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缩牵引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伸缩牵引带.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011489.8 (22)申请日 2017.08.14 (73)专利权人 刘纯坚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县 (72)发明人 刘纯坚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00 代理人 朱丽华 程凤儒 (51)Int.Cl. A01K 27/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伸缩牵引带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伸缩牵引带, 包含: 一 外壳, 具有一上壳壁、 一下壳壁及一侧壳壁; 一卷。
2、 筒, 组装在外壳内并且围绕一设置于外壳内的中 心轴转动; 一回动弹簧, 组装在该卷筒中并且两 端分别与该卷筒和该中心轴连接; 及一牵引带, 缠绕于该卷筒的外周并且能够从外壳被拉出。 该 牵引带在靠近带尾的位置设有一止档; 外壳包括 一设于该侧壳壁的开口, 并且从该开口后方两边 的侧壳壁分别延伸一闸门, 两闸门的内侧边之间 界定出一闸门通道, 该闸门通道的宽度大于该牵 引带的厚度而小于该止档的厚度, 该牵引带从该 闸门通道被拉出外壳的最大长度止于该止档为 该两闸门制止时。 本实用新型可阻止牵引带的全 部长度被拉出外壳, 避免卷筒和回动弹簧构成的 回卷机构被扯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
3、图5页 CN 207185606 U 2018.04.06 CN 207185606 U 1.伸缩牵引带, 包含: 一外壳, 具有一上壳壁、 一下壳壁及一侧壳壁; 一卷筒, 组装在该外壳内并且围绕一设置于该外壳内的中心轴转动; 一回动弹簧, 组装在该卷筒中并且两端分别与该卷筒和该中心轴连接; 及 一牵引带, 缠绕于该卷筒的外周并且能够从该外壳被拉出, 该牵引带具有一带尾和一 带头; 其特征在于, 该牵引带在靠近该带尾的位置设有一止档; 该外壳包括一设于该侧壳壁 的开口, 并且从该开口后方两边的侧壳壁分别延伸一闸门, 该两闸门的内侧边之间界定出 一闸门通道, 该闸门通道的宽度大于该牵引带的厚度而。
4、小于该止档的厚度, 该牵引带从该 闸门通道被拉出该外壳的最大长度止于该止档为该两闸门制止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牵引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含从所述开口前方两边的 侧壳壁分别向该同侧的闸门延伸的门档, 该两门档的内侧边之间界定出一门档通道, 并且 该两门档的内侧边分别与所述两闸门的内侧边保持一间隙; 该门档通道形成于所述闸门通 道的正前方, 并且该门档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牵引带的厚度而小于所述止档的厚度; 所述 闸门朝牵引带被拉出的方向弯曲成弧形, 并且所述闸门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所述上壳壁和 下壳壁保持分离状态, 使所述闸门仅外侧边与所述侧壳壁连接而具有弹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
5、的伸缩牵引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由一上壳体和一下壳体对合 而成, 该上壳体包括所述上壳壁的全部及所述侧壳壁的一部分; 该下壳体包括所述下壳壁 的全部及所述侧壳壁的另一部分, 所述中心轴一体形成于所述下壳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牵引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带包括一结合于所述带头的 环构件, 用以连接一挽带, 该挽带通过一结合在其前端的扣钩连接该环构件, 并且该伸缩牵 引带被收纳在一囊袋中, 该囊袋缝合到一穿在一宠物身上的散步带或套在该宠物颈部的项 圈, 使宠物主人可通过该挽带牵拉所述牵引带约束控制该宠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牵引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档是将所述牵引带。
6、的带尾朝所 述带头方向折叠, 再反向折回后与所述牵引带的带身缝合在一起而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牵引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档为硬质材料个别成型后固定 于所述牵引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伸缩牵引带,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开口前方并且位 于所述门档前方的导座, 该导座包括一孔道及一悬空于该孔道中央的导件; 所述牵引带从 该孔道其中一侧壁和该导件之间穿过。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牵引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又包含一与所述中心轴同心 而凸出于所述下壳壁上表面的圆环; 所述卷筒的下方具有一轮盘, 该轮盘保持在该圆环中 转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伸缩牵引带, 其特征。
7、在于, 所述孔道为梯形, 宽度由外向内递减; 所述导件呈直椭圆形, 并且通过一从所述孔道另一侧壁延伸而出的悬臂保持悬空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伸缩牵引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门档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一卡 榫, 所述导座的两侧边各具有一榫槽, 所述导座利用该榫槽与卡榫相互卡合而定位于所述 外壳的开口。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185606 U 2 伸缩牵引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伸缩牵引带, 尤指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伸缩牵引带。 背景技术 0002 很多宠物主人最喜欢的爱好是与他们的宠物一起散步。 例如, 许多狗和猫主人每 天或几乎每天都会携带宠物到。
8、户外散步。 不幸的是, 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遭遇。 例如, 宠物 可能攻击其他动物或人。 此外, 宠物可能会分心而逃跑或跑进街道, 在那里它们可能被人打 或被车撞而受伤甚至死亡。 由于这些危险, 许多城市都要求宠物在室外必须使用牵引带。 0003 特别受到宠物主人喜爱的牵引带类型是伸缩牵引带。 伸缩牵引带允许宠物主人随 时改变宠物与主人的距离。 特别是, 当宠物在安全的时候, 宠物可以越走越远, 宠物越来越 不安全时, 保持宠物更接近主人。 0004 传统伸缩牵引带包括外壳, 在外壳中设有卷筒和回动弹簧(发条)构成的回卷机 构, 及缠绕于卷筒而可从外壳被拉出的牵引带。 当牵引带从外壳被拉出时, 。
9、卷筒将朝牵引带 被拉出的方向转动, 同时回动弹簧卷缩而储备弹性能。 当松开牵引带时, 回动弹簧释放弹性 能而驱动卷筒反向旋转, 将牵引带卷回卷筒。 0005 由于伸缩牵引带的回动弹簧被连接到卷筒, 牵引带则缠绕于卷筒的外周, 故当牵 引带全长被拉出外壳时, 牵引带将直接拉扯回卷机构, 而随着牵引带被拉出的速度逾快, 加 在回卷机构的力量逾大。 特别是, 当伸缩牵引带为了轻量化、 降低成本等目的, 而采用较薄 弱的回卷机构时, 回卷机构极易在牵引带被以超过临界速度的速度全长拉出时遭到扯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成,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装置的伸缩牵引 带, 可。
10、以阻止牵引带的全部长度被拉出外壳, 避免回卷机构被扯坏。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伸缩牵引带, 包含一外壳, 具有一上壳壁、 一下壳壁及一侧壳壁; 一卷筒, 组装 在该外壳内并且围绕一设置于该外壳内的中心轴转动; 一回动弹簧, 组装在该卷筒中并且 两端分别与该卷筒和该中心轴连接; 及一牵引带, 缠绕于该卷筒的外周并且能够从该外壳 被拉出, 该牵引带具有一带尾和一带头。 其中, 该牵引带在靠近该带尾的位置设有一止档; 该外壳包括一设于该侧壳壁的开口, 并且从该开口后方两边的侧壳壁分别延伸一闸门, 该 两闸门的内侧边之间界定出一闸门通道, 该闸门通道。
11、的宽度大于该牵引带的厚度而小于该 止档的厚度, 该牵引带从该闸门通道被拉出该外壳的最大长度止于该止档为该两闸门制止 时。 0009 所述外壳又包含从该开口前方两边的侧壳壁分别向该同侧的闸门延伸的门档, 该 两门档的内侧边之间界定出一门档通道, 并且该两门档的内侧边分别与该两闸门的内侧边 保持一间隙; 该门档通道形成于该闸门通道的正前方, 并且该门档通道的宽度大于该牵引 带的厚度而小于该止档的厚度; 该闸门朝该牵引带被拉出的方向弯曲成弧形, 并且该闸门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7185606 U 3 的顶边和底边分别与该上壳壁和下壳壁保持分离状态, 使该闸门仅外侧边与该侧壳壁连接 。
12、而具备弹性。 0010 所述外壳由一上壳体和一下壳体对合而成, 该上壳体包括该上壳壁的全部及该侧 壳壁的一部分; 该下壳体包括该下壳壁的全部及该侧壳壁的另一部分, 该中心轴一体形成 于该下壳壁。 0011 所述牵引带包括一结合于该带头的环构件, 用以连接一挽带, 该挽带通过一结合 在其前端的扣钩连接该环构件, 并且该伸缩牵引带被收纳在一囊袋中, 该囊袋缝合到一穿 在一宠物身上的散步带或套在该宠物颈部的项圈, 使该宠物主人可通过该挽带牵拉该牵引 带约束控制该宠物。 0012 所述止档是将该牵引带的带尾朝该带头方向折叠, 再反向折回后与该牵引带的带 身缝合在一起而成。 所述止档亦可采用硬质材料个别。
13、成型后固定于该牵引带。 0013 所述伸缩牵引带进一步包含一设置于该开口前方并且位于该门档前方的导座, 该 导座包括一孔道及一悬空于该孔道中央的导件; 该牵引带从该孔道其中一侧壁和该导件之 间穿过。 0014 所述外壳又包含一与该中心轴同心而凸出于该下壳壁上表面的圆环; 该卷筒的下 方具有一轮盘, 该轮盘保持在该圆环中转动。 0015 所述孔道为梯形, 宽度由外向内递减; 该导件呈直椭圆形, 并且通过一从该孔道另 一侧壁延伸而出的悬臂保持悬空状态。 0016 所述两门档的外表面分别设有一卡榫, 该导座的两侧边各具有一榫槽, 并且该导 座利用该榫槽与卡榫相互卡合而定位于该外壳的开口。 0017 。
14、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 具有回卷机构保护装置, 可以限制牵引带的最大拉出长 度, 使牵引带纵使以超过临界速度的速度被拉出外壳, 也能保证回卷机构安全无损。 0018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技术内容及其他目的与特点参照下面配合附图的实施例 说明即可完全明白。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牵引带的外观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卸下上壳体的平面图, 显示牵引带卷收于卷筒的状态。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 图5为与图3近似的平面图, 显示牵引带最大拉出长度止于止档为门档阻止时的状 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如。
15、图1至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伸缩牵引带10包括一外壳20、 一卷筒30、 一回 动弹簧40、 一牵引带50及一导座60。 其中: 0025 外壳20, 由一下壳体21a和一上壳体21b对合而成, 并于内部界定出一可以收纳伸 缩牵引带10其他组件的空间。 在附图的实施例中, 外壳20的形状仿佛一大圆和一小圆形相 交而成; 当然, 这样的形状旨在例示与说明, 并无意限制于任何特定的外形, 其他期望的形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7185606 U 4 状设计自亦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所述下壳体21a包括一下壳壁22a, 及 一自下壳壁22a的周围向上垂直延伸的侧壳。
16、壁23a, 并且在下壳壁22a的中心设置一固定的 中心轴24, 及一与中心轴24同心而凸出于下壳壁22a上表面的圆环25, 该中心轴24可以支撑 卷筒30转动, 并且将卷筒30的中心点保持在圆环25中。 下壳体21a还包括一设于侧壳壁23a 的开口26a, 并且从开口26a后方两边的侧壳壁23a分别朝对方延伸一闸门27a, 该两闸门27a 的内侧边界定出一闸门通道28a, 作为牵引带50拉出与卷回外壳20的出入口。 所述闸门27a 的底边与下壳壁22a保持分离状态, 使闸门27a仅外侧边与侧壳壁23a连接而具备弹性, 以缓 和冲击。 下壳体21a进一步包含两门档29a分别从开口26a前方两边的。
17、侧壳壁23a向同侧的闸 门27a延伸, 该两门档29a的内侧边之间界定出一门档通道34a, 该门档通道34a位于闸门通 道28a的正前方, 其作用与闸门通道28a相同, 并且两门档29a的内侧边分别与两闸门27a的 内侧边保持一间隙31a, 以限制闸门27a的最大变形量, 防止闸门27a过度变形而断裂。 此外, 两门档29a的外表面各自设有一卡榫32a, 供组装导座60所用。 0026 所述上壳体21b的形状与下壳体21a吻合, 二者上下对合而构成外壳20。 至于上壳 体21b在构造上则与下壳体21a大致相同, 包含有上壳壁22b、 侧壳壁23b、 开口26b、 闸门27b、 闸门通道28b、。
18、 门档29b、 间隙31b、 卡榫32b和门档通道34b, 并且分别与下壳体21a的下壳壁 22a、 侧壳壁23a、 开口26a、 闸门27a、 闸门通道28a、 门档29a、 间隙31a、 卡榫32a和门档通道 34a对应, 二者的差异在于, 设置在下壳体21a的中心轴24和圆环25在上壳体21b中不再需 要。 当下壳体21a和上壳体21a上下对合, 组成一封闭的外壳20时, 其开口26a, 26b、 闸门27a, 27b、 闸门通道28a, 28b、 门档29a, 29b、 间隙31a, 31b、 卡榫32a, 32b和门档通道34a, 34b将构 成一完整的开口26、 闸门27、 闸门通。
19、道28、 门档29、 间隙31、 卡榫32和门档通道34。 0027 卷筒30, 设置在外壳20中并且围绕下壳体20a的中心轴24转动。 为便于转动和卷 绕, 卷筒30呈圆筒状, 并且包括一围绕中心轴24旋转的中心孔35, 及一与中心孔35同心的凹 槽36以接纳回动弹簧40。 卷筒30进一步包含一形成于底部的轮盘37, 该轮盘37保持于下壳 体21a的圆环25中转动。 也就是说, 卷筒30除了旋转运动之外, 中心轴24和圆环25可以将卷 筒30的中心点保持在外壳20内。 0028 回动弹簧40, 设置在卷筒30的凹槽36中, 作为向卷筒30传达旋转运动的动力源。 回 动弹簧40是将薄片的弹簧用。
20、材料缠成蜗线形的弹簧, 这种蜗形弹簧也称作发条。 回动弹簧 40具有一位于内侧端的钩部41和一处于外侧端的连接部42, 该钩部41连接于一设置在中心 轴24的槽缝33, 连接部42固定到卷筒30的外周。 回动弹簧40在牵引带50被拉出外壳20时, 随 着卷筒30的转动而卷缩, 以此蓄积弹性能。 当作用在回动弹簧40的力量解除时, 回动弹簧40 释放弹性能而驱动卷筒30反向转动, 将牵引带50卷回卷筒30。 回动弹簧40与卷筒30构成伸 缩牵引带10的回卷机构(未编号)。 0029 牵引带50, 缠绕于卷筒40的外周而且能够从外壳20被拉出, 直到最大长度, 并且连 接到用于所要约束控制的宠物的。
21、颈部或身体的项圈(Collar)或散步带(Harness), 可以由 使用者根据需要调节长度, 使宠物按照使用者的需要保持接近。 例如, 如果使用者希望允许 宠物距离5至10公尺之间, 则牵引带50的最大长度可以是10公尺。 牵引带50是由能够承受使 用者与宠物彼此牵拉的材料, 例如尼龙、 金属、 皮革等材料制成。 牵引带50具有处于相对两 端的带尾和带头, 其中带尾形成一带圈51, 可以直接圈套到一设置在卷筒30外周的挂钩38。 牵引带50的带头则结合一环构件52, 例如圆形环或D形环, 用以连接一挽带70。 如图4所示,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7185606 U 5 挽带7。
22、0通过一结合在其前端的扣钩(Snap Hook)71连接环构件52, 宠物主人握住挽带70牵 拉牵引带50, 达到约束控制宠物的作用。 至于伸缩牵引带10则被收纳在一囊袋72中, 该囊袋 71缝合到一穿在宠物身上的散步带73, 或套在宠物颈部的项圈。 也就是说, 伸缩牵引带10将 由宠物随身背负, 此设计相较于传统伸缩牵引带是由宠物主人直接握在手上, 可以减少宠 物主人的负荷, 同时宠物也达成负载训练的效果。 当然, 也可将挽带70于一固定物(未图 示), 例如树干、 柱子等, 让宠物在没有主人陪伴的情况下, 以该固定物为中心, 在牵引带50 有效长度为半径的范围内自由活动。 牵引带50进一步。
23、包含一与闸门通道28合作的止档53, 以限制牵引带50的最大拉出长度。 也就是说, 可以阻止牵引带50的全部长度被拉出外壳20。 止档53设于牵引带50的带尾附近, 其产生的方法是将牵引带50的带尾朝带头方向折叠约10 15mm的长度, 再反向折回后与牵引带50的带身缝合在一起而成。 止档53也可为硬质材料, 如塑胶或金属个别成型后固定于牵引带50。 上述闸门通道28和门档通道34的宽度均大于牵 引带50的厚度而小于止档53的厚度, 牵引带50从闸门通道28和门档通道34被拉出外壳20的 最大长度止于止档53被闸门27阻止时, 此设计可以防止牵引带50的全部长度被拉出外壳 20, 避免回卷机构。
24、遭到扯坏。 0030 导座60, 组装于外壳20的开口26并且位于门档29的前方, 以帮助牵引带50流畅地 卷回卷筒30。 导座60与开口26的形状契合, 其两侧边各自具有一榫槽61, 两榫槽61可分别与 设置在两门档29外表面的卡榫32相互卡合, 如此, 使导座60定位于外壳20的开口26。 导座60 还包含一孔道62, 及一位于孔道62中央的导件63, 孔道62的断面呈梯形, 宽度由外向内递 减; 导件63呈直椭圆形, 并且通过孔道62其中一侧壁延伸而出的悬臂64悬空于孔道62的中 央, 以提供一圆滑的表面。 导座60的作用在于, 当牵引带50被拉出后因为使用过程造成扭曲 时, 可以通过具。
25、有圆滑表面的导件63配合孔道62另一向内倾斜的侧壁, 将从二者之间穿过 的牵引带50导正, 使牵引带50能够流畅地卷收于卷筒30。 0031 如图4、 5所示, 当宠物通过穿在身上的散步带73(或套在颈部的项圈)背负伸缩牵 引带10, 并且宠物主人用手握住连接到牵引带50的挽带70时, 随着宠物向远处行走或跑开, 牵引带50将从闸门通道28和门档通道34被拉出外壳20, 此时卷筒30则朝牵引带50被拉出的 方向转动, 同时回动弹簧40卷缩而储备弹性能。 当牵引带50被继续拉出, 直到止档53为闸门 27制止时, 便是牵引带50允许被拉出外壳20的最大长度。 由于闸门27具有弹性, 在牵引带50。
26、 以较快的速度被拉出至最大长度时, 闸门27将受到止档53的冲击而朝门档29的方向弯曲变 形, 直到被门档29制止才停止, 使闸门27在达成缓和冲击的同时, 尚可将大部分的外力传给 门档29, 让顶边和底边仍分别与上壳壁22b和下壳壁22a连结而具有足够强度的门档29承受 冲击力。 0032 由于止档53可以阻止牵引带50的全部长度被拉出外壳20, 并且止档53距离连接卷 筒53的带圈51尚有一段长度, 故当牵引带50被拉出最大长度后, 卷筒30和回动弹簧40无需 再承受任何外力, 因此能够避免扯坏回卷机构。 也就是说, 纵使牵引带50以超过临界速度的 速度被拉出外壳20, 也能保证回卷机构安。
27、全无损。 0033 当牵引带50被松开, 也就是宠物朝主人接近时, 回动弹簧40伸张而释放弹性能, 以 此驱动卷筒30朝相反方向转动, 并且在导座60的作用下, 将牵引带50流畅地卷回卷筒30。 0034 当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 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 或直接或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7185606 U 6 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7185606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8 CN 207185606 U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9 CN 207185606 U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0 CN 207185606 U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1 CN 207185606 U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2 CN 207185606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