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断形观赏负压鱼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断形观赏负压鱼缸.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514468.8 (22)申请日 2017.11.14 (73)专利权人 北京孤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1109 北京市通州区胡家垡村甲8号 院1号楼6层619室 (72)发明人 张泽民 (74)专利代理机构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14105 代理人 李印贵 (51)Int.Cl. A01K 63/00(2017.01) A01K 63/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隔断形观赏负压鱼缸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断形观赏负压鱼缸, 。
2、属 于负压鱼缸技术领域, 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止回阀 关闭不严而漏水的问题。 包括缸体、 底缸, 其特点 是: 还包括气循环系统及水循环系统; 所述气循 环系统包括负压发生器、 抽气嘴组件, 所述负压 发生器的进气端与位于顶部的抽气嘴组件用软 管连通, 负压发生器的进水端经四通与水泵连 通; 所述抽气嘴组件的抽气罩设置有底开孔, 抽 气芯通过螺纹与基座连接并密封; 所述水循环系 统包括水泵、 上水管、 溢流槽、 下水管及底缸, 上 水管经四通分为正压端上水管、 负压端上水管、 负压发生器出水管; 所述反水装置包括输水管、 反水本体及反水帽, 所说反水帽的侧面设置断流 孔。 采用反水装置避免使用止回。
3、阀, 解决了鱼缸 溢水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207626382 U 2018.07.20 CN 207626382 U 1.隔断形观赏负压鱼缸, 包括缸体(1)、 底缸(6), 其特征是: 还包括气循环系统及水循 环系统; 所述气循环系统包括负压发生器(7)、 抽气嘴组件(2), 所述负压发生器(7)的进气端与 位于顶部的抽气嘴组件(2)用软管连通, 负压发生器(7)的进水端经四通(11)与水泵(8)连 通; 所述抽气嘴组件(2), 其基座(2b)穿过顶板与螺母(2c)固定并密封, 抽气罩(2d)通过螺 纹与基座(2b)连接, 基座(2b)设置有通孔(2e), 。
4、抽气罩(2d)设置有底开孔(2f), 抽气芯(2a) 通过螺纹与基座(2b)连接并密封;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8)、 上水管、 溢流槽(4)、 下水管(5)及底缸(6), 位于底缸(6) 内的水泵(8)的上水管, 经四通(11)分为正压端上水管、 负压端上水管、 负压发生器出水管; 所述正压端上水管连接反水装置(10)及扩散器(9); 所述负压端上水管连接顶出水装置 (3); 所述反水装置(10)包括输水管(10a)、 反水本体(10b)及反水帽(10c), 所说反水帽 (10c)的侧面设置断流孔(10d); 所述反水本体(10b)呈双管并列状, 该双管的两个下管口分别接输水管(10a)和。
5、扩散器 (9), 所述反水帽(10c)密封盖合在该双管的两个上管口上; 或所述反水本体(10b)呈三通管状, 所述输水管(10a)穿入三通管的直通管内, 输水管 (10a)的外壁与直通管内壁有一定间隙, 三通管的侧通管连接扩散器(9); 所述顶出水装置(3)的出水端低于抽气芯(2a)的下端口, 顶出水装置(3)与缸体侧板固 定处的水平段最低水流线高于抽气芯(2a)下端口, 并在水平段高于最低水流线处开小孔 (3a)。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626382 U 2 隔断形观赏负压鱼缸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负压鱼缸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隔断形观赏负压鱼缸。 背景。
6、技术 0002 专利号ZL201620504473.X名称为一种大型观赏鱼缸, 提供的一种大型观赏负压鱼 缸, 扩散器供氧, 负压发生器抽气, 底缸过滤。 鱼缸负压部分顶出水、 正压部分扩散器出水都 在水位线以下, 鱼缸上水必须安装止回阀, 否则停泵时, 鱼缸水流经扩散器或者顶出水反水 到底缸, 结果溢水。 0003 现有的水族泵, 压力、 扬程不够大, 使用有弹簧止回阀, 弹簧不会完全压缩处于静 止状态, 而是处于伸缩的动态, 结果噪音大、 阀芯易磨损、 弹簧易疲劳折断; 无弹簧止回阀因 鱼缸正压水位产生的背压小容易关闭不严而漏水; 水泵出水管安装止回阀成为极大隐患。 发明内容 0004 本。
7、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专利号ZL201620504473.X的负压鱼缸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 供具有无上水止回阀的隔断形观赏负压鱼缸。 0005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 在无上水止回阀的情况下, 设计使得在停泵、 停电时, 负压部分顶出水、 正压部分 扩散器出水都不会溢水到底缸; 0007 隔断形观赏负压鱼缸, 包括缸体、 底缸, 其特点是: 还包括气循环系统及水循环系 统; 0008 所述气循环系统包括负压发生器、 抽气嘴组件, 所述负压发生器的进气端与位于 顶部的抽气嘴组件用软管连通, 负压发生器的进水端经四通与水泵连通; 0009 所述抽气嘴组件, 其基座穿。
8、过顶板与螺母固定并密封, 抽气罩通过螺纹与基座连 接, 基座设置有通孔, 抽气罩设置有底开孔, 抽气芯通过螺纹与基座连接并密封; 0010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 上水管、 溢流槽、 下水管及底缸, 位于底缸内的水泵的 上水管, 经四通分为正压端上水管、 负压端上水管、 负压发生器出水管; 所述正压端上水管 连接反水装置及扩散器; 所述负压端上水管连接顶出水装置; 0011 所述反水装置包括输水管、 反水本体及反水帽, 所说反水帽的侧面设置断流孔; 0012 所述反水本体呈双管并列状, 该双管的两个下管口分别接输水管和扩散器, 所述 反水帽密封盖合在该双管的两个上管口上; 0013 或所述反。
9、水本体呈三通管状, 所述输水管穿入三通管的直通管内, 输水管的外壁 与直通管内壁有一定间隙, 三通管的侧通管连接扩散器; 0014 所述顶出水装置的出水端低于抽气芯的下端口, 顶出水装置与缸体侧板固定处的 水平段最低水流线高于抽气芯下端口, 并在水平段高于最低水流线处开小孔。 00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水水路高出正压水位后再返回的设计, 即采用反水装置,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626382 U 3 铲除了止回阀这个危险元素, 再不担心鱼缸溢水了, 保证万无一失。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
10、8 图2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抽气嘴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双管型反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三通型反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实用新型顶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 1缸体; 2抽气嘴组件; 2a抽气芯; 2b基座; 2c螺母; 2d抽气罩; 2e通孔; 2f底开孔; 3顶出水装置; 3a小孔; 4溢流槽; 5下水管; 6底缸; 7负 压发生器; 8水泵; 9扩散器; 10反水装置; 10a输水管; 10b反水本体; 10c反水 帽; 10d断流孔; 11四通。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如图1所示。
11、, 隔断形观赏负压鱼缸, 包括缸体1、 底缸6, 其特点是: 还包括气循环系 统及水循环系统; 0025 所述气循环系统包括负压发生器7、 抽气嘴组件2, 所述负压发生器7的进气端与位 于顶部的抽气嘴组件2用软管连通, 负压发生器7的进水端经四通11与水泵8连通; 0026 如图3所示, 所述抽气嘴组件2, 其基座2b穿过顶板与螺母2c固定并密封, 抽气罩2d 通过螺纹与基座2b连接, 基座2b设置有通孔2e, 抽气罩2d设置有底开孔2f, 抽气芯2a通过螺 纹与基座2b连接并密封; 0027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8、 上水管、 溢流槽4、 下水管5及底缸6, 位于底缸6内的水 泵8的上水管。
12、, 经四通11分为正压端上水管、 负压端上水管、 负压发生器出水管; 所述正压端 上水管连接反水装置10及扩散器9; 所述负压端上水管连接顶出水装置3; 0028 所述反水装置10包括输水管10a、 反水本体10b及反水帽10c, 所说反水帽10c的侧 面设置断流孔10d; 0029 如图4所示, 所述反水本体10b呈双管并列状, 该双管的两个下管口分别接输水管 10a和扩散器9, 所述反水帽10c密封盖合在该双管的两个上管口上; 0030 如图5所示, 或所述反水本体10b呈三通管状, 所述输水管10a穿入三通管的直通管 内, 输水管10a的外壁与直通管内壁有一定间隙, 三通管的侧通管连接扩。
13、散器9; 0031 如图6所示, 所述顶出水装置3的出水端低于抽气芯2a的下端口, 顶出水装置3与缸 体侧板固定处的水平段最低水流线高于抽气芯2a下端口, 并在水平段高于最低水流线处开 小孔3a。 0032 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 0033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启动水泵6, 负压发生器7开始工作, 鱼缸正压部分水位达到正 常水位后, 鱼缸负压部分的空气经抽气管抽出负压水位升高, 负压水位最高与抽气芯2a的 下端口齐平, 设置抽气罩2d以及抽气罩上设置有底开孔2f、 基座2b上通孔2e的作用是避免 抽气芯2a下端口处水面波动, 顶部实际水位高出抽气芯下端口, 尽量减少停泵时溢流到底 说 明 书 2。
14、/3 页 4 CN 207626382 U 4 缸的水量, 同时顶部杂物不能进入抽气管。 0034 当停泵时, 正压部分, 空气经断流孔10d进入输水管10a, 输水管内水位降低至底缸 水位; 0035 当停泵时, 负压部分, 顶部空气经小孔3a进入上水管起到断流作用, 负压端上水管 内水位下降, 最终, 负压端上水管内从底缸水面以上的水位高度等于缸体内负压水位高度, 二者平衡; 0036 当停泵时, 抽气管内从底缸水面以上的水位高度也将等于缸体内负压水位高度, 二者平衡; 0037 鱼缸满水才能运行, 顶部水位与抽气芯下端口齐平, 底缸水位高过负压发生器; 当 鱼缸水量不足时, 最终底缸缺水。
15、, 露出负压发生器, 此时停泵, 空气从抽气管倒吸进鱼缸顶 部, 缸内水位下降, 底缸水位上升, 淹没负压发生器后, 水体达到平衡。 0038 选取合适的扩散器, 使得进气量一定要小于鱼缸满水运行时负压发生器的抽气 量; 调节正压端上水管阀门的流量, 调节扩散器进气软管的进气孔大小, 都可以调节扩散器 的进气量, 使得抽气能力有一定富余, 确保气循环系统稳定运行。 0039 鱼缸水循环系统: 0040 水泵8泵出的水一路经扩散器9进入鱼缸, 再经溢流槽4、 下水管5到底缸; 0041 水泵8泵出的水另一路经顶出水装置3进鱼缸顶部, 再经溢流槽4、 下水管5到底缸; 0042 水泵8泵出的水经扩散器9、 顶出水装置3进入鱼缸, 经抽气嘴组件2、 抽气管、 负压 发生器7均可进入底缸。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626382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207626382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207626382 U 7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207626382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