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烫咖啡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烫咖啡杯.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04426.2 (22)申请日 2016.10.09 (73)专利权人 台州市黄岩恒龙工艺品有限公司 地址 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 工业区 (72)发明人 陈能 (51)Int.Cl. A47G 19/2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烫咖啡杯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烫咖啡杯, 包括杯 体和杯盖, 所述杯盖的下沿设置有与杯体的上沿 相适配的卡槽, 所述杯盖顶部的边缘设置有出水 口; 杯体上套设有隔热套。 杯体采用竹纤维制成。
2、, 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 具有 天然抗菌、 抑菌、 除螨、 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 杯 盖采用硅胶制成, 具有较好的形变恢复能力; 本 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 健康环保, 使用过程 中无有害物质产生, 对使用者无伤害; 2、 具有防 烫功能, 方便使用者握持杯体。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482406 U 2017.09.12 CN 206482406 U 1.一种防烫咖啡杯, 包括杯体(1)和杯盖(2), 所述杯盖(2)的下沿设置有与杯体(1)的 上沿相适配的卡槽(21), 所述杯盖(2)顶部的边缘设置有出水口(22); 其特征是, 杯体(1)。
3、上 套设有隔热套(3); 在隔热套(3)的内侧嵌设有第一环形磁条(4), 以及在杯体(1)的外侧也 对应地嵌设有第二环形磁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咖啡杯, 其特征是, 所述隔热套(3)由硅胶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咖啡杯, 其特征是, 所述隔热套(3)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 防滑条(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烫咖啡杯, 其特征是, 相邻防滑条(31)的间距为2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咖啡杯, 其特征是, 所述杯盖(2)采用硅胶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咖啡杯, 其特征是, 所述卡槽(21)包括内环壁(211)和外 环壁(212), 所述。
4、内环壁(211)深度小于外环壁(212)的深度; 所述外环壁(212)的端面上设 置有导向部(213), 所述导向部(213)朝向内环壁(211)的一侧呈凸出设置; 所述导向部 (213)的内侧边缘与内环壁(211)的距离小于杯体(1)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咖啡杯, 其特征是, 于所述杯盖(2)的顶部且靠近出水口 (22)内侧设置有凹槽(23); 所述凹槽(23)靠近出水口(22)一侧的壁体为圆弧形, 另一侧的 壁体为弧形且呈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烫咖啡杯, 其特征是, 所述内环壁(211)的纵向截面呈半圆 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烫咖啡杯, 其特征是,。
5、 所述杯盖(2)顶部设置有透气孔(24)。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482406 U 2 防烫咖啡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具, 更具体地说, 它涉及一种防烫咖啡杯。 背景技术 0002 市面上常见的组合式咖啡杯, 一般由杯体和杯盖组成; 杯盖的下沿设置有与杯体 的上沿相适配的卡槽, 如此, 只需要将杯盖直接扣在杯体的上沿即可, 同时, 杯盖顶部的边 缘设置有出水口, 供使用者饮用咖啡。 众所周知, 刚泡出的咖啡温度较高, 会使得杯体的温 度也较高, 使用者无法直接用手握住杯体, 只能抓住杯盖, 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
6、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咖啡杯, 能够方 便使用者在杯体温度较高时也能够握持。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防烫咖啡杯, 包括杯体和杯盖, 所述杯盖的下沿设置有与杯体的上沿相适配 的卡槽, 所述杯盖顶部的边缘设置有出水口; 其特征是, 杯体上套设有隔热套; 在隔热套的 内侧嵌设有第一环形磁条, 以及在杯体的外侧也对应地嵌设有第二环形磁条。 0006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通过在杯体上套设所述隔热套, 使得使用者能够握在隔热套 上, 不与杯体直接接触, 不会因杯体的温度过高而受到影响。 0007 优选地, 所述隔热套由聚丙烯材料制成。 0。
7、008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隔热套采用硅胶制成, 能够起到良好的隔热性能。 0009 优选地, 所述隔热套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防滑条。 0010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通过设置防滑条, 能够增加隔热套的防滑性, 如此, 使用者握 在隔热套上时, 不易打滑。 0011 优选地, 相邻防滑条的间距为24mm。 0012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在保证隔热套的防滑性的前提下, 能够让使用者的手部感到 更加舒适。 0013 优选地, 所述杯盖采用硅胶制成。 0014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若杯盖采用塑料或纸材料制成, 多次拆装后, 杯盖会出现永久 性的变形, 导致其密封性变差; 而在采用硅胶材料后, 使得杯盖具。
8、有一定的形变记忆特性, 无论怎么扭曲变形, 其均能够恢复如初。 0015 优选地, 所述卡槽包括内环壁和外环壁, 所述内环壁深度小于外环壁的深度; 所述 外环壁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部, 所述导向部朝向内环壁的一侧呈凸出设置; 所述导向部的 内侧边缘与内环壁的距离小于杯体的厚度。 0016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将杯盖扣在杯体上时, 使杯体的上沿卡入到卡槽内, 在卡入的 过程中, 由于导向部的内侧边缘与内环壁的距离小于杯体的厚度, 杯体上的端面会先与导 向部接触, 那么在导向部的作用下, 所述外环壁会逐渐扩张, 使得导向部与内环壁的距离逐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482406 U 3。
9、 渐变得与杯体的厚度; 当杯体的上沿卡入到变形后的卡槽内后, 由于杯盖由硅胶制成, 具有 一定的弹性, 因此, 杯体的上沿会被紧紧地夹持于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 形成良好的密封。 0017 优选地, 于所述杯盖的顶部且靠近出水口内侧设置有凹槽; 所述凹槽靠近出水口 一侧的壁体为圆弧形, 另一侧的壁体为弧形且呈倾斜设置。 0018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使用者在饮用咖啡时, 其上嘴唇能够进入到凹槽内, 进而不会 被杯盖顶住, 从而能够让使用者的口部能够张的更开, 更容易饮用。 0019 优选地, 所述内环壁的纵向截面呈半圆形。 0020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在杯体的上沿卡入到卡槽内后, 会对内环壁造。
10、成一定的挤压, 使内环壁发生变形, 在变形的同时, 由于内环壁的纵向截面为半圆形, 其与杯体的侧壁会一 直保持为线接触, 从而保证密封性。 0021 优选地, 所述杯盖顶部设置有透气孔。 0022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 使用者在饮用咖啡时, 由于杯体内的咖啡减小, 会使得杯体内 的气压降低, 从而导致杯盖凹陷变形, 影响杯盖的密封性; 因此, 通过设置上述的透气孔, 当 杯体内的气压减小时, 外部的空气能够通过透气孔进入到杯体内, 以使杯体内的气压保持 平衡, 从而避免杯盖发生凹陷变形。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实施例中密封式咖啡杯的整体结构图; 0024 图2为实施例中杯盖的剖视图; 002。
11、5 图3为实施例中隔热套的结构图; 0026 图4为实施例中杯体的结构图。 0027 附图标记: 1、 杯体; 2、 杯盖; 21、 卡槽; 211、 内环壁; 212、 外环壁; 213、 导向部; 22、 出 水口; 23、 凹槽; 24、 透气孔; 3、 隔热套; 31、 防滑条; 4、 第一环形磁条; 5、 第二环形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但本实用新型的实 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29 实施例1: 0030 参照图1, 一种密封式咖啡杯, 包括杯体1、 杯盖2以及套设于杯体1上的隔热套3, 其 中, 杯体1采用竹纤维制成。
12、, 杯盖2和隔热套3采用硅胶制成。 0031 杯盖2顶部的边缘设置有用于饮用咖啡的出水口22, 杯盖2的顶部且靠近出水口22 内侧设置有凹槽23, 凹槽23靠近出水口22一侧的壁体为圆弧形, 另一侧的壁体为弧形且呈 倾斜设置, 以更好的贴合使用者的上嘴唇。 0032 杯盖2顶部还设置有透气孔24, 透气孔24的直径约为1mm。 0033 参照图1、 图2, 杯盖2的下沿设置有与杯体1的上沿相适配的卡槽21, 卡槽21包括内 环壁211和外环壁212, 内环壁211深度小于外环壁212的深度; 内环壁211的纵向截面呈半圆 形, 外环壁212的端面上设置有导向部213, 导向部213朝向内环壁2。
13、11的一侧呈凸出设置, 进 而导向部213的内侧边缘与内环壁211的距离小于杯体1的厚度。 0034 参照图3, 隔热套3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防滑条31, 相邻防滑条31的间距为24mm。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482406 U 4 0035 参照图3、 图4, 另外, 在隔热套3的内侧嵌设有第一环形磁条4, 以及在杯体1的外侧 也对应地嵌设有第二环形磁条5; 如此, 当隔热套3套于杯体1上时, 能够通过第一环形磁条4 牢牢的吸附于杯体1上, 进而能够防止使用者在放下杯体1时产生的震动使隔热套3从杯体1 上滑落。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482406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482406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482406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