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动物、植物作为原料生产的饲料,特别涉及一种0-21日龄肉鸭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减喂饲次数和数量,促使鸭自由采食。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春天幼龄雏鸭放养前,要先进行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锻炼,逐渐进入放养园。
鸭肉品质是一个复杂概念,影响因素很多,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概念或指标来描述或判断,总的来讲,主要包括肉的感官品质、深加工品质、营养价值、卫生品质等四个方面,其中最容易引起消费者重视的是感官品质,如肌肉颜色、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状态及表面的光线反射能力的影响,长期放牧的地方鸭因运动量大肉色更深一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鲜嫩味美,低胆固醇,并且在中医上具有凉血作用的鸭肉更受欢迎。肉鸭的养殖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这主要与经济条件,人口和民族等社会背景有关。在西方发达国家,家禽生产中对肉鸭养殖业重视不够,欧洲年产鸭肉仅万吨,其中主要是法国的番鸭。英国虽然是樱桃谷鸭的故乡,但年产鸭肉仅万吨,人均年消费量偏低;澳洲和美国人均鸭肉消费量也很低;因此,欧盟等发达地区是目前我国出口冻鸭出口的主体市场。
目前我国生产的肉鸭及肉鸭制品多数达不到出口国的要求,主要因为我国传统肉鸭养殖业在肉鸭饲养加工过程中的防疫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不当,极易造成鸭肉及其制品有毒有害残留物质超标;再者就是鸭肉加工技术比较落后,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较少,因此出口困难,经济效益低。再加上近年来国际动物疫情和食品安全性问题日趋复杂,如继年席卷欧盟的英国疯牛病,香港禽流感事件,比利时等欧盟四国引发的二恶英事件,台湾和日本的口蹄疫事件,极大地影响了家禽产品,尤其是源于东南亚地区,并迅速蔓延到全球范围的禽流感事件,严重的挫伤了肉鸡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对肉鸭养殖业同样产生不良影响。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并建立了食品中一些农药和重金属的残留标准,己经制定了国家和农业行业无公害禽肉标准,但在生产技术检测手段和监督力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及提高。目前国内原料鸭肉品质控制技术主要采用的技术有是严格控制用药的品种,对批准使用的各种药物实施宰前停药,是使用只作用于胃肠道,不能被机体吸收的大分子抗生素如黄霉素等或化学合成药物。在众多影响畜产品品质的因素中,饲料是关系到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直接因素,而作为饲料核心的饲料添加剂,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开发出安全、廉价、饲料添加剂对肉鸭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抗生素在禽类生产中的应用是把双刃剑;抗生素使用的正面效应是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类药物提高畜禽生长性能,改善畜禽饲料转化效率。可能与其减少动物胃肠道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及其危害有关。例如,杆菌肤锌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不易被畜禽肠道吸收,广泛应用于畜牧水产饲料添加剂中,同样它在肉鸭饲料中得到应用等报道,在番鸭和北京鸭的育雏日粮中添加杆菌肤锌,可以奇迹般提高雏鸭生长率;但在育肥期生长率只提高,但饲料转化率却大大改善。
但大量使用抗生素使用的负面效应也很可怕。抗生素的理想使用状况是,所使用抗生素能够抑制感染病原体的生长而不影响非致病菌群的生长,避免副作用,换句话说,所使用的抗生素应对致病微生物具有专一性,这一观点与现今的优先用广谱而不是抗菌谱较窄的抗菌素的趋势相反。只有怀疑或己经显示出其不同敏感范围的不同种细菌,确实或可能涉及感染时,才能有充分的理由优先使用广谱抗菌素,这就是严格抗生素种类、剂量和使用规程的理论基础。然而,没有任何一种抗生素能抵抗所有的细菌,事实上,每一种抗生素有自己本身的抗菌谱,另外,同一种属的细菌中有些菌株对相同的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有些本来对某种抗生素敏感的菌种,一段时间后可能变得有抗药性、细菌产生抗药性。
虽然饲用抗生素类药物极大地推动了养殖业的发展,并被誉为本世纪动物营养学的里程碑,但是近年来越衍越劣的抗生素滥用问题,不仅影响了饲用抗生素药效和畜产品品质,而且对大众的消费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目前我国肉肉鸭饲料和养殖技术中,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滥用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有待于规范。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开发新型无公害饲料添加剂,以替代抗生素饲用添加剂在畜禽中的使用。由于饲用抗生素类和化学合成药物添加剂的诸多弊端,世界各国每年都在控制其在畜牧业中应用的剂量和种类,同时在积极探索其它安全环保类型的饲料添加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兼有药性和营养性的双重作用,既可防病,又可提高生产性能的肉鸭饲料;大大提高育雏时鸭的成活率。从根本上保护和协调畜禽的整体健康,可以预防疾病,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驱除体内有害寄生虫,调节体内有益微生物群落,充分发挥和提高机体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利用率,增强畜禽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生长速度。其不但能直接杀菌抑菌,而且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非特异抗菌作用,并且不产生依赖性;摒弃化学抗生素对鸭体的伤害,间接影响食品安全的副作用,采用全新的中药添加剂,达到绿色食品纯天然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0-21日龄肉鸭饲料,所述饲料包括但不仅限于:煮熟的小米、煮熟的蛋黄、豆粕、麸皮、鱼粉、贝壳粉、盐、猪油和中药添加剂。
饲料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为:煮熟的小米20~30份、煮熟的蛋黄5~10份、豆粕20~30份、麸皮20~30份、鱼粉10~20份、贝壳粉10~20份、盐3~8份、猪油10~15份、中药添加剂1~3份。
所述0-21日龄肉鸭饲料,其中药饲料添加剂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进一步包括:刺五加10~20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0~20重量份、五味子10~20重量份、百部10~20重量份、败酱草10~20重量份、鱼腥草10~20重量份、黄芩10~20重量份、大青叶10~20重量份、白术10~20重量份、丹参10~20重量份、黄芪10~20重量份、当归10~20重量份、麦饭石10~20重量份、补骨脂10~20重量份、菟丝子10~20重量份、白芍10~20重量份、马齿苋10~20重量份、地丁10~20重量份、金荞麦10~20重量份。
所述0-21日龄肉鸭饲料,其所述中药添加剂的剂型优选为:细粉剂,煎煮水剂或膏剂;其使用方法为细粉剂或膏剂直接投放入其它饲料原料中掺匀使用;煎煮水剂当肉鸭饮用水喂食。
所述0-21日龄肉鸭饲料,当所述中药添加剂剂型为粉剂时制备方法为:
将所述药物组份按配比混合,切碎过100~120目筛,过筛后细粉备用,粗颗粒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在室温下,与90度以上乙醇一起渍15~30天,将浸渍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将所述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内烘干,冷却后研磨成细粉;再加上过筛的细粉,混合成为细粉剂。
所述0-21日龄肉鸭饲料,当所述中药添加剂剂型为膏剂时制备方法为:取所述重量份数比的原料药加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滤液合并,得药液;将提取液静置。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将合并后2次的提取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先回收乙醇,再减压至 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 60℃-70℃的浸膏。
所述浸膏剂,在使用时可以将浸膏碾碎后混入饲料中。
所述0-21日龄肉鸭饲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a.先将原料药粉碎过筛制成中药添加剂;
b.再将所述饲料组份中煮熟的小米和蛋黄、豆粕、麸皮、鱼粉、贝壳粉、盐、猪油按配比混合制成基础饲料;
c.然后在基础饲料中加入配比好的中药添加剂。
在步骤a中,可以先将所述原料药混合研磨成细粉,过100-120目细筛,制备成所述中药添加剂,原料药的粉碎粒度为3~5mm,使其细粉量在达到总料的 80%以上。
所述步骤b中,要先将煮熟的小米和煮熟的鸡蛋黄碾碎,再加其他原料搅拌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0-21日龄肉鸭饲料中使用的中药添加剂,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包括:刺五加10~20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0~20重量份、五味子10~20重量份、百部10~20重量份、败酱草10~20重量份、鱼腥草10~20重量份、黄芩10~20重量份、大青叶10~20重量份、白术10~20重量份、丹参10~20重量份、黄芪10~20重量份、当归10~20重量份、麦饭石10~20重量份、补骨脂10~20重量份、菟丝子10~20重量份、白芍10~20重量份、马齿苋10~20重量份、地丁10~20重量份、金荞麦10~20重量份。
本发明饲料营养丰富,大大提高雏鸭的生长率,也能促进雏鸭发育。本发明添加剂兼有药性和营养性的双重作用,既可防病,又可提高生产性能;不但能直接杀菌抑菌,而且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非特异抗菌作用,大大提高鸭的出栏数与鸭肉产量;并且肉味鲜嫩可口,风味独特;不产生药物依赖性,不会影响食品安全的副作用,采用全新的中药添加剂,达到绿色食品纯天然的要求,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中草药添加剂具有非特异抗菌作用,从根本上保护和协调畜禽的整体健康,可以预防疾病,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驱除体内有害寄生虫,调节体内有益微生物群落,充分发挥和提高机体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利用率,增强畜禽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生长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肉鸭养殖生产中,要取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必须对肉鸭的营养需要量进行深入研究,依据营养需要量配制饲料,然后添加安全无公害的生长促进剂,特别是在育雏阶段,更是十分重要。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才能发挥雏鸭最佳生长潜能,达到优良生长效果,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向饲料中加入促生长性能,特别是提高生长速度,改善饲料转化率的饲料添加剂是养殖业研究的关键技术,但有关肉鸭的促生长剂及其作用效果和机理的报道十分有限。
随着世界养殖业及加工业的迅猛发展,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国内外开展了广泛的相关研究,各国政府对畜产品的品质及其安全性高度重视。目前,在欧盟及北美等畜牧业发达国家,已根据各自特点,制订了一套完整的畜产品品质及安全质量控制标准,并以严格的立法和执法作为保证对原料禽肉品质控制。主要采用的技术有针对兽药使用现状,每年都淘汰一批残留高对人体危害大的兽药及添加剂。积极开发一些残留量低的兽药品种和化学合成药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畜产品品质及安全性方面的科研、立法和执法等方面都较落后。
我国地域辽阔中草药资源分丰富,在发展中草药添加剂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大量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也证实了中草药具有许多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碱、多糖、挥发油、靴质、有机酸等,兼有药性和营养性的双重作用,既可防病,又可提高生产性能;不但能直接杀菌抑菌,而且能调节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非特异抗菌作用。因此摒弃化学类添加剂,使用安全放心的饲料添加剂,使食品达到安全美味的效果是我们一贯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中草药添加剂独特的优点是具有纯天然性,来自自然界动物、植物和矿物质,并保持了其自然结构和活性,长期使用而无药物残留、无抗药性和无毒副作用,是良好的绿色药物添加剂,也迎合了广大消费者和家禽养殖者对绿色无公害无药残的家禽产品的追求,所以用中草药做饲料添加剂在家禽生产中显得更有意义;但是,针对其在家禽业上的应用,大多停留在饲养试验上,实验室分析报道较少,对其保健机理从理论上推断较多,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大量应用,在产生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首先是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抗药性是细菌为了生存,适应环境,自发突变结果是病原菌和非病原菌均能产生,细菌将具有抗药性基因的质粒通过细胞接触转移给其它敏感菌,经扩增产生耐药性。虽然耐药性因子的传递频率很低,但由于细菌数量大、繁殖快,在这一频率下,仍可造成抗药性菌株的扩散蔓延,而且可以使细胞产生多种抗药性。抗生素应用的广泛性及用量大的特点,使其在畜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应运而生。这些抗生素多为大分子的化合物,能作用于肠道内的微生物却不为动物机体吸收。但随着动物粪便排出体外的抗生素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抗生素的激烈作用对菌群的杀死和抑制往往破坏了畜禽肠道菌群的正常平衡状态,忽略了正常肠道菌群对营养消化、吸收、分泌和免疫机能的重要性,忽略了对营养和免疫方面的调节、其结果往往是造成停药后,由于肠道菌群不能及时恢复其数量和功能,重新形成屏蔽,而造成畜禽只重复感染病原微生物和重复患病,最终使畜禽对饲用抗生素的品种和剂量产生依赖性。
中草药添加剂具有非特异抗菌作用,从根本上保护和协调畜禽的整体健康,可以预防疾病,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驱除体内有害寄生虫,调节体内有益微生物群落,充分发挥和提高机体本身具有的潜在能力,中草药添加剂能够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利用率,增强畜禽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生长速度。中草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且使用简易、方便,易于大规模推广使用。纯天然性中草药大都是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证实对人畜健康有益无害的天然植物或产品,能起到防治疾病,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其独特的优点是长期使用无药物残留、无抗药性和无毒副作用,是良好的绿色药物添加剂。功能齐全中草药是复杂的有机体,本身多成分,并加以合理组合,形成了整体协调统一的独特的多能性能全面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兼有营养物质与药物的双重作用,既可防治疾病,又能够提高生产性能,具有非特异性免疫抗菌作用,某一种单一的化学成分很难与中草药相提并论,是化学合成药物所无法比拟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由不同性味功能的中草药依据中兽医理论和动物不同需要配制而成,由于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成分多样,决定了不同组成的中草药具有不同的功效。
我国劳动人民在畜牧生产中将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成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淮南子:万毕术》中就记载有麻盐肥豚泵法,其中的麻子和盐就是混饲,也可以说是饲料添加剂;在世纪年代末,我国饲料工业进入发展阶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也随之快速发展,大量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著作先后出版发行,研究成果和产品层出不穷,并以独有的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大量研究成果也表明,中草药有的既可以作饲料,又可作饲料添加剂,能抗菌健胃,补充营养,促进生长,提高家禽的生产性。
具体实施例1:取煮熟的小米2000g、煮熟的蛋黄500g、豆粕2000g、麸皮2000g、鱼粉1000g、贝壳粉1000g、盐300g、猪油1000g、中药添加剂200g,搅拌均匀。
具体实施例2:取煮熟的小米3000g、煮熟的蛋黄800g、豆粕2500g、麸皮2500g、鱼粉1000g、贝壳粉1000g、盐400g、猪油1200g、中药添加剂100g,搅拌均匀。
具体实施例3:取煮熟的小米2500g、煮熟的蛋黄600g、豆粕2500g、麸皮2500g、鱼粉1300g、贝壳粉1100g、盐500g、猪油1000g、中药添加剂300g,搅拌均匀。
具体实施例4:取刺五加100g、白花蛇舌草100g、五味子100g、百部100g、败酱草100g、鱼腥草100g、黄芩100g、大青叶100g、白术100g、丹参100g、黄芪100g、当归100g、麦饭石100g、补骨脂100g、菟丝子100g、白芍100g、马齿苋100g、地丁100g、金荞麦100g, 切碎过100~120目筛,过筛后细粉备用,粗颗粒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在室温下,与90度以上乙醇一起渍15~30天,将浸渍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将所述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内烘干,冷却后研磨成细粉;再加上过筛的细粉,混合成为细粉剂。
具体实施例5:取刺五加100g、白花蛇舌草100g、五味子100g、百部100g、败酱草100g、鱼腥草100g、黄芩100g、大青叶100g、白术100g、丹参100g、黄芪100g、当归100g、麦饭石100g、补骨脂100g、菟丝子100g、白芍100g、马齿苋100g、地丁100g、金荞麦100g,切碎后放入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45分钟,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去上清液,回收乙醇。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减压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6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20℃时1.08;制成膏剂。
具体实施例6:先将原料药刺五加100g、白花蛇舌草100g、五味子100g、百部100g、败酱草100g、鱼腥草100g、黄芩100g、大青叶100g、白术100g、丹参100g、黄芪100g、当归100g、麦饭石100g、补骨脂100g、菟丝子100g、白芍100g、马齿苋100g、地丁100g、金荞麦100g切碎过100~120目筛,过筛后细粉备用,粗颗粒放入耐酸碱浸渍锅,在室温下,与90度以上乙醇一起渍15~30天,将浸渍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将所述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内烘干,冷却后研磨成细粉;再加上过筛的细粉,混合成为细粉剂。再将所述饲料组份中取煮熟的小米20000g和蛋黄5000g、豆粕20000g、麸皮20000g、鱼粉10000g、贝壳粉10000g、盐3000g、猪油10000g、要先将煮熟的小米和煮熟的鸡蛋黄碾碎,再加其他原料搅拌均匀,加入2000g中药添加剂即可。
中药添加剂中各种中药性能:
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
黄芪以补虚为主,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黄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 ,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是增进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药。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入药,中医认为其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排痛消肿疗疮、利尿除湿、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单用或配伍复方,内服外用或民间多种食疗方法的使用均疗效确切。药理研究,鱼腥草主含挥发油,癸酰乙醛鱼腥草素等多种成份,对各种致病杆菌、球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抗菌作用,并能提高人体免疫调节功能。
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遍热也,黄疸、肠僻、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析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人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渍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
大青叶主要用于热毒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痈肿毒等症。近年来此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除可用治上述诸症外,又可用于痰热郁肺、咯痰黄稠;尤常用于流行性乙性脑炎,既可单味应用于预防,又可配合柴胡、银花、连翘、板蓝根、玄参、生地等,能清解气分、营分的热毒,可用治各种乙脑,而以偏热型较为合适。《纲目》:"主热毒痢,黄疸,喉痹,丹毒。""蓝叶汁,解斑蝥、芫青、樗鸡,朱砂、砒石毒。"《本草正》:"治瘟疫热毒发狂,风热斑疹,痈疡肿痛,除烦渴,止鼻衄、吐血,杀疳蚀、金疮箭毒。凡以热兼毒者,皆宜蓝叶捣汁用之。
百部甘、苦,微温。归肺经。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百部杀菌效果好,并且还能防治风寒咳嗽等。
菟丝子甘辛平,入肝、肾经。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安胎。用于肝肾亏虚,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尿频遗尿,两目昏暗,胎动不安等症。功能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
五味子温;酸、甘;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果实作中药功能益气生津、敛肺滋肾、止泻、涩精、安神,可治久咳虚喘、津少口干、遗精久泻、健忘失眠等症。药理试验证明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肌体代谢,调节胃液和胆液分泌,对肝炎恢复期转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
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二叶、竹叶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是拔毒祛湿的良药。
麦饭石是我国传统的药石,具有健胃疏肝、解毒消痈、抗老保健之功效。其主要组成成分有SiO2、Al2O3、Fe2O3 以及CO2 等。麦饭石有良好的溶出性及离子交换性能,在酸性环境中溶出性更好。鸡胃中pH 值为2.0~3.5,因此,麦饭石能够提供肉鸭所需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很好的营养作用。麦饭石还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麦饭石具有多孔结构,因此有吸附作用,能吸附肠道中的有毒物质、气体及水分,通过吸附结合细菌蛋白质中的氮而抑制细菌的繁殖,使肠道有害菌减少,肠壁细菌膜变薄,从而促进消化吸收。其还能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消耗。
白术能显著地增强小肠平滑肌的收缩幅度、收缩频率, 延长小肠平滑肌在缺氧情况下的收缩时间, 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具有抗溃疡、保肝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对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刺五加:刺五加味辛、微苦、性微温。归脾、肾、心经。近代医学研究证明刺五加的作用特点与人参基本相同,具有调节机体紊乱,使之趋于正常的功能。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较人参显著,并能明显的提高耐缺氧能力。补中、益精、强意志、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健胃利尿等功能。久服"轻身耐劳"。刺五加含有值得注意的成分---刺五加甙,其能刺激精神和身体活力。众多关于刺五加的科学出版物已证明了其抗疲劳作用,增强持久力和能力,增加机敏和学习能力。众多用法都已在人体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刺五加是病后康复,承受过多压力或紧张,工作过量,慢性病导致身体虚弱的人群以及那些需要达到生理和心理性能高峰的人中非常受欢迎的自我药疗药物。目前同样有相当可观数量的报道指出其具有支援免疫系统,恢复非正常低血压,改善循环系统,使紊乱的糖脂代谢正常化,肝部,睾丸,骨密度和其它重要器官的合成代谢的功效。刺五加提取物显示可刺激细胞免疫力。研究发现其可刺激T-细胞产生,特别是助手细胞。因此刺五加被用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刺五加多糖对小鼠S180、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体外增殖也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 而刺五加提取物含多种甙类和刺五加多糖, 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升高白细胞、提高机体对缺氧、辐射、应激、疲劳、中毒等非特异性损害的适应能力。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同时亦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向粒- 单核细胞分化而使白细胞增加。
丹参: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纲目》载: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解除血管内凝血等作用,具有活血化痕之功效,并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利于肝细胞再生。
补骨脂:补骨脂归肾;心;脾;胃;肺经。据研究表明补骨脂刺激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作用于促黑素细胞生长因子,使表皮或毛囊中剩余的黑素细胞增殖;补骨脂味辛;味苦;性温归经:肾;心包;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主肾阳不足;下元虚冷;腰膝冷痛;阳痿精;尿频;遗尿;肾不纳气;虚喘不止;脾肾两虚;大便久泻。《本草经疏》:补骨脂,能暖水脏;阴中生阳,壮火益土之要药也。其主五劳七伤,盖缘劳伤之病,多起于脾肾两虚,以其能暖水脏、补火以生土,则肾中真阳之气得补而上升,则能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荣养乎五脏,故主五脏之劳。七情之伤所生病。风虚冷者,因阳气衰败,则风冷乘虚而客之,以致骨髓伤败,肾冷精流,肾主骨而藏精,髓乃精之本,真阳之气不固,即前证见矣,固其本而阳气生,则前证白除。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妇人血气者,亦犹男子阳衰肾冷而为血脱气陷之病,同乎男子之肾冷精流也。
白芍:白芍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益女子血。《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补气,白者治血。
败酱草:败酱草性味苦平,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破瘀的功效。能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入胃、大肠、肝经。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马齿苋:全草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明目。现代研究,马齿苋还含有丰富的SL3脂肪酸及维生素A样物质:SL3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膜与眼细胞膜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A样物质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此外,马齿苋还可作兽药和农药;嫩茎叶可作蔬菜等。
地丁:主治清热解毒;消痈肿。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肾炎;腮腺炎;结膜炎;急性阑尾炎;疔疮痈肿;瘰疬。《本草求原》:凉血,消肿毒。治血热筋痿,敷疮妙。
金荞麦:【英文名】Wild Buckwheat Rhizome ,【拉丁名】Rhizoma Fagopyri Cymosi。其性凉,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的作用。抑菌作用金荞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醉剂作用大于水剂。另有报道,金荞麦及其各分离部分无体外抗菌作用,于感染前的不同时期腹腔注射金荞麦浸膏83mg/kg,对腹腔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在感染同时或感染后用药则无保护作用。
实验说明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分组选择
0日龄樱桃谷鸭300只, 随机分成3 个处理组, 其中处理Ⅰ和处理Ⅱ为试验组, 分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1%与2%的本发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处理Ⅲ为对照组, 每个处理5个重复, 每个重复20 只鸭。
1.2 试验日粮饲料
采用本发明饲料,先将小米,蛋黄煮熟碾碎再加入其他原料搅拌均匀。其中0~7 日龄饲可将饲料煮熟,喂小鸭, 7~21日龄可直接喂食本饲料。其中试验组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制成粉剂使用。
1.3 饲养管理试验时间自2010 年3 月8 日至2009年3月29 日止, 饲养期21d。育雏期采用250 W 的红外线保温灯, 中心温度为30~32℃, 用稻草做垫料, 1 周后脱温除去保温灯。饲养期平均气温为(22.0±5.4)℃。最高气温是25℃, 最低气温是20℃, 自由采食和饮水。鸭群在饲养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不得与其它鸭群接触,饲养人员进入圈内必须进行消毒,非饲养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圈舍。鸭群使用的食盆、饮水器等用具必须专用,不得与其它鸭群混用,并定期消毒记录及生长性能的测定。
1.4 生长性能测定在试验开始时进行称重, 每周的记录的各周龄鸭生长体重及饲料利用情况, 并计算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
1.5 统计方法采用Excel和SPSS( 10.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采用D uncan 氏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樱桃谷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由表1 可以看出,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Ⅱ樱桃谷鸭的日增重显著提高( P < 0.05) , 提高幅度为3.6% ; 试验组Ⅰ日增重有提高的趋势, 但差异不显著( P > 0.05) , 提高幅度为2.1% 。试验组Ⅰ和Ⅱ饲料转化率均显著改善( P < 0.01) , 升高幅度分别为3.8% 和2.4% 。说明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添加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樱桃谷鸭的日增重, 改善饲料转化率, 并且试验组Ⅱ要优于试验组Ⅰ。另外, 与对照组相比, 两种饲料添加剂对樱桃谷鸭的采食量均不产生显著影响( P > 0.05) 。
表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樱桃谷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 P < 0.05)
2.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樱桃谷鸭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的影响由表2 可以看出,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Ⅰ和Ⅱ樱桃谷鸭肠道内大肠杆菌的数量均显著地降低了( P < 0.05) , 乳酸菌的数量提高了 ( P < 0.01) , 且试验组Ⅱ要优于试验组Ⅰ, 这与试验组Ⅱ在生产性能改善方面要好于试验组Ⅰ相一致。
表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樱桃谷鸭肠道大肠杆菌和乳酸菌数量的影响
3. 饲料添加剂对樱桃谷鸭血清尿素氮、尿酸含量的影响
表3 表明,樱桃谷鸭血清尿素氮含量各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中药添加Ⅱ组与Ⅰ 组、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中药添加Ⅱ组与Ⅰ 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尿酸含量各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经多重比较,中药添加中药添加Ⅱ组与Ⅰ组、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与中药添加Ⅱ组与Ⅰ组差异不太显著(P<0.01)
表3 饲料添加剂对樱桃谷鸭血清尿素氮、尿酸含量的影响
4. 试验结果
通过观察,中药饲料添加组樱桃谷鸭整齐度好,抗病力强,死亡率低,具有一定的抗热应激能力。生长速度较快的加药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1) ,而尿酸(UA) 、尿素氮(BUN) 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 P < 0. 05) 。这说明本中药添加剂改善了蛋白质的代谢情况,从而使氮沉积率提高。通过观察,加药组鸭整齐度好,抗病力强,死亡率低,具有一定的抗热应激能力,大大提高肉鸭的生长速度,有利避免了多重养殖中出现的瘟病。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利于补充饲粮中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并且中草药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能起到刺激畜禽生长,维持动物体内环境正常平衡有效抑制多种肠道致病菌生长繁殖改善肠道内环境,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等方面效果明显。从而从根本上保护、协调畜禽的机体健康,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体内有益微生物群落,充分发挥和提高机体本身预防疾病的能力,提高畜禽生长性能,达到节约和降低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