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7344254
  • 上传时间:2019-10-04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362.8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651546.7

    申请日:

    20170802

    公开号:

    CN107836330A

    公开日:

    201803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25/09,A01G25/16,A01M7/00

    主分类号:

    A01G25/09,A01G25/16,A01M7/00

    申请人:

    广西南宁东能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汪任斌

    地址: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新区科园东五路4号工业园3号

    优先权:

    CN201710651546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赵永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包括喷灌壳体以及设置在喷灌壳体顶部的喷灌箱,喷灌箱下方的喷灌壳体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顶壁转接有第一锥状轮,第一锥状轮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段穿过第一腔室内顶壁且转接的拌和轴,第一腔室下方的喷灌壳体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左侧伸延末梢互通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一滑接腔,第一滑接腔顶部伸延段位于第一腔室的左侧相对位置,第一腔室左侧内壁与第二腔室顶部伸延段内的右侧内壁之间转接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转接轴;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寿命强,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喷灌的工作效率以及喷灌质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包括喷灌壳体以及设置在喷灌壳体顶部的喷灌箱,其特征在于:喷灌箱下方的喷灌壳体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内顶壁转接有第一锥状轮,第一锥状轮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段穿过第一腔室内顶壁且转接的拌和轴,第一腔室下方的喷灌壳体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左侧伸延末梢互通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一滑接腔,第一滑接腔顶部伸延段位于第一腔室的左侧相对位置,第一腔室左侧内壁与第二腔室顶部伸延段内的右侧内壁之间转接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转接轴,第一转接轴左侧伸延末梢探到第一滑接腔内,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末梢探到第一腔室内,第一转接轴左右两侧末梢均固定设有第二锥状轮,第一腔室内第二锥状轮与第一锥状轮左端咬合连接,第二腔室右侧伸延末梢互通设有向下伸延设置的第二滑接腔,第一滑接腔内滑接有第一滑接块,第二滑接腔内设有第二滑接块,第二腔室内部中间位置与前后内壁转接的第二转接轴,第二转接轴固定设有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左右两侧末梢均设有导接杆,左右两侧导接杆上均滑接有滑接套,左右两侧滑接套离开导接杆一侧分别与第一滑接块前端以及与第二滑接块前端转接,连接杆中间底部位置固定设有向下伸延的转换杆,转换杆内设有导接滑接槽,转换杆底部配合连接有转换装置,第二滑接腔上方的喷灌壳体内设有截流装置,第二滑接腔内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缓冲软垫,喷灌壳体顶面设置有灯座,灯座上设置有光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灌箱左侧的所述喷灌壳体顶部设有喷灌驱动装置,所述喷灌箱右侧的所述喷灌壳体顶部设有泵体,所述喷灌驱动装置包括底端与所述喷灌壳体顶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左端面设有喷灌头,所述第一输送管右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泵体顶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输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拌和轴顶部伸延段探到所述喷灌箱内且末梢与所述喷灌箱内顶壁转接,所述喷灌箱内的所述拌和轴外表面设有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左侧内顶壁设有第一内凹面,所述第二腔室右侧内底壁设有第二内凹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接块顶端面内设有拌和驱动装置,所述拌和驱动装置顶端面配合连接有探到所述第一滑接块顶端面外且用以与所述第一滑接腔内的所述第二锥状轮咬合连接的第三锥状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轴下方的所述第二腔室内底壁内的滑接槽,所述滑接槽内左右伸延设置螺状杆,所述螺状杆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导接驱动块,所述螺状杆左侧伸延末梢与所述滑接槽左侧内壁转接,所述螺状杆右侧伸延末梢与转换驱动装置配合连接,所述转换驱动装置外表面设置于所述滑接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导接驱动块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顶部伸延段探到所述第二腔室内且顶部前端固定设有探到所述导接滑接槽内且滑接的滑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接腔顶部且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内底部与所述第二滑接腔内顶部互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接槽内滑接有截流块,所述截流块底部末梢与所述第二滑接块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接槽左侧的所述喷灌壳体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导出管,所述第一导出管顶部伸延末梢与所述喷灌箱内底部互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接槽右侧的所述喷灌壳体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导出管,所述第二导出管顶部伸延末梢与所述泵体底部互通设置,所述第一导出管底部伸延末梢与所述第二导出管底部伸延末梢之间连接有穿过所述第一滑接槽且互通设置的第三导出管,所述截流块顶部内设有过道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控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顶部右侧的光控器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左侧面顶部的灯体,所述光控器和所述灯体电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灌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

    背景技术

    水资源是宝贵的,尤其在雨水不充沛的缺水地区,在这些地方,农业灌溉需要严格遵守节水的原则进行,以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原有的粗放式灌溉早已不适应现代需求,精细化管理成为发展方向,这其中滴灌尤其节水,但是其设备投入大,成本高,而喷灌成本较低且较为节水,现有的喷罐车采用机油驱动,不太环保,且喷罐车内不具有拌合功能,当需要向水中加药剂时,无法实现自动拌合,导致溶液浓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包括喷灌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喷灌壳体顶部的喷灌箱,所述喷灌箱下方的所述喷灌壳体内设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顶壁转接有第一锥状轮,所述第一锥状轮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段穿过所述第一腔室内顶壁且转接的拌和轴,所述第一腔室下方的所述喷灌壳体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左侧伸延末梢互通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一滑接腔,所述第一滑接腔顶部伸延段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左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一腔室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二腔室顶部伸延段内的右侧内壁之间转接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转接轴,所述第一转接轴左侧伸延末梢探到所述第一滑接腔内,所述第一转接轴右侧伸延末梢探到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转接轴左右两侧末梢均固定设有第二锥状轮,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二锥状轮与所述第一锥状轮左端咬合连接,所述第二腔室右侧伸延末梢互通设有向下伸延设置的第二滑接腔,所述第一滑接腔内滑接有第一滑接块,所述第二滑接腔内设有第二滑接块,所述第二腔室内部中间位置与前后内壁转接的第二转接轴,所述第二转接轴固定设有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左右两侧末梢均设有导接杆,左右两侧所述导接杆上均滑接有滑接套,左右两侧所述滑接套离开所述导接杆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接块前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滑接块前端转接,所述连接杆中间底部位置固定设有向下伸延的转换杆,所述转换杆内设有导接滑接槽,所述转换杆底部配合连接有转换装置,所述第二滑接腔上方的所述喷灌壳体内设有截流装置,所述第二滑接腔内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缓冲软垫,所述喷灌壳体顶面设置有灯座,所述灯座上设置有光控装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喷灌箱左侧的所述喷灌壳体顶部设有喷灌驱动装置,所述喷灌箱右侧的所述喷灌壳体顶部设有泵体,所述喷灌驱动装置包括底端与所述喷灌壳体顶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输送管,所述第一输送管左端面设有喷灌头,所述第一输送管右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泵体顶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设有第二输送管。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拌和轴顶部伸延段探到所述喷灌箱内且末梢与所述喷灌箱内顶壁转接,所述喷灌箱内的所述拌和轴外表面设有叶片。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腔室左侧内顶壁设有第一内凹面,所述第二腔室右侧内底壁设有第二内凹面。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接块顶端面内设有拌和驱动装置,所述拌和驱动装置顶端面配合连接有探到所述第一滑接块顶端面外且用以与所述第一滑接腔内的所述第二锥状轮咬合连接的第三锥状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轴下方的所述第二腔室内底壁内的滑接槽,所述滑接槽内左右伸延设置螺状杆,所述螺状杆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导接驱动块,所述螺状杆左侧伸延末梢与所述滑接槽左侧内壁转接,所述螺状杆右侧伸延末梢与转换驱动装置配合连接,所述转换驱动装置外表面设置于所述滑接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导接驱动块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顶部伸延段探到所述第二腔室内且顶部前端固定设有探到所述导接滑接槽内且滑接的滑接头。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接腔顶部且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一滑接槽,所述第一滑接槽内底部与所述第二滑接腔内顶部互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接槽内滑接有截流块,所述截流块底部末梢与所述第二滑接块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接槽左侧的所述喷灌壳体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导出管,所述第一导出管顶部伸延末梢与所述喷灌箱内底部互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接槽右侧的所述喷灌壳体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导出管,所述第二导出管顶部伸延末梢与所述泵体底部互通设置,所述第一导出管底部伸延末梢与所述第二导出管底部伸延末梢之间连接有穿过所述第一滑接槽且互通设置的第三导出管,所述截流块顶部内设有过道孔。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光控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顶部右侧的光控器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左侧面顶部的灯体,所述光控器和所述灯体电连接,当环境亮度不佳时,所述光控器感知到后将信号传给所述灯体并控制所述灯体亮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滑接腔内滑接第一滑接块,第二滑接腔内设第二滑接块,第二腔室内部中间位置与前后内壁转接的第二转接轴,第二转接轴固定设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左右两侧末梢均设导接杆,左右两侧导接杆上均滑接滑接套,左右两侧滑接套离开导接杆一侧分别与第一滑接块前端以及与第二滑接块前端转接,连接杆中间底部位置固定设向下伸延的转换杆,转换杆内设导接滑接槽,转换杆底部配合连接转换装置,第二滑接腔上方的喷灌壳体内设截流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拌和工作的传动工作以及截流装置开启和关闭工作,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通过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转接轴下方的第二腔室内底壁内的滑接槽,滑接槽内左右伸延设置螺状杆,螺状杆上螺状纹配合连接导接驱动块,螺状杆左侧伸延末梢与滑接槽左侧内壁转接,螺状杆右侧伸延末梢与转换驱动装置配合连接,转换驱动装置外表面设置于滑接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导接驱动块顶部固定设向上伸延设置的驱动杆,驱动杆顶部伸延段探到第二腔室内且顶部前端固定设探到导接滑接槽内且滑接的滑接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三锥状轮与第二锥状轮离合控制以及截流装置的开启和闭合工作,提高了自动控制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了使用效率。

    3.通过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滑接腔顶部且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一滑接槽,第一滑接槽内底部与第二滑接腔内顶部互通设置,第一滑接槽内滑接有截流块,截流块底部末梢与第二滑接块顶端面固定连接,第一滑接槽左侧的喷灌壳体内设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导出管,第一导出管顶部伸延末梢与喷灌箱内底部互通设置,第一滑接槽右侧的喷灌壳体内设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导出管,第二导出管顶部伸延末梢与泵体底部互通设置,第一导出管底部伸延末梢与第二导出管底部伸延末梢之间连接穿过第一滑接槽且互通设置的第三导出管,截流块顶部内设过道孔,从而实现开启供应喷灌水以及闭合停止供应喷灌水工作,提高喷灌操控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拌和工作的离合连接以及供应喷灌水的开启和闭合工作,减少损耗,提高使用寿命,同时,能实现持续控制拌和工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喷灌的工作效率以及喷灌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喷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滑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包括喷灌壳体5以及设置在所述喷灌壳体5顶部的喷灌箱6,所述喷灌箱6下方的所述喷灌壳体5内设有第一腔室54,所述第一腔室54内顶壁转接有第一锥状轮541,所述第一锥状轮541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段穿过所述第一腔室54内顶壁且转接的拌和轴61,所述第一腔室54下方的所述喷灌壳体5内设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二腔室52,所述第二腔室52左侧伸延末梢互通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一滑接腔51,所述第一滑接腔51顶部伸延段位于所述第一腔室54的左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一腔室54左侧内壁与所述第二腔室52顶部伸延段内的右侧内壁之间转接有左右伸延设置的第一转接轴543,所述第一转接轴543左侧伸延末梢探到所述第一滑接腔51内,所述第一转接轴543右侧伸延末梢探到所述第一腔室54内,所述第一转接轴543左右两侧末梢均固定设有第二锥状轮542,第一腔室54内所述第二锥状轮542与所述第一锥状轮541左端咬合连接,所述第二腔室52右侧伸延末梢互通设有向下伸延设置的第二滑接腔53,所述第一滑接腔51内滑接有第一滑接块511,所述第二滑接腔53内设有第二滑接块531,所述第二腔室52内部中间位置与前后内壁转接的第二转接轴523,所述第二转接轴523固定设有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连接杆524,所述连接杆524左右两侧末梢均设有导接杆5241,左右两侧所述导接杆5241上均滑接有滑接套525,左右两侧所述滑接套525离开所述导接杆5241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接块511前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滑接块531前端转接,所述连接杆524中间底部位置固定设有向下伸延的转换杆526,所述转换杆526内设有导接滑接槽5261,所述转换杆526底部配合连接有转换装置,所述第二滑接腔53上方的所述喷灌壳体5内设有截流装置,所述第二滑接腔53内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缓冲软垫530,所述喷灌壳体5顶面设置有灯座91,所述灯座91上设置有光控装置。

    其中,所述喷灌箱6左侧的所述喷灌壳体5顶部设有喷灌驱动装置7,所述喷灌箱6右侧的所述喷灌壳体5顶部设有泵体8,所述喷灌驱动装置7包括底端与所述喷灌壳体5顶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输送管71,所述第一输送管71左端面设有喷灌头73,所述第一输送管71右端设有第一连接部72,所述泵体8顶部设有第二连接部82,所述第二连接部8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72之间设有第二输送管81,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喷灌工作,提高了喷灌的效率以及喷灌范围。

    其中,所述拌和轴61顶部伸延段探到所述喷灌箱6内且末梢与所述喷灌箱6内顶壁转接,所述喷灌箱6内的所述拌和轴61外表面设有叶片62,从而实现快速控制拌和工作,提高拌和均匀性。

    其中,所述第二腔室52左侧内顶壁设有第一内凹面521,所述第二腔室52右侧内底壁设有第二内凹面522。

    其中,所述第一滑接块511顶端面内设有拌和驱动装置512,所述拌和驱动装置512顶端面配合连接有探到所述第一滑接块511顶端面外且用以与所述第一滑接腔51内的所述第二锥状轮542咬合连接的第三锥状轮513,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三锥状轮513与第二锥状轮542离合连接控制,减少喷灌壳体5搬运或运输中产生的晃动而造成本装置的损耗,提高了本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轴523下方的所述第二腔室52内底壁内的滑接槽56,所述滑接槽56内左右伸延设置螺状杆561,所述螺状杆561上螺状纹配合连接有导接驱动块562,所述螺状杆561左侧伸延末梢与所述滑接槽56左侧内壁转接,所述螺状杆561右侧伸延末梢与转换驱动装置563配合连接,所述转换驱动装置563外表面设置于所述滑接槽56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所述导接驱动块562顶部固定设有向上伸延设置的驱动杆564,所述驱动杆564顶部伸延段探到所述第二腔室52内且顶部前端固定设有探到所述导接滑接槽5261内且滑接的滑接头5641,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三锥状轮513与第二锥状轮542离合控制以及截流装置的开启和闭合工作,提高了自动控制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了使用效率。

    其中,所述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接腔53顶部且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一滑接槽55,所述第一滑接槽55内底部与所述第二滑接腔53内顶部互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接槽55内滑接有截流块551,所述截流块551底部末梢与所述第二滑接块531顶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接槽55左侧的所述喷灌壳体5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导出管552,所述第一导出管552顶部伸延末梢与所述喷灌箱6内底部互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接槽55右侧的所述喷灌壳体5内设有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导出管554,所述第二导出管554顶部伸延末梢与所述泵体8底部互通设置,所述第一导出管552底部伸延末梢与所述第二导出管554底部伸延末梢之间连接有穿过所述第一滑接槽55且互通设置的第三导出管553,所述截流块551顶部内设有过道孔5510,从而实现开启供应喷灌水以及闭合停止供应喷灌水工作,提高喷灌操控效率。

    其中,所述光控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91顶部右侧的光控器93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座91左侧面顶部的灯体92,所述光控器93和所述灯体92电连接,当环境亮度不佳时,所述光控器93感知到后将信号传给所述灯体92并控制所述灯体92亮起。

    初始状态时,导接驱动块562位于滑接槽56内的最右侧位置,此时,由导接驱动块562带动驱动杆564前端面的滑接头5641最大程度位于导接滑接槽5261内的上方位置,此时,转换杆526为竖直状态,同时,使第二转接轴523上的连接杆524为水平直线状态,此时,由连接杆524左侧的导接杆5241带动第一滑接块511位于第一滑接腔51内的最底部位置,同时,由连接杆524右侧的导接杆5241带动第二滑接块531位于第二滑接腔53内的最顶部位置,此时,使第一滑接块511顶部的第三锥状轮513最大程度离开第一滑接腔51内的第二锥状轮542,同时,使第二滑接块531带动截流块551完全位于第一滑接槽55内,此时,使截流块551内的过道孔5510位于第一导出管552上方的第一滑接槽55内。

    当拌和喷灌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移动至需要喷灌的位置,接着将已经混合完成的溶液加入喷灌箱6内,然后通过转换驱动装置563带动螺状杆561转动,由螺状杆56带动导接驱动块562逐渐沿滑接槽56内的左侧向滑动,此时,由导接驱动块562带动驱动杆564前端面的滑接头5641逐渐向左侧移动,同时,由滑接头5641伸延导接滑接槽5261内的底部方向滑动,此时,使滑接头5641带动转换杆526逐渐沿第二转接轴523的中心线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由第二转接轴523带动连接杆524逐渐沿第二转接轴523的中心线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由左侧的导接杆5241带动左侧滑接套525上转接的第一滑接块511逐渐沿第一滑接腔51内的顶部方向滑动,同时,由右侧的导接杆5241带动右侧滑接套525上转接的第二滑接块531逐渐沿第二滑接腔53内的底部方向滑动,此时,第一滑接块511带动顶部的第三锥状轮513逐渐靠近第一滑接腔51内的第二锥状轮542,同时,第二滑接块531带动截流块551底部段逐渐滑入第二滑接腔53内,使截流块551上的过道孔5510逐渐靠近第一导出管552,此时左右两侧的导接杆5241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滑接套525伸缩滑接,直至如图3所示导接驱动块562移动至滑接槽56内的最左侧位置时,此时控制转换驱动装置563停止转动,使第一滑接块511顶部的第三锥状轮513与第一滑接腔51内的第二锥状轮542完全咬合连接,同时,使第二滑接块531滑动至第二滑接腔53内的最底部位置,同时使第二滑接块531带动截流块551底部段最大程度探到第二滑接腔53内,此时,使截流块551内的过道孔5510完全与第一导出管552相重合,同时,左侧的滑接套525顶端面与第一内凹面521内斜部壁相抵接,右侧的滑接套525底端面与第二内凹面522内斜部壁相抵接,然后通过拌和驱动装置512控制第三锥状轮513转动,进而由第三锥状轮513带动第一滑接腔51内的第二锥状轮542转动,并由第一滑接腔51内的第二锥状轮542带动第一转接轴543以及第一腔室54内的第二锥状轮542转动,进而由第一腔室54内的第二锥状轮542带动第一锥状轮541以及第一锥状轮541顶部的拌和轴61转动实现拌和工作,同时控制泵体8开启,使喷灌箱6内的水依次经第一导出管552、第三导出管553和第二导出管554进而泵体8加压后经第二输送管81输送至第一输送管71内,最后通过第一输送管71上的喷灌头73喷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第一滑接腔内滑接第一滑接块,第二滑接腔内设第二滑接块,第二腔室内部中间位置与前后内壁转接的第二转接轴,第二转接轴固定设向左右两侧伸延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左右两侧末梢均设导接杆,左右两侧导接杆上均滑接滑接套,左右两侧滑接套离开导接杆一侧分别与第一滑接块前端以及与第二滑接块前端转接,连接杆中间底部位置固定设向下伸延的转换杆,转换杆内设导接滑接槽,转换杆底部配合连接转换装置,第二滑接腔上方的喷灌壳体内设截流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拌和工作的传动工作以及截流装置开启和关闭工作,提高了自动化控制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2.通过转换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转接轴下方的第二腔室内底壁内的滑接槽,滑接槽内左右伸延设置螺状杆,螺状杆上螺状纹配合连接导接驱动块,螺状杆左侧伸延末梢与滑接槽左侧内壁转接,螺状杆右侧伸延末梢与转换驱动装置配合连接,转换驱动装置外表面设置于滑接槽右侧内壁内且固定连接,导接驱动块顶部固定设向上伸延设置的驱动杆,驱动杆顶部伸延段探到第二腔室内且顶部前端固定设探到导接滑接槽内且滑接的滑接头,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第三锥状轮与第二锥状轮离合控制以及截流装置的开启和闭合工作,提高了自动控制率,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了使用效率。

    3.通过截流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滑接腔顶部且向上伸延设置的第一滑接槽,第一滑接槽内底部与第二滑接腔内顶部互通设置,第一滑接槽内滑接有截流块,截流块底部末梢与第二滑接块顶端面固定连接,第一滑接槽左侧的喷灌壳体内设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一导出管,第一导出管顶部伸延末梢与喷灌箱内底部互通设置,第一滑接槽右侧的喷灌壳体内设上下伸延设置的第二导出管,第二导出管顶部伸延末梢与泵体底部互通设置,第一导出管底部伸延末梢与第二导出管底部伸延末梢之间连接穿过第一滑接槽且互通设置的第三导出管,截流块顶部内设过道孔,从而实现开启供应喷灌水以及闭合停止供应喷灌水工作,提高喷灌操控效率。

    4.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实现自动控制拌和工作的离合连接以及供应喷灌水的开启和闭合工作,减少损耗,提高使用寿命,同时,能实现持续控制拌和工作,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喷灌的工作效率以及喷灌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关 键  词:
    一种 新能源 精细 喷灌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新能源精细化喷灌车.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34425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