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培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培育装置.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476142.4 (22)申请日 2017.05.02 (73)专利权人 联合国际农林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市派潭镇 派潭村潘屋上围1号旧矿场办公大楼 (72)发明人 梁承丰 邓阳秋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代理人 杨昕昕 董云 (51)Int.Cl. A01G 9/02(2006.01) A01G 7/06(2006.01) A01G 27/00(2006.01) A01C 23/02(2006.0。
2、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培育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培育装置, 包括筒 体, 所述筒体内部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软管, 所 述软管上设有喷头, 所述喷头上设有过滤网, 所 述筒体的底部和两侧均为镂空结构, 所述筒体一 侧上设有进水口, 另一侧上设有进风口, 所述进 风口连接有吹风机; 该新型培育装置通过均匀排 布在土壤内的软管, 使种植有植物的土壤得到均 匀和充分的水分、 营养液的滋润, 且通过吹风机 使土壤通风性增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6963421 U 2018.02.06 CN 206963421 U 1.一种新型培育装置, 其特。
3、征在于: 包括筒体, 所述筒体内部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软 管, 所述软管上设有喷头, 所述喷头上设有过滤网, 所述筒体的底部和两侧均为镂空结构, 所述筒体一侧上设有进水口, 另一侧上设有进风口, 所述进风口连接有吹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培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软 管均匀分布在筒体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培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内部设有中空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培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还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设有一个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新型培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和通孔分别通过筒。
4、 体上的中空层连接于进水口和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培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长度与筒体长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培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的直径为0.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培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网为防沙过滤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培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头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喷 头均匀分布在软管上。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963421 U 2 一种新型培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养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的培养装置,。
5、 只能通过从土壤的表面上浇水和营养液, 而水和营养液难以到 达植物茎部。 0003 CN201620015057公开了一种植物培育装置, 包括用于收容植物和土壤的敞口容 器, 所述容器还设置有多个侧壁孔和多个管道, 所述多个侧壁孔设置在所述容器的侧壁上, 所述多个管道一端与所述容器侧壁的所述多个侧壁孔对应一体成型并收容于所述容器内, 所述多个管道另一端设置有开口, 所述多个管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管道孔; 该专利 CN201620015057通过在容器侧壁设置侧壁孔并一体成型管道和管道孔, 使容器内层土壤可 充分与外界空气接触, 提升了容器内层土壤的通风性, 并可通过浸泡容器的管道和管道孔, 使容。
6、器内层土壤充分吸收营养液, 改善了植物培育生长的环境, 并同时避免了营养液的资 源浪费; 但该专利CN201620015057的内部管道只能延伸在容器的两侧, 无法真正地使植物 茎部得到充分的水分和营养。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培育装置, 其能够通过 均匀排布在土壤内的软管, 使种植有植物的土壤得到均匀和充分的水分、 营养液的滋润, 且 通过吹风机使土壤通风性增强。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培育装置, 包括筒体, 所述筒体内部设有竖直向上延伸 的软管, 所述软管上设有喷头, 所述喷头上设有过滤网, 所述筒体的底部和两侧均为镂空结 构。
7、, 所述筒体一侧上设有进水口, 另一侧上设有进风口, 所述进风口连接有吹风机。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软管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软管均匀分布在筒体底部。 使土壤的整体 湿润和通风更加均匀。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筒体内部设有中空层。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还设有通孔, 所述通孔设有一个以上。 通过通孔加大 对整体湿润和通风的作用。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软管和通孔分别通过筒体上的中空层连接于进水口和进风口。 通 过分别切换进水口和进风口的作用, 切换加送水分至土壤或送风至土壤中。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软管长度与筒体长度相同。 结构稳定。 0011 作为优选, 所。
8、述软管的直径为0.5cm。 直径较小, 不会阻碍植物茎部的自然发展。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过滤网为防沙过滤网。 有效防沙, 防止土壤塞住喷头。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喷头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喷头均匀分布在软管上。 通过喷头使土壤 等到均匀的通风和水分。 0014 工作原理: 首先将带有土壤的植株种植在该培育装置上, 而软管均匀排布中土壤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963421 U 3 中, 通过进水管导入水, 使水经过筒体的中空层到达软管上, 进而从排布在软管上的喷头和 通孔喷出, 使土壤得到水分, 当需要通风时, 关闭水管, 启动吹风机, 使风从喷头和通孔吹 去, 增。
9、强土壤的通风性。 001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其优点在于: 筒体内部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软管, 软 管上设有喷头, 喷头上设有过滤网, 筒体的底部和两侧均为镂空结构, 筒体一侧上设有进水 口, 另一侧上设有进风口, 进风口连接有吹风机, 通过均匀排布在土壤内的软管, 使种植有 植物的土壤得到均匀和充分的水分、 营养液的滋润, 且通过吹风机使土壤通风性增强。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参照附图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新型培育装置的基板构造, 其中: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A;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培育装置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0。
10、020 图4为本实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B。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清楚说明起见, 下面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对新型培育装置加以说明。 应当理 解, 本实用新型并不受其限制。 0023 实施例1 0024 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的新型培育装置, 包括筒体1, 所述筒体1内部设有竖 直向上延伸的软管2, 所述软管2上设有喷头3, 所述喷头3上设有过滤网4, 所述筒体1的底部 和两侧均为镂空结构, 所述筒体1一侧上设有进水口5, 另一侧上设有进风口6, 所述进风口6 连接有吹风机7。 0025 所述软管2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软管2均匀分布在筒体1底部。
11、。 使土壤的整体湿润和 通风更加均匀。 0026 所述筒体1内部设有中空层8。 0027 所述软管2和通孔9分别通过筒体1上的中空层8连接于进水口5和进风口6。 通过分 别切换进水口5和进风口6的作用, 切换加送水分至土壤或送风至土壤中。 0028 所述软管2长度与筒体1长度相同。 结构稳定。 0029 所述软管2的直径为0.5cm。 直径较小, 不会阻碍植物茎部的自然发展。 0030 所述过滤网4为防沙过滤网。 有效防沙, 防止土壤塞住喷头。 0031 所述喷头3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喷头3均匀分布在软管2上。 通过喷头3使土壤等到 均匀的通风和水分。 0032 首先将带有土壤的植株种植在该培。
12、育装置上, 而软管2均匀排布中土壤中, 通过进 水管导入水, 使水经过筒体1的中空层8到达软管2上, 进而从排布在软管2上的喷头3喷出, 使土壤得到水分, 当需要通风时, 关闭水管, 启动吹风机7, 使风从喷头吹去, 增强土壤的通 风性。 003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其优点在于: 筒体内部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软管, 软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963421 U 4 管上设有喷头, 喷头上设有过滤网, 筒体的底部和两侧均为镂空结构, 筒体一侧上设有进水 口, 另一侧上设有进风口, 进风口连接有吹风机, 通过均匀排布在土壤内的软管, 使种植有 植物的土壤得到均匀和充分的水分。
13、、 营养液的滋润, 且通过吹风机使土壤通风性增强。 0034 实施例2 0035 如图1-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培育装置, 包括筒体1, 所述筒体1内部设有竖直 向上延伸的软管2, 所述软管2上设有喷头3, 所述喷头3上设有过滤网4, 所述筒体1的底部和 两侧均为镂空结构, 所述筒体1一侧上设有进水口5, 另一侧上设有进风口6, 所述进风口6连 接有吹风机7。 0036 所述软管2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软管2均匀分布在筒体1底部。 使土壤的整体湿润和 通风更加均匀。 0037 所述筒体1内部设有中空层8。 0038 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还设有通孔9, 所述通孔9设有一个以上。 通过通孔9加大对。
14、整 体湿润和通风的作用。 0039 所述软管2和通孔9分别通过筒体1上的中空层8连接于进水口5和进风口6。 通过分 别切换进水口5和进风口6的作用, 切换加送水分至土壤或送风至土壤中。 0040 所述软管2长度与筒体1长度相同。 结构稳定。 0041 所述软管2的直径为0.5cm。 直径较小, 不会阻碍植物茎部的自然发展。 0042 所述过滤网4为防沙过滤网。 有效防沙, 防止土壤塞住喷头。 0043 所述喷头3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喷头3均匀分布在软管2上。 通过喷头3使土壤等到 均匀的通风和水分。 0044 首先将带有土壤的植株种植在该培育装置上, 而软管2均匀排布中土壤中, 通过进 水管导。
15、入水, 使水经过筒体1的中空层8到达软管2上, 进而从排布在软管2上的喷头3和通孔 9喷出, 使土壤得到水分, 当需要通风时, 关闭水管, 启动吹风机7, 使风从喷头3和通孔9吹 去, 增强土壤的通风性。 004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其优点在于: 筒体内部设有竖直向上延伸的软管, 软 管上设有喷头, 喷头上设有过滤网, 筒体的底部和两侧均为镂空结构, 筒体一侧上设有进水 口, 另一侧上设有进风口, 进风口连接有吹风机, 通过均匀排布在土壤内的软管, 使种植有 植物的土壤得到均匀和充分的水分、 营养液的滋润, 且通过吹风机使土壤通风性增强, 筒体 的内壁上还设有通孔, 通孔设有一个以上。
16、, 通过通孔和喷头的双重对整体湿润和通风的作 用, 增大土壤的补充水分和通风的均匀性。 0046 上面参照附图清楚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但是, 应当理解, 本实用新型 并不受其限制。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 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963421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6963421 U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6963421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6963421 U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6963421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