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9087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5.14 CN 203590875 U (21)申请号 201320710263.2 (22)申请日 2013.11.12 A01M 1/22(2006.01) A01M 1/04(2006.01) (73)专利权人 金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永达街 881 号 (72)发明人 赵庆伟 马绍骏 (74)专利代理机构 烟台智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特殊普通合伙 ) 37230 代理人 董尚风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
2、涉及一种电子杀虫灯具, 尤其是 涉及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这 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 包括高压 电源、 N 个支撑管, 其特征在于支撑管的两端固设 N 组上绕线框和下绕线框, 上绕线框的镜像结构 与下绕线框的结构相同, 电击网丝缠绕在上绕线 框和下绕线框的外表面上, 其中 N 1。这样做的 好处是可避免雨水夹杂灰尘形成汇流进而产生高 压短路、 跳火、 爬电等问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
3、90875 U CN 203590875 U 1/1 页 2 1. 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 包括高压电源、 N 个支撑管 (7) , 支撑管的 两端固设 N 组上绕线框 (2) 和下绕线框 (5) , 上绕线框 (2) 的镜像结构与下绕线框 (5) 的结 构相同, 其中 N 1, 其特征在于电击网丝分为内电击网丝 (3) 和外电击网丝 (4) ; 所述的上 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除固定耳 (10) 外主体部分的轮廓在 Y 轴方向上呈对称方波状, 波谷处设置内网绕制片 (8) , 内网绕制片 (8) X 轴向两侧中部开设内网绕制凹槽 (8-1) ; 波峰 处设置外网绕。
4、制片 (9) , 外网绕制片 (9) X 轴向两侧中部位开设外网绕制凹槽 (9-1) , 外网绕 制片 (9) 中心部设置凸柱 (9-2) ; 内电击网丝缠绕在上绕线框 (2) 和下绕线框 (5) 上的内网 绕制片 (8) 的外表面上, 外电击网丝缠绕在上绕线框 (2) 和下绕线框 (5) 上的外网绕制片 (9) 的外表面上。 2、 权利要求 1 的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网绕制 片 (8) 与外网绕制片 (9) X 轴向尺寸相同且在 X 轴向上它们的两侧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3、 权利要求 1 的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 其特征在于在 Y 轴向上最近。
5、 两个内网绕制片 (8) 或外网绕制片 (9) 之间的距离等于在Z轴向上相邻两个内网绕制片 (8) 和外网绕制片 (9) 之间的高度之差。 4、 权利要求 1 的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 其特征在于内电击网丝一端 (A) 置入一组上绕线框 (2) 一端的第一个内网绕制片 (8) 的内网绕制凹槽内并固定且与高 压电源相连, 另一端置入相应这一端的下绕线框 (5) 的第一个内网绕制片内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到第二个内网绕制片内网绕制凹槽内, 再向上拉至上绕线框 (2) 的第二个内网 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到第三个内网绕制片内网绕制凹槽内, 再向下拉至 下绕线框 (2)。
6、 的第三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依次类推绕至这组上绕线框 (2) 或 下绕线框 (5) 的最后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到相邻组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第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同样的绕制方式一直绕到第 N 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最后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并固定 ; 外电击 网丝一端 (B) 置入下绕线框的第一个内网绕制片 (8) 的外网绕制凹槽 (9-1) 内并固定, 另 一端置入相应这一端的上绕线框的第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过第 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凸柱 (9-2) 、 第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凸。
7、柱置入第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 制凹槽内, 再向下拉至下绕线框的第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过第 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凸柱、 第三个外网绕制片的凸柱置入第三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 内, 依次类推绕至这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最后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 槽内, 然后从后绕到相邻组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第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 制凹槽内, 同样的绕制方式一直绕到第 N 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最后一个外网绕 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并固定且与高压电源相连。 5、 权利要求 1 或 4 的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 。
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击 网丝为带有镀层的铜丝。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590875 U 2 1/3 页 3 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杀虫灯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 杀虫灯。 背景技术 0002 竖向绕制的电子杀虫灯高压由于在高湿、 雨淋等条件下, 水滴可沿电网丝流下, 可 有效避免横向绕制易汇流发生高压短路、 漏电、 击穿等问题。如授权公开号为 100342781C、 名称为电子杀虫灯高压电网的绕制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 公开了一种电子杀虫灯高压电网 在上、 下绕线瓷盘间整体竖绕的方法, 该上、 下绕线瓷盘需要开设。
9、两层通孔, 正、 负极高压电 网在两层通孔间上下穿梭, 但这种在绕线瓷盘上形成两层细小的通孔若是经过铸造的话, 模具需要非常精密, 若是后期通过钻孔工艺, 则加工难度也非常高, 势必造成成本的居高不 下, 生产周期延长 ; 另外, 高压电网需要从每个细小的通孔的穿过, 工艺较为复杂, 生产率相 应地降低, 成本则相应升高, 丧失市场竞争优势。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在于解决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不带通孔、 高压 电网竖向绕制在上、 下绕线框外表面的杀虫灯。 0004 为实现该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这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 杀虫灯, 包括高压电源、。
10、 N 个支撑管, 其特征在于支撑管的两端固设 N 组上绕线框和下绕线 框, 上绕线框的镜像结构与下绕线框的结构相同, 电击网丝缠绕在上绕线框和下绕线框的 外表面上, 其中 N 1。这样做的好处是可避免雨水夹杂灰尘形成汇流进而产生高压短路、 跳火、 爬电等问题。 0005 作为优选方案, 电击网分为内电击网丝和外电击网丝 ; 所述的上绕线框或下绕线 框除固定耳外主体部分的轮廓在 Y 轴方向上呈对称方波状, 波谷处设置内网绕制片, 内网 绕制片X轴向两侧中部位开设内网绕制凹槽 ; 波峰处设置外网绕制片, 外网绕制片X轴向两 侧中部位开设外网绕制凹槽, 外网绕制片中心部位设置凸柱 ; 内电击网丝缠绕。
11、在上绕线框 和下绕线框上的内网绕制片的外表面上, 外电击网丝缠绕在上绕线框和下绕线框上的外网 绕制片的外表面上。这样做的好处是内电击网丝和外电击网间隔均匀分布, 在上绕线框或 下绕线框上形成落差避免产生高压短路、 跳火、 爬电等问题。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的内网绕制片与外网绕制片 X 轴向尺寸相同且在 X 轴向上它们的 两侧端面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害虫接触电网并击毙的几率。 0007 更进一步地, 在 Y 轴向上最近两个内网绕制片或外网绕制片之间的距离等于在 Z 轴向上相邻两个内网绕制片和外网绕制片之间的高度之差。 这样做的好处是内电击网丝和 外电击网丝之间的距离在任何一处均。
12、相同, 有利于避免产生高压短路、 跳火、 爬电等问题。 0008 在进一步地, 内电击网丝一端 A 置入一组上绕线框一端的第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内 网绕制凹槽内并固定且与高压电源相连, 另一端置入相应这一端的下绕线框的第一个内网 说 明 书 CN 203590875 U 3 2/3 页 4 绕制片内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到第二个内网绕制片内网绕制凹槽内, 再向上拉至上 绕线框的第二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到第三个内网绕制片内网绕制 凹槽内, 再向下拉至下绕线框的第三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依次类推绕至这组 上绕线框或下绕线框的最后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
13、从后绕到相邻组的上 绕线框或下绕线框的第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同样的绕制方式一直绕到第 N 组上绕线框或下绕线框的最后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并固定 ; 外电击网丝一 端 B 置入下绕线框的第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并固定, 另一端置入相应这一端 的上绕线框的第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过第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凸 柱、 第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凸柱置入第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 再向下拉至下绕 线框的第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过第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凸柱、 第 三个外网绕制片的凸柱置入第三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 依次类推绕至这组上。
14、绕 线框或下绕线框的最后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到相邻组的上绕线 框或下绕线框的第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 同样的绕制方式一直绕到第 N 组上 绕线框或下绕线框的最后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并固定且与高压电源相连。 这 样做的好处是内电击网丝和外电击网丝都是一整根电网丝连续绕制, 工艺简便, 效率高, 并 且内电击网丝和外电击网丝与高压电源不在同一位置连接, 进一步保证了避免产生高压短 路、 跳火、 爬电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只在一组上绕线框和下绕线框上绕制了内电击网 丝和外电击网丝) 。 0010 图 2 是本实用新。
15、型上绕线框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内电击网丝在上绕线框绕制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内、 外电击网丝在下绕线框绕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参见附图 1-4。 0014 这种基于高压电网为竖向绕制的杀虫灯, 上盖帽为伞状, 高压电源固置于上盖帽 内并不超过上盖帽的下缘 ;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地保护高压电源不被风吹日晒雨淋, 防止产生漏电、 短路。上支架 1 的一端与盖帽固接, 上支架 6 一端与下托盘固接, 四根支撑 管 7 固定在上支架 1 和上支架 6 之间 ; 相邻两个支撑管之间设置四组上绕线框 2 并固定在 上支架 1 上。
16、, 在相邻两个支撑管之间设置四组下绕线框 5 并固定在下支架 6 上, 上绕线框 2 与下绕线框 5 结构相同但安装方向相反, 电击网丝分为内电击网丝 3 和外电击网丝 4 ; 上绕 线框 2、 下绕线框 5 在 Y 轴方向上呈对称方波状, 波谷处设置内网绕制片 8, 内网绕制片 8 在 X 轴向两侧中部开设内网绕制凹槽 8-1 ; 波峰处设置外网绕制片 9, 外网绕制片 9 在 X 轴向 两侧中部开设外网绕制凹槽 9-1, 外网绕制片 9 中心部位设置凸柱 9-2 ; 内电击网丝缠绕在 绕线框 2 和下绕线框 5 上的内网绕制片 8 上, 外电击网丝缠绕在绕线框 2 和下绕线框 5 上 的外。
17、网绕制片 9 上。内网绕制片 8 与外网绕制片 9 在 X 轴向尺寸相同且在 X 轴向上它们的 两侧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在 Y 轴向上最近两个内网绕制片 8 或外网绕制片 9 之间的距离等 说 明 书 CN 203590875 U 4 3/3 页 5 于在 Z 轴向上相邻两个内网绕制片 8 和外网绕制片 9 之间的高度之差。 0015 具体绕制方式是 : 内电击网丝一端 A 置入一组上绕线框 2 一端的第一个内网绕制 片 8 的内网绕制凹槽内并固定且与高压电源相连, 另一端置入相应这一端的下绕线框 5 的 第一个内网绕制片内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到第二个内网绕制片内网绕制凹槽内, 再 向上拉。
18、至上绕线框 2 的第二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到第三个内网绕 制片内网绕制凹槽内, 再向下拉至下绕线框 2 的第三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依 次类推绕至这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最后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 从后绕到相邻组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第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槽内, 同样 的绕制方式一直绕到第 N 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最后一个内网绕制片的内网绕制凹 槽内并固定 ; 外电击网丝一端 B 置入下绕线框的第一个内网绕制片 8 的外网绕制凹槽 9-1 内并固定, 另一端置入相应这一端的上绕线框的第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外。
19、网绕制凹槽内, 然 后从后绕过第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凸柱 9-2、 第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凸柱置入第二个外网绕制 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 再向下拉至下绕线框的第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 然后 从后绕过第二个外网绕制片的凸柱、 第三个外网绕制片的凸柱置入第三个外网绕制片的外 网绕制凹槽内, 依次类推绕至这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最后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 绕制凹槽内, 然后从后绕到相邻组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第一个外网绕制片的外网 绕制凹槽内, 同样的绕制方式一直绕到第 N 组上绕线框 2 或下绕线框 5 的最后一个外网绕 制片的外网绕制凹槽内并固定且与高压电源相连。 说 明 书 CN 203590875 U 5 1/1 页 6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90875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