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佛甲草栽培方法及茶园虫害生物防方法.pdf

  • 上传人:111****112
  • 文档编号:7359378
  • 上传时间:2019-10-05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394.6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221038.5

    申请日:

    20170406

    公开号:

    CN106922365A

    公开日:

    201707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1/00,A01G13/00,A01G17/00

    主分类号:

    A01G1/00,A01G13/00,A01G17/00

    申请人:

    溧阳市金泉生态科技园有限公司,王裕杰,吴颖妍,王滤婷

    发明人:

    屈国敏,王裕杰,吴颖妍,王滤婷,王春红,吴德清

    地址:

    213342 江苏省常州市社渚镇金山村委洑家山么岕

    优先权:

    CN201710221038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瞿网兰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佛甲草的栽培方法及其在茶园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它利用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趋嫩特点和佛甲草叶嫩汁多的特点,将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吸引到茶树底部的佛甲草上进行吸食,减少其对茶叶顶部嫩叶的破坏,害到生物防治的目的,本发明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佛甲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择面积适中的连体大棚;大棚内要求地面中间高,四周低,有排水沟,利于排水,四周用园艺地布铺盖,透水、透气、不透光,地布可以防止杂草,缓解因急雨引起的水土流失,春冬季还可提高地温,棚顶也用地膜盖顶;其次,在大棚里因地制宜排放可移动苗床,每张床做成1.45米乘以2.95米,高度40公分,用四只脚撑起,相互层层叠在一起,每四张床一排,每排中间留人行道,每两排安装喷滴灌;苗床上摊放透气性微孔网布;第三,在苗床上每层铺重量百分比为:45-55%的新开垦黄壤土,15-25%的草泥炭,15-25%的蛭石,5-15%的普通粉刷墙体沙作为基质,充分混合疏松,湿润的平铺于苗床内,然后每层苗床注水漫灌,要求水一定吸收充足;每个苗床单独成立,可以一层一层叠在一起,以便于取出佛家草时一层一层抬出去;每个苗床每天漫灌一次水,2-3天后形成糊状基质以便于佛甲草苗扦插;第四,把佛甲草嫩茎叶剪成6-10厘米,每根保留2-3个节间,以3-4根一小撮,扦插于糊状基质营养土中,插入深度为1-2厘米;用于扦插的佛甲草要求饱满健壮,生长旺盛的茎叶,注意节间极性,极性是指原来下端还是朝向下,埋在基质内,嫩茎叶上端还是朝上;春秋季节扦插完后用清水喷雾一次,基质上面湿润即可;夏季扦插完要早晚浇水一次,直至茁壮成长停止浇水,冬季浇水不多,只要基质上湿润即可,特干旱季节水分酌情增加;一个星期生根后施肥:当佛甲草初根长成时用硝态钾硫基有机复合肥稀释1000倍喷雾嫩茎叶上;半个月喷雾一次;第五,移植繁殖;春季扦插佛甲草两个月后即可移植,夏秋、冬季节扦插佛甲草3个月即可移植;春、夏、秋三季移栽均可进行,冬天移植要用遮阴棚遮住;要求地势平坦,疏松,湿润的已耕耙地块,做畦划沟,沟距10-15cm,把植株从苗圃地带根移出,以株距为5cm进行定植;定植完后整平地块,进行灌水,要求大水漫灌,水一定要足;每隔三天一次,2-3星期即移植成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佛甲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连体大棚长乘以宽40×20米,高度2.3米。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佛甲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基质由重量份为50%的新开垦黄壤土,20%的草泥炭,20%的蛭石,10%的普通粉刷墙体沙组成。 4.一种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的生物防止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在茶园中种植佛甲草;在春茶发芽时,利用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成、若虫喜吸食嫩汁的特点将其吸引到佛甲草上,使其大量飞到佛甲草上吸汁,减少其对春茶的危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佛甲草为人工大棚培育的佛甲草,一年四季均可向茶园移栽,佛甲草的种植面积至少应占茶园面积50%,以保证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有足够的嫩汁吸食量。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佛甲草,其特征是用于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的防治,减少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对春茶嫩芽的侵害。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技术,尤其是一种农业栽培和虫害防治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佛甲草的人工栽培方法及其利用佛甲草进行茶园病虫防治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是春茶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它们均喜食嫩汁,对春季茶叶嫩芽的危害很大,严重影响产茶量,目前主动采用药物防治,但很容易形成农药残留,急需寻找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方法。

    假眼小绿叶蝉,树同翅目叶蝉科。江苏省各茶区均有发生,每年均造成较大的危害。一般以夏茶、秋茶危害较严重。成虫、若虫刺吸危害芽稍嫩叶,受害芽叶沿叶缘黄化,叶脉红暗,叶片卷曲,也只粗老,以至自叶尖叶缘红褐,进而焦枯,芽叶萎缩,生长停滞,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杂草等植物。

    生活习性:假眼小绿叶蝉一年发生10代。以成虫在茶树上及杂草过冬,越冬成虫于3月下旬当气温升至10℃以上,开始活动并陆续产卵。4月上旬以后出现第一代若虫,此后每15~30天发生一代。由于发生代数多,成虫又陆续孕卵和产卵,越冬代成虫早春产卵期长达20多天,由此,世代极为重叠。直至11月间,以末代成长越冬。

    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均喜趋嫩危害,但怕阳光直射,多栖于芽梢嫩叶背面活动,以芽上2、3叶背面最多,成叶特别是老叶上极少。成、若虫均喜横行,除初龄若虫迟钝外,均较活跃,爬行迅速,稍受惊吓即沿枝梢下潜逃。阴雨天和晨露未干时因有水湿很少活跃。成虫善于跳跃和丛间做短距离飞行,无明显趋光性,成、若虫刺吸危害和成虫产卵造成创伤,使芽梢疏导组织受损,水分养分丧失,导致生理失调,呈现受害状,旱季更易引起芽叶焦枯。

    成虫羽化后当日或次日即可交尾,羽化、交尾均以上午为盛。雌成虫一般每头可产卵9~32粒,春季特别是越冬成虫产卵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卵散产,以芽梢绿色嫩茎皮层产卵最多,且多产于芽下。

    绿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江苏省大部分茶区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春茶,也是茶季发生最早的主要害虫之一,成,若虫均以针刺吸危害幼嫩芽叶。据观察,主要刺害芽尖,亦可刺芽下一叶,危害后芽面呈现红点,2~3天后变为红褐色或黑色枯死斑点,芽梢弯曲,继之芽叶伸展,叶面形成不规则的孔洞或破烂,受害叶片粗老,严重时芽叶伸展停滞,甚至芽尖焦枯死去,受害芽叶采制的干茶。条索粗松,碎木多,香气低,味淡且涩,显著影响茶叶品质。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佛甲草、蚕豆、棉花、蒿类、马兰花、面筋草、漆树等植物。

    绿盲蝽在江苏一年发生5代,以卵在茶树、漆树等植物上越冬,越冬于四月上旬,当平均气温升至11~13℃,空气相对湿度80%~90%,茶树一轮芽萌发生时开始孵化,四月中下旬,若虫盛发。若虫期平均长达27天,随虫龄增加危害加重。成虫寿命30天上,至5月中旬成虫陆续迁飞至其他植物上,茶园虫口发生显著减少,之后再这些植物上发生4代,第5代成虫于11月上中旬茶花盛开时迁入茶园产卵越冬。

    绿盲蝽生活隐蔽、活跃、趋嫩危害。成若虫均爬行迅速,受惊即逃匿不见,且成虫善于飞翔,致天间芽叶受害较多,虫口都难大量发现。成。若虫晴天日渐多隐藏于茶丛内,夜晚、晨昏爬至芽叶上活动危害,阴湿天气危害更烈。

    绿盲蝽以卵在茶树内越冬,越冬卵量与竖年生量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来说,大毫及福鼎田内平均百枝卵量小雨1粒为轻发生年份,1~五粒为中等发生年份,5粒以上则将大发生。且越冬卵量与大毫、福丁等品种和茼蒿草的面积有关,面积越大,越冬卵量越高。

    适量多雨是绿盲蝽大发生的气候条件。早春卵需在旬均温达到11℃以上,并伴以较大的空气相对湿度下孵化,气温在15~25℃,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最适宜发育繁殖,高温干燥则不利于其发育,4月份如遇低温则严重抑制绿盲蝽的发生。常年3月气温回升较快,4月温度较高,绿盲蝽孵化整齐,发生量也较大;夏季高温及其延续期的长短,对3,4代绿盲蝽有很大影响,温度在35℃以上,且高温持续期超过10天,绿盲蝽数量明显降低。

    绿盲蝽具趋嫩危害习性,春季茶芽幼嫩,氨基酸含量高,绿盲蝽生长发育迅速,且集中在茶园内危害,随着茶叶的不断采摘,持嫩性渐差,当茶园外杂草野花盛开时,成虫陆续迁至杂草上食花蜜,后代由于食料环境恶化,虫量急剧减少

    末代绿盲蝽成虫、若虫大部分集中在下白鼠麦草和茼蒿上,它们是绿盲蝽的重要寄生,多栽种佛甲草,少留茼蒿、下白鼠麦草,保证绿盲蝽的食料环境。

    佛甲草,又名万年草、佛指甲、半支连等,为景天科佛甲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佛甲草为多浆植物,含水量极高,其叶、茎表皮的角质层具有超常的防止水分蒸发的特性。耐寒、耐旱、喜光照,也耐阴、耐盐碱、耐瘠,抗病虫害,茎肉多汁,碧绿的小叶宛如翡翠,整齐美观,既可作为盆栽欣赏,也可作为露天观赏地被栽植。目前各大城市主要将其用于屋顶绿化,其良好的抗旱性、降温和节水效果已得到证实,同时还能双向调节,节能美化;净化空气,绿化美化;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治咽喉肿痛,痛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迁延性肝炎,痢疾等功效。显示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在屋顶花园上应用甚广,园林中也可盆栽或用于岩石园中,也是模纹花坛的材料之一。 在长江以南地区栽种,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翠绿晶莹,十分惹人喜爱。在中国北方栽培,春夏秋三季长势都很好,花期在4-5月,果期6-7月。在冬季屋面温度-5℃的严重霜冻气候环境下不会死亡。

    而据申请人所知,目前佛甲草主要用于景观,用于生物防治的研究还属于空白。为了实现生物防治,又必须实现佛甲草的人工栽培。

    因此,在茶园在栽种佛甲草可以吸引假眼小绿蝉、绿盲蝽等害虫,减少对茶叶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缺少理想的生物防治方法,发明一种佛甲草的大棚栽培方法,同时发明一种在荔枝园中种植佛甲草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佛甲草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择面积适中的连体大棚;大棚内要求地面中间高,四周低,有排水沟,利于排水,四周用园艺地布铺盖,透水、透气、不透光,地布可以防止杂草,缓解因急雨引起的水土流失,春冬季还可提高地温,棚顶也用地膜盖顶;

    其次,在大棚里因地制宜排放可移动苗床,每张床做成1.45米乘以2.95米,高度40公分,用四只脚撑起,相互层层叠在一起,每四张床一排,每排中间留人行道,每两排安装喷滴灌;苗床上摊放透气性微孔网布;

    第三,在苗床上每层铺重量百分比为:45-55%的新开垦黄壤土,15-25%的草泥炭,15-25%的蛭石,5-15%的普通粉刷墙体沙作为基质,充分混合疏松,湿润的平铺于苗床内,然后每层苗床注水漫灌,要求水一定吸收充足;每个苗床单独成立,可以一层一层叠在一起,以便于取出佛家草时一层一层抬出去;每个苗床每天漫灌一次水, 2-3天后形成糊状基质以便于佛甲草苗扦插;

    第四,把佛甲草嫩茎叶剪成6-10厘米,每根保留2-3个节间,以3-4根一小撮,扦插于糊状基质营养土中,插入深度为1-2厘米;用于扦插的佛甲草要求饱满健壮,生长旺盛的茎叶,注意节间极性,极性是指原来下端还是朝向下,埋在基质内,嫩茎叶上端还是朝上;春秋季节扦插完后用清水喷雾一次,基质上面湿润即可;夏季扦插完要早晚浇水一次,直至茁壮成长停止浇水,冬季浇水不多,只要基质上湿润即可,特干旱季节水分酌情增加;一个星期生根后施肥:当佛甲草初根长成时用硝态钾硫基有机复合肥稀释1000倍喷雾嫩茎叶上;半个月喷雾一次;

    第五,移植繁殖;春季扦插佛甲草两个月后即可移植,夏秋、冬季节扦插佛甲草3个月即可移植;春、夏、秋三季移栽均可进行,冬天移植要用遮阴棚遮住;要求地势平坦,疏松,湿润的已耕耙地块,做畦划沟,沟距10-15cm,把植株从苗圃地带根移出,以株距为5cm进行定植;定植完后整平地块,进行灌水,要求大水漫灌,水一定要足;每隔三天一次, 2-3星期即移植成活。

    所述的连体大棚长乘以宽40×20米,高度2.3米。

    所述的基质由重量份为50%的新开垦黄壤土,20%的草泥炭,20%的蛭石,10%的普通粉刷墙体沙组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的生物防止方法,其特征是通过在茶园中种植佛甲草;在春茶发芽时,利用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成、若虫喜吸食嫩汁的特点将其吸引到佛甲草上,使其大量飞到佛甲草上吸汁,减少其对春茶的危害。

    所述的佛甲草为人工大棚培育的佛甲草,一年四季均可向茶园移栽,佛甲草的种植面积至少应占茶园面积50%,以保证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有足够的嫩汁吸食量。

    一种人工种植的佛甲草,其特征是用于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的防治,减少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对春茶嫩芽的侵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开创了景观植物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具有开创性特点,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了观赏和防治的有机结合。

    本发明为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提供了理想的生物防治方法,不仅能减少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对茶叶的危害,提高春茶的产量,而且无农药残留,安全、卫生。

    本发明利用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趋嫩特点和佛甲草叶嫩汁多的特点,将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吸引到茶树底部的佛甲草上进行吸食,减少其对茶叶顶部嫩叶的破坏,害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本发明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佛甲草的栽培方法,利用佛甲草茎节着地生根特性,快速繁育佛甲草,以分株和扦插繁殖,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择面积适中的连体大棚(长乘以宽40×20米,高度2.3米);大棚内要求地面中间高,四周低,有排水沟,利于排水,四周用园艺地布铺盖,透水、透气、不透光,地布可以防止杂草,保持适度,缓解因急雨引起的水土流失,春冬季还可提高地温,棚顶也用地膜盖顶;

    其次,在大棚里因地制宜排放可移动苗床,每张床做成1.45米乘以2.95米,高度40公分,用四只脚撑起,相互层层叠在一起,每四张床一排,每排中间留人行道,每两排安装喷滴灌;苗床上摊放透气性微孔网布;

    第三,在苗床上每层铺重量百分比为:45-55%(最佳为50%)的新开垦黄壤土,15-25%(最佳为20%)的草泥炭,15-25%(最佳为20%)的蛭石,5-15%(最佳为10%)的普通粉刷墙体沙作为基质,充分混合疏松,湿润的平铺于苗床内,然后每层苗床注水漫灌,要求水一定吸收充足;每个苗床单独成立,可以一层一层叠在一起,以便于取出佛家草时一层一层抬出去;每个苗床每天漫灌一次水, 2-3天后形成糊状基质以便于佛甲草苗扦插;

    第四,把佛甲草嫩茎叶剪成6-10厘米,每根保留2-3个节间,以3-4根一小撮,扦插于糊状基质营养土中,插入深度为1-2厘米;用于扦插的佛甲草要求饱满健壮,生长旺盛的茎叶,注意节间极性,极性是指原来下端还是朝向下,埋在基质内,嫩茎叶上端还是朝上;春秋季节扦插完后用清水喷雾一次,基质上面湿润即可;夏季扦插完要早晚浇水一次,直至茁壮成长停止浇水,冬季浇水不多,只要基质上湿润即可,特干旱季节水分酌情增加;一个星期生根后施肥:当佛甲草初根长成时用硝态钾硫基有机复合肥稀释1000倍喷雾嫩茎叶上;半个月喷雾一次;

    第五,移植繁殖;春季扦插佛甲草两个月后即可移植,夏秋、冬季节扦插佛甲草3个月即可移植;春、夏、秋三季移栽均可进行,冬天移植要用遮阴棚遮住;要求地势平坦,疏松,湿润的已耕耙地块,做畦划沟,沟距10-15cm,把植株从苗圃地带根移出,以株距为5cm进行定植;定植完后整平地块,进行灌水,要求大水漫灌,水一定要足;每隔三天一次, 2-3星期即移植成活。具体的种植面积最好是应占茶园面积的50%以上,以保证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有足够的吸食量。

    实施例二。

    一种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的生物防止方法,通过在茶园中种植佛甲草;在春茶发芽时,利用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成、若虫喜吸食嫩汁的特点将其吸引到佛甲草上,使其大量飞到佛甲草上吸汁,减少其对春茶的危害。

    假眼小绿叶蝉世代重叠严重,虫口增长迅速,在防治时可利用其趋嫩危害,但怕阳光直射,成叶特别是老叶上极少去特点,在整个茶园里栽种佛家草。肥培管理好。特别是春季我们要采摘嫩叶,假眼小绿蝉就会如飞到佛甲草上吸汁,减少对春茶危害程度。

    绿盲蝽生活隐蔽、活跃、趋嫩危害。成若虫均爬行迅速,受惊即逃匿不见,且成虫善于飞翔,致天间芽叶受害较多,虫口都难大量发现。成。若虫晴天日渐多隐藏于茶丛内,夜晚、晨昏爬至芽叶上活动危害,阴湿天气危害更烈。绿盲蝽具趋嫩危害习性,春季茶芽幼嫩,氨基酸含量高,绿盲蝽生长发育迅速,且集中在茶园内危害,随着茶叶的不断采摘,持嫩性渐差,当茶园外杂草野花盛开时,成虫陆续迁至杂草上食花蜜,后代由于食料环境恶化,虫量急剧减少。末代绿盲蝽成虫,若虫大部分集中在茼蒿上。佛甲草、下白鼠麦草和茼蒿是绿盲蝽的重要寄生,多栽种佛甲草,少留茼蒿、下白鼠麦草,保证绿盲蝽的食料环境。初孵若虫的取食影响绿盲蝽还危害蚕豆、面劲草、等植物。因此,在茶园在栽种佛甲草可以吸引假眼小绿蝉、绿盲蝽等害虫,减少对茶叶的危害。

    表1至表4是在茶园种植佛甲草对假眼小绿叶蝉和绿盲蝽虫防治效果表。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关 键  词:
    一种 佛甲草 栽培 方法 茶园 虫害 生物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佛甲草栽培方法及茶园虫害生物防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35937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