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茶柜.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04761.1 (22)申请日 2018.04.28 (71)申请人 东莞市绿石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总部二路2号光大we谷 A1栋605室 (72)发明人 何茂添 邹明巧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智圈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合伙) 44351 代理人 韩绍君 (51)Int.Cl. A47B 81/00(2006.01) A47J 31/00(2006.01) A47J 31/44(2006.01) (。
2、54)发明名称 一种茶柜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柜, 包括柜体、 用于选 择茶泡模式的按钮、 废水处理装置、 控制装置、 泡 茶装置及用于控制泡茶装置开闭的开关控制装 置, 柜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 按钮设置于柜 体上, 废水处理装置一端连通于排水孔, 废水处 理装置另一端置于柜体一侧, 控制装置、 泡茶装 置及开关控制装置均设置于柜体内, 按钮、 泡茶 装置及开关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于控制装置, 开 关控制装置设置于泡茶装置上。 本发明的茶柜能 够实现根据不同茶种选择泡茶时间及温度的优 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108497773 A 2018.09.07 。
3、CN 108497773 A 1.一种茶柜, 其特征在于, 包括柜体、 用于选择茶泡模式的按钮、 废水处理装置、 控制装 置、 泡茶装置及用于控制泡茶装置开闭的开关控制装置, 所述柜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 所述按钮设置于所述柜体上, 所述废水处理装置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水孔, 所述废水处理装 置另一端置于所述柜体一侧, 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泡茶装置及所述开关控制装置均设置于 所述柜体内, 所述按钮、 所述泡茶装置及所述开关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 所 述开关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泡茶装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茶装置设置有加热装置及用于将水 与茶叶混合的滤。
4、渣壶, 所述加热装置一端连通于所述滤渣壶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用于加热水的加热器 及用于测量水温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加热器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 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茶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型号为DS18B2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茶柜,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控制装置设置有用于控制水进出 的第一开关、 第一水泵、 用于控制水进出的第二开关及出水管, 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加 热装置与所述滤渣壶之间, 所述第一开关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滤渣壶另一端连通 于所述第一水泵一端, 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所。
5、述滤渣壶与所述第一水泵之间, 所述第二开 关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水泵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水管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包含有主控板、 蓝牙芯片及 wifi芯片, 所述蓝牙芯片及所述wifi芯片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板, 所述主控板型号为 stm32F0, 所述蓝牙芯片型号为nRF91, 所述wifi芯片型号为ESP8266EX。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柜,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废水收集装置, 所述废水收集装置 连接于所述废开关控制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柜,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保温瓶, 所述保温瓶连通于所述出 水管另一端。 9.根。
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柜,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钮包括茶泡模式按钮、 温度选择按 钮及时间选择按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柜,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鸣音装置, 所述鸣音装置电连接于 所述保温瓶。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497773 A 2 一种茶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家具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茶柜。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大家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喝茶被越来越多的人多喜爱, 各式各样的茶柜 被制造出来。 茶柜, 用于放置茶杯、 茶壶及煮水泡茶, 现有的市场上的茶柜功能较为单一, 无 法实现根据不同茶种选择泡茶时间及温度, 需要人为操作来。
7、实现上述功能。 0003 因此, 急需一种茶柜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具有能够实现根据不同茶种选择泡茶时间及温 度的优点, 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茶柜, 包括柜体、 用于选择茶泡模式的按钮、 废水处理装置、 控制装置、 泡茶装 置及用于控制泡茶装置开闭的开关控制装置, 所述柜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 所述按钮 设置于所述柜体上, 所述废水处理装置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水孔, 所述废水处理装置另一端 置于所述柜体一侧, 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泡茶装置及所述开关控制装置均设置于所述柜体。
8、 内, 所述按钮、 所述泡茶装置及所述开关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开关控 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泡茶装置上。 0007 较优的, 所述泡茶装置设置有加热装置及用于将水与茶叶混合的滤渣壶, 所述加 热装置一端连通于所述滤渣壶一端。 0008 较优的,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有用于加热水的加热器及用于测量水温的温度传感 器, 所述加热器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 0009 较优的, 所述温度传感器型号为DS18B20。 0010 较优的, 所述开关控制装置设置有用于控制水进出的第一开关、 第一水泵、 用于控 制水进出的第二开关及出水管, 所述第一开关设置于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滤渣。
9、壶之间, 所 述第一开关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滤渣壶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水泵一端, 所述第 二开关设置于所述滤渣壶与所述第一水泵之间, 所述第二开关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 所 述第一水泵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出水管一端。 0011 较优的, 所述控制装置包含有主控板、 蓝牙芯片及wifi芯片, 所述蓝牙芯片及所述 wifi芯片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主控板, 所述主控板型号为stm32F0, 所述蓝牙芯片型号为 nRF91, 所述wifi芯片型号为ESP8266EX。 0012 较优的, 本发明的茶柜还包括废水收集装置, 所述废水收集装置连接于所述废开 关控制装置。 0013 较优的, 本发明的茶柜还。
10、包括保温瓶, 所述保温瓶连通于所述出水管另一端。 0014 较优的, 所述按钮包括茶泡模式按钮、 温度选择按钮及时间选择按钮。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497773 A 3 0015 较优的, 本发明的茶柜还包括鸣音装置, 所述鸣音装置电连接于所述保温瓶。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茶柜, 包括柜体、 用于选择茶泡模式的按钮、 废水处理 装置、 控制装置、 泡茶装置及用于控制泡茶装置开闭的开关控制装置, 柜体上开设有若干个 排水孔, 按钮设置于柜体上, 废水处理装置一端连通于排水孔, 废水处理装置另一端置于柜 体一侧, 控制装置、 泡茶装置及开关控制装置均设置于柜体内。
11、, 按钮、 泡茶装置及开关控制 装置分别电连接于控制装置, 开关控制装置设置于泡茶装置上。 则, 柜体上开设有若干个排 水孔, 废水处理装置一端连通于排水孔, 废水处理另一端置于柜体一侧, 通过排水孔使得废 水处理装置能够实时将废水排出; 再者, 按钮、 泡茶装置及开关控制装置分别电连接于控制 装置, 开关控制装置设置于泡茶装置上, 用户可以根据茶种的不同通过按钮选择不同的茶 泡模式, 控制装置接收选择的茶泡模式信息从而控制泡茶装置及开关控制装置, 通过控制 控制泡茶装置及开关控制装置来实现泡茶温度的把控, 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装置实现泡茶 时间的把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茶柜的。
12、立体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茶柜去除柜体后的正视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的茶柜中泡茶装置及开关控制装置的左视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的茶柜的电路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 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下面结合具体实 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应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仅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2 请参阅图1至图4,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柜100, 包括柜体10、 用于选择茶 泡模式的按钮20、 废水处理装置30、 控制装置40、 泡茶装置50及用于控制泡茶装置50开闭的 开关控制装置60, 。
13、柜体10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11, 按钮20设置于柜体10上, 废水处理装置 30一端连通于排水孔11, 废水处理装置另一端置于柜体10一侧, 控制装置40、 泡茶装置50及 开关控制装置60均设置于柜体10内, 按钮20、 泡茶装置50及开关控制装置60分别电连接于 控制装置40, 开关控制装置60设置于泡茶装置50上。 则, 柜体10上开设有若干个排水孔11, 废水处理装置30一端连通于排水孔11, 废水处理另一端置于柜体10外, 通过排水孔11使得 废水处理装置30能够实时将废水排出; 再者, 按钮20、 泡茶装置50及开关控制装置60分别电 连接于控制装置40, 开关控制装置60设置于。
14、泡茶装置50上, 用户可以根据茶种的不同通过 按钮20选择不同的茶泡模式, 控制装置40接收选择的茶泡模式信息从而控制泡茶装置50及 开关控制装置60, 通过控制控制泡茶装置50及开关控制装置60来实现泡茶温度的把控, 并 通过控制开关控制装置60实现泡茶时间的把控。 具体地, 如下: 0023 其中, 泡茶装置50设置有加热装置51及用于将水与茶叶混合的滤渣壶52, 加热装 置51一端连通于滤渣壶52一端。 具体地, 加热装置51设置有用于加热水的加热器511及用于 测量水温的温度传感器512, 加热器511及温度传感器512分别电连接于控制装置40。 水经过 加热器511进行加热, 同时温。
15、度传感器512监控水温实时反馈给控制装置40以此实现水加热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497773 A 4 到预设温度然后将加热后的水进入已放入茶叶的滤渣壶52中, 实现根据不同茶种选择泡茶 时间及温度。 0024 请参阅图4, 温度传感器512型号为DS18B20。 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温度传感器 512型号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而灵活地选择, 故在此不再赘述。 0025 请继续参阅图3, 开关控制装置60设置有用于控制水进出的第一开关61、 第一水泵 62、 用于控制水进出的第二开关63及出水管64, 第一开关61设置于加热装置51与滤渣壶52 之间, 第一开关61电连接。
16、于控制装置40, 滤渣壶52另一端连通于第一水泵62一端, 第二开关 63设置于滤渣壶52与第一水泵62之间, 第二开关63电连接于控制装置40, 第一水泵62另一 端连通于出水管64一端。 一方面, 通过第一水泵62抽取水进入加热装置51内进行加热, 另一 方面, 第一开关61设置于加热装置51与滤渣壶52之间, 第一开关61电连接于控制装置40, 当 水加热到预设温度后, 通过控制装置40控制第一开关61开合实现自动向滤渣壶52中加水, 并当滤渣壶52中的液位达到预设位置时, 通过控制装置40控制第一开关61闭合实现不向滤 渣壶52中加水, 无需人为控制; 再者, 第二开关63设置于滤渣壶。
17、52与第一水泵62之间, 第二 开关63电连接于控制装置40, 第一水泵62另一端连通于出水管64一端, 当选择的泡茶时间 达到后, 通过控制装置40控制第二开关63开合实现滤渣壶52中的水向出水管64进水, 无需 人为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 滤渣壶52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521, 液位传感器521电连接于控制 装置40, 当滤渣壶52中的液位达到预设位置时, 通过控制装置40控制第一开关61闭合实现 不向滤渣壶52中加水, 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 控制滤渣壶52中水量的装置可根据具体的使 用需求而灵活地选择类型, 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26 其中, 控制装置40包含有主控板41、 蓝牙芯。
18、片42及wifi芯片43, 41蓝牙芯片42及 wifi芯片43分别电连接于主控板41, 主控板41型号为stm32F0, 蓝牙芯片42型号为nRF91, wifi芯片43型号为ESP8266EX。 通过蓝牙芯片42或wifi芯片43实现无线连接, 蓝牙芯片42或 wifi芯片43接收信息传输到主控板41上, 从而控制茶柜100, 实现通过移动终端的app或者 触摸屏来操作茶柜100。 0027 请参阅图2, 本实施例的茶柜100还包括废水收集装置70a, 废水收集装置70a连接 于废水处理装置30。 用于实时收集废水, 结构更为合理。 0028 可选择的, 本实施例的茶柜100还包括保温瓶7。
19、0b, 保温瓶70b连通于出水管64另一 端。 当选择的泡茶时间达到后, 控制装置40控制第二开关63的开合将滤渣壶52中的水流入 保温瓶70b中储存, 保温瓶70b自动保温, 当茶杯70c靠近保温瓶70b的出水口时, 保温瓶70b 感应到有茶杯70c时, 自动出水。 0029 本实施例的茶柜100还包括杯柜70d, 杯柜70d设置于柜体10内。 用于将茶杯70c放 置于杯柜70d里。 0030 本实施例的茶柜100还包括桶装水70e。 0031 请继续参阅图1, 按钮20包括茶泡模式按钮21、 温度选择按钮22及时间选择按钮 23。 在本实施例中, 茶泡模式可设置为红茶泡茶模式、 乌龙泡茶模。
20、式及龙井泡茶模式, 但不 以此为限, 故在此不再赘述。 0032 可选择的, 本实施例的茶柜100还包括鸣音装置(图中未示), 鸣音装置电连接于保 温瓶70b。 当保温瓶70b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会自动保温并提醒客户, 且当瓶内液位高于 预设液位时提醒客户。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497773 A 5 0033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 不能认定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 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 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其架构形式能够灵活多变, 可以派生系列产品。 只是做出若干 简单推演或替换, 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497773 A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7 CN 108497773 A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8 CN 108497773 A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9 CN 108497773 A 9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0 CN 108497773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