解决新 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窝电问题 ; 另一方面防止荒漠化地区扩大, 改善荒漠区域生态, 为发展荒 地经济创造条件。 0008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
13、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 荒漠治理循环发展综合利用设施, 包括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 ; 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包括光 伏电站与风电场 ; 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 风电场包括风力发电机 ;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荒 漠绿化改造系统 ; 荒漠绿化改造系统包括引水渠、 一级提泵站、 农林滴灌渠与绿化土地 ; 沿 引水渠设置一级提泵站, 引水渠输出端位于绿化土地, 引水渠与农林滴灌渠连接 ; 光伏组件 敷设在引水渠上, 风力发电机设置在城市外围的主导风向处, 绿化土地设置在风力发电机 说 明 书 CN 203290008 U 3 2/4 页 4 内侧 (指近于城市的一侧) 。 00。
14、09 引水渠可以是引水管, 农林滴灌渠连接有喷灌系统、 滴灌系统 ; 荒漠绿化改造系统 还包括二级提泵站 ; 一级提泵站与二级提泵站全部采用直流提升电机, 直流提升电机与光 伏逆变器直流侧连接。 0010 进一步的, 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还包括生物质发电厂。 0011 更进一步的,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直流充电站。 0012 本实用新型适用位于荒漠地区的城镇, 风力发电机设置在城市外围的主导风向处 构成风机防护带, 使得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能够利用荒漠地区的优势风能、 太阳能资源发 电, 为荒漠的绿化改造提供电能 ; 荒漠绿化改造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荒漠化地区的扩大, 改善荒漠区域生态, 为发展荒地经。
15、济创造条件 ; 同时荒漠绿化改造治理系统用电负荷能够 将风电场、 光伏 / 光热电站的电能进行就地消纳, 解决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窝电问题。 0013 本实用新型中的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 : 主要包括风电场、 光伏 / 光热发电站、 生物 质能电厂等电源系统及输电线路、 变电站等输配电系统 ; 主要作用简述如下 : 0014 1、 光伏电站 : 主要作用是利用太阳能发电。 本实用新型中, 光伏组件即光伏电池板 沿引水渠布置敷设在引水渠上, 一是为提泵站供电, 二是兼作绿化系统引水渠的盖板, 减少 引水蒸发量。 光伏发电单元发出直流电, 本实用新型的光伏逆变器均采用双向逆变器, 可以 将光伏发电单元。
16、发出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后送入电网, 也可以将风电和生物质类互补电 源整流为直流向提泵站供电。 0015 2、 风电场 : 主要作用是利用风能发电。本实用新型中风力发电机本身相当于防护 带, 减小绿化土地的风蚀效应。 0016 3、 生物质能电厂 : 利用绿化地种植的作物秸秆等废弃物作为燃料发电。主要作用 一是将作物废弃物进行充分利用, 二是为风电、 光伏电站提供调峰容量。 0017 4、 输电线路、 变电站主要作用是汇集、 分配电能, 属于常规技术, 不再详细叙述。 0018 本实用新型试图探索一种荒漠治理与新能源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既可 以缓解西北地区电源送出压力的问题, 又可以。
17、进行有效的荒漠治理。本实用新型是针对风 能、 太阳能丰富的荒漠地区提出的风能、 太阳能发电、 生物质能发电与荒漠绿化改造相结合 的综合利用方案, 旨在将荒漠地区的优势绿色气象资源转化为电能, 生产的电能主要用于 工农业用电、 提水灌溉、 绿化荒漠, 将荒漠地区改造为适宜生产、 生活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0019 西北边远地区多处于落后地区, 农业引水电价不超过 0.1 元, 荒漠化治理每年每 亩地投入不少于 2000 元 ; 按 25 年运行期计算, 各种补贴费用可以抵消项目建设费用, 新能 源发电可以有效降低财政补贴, 节能减排, 增加新兴产业,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较于弃风、 。
18、弃光和弃电量发热, 本实用新型不存在弃电现象 ; 相较于储能方案, 本实用新 型不需要增加昂贵的储能设施 (每瓦投资约 40 元) , 同样可以实现电网调峰的作用 ; 本实用 新型投资运维更低 (平均每瓦投资约 15 元) 、 社会经济效果更加明显。 0020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进行拓展延伸, 例如在西北某重要高速公路两边新建风力和光 伏发电项目, 深井提灌工程用于绿化公路两边环境, 公路两边走廊可以作为电力送出通道, 风力和光伏所产生的电力可以用于交通信号工具和收费站的供电电源等。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203290008 U 4 3/4 页 5 0021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
19、布设示意图, 0022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结构关系图, 0023 图 3 为荒漠绿化改造系统中引水渠水流流向示意图。 0024 图中 : 1自然河流, 2引水渠, 3光伏组件, 4一级泵站, 5直流提升电机, 6直流供电线路, 7高原山地, 810kV 交流集电线路, 9就地逆变升压单元, 10二级 泵站, 11110kV 汇集站, 12110kV 联网线路, 13生物质电厂, 1410kV 汇集线路, 15 35kV 生产生活供电线路, 1610kV 生产生活供电线路, 17生产生活用水管线, 18光热 住宅房, 19荒漠戈壁区域, 20城镇电瓶车充电站, 2135kV。
20、 交流集电线路, 22就地升 压单元, 23荒漠治理后农田, 也称绿化土地, 24农林滴灌渠, 25风力发电机, 26防护 林, 27风机防护带, 28110kV母线, 29三绕组变压器, 3035kV母线, 3135kV分段断 路器, 3210kV 母线, 3310kV 分段断路器, 3401第一双绕组变压器, 3402第二双绕组 变压器, 3403第三双绕组变压器, 35双向逆变器。 00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如图 1 所示 : 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循环发展综合利用设施, 包括新能 源发配输电系统 ; 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包括光伏电站与风电场 ; 光伏电站包括多个光伏组 件3。
21、, 风电场包括多个风力发电机25 ; 还包括荒漠绿化改造系统 ; 参见图3, 荒漠绿化改造系 统包括引水渠 2、 一级提泵站 4、 农林滴灌渠 24 与绿化土地 23 ; 沿引水渠 2 设置一级提泵站 4, 引水渠 2 输出端位于绿化土地即荒漠治理后农田 23, 引水渠 2 与农林滴灌渠 24 连接 ; 光 伏组件 3 敷设在引水渠 2 上, 多个风力发电机 25 组成风机防护带 27 ; 风机防护带 27 设置 在城市外围的主导风向处, 绿化土地 23 设置在风力发电机 25 内侧。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光 热住宅房18。 引水渠2输出端还连接生产生活用水管线17, 为生产生活以及光热住宅房18 。
22、提供用水。 0027 新能源发配输电系统与荒漠治理循环发展综合利用设施适用于在荒漠戈壁区域 19 应用, 荒漠戈壁区域 19 拥有自然河流 1, 自然河流 1 与引水渠 2 连接 ; 荒漠戈壁区域 19 有高原山地 7。 0028 进一步的, 为了解决农民燃烧桔梗等引起的烟尘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 新能源发配 输电系统还包括生物质发电厂 13。 0029 更进一步的, 风机防护带27内设置防护林26, 风机防护带27内设置生态农、 林、 牧 产业, 形成高、 低搭配的风沙防护网。 0030 引水渠 2 可以是引水管, 农林滴灌渠 24 连接有喷灌系统、 滴灌系统。 0031 参见图 2 : 。
23、110kV 汇集站 11 包括 110kV 母线 28、 三绕组变压器 29、 35kV 母线 30 与 10kV 母线 32 ; 风电场的风力发电机 25 连接第二双绕组变压器 3402, 第二双绕组变压器 3402输出端连接于35kV交流集电线路21, 35kV交流集电线路21连接于35kV母线30, 35kV 母线 30 连接于三绕组变压器 29 ; 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 3 连接双向逆变器 35 输入端, 双向 逆变器 35 输出端连接第一双绕组变压器 3401, 第一双绕组变压器 3401 输出端连接于 10kV 母线 32 ; 生物质发电厂 13 连接第三双绕组变压器 3403, 第。
24、三双绕组变压器 3403 输出端连 接于 10kV 母线 32 ; 10kV 母线 32 连接于三绕组变压器 29 ; 三绕组变压器 29 输出端连接于 110kV 母线 28, 110kV 母线 28 连接到 110kV 联网线路 ; 35kV 母线 30 安装 35kV 分段断路器 31, 10kV 母线 32 安装 10kV 分段断路器 33。 说 明 书 CN 203290008 U 5 4/4 页 6 0032 参见图1与图2 : 荒漠绿化改造系统还包括二级提泵站10 ; 一级提泵站4与二级提 泵站 10 全部采用直流提升电机 5, 直流提升电机 5 与就地逆变升压单元 9 的双向逆变器 35 直流侧连接。 0033 更进一步的,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城镇电瓶车直流充电站 20。电瓶车直流充电站 20 与就地逆变升压单元 9 的双向逆变器 35 直流侧连接 ; 减少输变电损耗。 说 明 书 CN 203290008 U 6 1/3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90008 U 7 2/3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90008 U 8 3/3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90008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