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pdf

  • 上传人:32
  • 文档编号:7358683
  • 上传时间:2019-10-05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201.4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34323.6

    申请日:

    20170117

    公开号:

    CN106818632A

    公开日:

    201706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7/02,A01K31/04,A01K1/015

    主分类号:

    A01K67/02,A01K31/04,A01K1/015

    申请人:

    宣威市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容琅

    地址:

    655404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格宜镇龙山村委会

    优先权:

    CN20171003432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包括饲养室的建造、发酵床的制作、猪群的管理、鸡群的管理、发酵床垫料的后期处理,饲养室高为7-10m,中部采用隔网将饲养室隔成上、下层,上层为鸡舍,饲养日龄为20日以上的脱温鸡,下层为猪舍,采用发酵床养殖的方式饲养猪龄为55‑65日的保育仔猪,鸡群产生的粪便和残饲料通过隔网漏到发酵床上,以及仔猪产生在发酵床上的粪便和残饲料通过微生物菌种分解和转化,在分解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使饲养室长期保持在22‑25℃;满足脱温鸡的生长需要。本发明结合脱温鸡和保育仔猪的生长特性,充分利用饲养空间,节约了占地,节省了能源,改善了环境,节省了饲料,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包括饲养室的建造、发酵床的制作、猪群的管理、鸡群的管理、发酵床垫料的后期处理,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饲养室的建造:a、饲养室的选址: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地下水位低,远离居民点、高速公路、铁路、工厂3000m以上,离水源地500m以内的地方;b、饲养室的结构:饲养室为长方形结构,高为7-10m,中部采用隔网将饲养室隔成上、下层,上层为鸡舍,下层为猪舍;鸡舍与猪舍被对应分隔成若干个鸡栏和猪栏,猪栏外侧设置有猪舍通道,鸡栏外侧对应设置有鸡舍通道,猪栏内设置有发酵床;(2)、发酵床的制作:a、微生物原种的制作:将发酵菌种与麦麸按重量比为1:800-1000的比例混合,并注水掺拌均匀,水分含量为55-60%,堆积发酵2-3天,观察麦麸长出白色菌丝,测试温度为45-60℃,进行深翻一次,之后每天深翻一次,控制温度发酵50-60℃,6-8天后转移到发酵床上使用;b、发酵床的制作:将发酵床垫料按质量比为:锯末屑20%,稻壳25%,秸杆料与松毛45%,深层土8.5%,盐0.15%,微生物原种1.35%准备好待用;发酵床采用分层铺设,最底层为第一层,用秸杆料与松毛垫30-40cm厚;第二层采用锯末屑和稻壳铺设15-20cm,锯末屑:稻壳=2:1;第三层采用锯末屑和稻壳铺设设15-20cm,锯末屑:稻壳=1:2;第四层为最上层全部用稻壳铺设10cm;再把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混合均匀,平均分成三份待用;发酵床每层垫料之间均匀撒一份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的混合料隔开;每层垫料的水份控制在50-60%,发酵2-3天后,将猪群转在发酵床上饲养;(3)、猪群的管理:将猪龄为55-65日的保育仔猪转移到发酵床上饲养,饲养密度为0.8-1.2平方米/头,每天对垫料翻抛一次,翻动深度为15-20cm,并控制垫料水分为40-50%,每10天对水泥地面和墙面喷洒消毒1次,保育仔猪在发酵床饲喂至140天后,将仔猪猪群转至育肥猪舍,猪群转出后,在发酵床撒一层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的混合料,然后再按1∶2的比例补足消耗的锯末屑和稻壳并堆积,发酵7-10天后,转进下一批保育仔猪进行饲养;(4)、鸡群的管理:将日龄为20日以上的脱温鸡转入饲养室上层的鸡舍中,饲养密度为20-30只/每平米,每天饲喂4次,并保持舍内空气流通良好,舍内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饲养至100天后转到室外林下散养;(5)发酵床垫料的后期处理:发酵床使用2-3年后,微生物有益菌种降解能力下降,饲养室内出现氨味、臭味,垫料用手指轻轻揉搓全部变成粉末,此时垫料已经不能继续使用,将垫料移出猪栏制作有机肥出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饲养室一层的占地面积为500-1000m,饲养室座北朝南,南面和北面的山墙上设置有空气对流的窗户,东西方向猪舍通道的尽头为出入口,饲养室中猪舍和鸡对应设置成单列式或双列式,发酵床采用地上槽模式、地下槽模式或半地下槽模式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饲养室的中部隔网采用竹子编织或塑料网,网孔径为15-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秸杆料与松毛切成5~8cm长的小段,秸杆料与松毛的配比为2:1;锯末屑为三合板或实木板材锯下的粉末,并未经防腐剂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菌种为自制的当地土著菌种或外购菌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禽家畜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养殖方式猪舍内会产生大量的粪便,需要大量的水来冲洗猪粪尿,并且清除粪尿占又用了大量的劳动力,环境污染也非常严重。为遏制近年来规模化畜禽养殖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需要开发一些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使我国养殖业朝着健康环保的方向发展。发酵床养殖就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它的技术原理与农田有机肥被分解的原理是一致的,就是在饲养圈舍内利用一些高效有益微生物与垫料建造发酵床,家禽家蓄将排泄物直接排在发酵床上,利用动物的拱掘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粪便、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有益发酵微生物菌落的分解发酵,使粪便、尿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这种养殖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然而,发酵床养殖饲养畜禽的密度不能很大,否则动物粪便得不到及时的分解和转化,舍内会产生臭味,空气质量差,从而引起畜禽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酵床养殖的效果不理想。因此,现有的发酵床养殖方式一般圈舍的占地面积都很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发酵床养殖是一个微生物菌种不断分解垫料、粪尿和残饲料的过程,在分解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禽畜的热应激反应,这些热量被通常被排风装置抽走而白白浪费掉。众所周知,在养鸡过程中,一般日龄为20-60天的脱温鸡需要增设外部加热设施来对鸡舍进行保温,这不仅增加了鸡舍的投资成本,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料;并且鸡的消化器官短,排便后,粪便中还含有很多没有消化的营养成份,这些鸡屎让猪来拱食会节省很大一部分饲料。因此,需要研制一种既能充分利用饲养空间,减小占地面积,又能很好地利用发酵床中微生物菌种分解垫料产生的热量,节省能源和投资,节省饲料的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既能充分利用饲养空间,减小占地面积,又能将发酵床中微生物菌种分解垫料产生的热量提供给脱温鸡舍保温用,节省能源和投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包括饲养室的建造、发酵床的制作、猪群的管理、鸡群的管理、发酵床垫料的后期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1)、饲养室的建造:

    a、饲养室的选址: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地下水位低,远离居民点、高速公路、铁路、工厂3000m以上,离水源地500以内的地方。

    b、饲养室的结构:饲养室为长方形结构,高为7-10m,中部采用隔网将饲养室隔成上、下层,上层为鸡舍,下层为猪舍;鸡舍与猪舍被对应分隔成若干个鸡栏和猪栏,猪栏外侧设置有猪舍通道,鸡栏外侧对应设置有鸡舍通道,猪栏内设置有发酵床;

    (2)、发酵床的制作:

    a、微生物原种的制作:将发酵菌种与麦麸按重量比为1:800-1000的比例混合,并注水掺拌均匀,水分含量为55-60%,堆积发酵2-3天,观察麦麸长出白色菌丝,测试温度为45-60℃,进行深翻一次,之后每天深翻一次,控制温度发酵50-60℃,6-8天后转移到发酵床上使用;

    b、发酵床的制作:将发酵床垫料按质量比为:锯末屑20%,稻壳25%,秸杆料与松毛45%,深层土8.5%,盐0.15%,微生物原种1.35%准备好待用;发酵床采用分层铺设,最底层为第一层,用秸杆料与松毛垫30-40cm厚;第二层采用锯末屑和稻壳铺设15-20cm,锯末屑:稻壳=2:1;第三层采用锯末屑和稻壳铺设设15-20cm,锯末屑:稻壳=1:2;第四层为最上层全部用稻壳铺设10cm;再把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混合均匀,平均分成三份待用;发酵床每层垫料之间均匀撒一份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的混合料隔开;每层垫料的水份控制在50-60%,发酵2-3天后,将猪群转在发酵床上饲养;

    (3)、猪群的管理:将猪龄为55-65日的保育仔猪转移到发酵床上饲养,饲养密度为0.8-1.2平方米/头,每天对垫料翻抛一次,翻动深度为15-20cm,并控制垫料水分为40-50%,每10天对水泥地面和墙面喷洒消毒1次,保育仔猪在发酵床饲喂至140天后,将仔猪猪群转至育肥猪舍,猪群转出后,在发酵床撒一层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的混合料,然后再按1∶2的比例补足消耗的锯末屑和稻壳并堆积,发酵7-10天后,转进下一批保育仔猪进行饲养;

    (4)、鸡群的管理:将日龄为20日以上的脱温鸡转入饲养室上层的鸡舍中,饲养密度为20-30只/每平米,每天饲喂4次,并保持舍内空气流通良好,舍内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饲养至100天后转到室外林下散养;

    (5)发酵床垫料的后期处理:发酵床使用2-3年后,微生物有益菌种降解能力下降,饲养室内出现氨味、臭味,垫料用手指轻轻揉搓全部变成粉末,此时垫料已经不能继续使用,将垫料移出猪栏制作有机肥出售。

    饲养室建造的模式:饲养室一层的占地面积为500-1000m2,饲养室座北朝南,南面和北面的山墙上设置有空气对流的窗户,东西方向猪舍通道的尽头为出入口,饲养室中猪舍和鸡对应设置成单列式或双列式,发酵床采用地上槽模式、地下槽模式或半地下槽模式中的一种。

    饲养室中部隔网的结构:饲养室的中部隔网采用竹子编织或塑料网,网孔径为15-20mm。

    第一层垫料的组成:秸杆料与松毛切成5~8cm长的小段,秸杆料与松毛的配合比为2:1,锯末屑为三合板或实木板材锯下的粉末,并未经防腐剂处理。

    发酵菌种的来源:发酵菌种为自制的当地土著菌种或外购菌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禽畜粪便被微生物菌种迅速分解,室内空气清新,无异臭味,饲养室环境优越,禽畜发病率下降,减少用药,对环境污染小;(2)省工省力,节省饲料,降低养殖成本;(3)充分利用饲养空间,立体养殖,减小占地面积,减小基础投资,节省燃料,提高养殖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实例1

    (1)、饲养室的建造:

    a、饲养室的选址: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地下水位低,远离居民点、高速公路、铁路、工厂3000m以上,离水源地500m以内的地方。

    b、饲养室的结构:饲养室为长方形结构,高为7m,中部采用隔网将饲养室隔成上、下层,上层为鸡舍,下层为猪舍;鸡舍与猪舍被对应分隔成若干个鸡栏和猪栏,猪栏外侧设置有猪舍通道,鸡栏外侧对应设置有鸡舍通道,猪栏内设置有发酵床;

    (2)、发酵床的制作:

    a、微生物原种的制作:将发酵菌种与麦麸按重量比为1:800的比例混合,并注水掺拌均匀,水分含量为55-60%,堆积发酵2-3天,观察麦麸长出白色菌丝,测试温度为45-60℃,进行深翻一次,之后每天深翻一次,控制温度发酵50-60℃,6-8天后转移到发酵床上使用;

    b、发酵床的制作:将发酵床垫料按质量比为:锯末屑20%,稻壳25%,秸杆料与松毛45%,深层土8.5%,盐0.15%,微生物原种1.35%准备好待用;发酵床采用分层铺设,最底层为第一层,用秸杆料与松毛垫30-40cm厚;第二层采用锯末屑和稻壳铺设15-20cm,锯末屑:稻壳=2:1;第三层采用锯末屑和稻壳铺设设15-20cm,锯末屑:稻壳=1:2;第四层为最上层全部用稻壳铺设10cm;再把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混合均匀,平均分成三份待用;发酵床每层垫料之间均匀撒一份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的混合料隔开;每层垫料的水份控制在50-60%,发酵2天后,将猪群转在发酵床上饲养;

    (3)、猪群的管理:将猪龄为55-65日的保育仔猪转移到发酵床上饲养,饲养密度为0.8-1.2平方米/头,每天对垫料翻抛一次,翻动深度为15-20cm,并控制垫料水分为40-50%,每10天对水泥地面和墙面喷洒消毒1次,保育仔猪在发酵床饲喂至140天后,将仔猪猪群转至育肥猪舍,猪群转出后,在发酵床撒一层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的混合料,然后再按1∶2的比例补足消耗的锯末屑和稻壳并堆积,发酵7天后,转进下一批保育仔猪进行饲养;

    (4)、鸡群的管理:将日龄为20日以上的脱温鸡转入饲养室上层的鸡舍中,饲养密度为20-30只/每平米,每天饲喂4次,并保持舍内空气流通良好,舍内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饲养至100天后转到室外林下散养;

    (5)发酵床垫料的后期处理:发酵床使用2-3年后,微生物有益菌种降解能力下降,饲养室内出现氨味、臭味,垫料用手指轻轻揉搓全部变成粉末,此时垫料已经不能继续使用,将垫料移出猪栏制作有机肥出售。

    实施实例2

    (1)、饲养室的建造:

    a、饲养室的选址: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地下水位低,远离居民点、高速公路、铁路、工厂3000m以上,离水源地500m以内的地方。

    b、饲养室的结构:饲养室为长方形结构,高为8.5m,中部采用隔网将饲养室隔成上、下层,上层为鸡舍,下层为猪舍;鸡舍与猪舍被对应分隔成若干个鸡栏和猪栏,猪栏外侧设置有猪舍通道,鸡栏外侧对应设置有鸡舍通道,猪栏内设置有发酵床;

    (2)、发酵床的制作:

    a、微生物原种的制作:将发酵菌种与麦麸按重量比为1:900的比例混合,并注水掺拌均匀,水分含量为55-60%,堆积发酵2-3天,观察麦麸长出白色菌丝,测试温度为45-60℃,进行深翻一次,之后每天深翻一次,控制温度发酵50-60℃,6-8天后转移到发酵床上使用;

    b、发酵床的制作:将发酵床垫料按质量比为:锯末屑20%,稻壳25%,秸杆料与松毛45%,深层土8.5%,盐0.15%,微生物原种1.35%准备好待用;发酵床采用分层铺设,最底层为第一层,用秸杆料与松毛垫30-40cm厚;第二层采用锯末屑和稻壳铺设15-20cm,锯末屑:稻壳=2:1;第三层采用锯末屑和稻壳铺设设15-20cm,锯末屑:稻壳=1:2;第四层为最上层全部用稻壳铺设10cm;再把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混合均匀,平均分成三份待用;发酵床每层垫料之间均匀撒一份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的混合料隔开;每层垫料的水份控制在50-60%,发酵3天后,将猪群转在发酵床上饲养;

    (3)、猪群的管理:将猪龄为55-65日的保育仔猪转移到发酵床上饲养,饲养密度为0.8-1.2平方米/头,每天对垫料翻抛一次,翻动深度为15-20cm,并控制垫料水分为40-50%,每10天对水泥地面和墙面喷洒消毒1次,保育仔猪在发酵床饲喂至140天后,将仔猪猪群转至育肥猪舍,猪群转出后,在发酵床撒一层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的混合料,然后再按1∶2的比例补足消耗的锯末屑和稻壳并堆积,发酵7天后,转进下一批保育仔猪进行饲养;

    (4)、鸡群的管理:将日龄为20日以上的脱温鸡转入饲养室上层的鸡舍中,饲养密度为20-30只/每平米,每天饲喂4次,并保持舍内空气流通良好,舍内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饲养至100天后转到室外林下散养;

    (5)发酵床垫料的后期处理:发酵床使用2-3年后,微生物有益菌种降解能力下降,饲养室内出现氨味、臭味,垫料用手指轻轻揉搓全部变成粉末,此时垫料已经不能继续使用,将垫料移出猪栏制作有机肥出售。

    实施实例3

    (1)、饲养室的建造:

    a、饲养室的选址:选择地势高燥、平坦、地下水位低,远离居民点、高速公路、铁路、工厂3000m以上,离水源地500m以内的地方。

    b、饲养室的结构:饲养室为长方形结构,高为10m,中部采用隔网将饲养室隔成上、下层,上层为鸡舍,下层为猪舍;鸡舍与猪舍被对应分隔成若干个鸡栏和猪栏,猪栏外侧设置有猪舍通道,鸡栏外侧对应设置有鸡舍通道,猪栏内设置有发酵床;

    (2)、发酵床的制作:

    a、微生物原种的制作:将发酵菌种与麦麸按重量比为1:1000的比例混合,并注水掺拌均匀,水分含量为55-60%,堆积发酵2-3天,观察麦麸长出白色菌丝,测试温度为45-60℃,进行深翻一次,之后每天深翻一次,控制温度发酵50-60℃,6-8天后转移到发酵床上使用;

    b、发酵床的制作:将发酵床垫料按质量比为:锯末屑20%,稻壳25%,秸杆料与松毛45%,深层土8.5%,盐0.15%,微生物原种1.35%准备好待用;发酵床采用分层铺设,最底层为第一层,用秸杆料与松毛垫30-40cm厚;第二层采用锯末屑和稻壳铺设15-20cm,锯末屑:稻壳=2:1;第三层采用锯末屑和稻壳铺设设15-20cm,锯末屑:稻壳=1:2;第四层为最上层全部用稻壳铺设10cm;再把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混合均匀,平均分成三份待用;发酵床每层垫料之间均匀撒一份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的混合料隔开;每层垫料的水份控制在50-60%,发酵3天后,将猪群转在发酵床上饲养;

    (3)、猪群的管理:将猪龄为55-65日的保育仔猪转移到发酵床上饲养,饲养密度为0.8-1.2平方米/头,每天对垫料翻抛一次,翻动深度为15-20cm,并控制垫料水分为40-50%,每10天对水泥地面和墙面喷洒消毒1次,保育仔猪在发酵床饲喂至140天后,将仔猪猪群转至育肥猪舍,猪群转出后,在发酵床撒一层深层土、盐和微生物原种的混合料,然后再按1∶2的比例补足消耗的锯末屑和稻壳并堆积,发酵7天后,转进下一批保育仔猪进行饲养;

    (4)、鸡群的管理:将日龄为20日以上的脱温鸡转入饲养室上层的鸡舍中,饲养密度为20-30只/每平米,每天饲喂4次,并保持舍内空气流通良好,舍内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饲养至100天后转到室外林下散养;

    (5)发酵床垫料的后期处理:发酵床使用2-3年后,微生物有益菌种降解能力下降,饲养室内出现氨味、臭味,垫料用手指轻轻揉搓全部变成粉末,此时垫料已经不能继续使用,将垫料移出猪栏制作有机肥出售。

    按上述方式养殖,饲养室被隔网分成上、下两层,上层养殖日龄为20日以上的脱温鸡,下层通过发酵床养殖保育仔猪,鸡群产生的粪便和残饲料通过隔网漏到发酵床上,仔猪产生的粪便和残饲料直接堆积在发酵床上,它们都能通过发酵床上的微生物菌种分解和转化,在分解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使饲养室长期保持在22-25℃;夏天可以通过强制降温,加强空气对流来保持室内温度,为仔猪和脱温鸡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小禽畜的应激反应,减小了疾病的产生;同时发酵床中粪尿部分转化成菌体蛋白质,供猪啃食,提高了饲料的来源,可节省饲料15%,降低饲喂成本10%。本发明结合脱温鸡和保育仔猪的生长特性和生理需要,充分利用饲养空间,在相同的饲养密度下,与常规养殖方式相比,可节约了占地40%,节省基础建设投资30%。

    关 键  词:
    种猪 立体 生态 发酵 养殖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猪与鸡的立体生态发酵床养殖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35868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