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椅架机械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椅架机械结构.pdf(1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451666.4 (22)申请日 2017.11.03 (73)专利权人 中源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 道塘浦工业园区2-5幢 (72)发明人 张敏 曹勇 许文豪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46 代理人 裴金华 (51)Int.Cl. A47C 1/032(2006.01) A47C 1/0355(2013.01) A47C 1/037(2006.01) A47C 7/00(2006.01) (E。
2、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 具体为 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包括底 架, 中框, 主杆件, 起身机构, 倾躺机构, 以及电机 驱动机构; 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由所述 电机驱动的伸缩杆, 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底架上, 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主杆件连接; 所述主杆件与所 述中框连接; 所述起身机构一端与所述底架连 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连接; 所述倾躺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中框左右两侧的倾躺组件, 所述倾躺 组件分别与所述中框和所述主杆件连接。 本实用 新型的椅架机械结构既能够通过倾躺机构。
3、使椅 子从普通状态更换到倾躺状态, 又能够通过起身 机构使椅子从普通状态更换到起身状态, 且该椅 架机械结构结构简单牢固、 连接方便、 操作便捷、 制造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6页 附图7页 CN 207940521 U 2018.10.09 CN 207940521 U 1.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底架 (1) , 中框 (2) , 主杆件 (3) , 起身机构 (4) , 倾躺机构 (5) , 以及电机驱动机构; 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伸缩 杆, 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底架 (1) 上, 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主杆件 (3) 连接; 所述主杆件 (3) 与所 。
4、述中框 (2) 连接; 所述起身机构 (4) 一端与所述底架 (1)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 (2) 连接; 所 述倾躺机构 (5) 包括设置在所述中框 (2) 左右两侧的倾躺组件, 所述倾躺组件分别与所述中 框 (2) 和所述主杆件 (3)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躺组件包括第八支撑 臂 (512) 和第九支撑臂 (514) , 所述第九支撑臂 (514) 一端与所述第八支撑臂 (512) 的臂体连 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 (2) 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九支撑臂 (514) 包括 第一打孔半臂。
5、 (5141) , 第二打孔半臂 (5142) , 连接所述第一打孔半臂 (5141) 和所述第二打 孔半臂 (5142) 的落差臂 (5145) , 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打孔半臂 (5141) 上与所述第八支撑臂 (512) 的臂体连接的第一设定孔 (5143) 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打孔半臂 (5142) 上与所述中框 (2) 连接的第二设定孔 (5144) ; 所述第一设定孔 (5143) 在所述倾躺机构 (5) 展开时的点位置 与所述第一设定孔 (5143) 在所述倾躺机构 (5) 合拢时的点位置位于同一圆弧上; 所述第二 设定孔 (5144) 到所述第一设定孔 (5143) 在所述倾躺机构 。
6、(5) 展开时的点位置的距离与到所 述第一设定孔 (5143) 在所述倾躺机构 (5) 合拢时的点位置的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躺组件还包括脚部支 撑件 (51) , 第一支撑臂 (52) , 第二支撑臂 (53) , 第三支撑臂 (54) , 第四支撑臂 (55) , 第五支撑 臂 (56) , 第一连接件 (57) , 第六支撑臂 (58) , 第二连接件 (59) , 第七支撑臂 (510) , 头部支撑 件 (511) , 第三连接件 (513) , 以及第十支撑臂 (515) ; 所述第一支撑臂 (52) 一端与所述脚部支撑件 (5。
7、1)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臂 (54) 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 (53) 一端与所述脚部支撑件 (51)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 撑臂 (55) 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 (53) 的臂体与所述第三支撑臂 (54) 的臂体交叉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支撑臂 (55) 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 (57) 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臂 (54) 的另一端 分别与所述第五支撑臂 (56) 的一端、 以及所述第八支撑臂 (512) 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支撑 臂 (56) 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 (57) 连接, 所述第八支撑臂 (512) 的臂体与所述第一连 接件 (57) 连接, 所述第六。
8、支撑臂 (58) 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 (57)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 (2) 连接, 所述第七支撑臂 (510) 一端与所述主杆件 (3)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 (59) 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 (59) 还与所述第八支撑臂 (512) 的臂体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 (513) 与所述第八支撑臂 (512) 的臂体连接, 所述第八支撑臂 (512) 的另一端与所述头部支撑件 (511) 连接, 所述第十支撑臂 (515) 的一端与所述头部支撑件 (511)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 (2) 连接; 所述主杆件 (3) 包括主支撑杆 (31) , 设于所述主支撑杆 (31) 中部。
9、的伸缩杆连接件 (32) , 以及设于所述主支撑杆 (31) 两侧的主杆连接片 (33) , 所述主杆连接片 (33) 一端与所述第七 支撑臂 (510) 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 (2) 连接; 所述中框 (2) 包括前支撑条 (21) , 后支撑条 (22) , 设于所述前支撑条 (21) 和所述后支撑 条 (22) 两侧的连接片体 (23) , 以及对称设于所述前支撑条 (21) 底部两侧的连接片 (24) , 所 述连接片体 (23) 设有与所述第十支撑臂 (515) 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231) 、 与所述第九支撑臂 权 利 要 求 书 1/3 页 2 CN 207940521 U 。
10、2 (514) 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232) 、 与所述第六支撑臂 (58) 连接的第三连接孔 (233) 、 以及与所 述主杆连接片 (33) 连接的第四连接孔 (234) , 一所述连接片 (24) 开有第一连接片孔 (241) 和 第二连接片孔 (242) 、 另一所述连接片 (24) 开有第三连接片孔 (243) 和第四连接片孔 (244) ; 所述连接片体 (23) 位于所述中框 (2) 内侧设有一对内部限位凸起 (235) , 所述连接片体 (23) 位于所述中框 (2) 外侧设有一对外部限位凸起 (236) ; 所述起身机构 (4) 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起身臂 (41) 和第二起身。
11、臂 (42) , 对称设置的第 三起身臂 (43) 和第四起身臂 (44) , 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起身臂 (43) 和所述第四起身臂 (44) 的 起身臂连接杆 (45) , 所述第一起身臂 (41) 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 (1) 连接的第一起身孔 (411) 、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孔 (241) 连接的第二起身孔 (412) , 所述第二起身臂 (42) 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 (1) 连接的第三起身孔 (421) 、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片孔 (243) 连接的第四起身孔 (422) , 所述第三起身臂 (43) 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 (1) 连接的第五 起身孔 (431) 、 另一端设。
12、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孔 (242) 连接的第六起身孔 (432) , 所述第四起 身臂 (44) 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 (1) 连接的第七起身孔 (441) 、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 片孔 (244) 连接的第八起身孔 (442) ; 所述底架 (1) 包括第一底架杆 (11) , 第二底架杆 (12) , 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杆 (11) 和第二底架杆 (12) 两侧的第三底架杆 (13) 和第四底架杆 (14) , 所述第一底架杆 (11) 设 有安装所述电机的电机连接件 (15) , 所述第三底架杆 (13) 设有底架连接片一 (16) , 所述第 四底架杆 (14) 设有底架连。
13、接片二 (17) , 所述底架连接片一 (16) 设有与所述第一起身孔 (411) 连接的第一底架对接孔 (161) , 所述底架连接片一 (16) 还设有与所述第五起身孔 (431) 连接的第二底架对接孔 (162) , 所述底架连接片二 (17) 设有与所述第三起身孔 (421) 连接的第三底架对接孔 (171) , 所述底架连接片二 (17) 还设有与所述第七起身孔 (441) 连接 的第四底架对接孔 (172)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落差臂 (5145) 的落差距 离为所述连接片体 (23) 外侧表面到所述第八支撑臂 (512) 外侧表面的垂。
14、直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杆连接片 (33) 一端部 设有与所述第七支撑臂 (510) 连接的主杆连接片孔一 (331) 、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孔 (234) 连接的主杆连接片孔二 (332) 。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一 (331) 在所述倾躺机构 (5) 展开时的点位置与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一 (331) 在所述倾躺机构 (5) 合拢 时的点位置位于同一圆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二 (332) 到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一 (331) 在所。
15、述倾躺机构 (5) 展开时的点位置的距离与到所述主杆连 接片孔二 (332) 在所述倾躺机构 (5) 合拢时的点位置的距离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十支撑臂 (515) 包括 设有第一支撑臂连接孔 (5151) 的第一支撑臂段和设有第二支撑臂连接孔 (5152) 的第二支 撑臂段, 第一支撑臂连接孔 (5151) 与所述头部支撑件 (511) 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孔 (5152) 与所述第一连接孔 (231) 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 (5151) 在所述倾躺机构 (5) 展 开时的点位置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 (5151) 在所述倾躺机。
16、构 (5) 合拢时的点位置位于同 一圆弧上。 权 利 要 求 书 2/3 页 3 CN 207940521 U 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孔 (5152) 到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 (5151) 在所述倾躺机构 (5) 展开时的点位置的距离与到所 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 (5151) 在所述倾躺机构 (5) 合拢时的点位置的距离相同。 权 利 要 求 书 3/3 页 4 CN 207940521 U 4 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具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
17、们对家具的要求越来越高, 比如椅子, 除了需要满足普通 人员的坐躺要求之外, 还需要针对特殊人群提供更多的功能。 例如, 老人或者因某种原因导 致身体行为不便的人在椅子上长时间休息时, 由于久坐会造成特殊人员下肢血液流通不 顺、 起身困难、 身体易前倾跌倒,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椅子做出改进, 使其具有辅助特殊人员 起身的功能。 同时, 特殊人员久坐易疲劳, 容易犯困出现打瞌睡的情况, 因此需要对椅子做 出进一步改进, 使其可以辅助特殊人员自动躺下休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既能够使椅子 从普通状态更换到倾躺状态, 又能够使椅子从普。
18、通状态更换到起身状态, 且该椅架机械结 构结构简单牢固、 连接方便、 操作便捷、 制造成本低。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包括底架, 中框, 主杆件, 起身机构, 倾躺机构, 以及电机驱动机构; 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由所 述电机驱动的伸缩杆, 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底架上, 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主杆件连接; 所述主杆 件与所述中框连接; 所述起身机构一端与所述底架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连接; 所述倾躺 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框左右两侧的倾躺组件, 所述倾躺组件分别与所述中框和所述主杆 件连接。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倾躺组件包括第八支撑臂和第九。
19、支撑臂, 所述第九支撑臂一端与 所述第八支撑臂的臂体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连接。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第九支撑臂包括第一打孔半臂, 第二打孔半臂, 连接所述第一打孔 半臂和所述第二打孔半臂的落差臂, 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打孔半臂上与所述第八支撑臂的 臂体连接的第一设定孔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打孔半臂上与所述中框连接的第二设定孔; 所述 第一设定孔在所述倾躺机构展开时的点位置与所述第一设定孔在所述倾躺机构合拢时的 点位置位于同一圆弧上; 所述第二设定孔到所述第一设定孔在所述倾躺机构展开时的点位 置的距离与到所述第一设定孔在所述倾躺机构合拢时的点位置的距离相同。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倾躺组件。
20、还包括脚部支撑件, 第一支撑臂, 第二支撑臂, 第三支撑 臂, 第四支撑臂, 第五支撑臂, 第一连接件, 第六支撑臂, 第二连接件, 第七支撑臂, 头部支撑 件, 第三连接件, 以及第十支撑臂; 0008 所述第一支撑臂一端与所述脚部支撑件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臂的一端连 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一端与所述脚部支撑件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臂连接, 所述第二 支撑臂的臂体与所述第三支撑臂的臂体交叉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 一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支撑臂的一端、 以及所述第八支 说 明 书 1/6 页 5 CN 207940521 U 5 撑臂。
21、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八支撑臂的臂 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六支撑臂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 框连接, 所述第七支撑臂一端与所述主杆件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二 连接件还与所述第八支撑臂的臂体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八支撑臂的臂体连接, 所述第八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头部支撑件连接, 所述第十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头部支撑 件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连接; 0009 所述主杆件包括主支撑杆, 设于所述主支撑杆中部的伸缩杆连接件, 以及设于所 述主支撑杆两侧的主杆连接片, 所述主杆连接片一端与所述第七支撑臂。
22、连接、 另一端与所 述中框连接; 0010 所述中框包括前支撑条, 后支撑条, 设于所述前支撑条和所述后支撑条两侧的连 接片体, 以及对称设于所述前支撑条底部两侧的连接片, 所述连接片体设有与所述第十支 撑臂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与所述第九支撑臂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与所述第六支撑臂连接的 第三连接孔、 以及与所述主杆连接片连接的第四连接孔, 一所述连接片开有第一连接片孔 和第二连接片孔、 另一所述连接片开有第三连接片孔和第四连接片孔; 所述连接片体位于 所述中框内侧设有一对内部限位凸起, 所述连接片体位于所述中框外侧设有一对外部限位 凸起; 0011 所述起身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起身臂和第二起。
23、身臂, 对称设置的第三起身臂 和第四起身臂, 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起身臂和所述第四起身臂的起身臂连接杆, 所述第一起 身臂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连接的第一起身孔、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孔连接的第二 起身孔, 所述第二起身臂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连接的第三起身孔、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 连接片孔连接的第四起身孔, 所述第三起身臂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连接的第五起身孔、 另 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孔连接的第六起身孔, 所述第四起身臂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 连接的第七起身孔、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片孔连接的第八起身孔; 0012 所述底架包括第一底架杆, 第二底架杆, 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架杆和第二 。
24、底架杆两侧的第三底架杆和第四底架杆, 所述第一底架杆设有安装所述电机的电机连接 件, 所述第三底架杆设有底架连接片一, 所述第四底架杆设有底架连接片二, 所述底架连接 片一设有与所述第一起身孔连接的第一底架对接孔, 所述底架连接片一还设有与所述第五 起身孔连接的第二底架对接孔, 所述底架连接片二设有与所述第三起身孔连接的第三底架 对接孔, 所述底架连接片二还设有与所述第七起身孔连接的第四底架对接孔。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落差臂的落差距离为所述连接片体外侧表面到所述第八支撑臂外 侧表面的垂直距离。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主杆连接片一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七支撑臂连接的主杆连接片孔 一、 另一。
25、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孔连接的主杆连接片孔二。 0015 作为优选, 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一在所述倾躺机构展开时的点位置与所述主杆连接 片孔一在所述倾躺机构合拢时的点位置位于同一圆弧上。 0016 作为优选, 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二到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一在所述倾躺机构展开时的 点位置的距离与到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二在所述倾躺机构合拢时的点位置的距离相同。 0017 作为优选, 所述第十支撑臂包括设有第一支撑臂连接孔的第一支撑臂段和设有第 二支撑臂连接孔的第二支撑臂段, 第一支撑臂连接孔与所述头部支撑件连接, 所述第二支 说 明 书 2/6 页 6 CN 207940521 U 6 撑臂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孔连。
26、接; 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在所述倾躺机构展开时的点位 置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在所述倾躺机构合拢时的点位置位于同一圆弧上。 0018 作为优选, 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孔到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在所述倾躺机构展开 时的点位置的距离与到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在所述倾躺机构合拢时的点位置的距离相 同。 001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椅架机械结构, 既能够通过倾躺机构使 椅子从普通状态更换到倾躺状态, 又能够通过起身机构使椅子从普通状态更换到起身状 态, 且该椅架机械结构结构简单牢固、 连接方便、 操作便捷、 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椅架机械结构展开倾躺状态的。
27、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图1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图1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图1中主杆件及起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图1中主杆件及部分倾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图1中架机械结构倾躺状态的侧视图; 0026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椅架机械结构起身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为实用新型一种椅架机械结构普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为图5中第九支撑臂的主视图; 0029 图10为图9中第九支撑臂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1为图5中第十支撑臂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其中, 1、 底架, 11、 第一。
28、底架杆, 12、 第二底架杆, 13、 第三底架杆, 14、 第四底架杆, 15、 电机连接件, 16、 底架连接片一, 161、 第一底架对接孔, 162、 第二底架对接孔, 17、 底架连 接片二, 171、 第三底架对接孔, 172、 第四底架对接孔; 0032 2、 中框, 21、 前支撑条, 22、 后支撑条, 23、 连接片体, 231、 第一连接孔, 232、 第二连 接孔, 233、 第三连接孔, 234、 第四连接孔, 235、 内部限位凸起, 236、 外部限位凸起, 24、 连接 片, 241、 第一连接片孔, 242、 第二连接片孔, 243、 第三连接片孔, 244、。
29、 第四连接片孔; 0033 3、 主杆件, 31、 主支撑杆, 32、 伸缩杆连接件, 33、 主杆连接片, 331、 主杆连接片孔 一, 332、 主杆连接片孔二; 0034 4、 起身机构, 41、 第一起身臂, 411、 第一起身孔, 412、 第二起身孔, 42、 第二起身臂, 421、 第三起身孔, 422、 第四起身孔, 43、 第三起身臂, 431、 第五起身孔, 432、 第六起身孔, 44、 第四起身臂, 441、 第七起身孔, 442、 第八起身孔, 45、 起身臂连接杆; 0035 5、 倾躺机构, 51、 脚部支撑件, 52、 第一支撑臂, 53、 第二支撑臂, 54、。
30、 第三支撑臂, 55、 第四支撑臂, 56、 第五支撑臂, 57第一连接件, 58、 第六支撑臂, 59、 第二连接件, 510、 第七 支撑臂, 511、 头部支撑件, 512、 第八支撑臂, 513、 第三连接件, 514、 第九支撑臂, 5141、 第一 打孔半臂, 5142、 第二打孔半臂, 5143、 第一设定孔, 5144、 第二设定孔, 5145、 落差臂, 515、 第 十支撑臂, 5151、 第一支撑臂连接孔, 5152、 第二支撑臂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6 页 7 CN 207940521 U 7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
31、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7 如图1所示, 一种椅架机械结构, 包括底架1, 中框2, 主杆件3, 起身机构4, 倾躺机构 5, 以及电机驱动机构, 所述电机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由所述电机驱动的伸缩杆, 所述电机 设于所述底架1上, 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主杆件3连接。 0038 如图5和6所示, 所述倾躺机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中框2左右两侧的倾躺组件。 所述 倾躺组件包括脚部支撑件51, 第一支撑臂52, 第二支撑臂53, 第三支撑臂54, 第四支撑臂55, 第五支撑臂56, 第一连接件57, 第六支撑臂58, 第二连接件59, 第七支撑臂510, 头部支撑件 511, 第八支撑臂512, 第三连接件5。
32、13, 第九支撑臂514, 以及第十支撑臂515。 0039 所述第一支撑臂52一端与所述脚部支撑件51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臂54的 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53一端与所述脚部支撑件51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臂55 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53的臂体与所述第三支撑臂54的臂体交叉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支撑 臂5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7连接, 所述第三支撑臂5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支撑 臂56的一端、 以及所述第八支撑臂51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五支撑臂5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 连接件57连接, 所述第八支撑臂512的臂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57连接, 所述第六支撑臂58一 端与所。
33、述第一连接件57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2连接, 所述第七支撑臂510一端与所述主 杆件3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59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59还与所述第八支撑臂512 的臂体连接, 所述第九支撑臂514一端与所述第八支撑臂512的臂体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 框2连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513与所述第八支撑臂512的臂体连接, 所述第八支撑臂512的另 一端与所述头部支撑件511连接, 所述第十支撑臂515的一端与所述头部支撑件511连接、 另 一端与所述中框2连接。 0040 如图4所示, 所述主杆件3包括主支撑杆31, 设于所述主支撑杆31中部的伸缩杆连 接件32, 以及设于所述主支撑。
34、杆31两侧的主杆连接片33, 所述主杆连接片33一端与所述第 七支撑臂510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中框2连接。 0041 所述起身机构4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起身臂41和第二起身臂42, 对称设置的第三 起身臂43和第四起身臂44, 以及连接所述第三起身臂43和所述第四起身臂44的起身臂连接 杆45, 所述第一起身臂41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1连接的第一起身孔411、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 第一连接片孔241连接的第二起身孔412, 所述第二起身臂42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1连接的 第三起身孔421、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片孔243连接的第四起身孔422, 所述第三起身 臂43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1连接的第五。
35、起身孔431、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片孔242连 接的第六起身孔432, 所述第四起身臂44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架1连接的第七起身孔441、 另 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片孔244连接的第八起身孔442。 0042 如图2所示, 所述中框2包括前支撑条21, 后支撑条22, 设于所述前支撑条21和所述 后支撑条22两侧的连接片体23, 以及对称设于所述前支撑条21底部两侧的连接片24, 所述 连接片体23设有与所述第十支撑臂连接的第一连接孔231、 与所述第九支撑臂514连接的第 二连接孔232、 与所述第六支撑臂58连接的第三连接孔233、 以及与所述主杆连接片33连接 的第四连接孔234,。
36、 一所述连接片24开有第一连接片孔241和第二连接片孔242、 另一所述连 接片24开有第三连接片孔243和第四连接片孔244。 所述连接片体23位于所述中框2内侧设 有一对内部限位凸起235, 所述连接片体23位于所述中框2外侧设有一对外部限位凸起236。 0043 如图3所示, 所述底架1包括第一底架杆11, 第二底架杆12, 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 说 明 书 4/6 页 8 CN 207940521 U 8 一底架杆11和第二底架杆12两侧的第三底架杆13和第四底架杆14, 所述第一底架杆11设有 安装所述电机的电机连接件15, 所述第三底架杆13设有底架连接片一16, 所述第四底架杆 。
37、14设有底架连接片二17, 所述底架连接片一16设有与所述第一起身孔411连接的第一底架 对接孔161, 所述底架连接片一16还设有与所述第五起身孔431连接的第二底架对接孔162, 所述底架连接片二17设有与所述第三起身孔421连接的第三底架对接孔171, 所述底架连接 片二17还设有与所述第七起身孔441连接的第四底架对接孔172。 0044 本申请的椅架机械结构包括三种状态, 第一种状态为椅子的普通状态, 如图8所 示, 此时, 倾躺机构5和起身机构4均处于收拢状态, 电机的伸缩杆处于初始长度。 其中, 外部 限位凸起236用于防止第六支撑臂58下落。 0045 第二种状态为倾躺状态, 。
38、如图1所示, 当椅子需要从普通状态更换为倾躺状态时, 先打开电机使伸缩杆从初始长度收缩, 伸缩杆会带动主支撑杆31移动, 主支撑杆31会带动 主杆连接片33沿中框2上的第四连接孔234转动, 同时, 主杆连接片33会带动第七支撑臂510 相应移动, 第七支撑臂510会通过第二连接件59带动第八支撑臂512移动, 第八支撑臂512移 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九支撑臂514、 第一连接件57、 第三支撑臂54以及头部支撑件511相应移 动, 头部支撑件511移动的同时会带动第十支撑臂515沿中框2上的第一连接孔231做相应转 动, 第一连接件57、 第三支撑臂54移动的同时会带动第六支撑臂58、 第四支撑。
39、臂55、 第五支 撑臂56、 第二支撑臂53、 第一支撑臂52以及脚部支撑件51一起移动。 当伸缩杆收缩到最短触 发长度时, 倾躺机构5完全展开。 当椅子需要恢复到普通状态时, 只要启动电机使伸缩杆重 新伸长至初始长度即可, 倾躺机构5会沿相反的移动轨迹达到完全收拢的状态, 此时, 主杆 件3的主杆连接片33与内部限位凸起235相抵触。 0046 第三种状态为起身状态, 如图7所示, 当椅子需要从普通状态更换为起身状态时, 先打开电机使伸缩杆从初始长度伸长, 伸缩杆会带动主支撑杆31移动, 使得主杆件3的主杆 连接片33与内部限位凸起235相抵触, 从而使主支撑杆31带动中框2及倾躺机构5整体。
40、移动, 中框2移动的同时会使起身机构4的第一起身臂41, 第二起身臂42, 第三起身臂43, 第四起身 臂44相应配合转动以达到起身状态。 当伸缩杆伸长到最长触发长度时, 起身机构4完全展 开。 当椅子需要恢复到普通状态时, 只要启动电机使伸缩杆重新收缩至初始长度即可, 起身 机构4会沿相反的移动轨迹达到完全收拢的状态, 此时, 起身机构5的第三起身臂43和第四 起身臂44会与第二底架杆12相抵触。 0047 如图9和10所示, 所述第九支撑臂514包括第一打孔半臂5141, 第二打孔半臂5142, 连接所述第一打孔半臂5141和所述第二打孔半臂5142的落差臂5145, 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 。
41、打孔半臂5141上与所述第八支撑臂512的臂体连接的第一设定孔5143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打 孔半臂5142上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32连接的第二设定孔5144。 其中, 所述第一设定孔5143在 所述倾躺机构5展开时的点位置与所述第一设定孔5143在所述倾躺机构5合拢时的点位置 位于同一圆弧上。 通过倾躺机构5展开与合拢的状态可在第八支撑臂512的臂体确定一合适 点用于与第一设定孔5143连接。 0048 所述第二设定孔5144到所述第一设定孔5143在所述倾躺机构5展开时的点位置的 距离与到所述第一设定孔5143在所述倾躺机构5合拢时的点位置的距离相同, 因此, 可在中 框2上确定一合适点作为第二。
42、连接孔232用于与第二设定孔5144连接。 0049 所述落差臂5145的落差距离为所述连接片体23外侧表面到所述第八支撑臂512外 说 明 书 5/6 页 9 CN 207940521 U 9 侧表面的垂直距离, 通过落差臂5145可使得第一打孔半臂5141与第八支撑臂512的臂体贴 合连接, 使得第二打孔半臂5142与连接片体23贴合连接, 从而使椅架机械结构更加稳定牢 固。 0050 通过倾躺机构5的展开和合拢状态以及落差臂5145的落差距离的限定可确定合适 的第一设定孔5143和第二设定孔5144, 从而可以确定合适的第九支撑臂514形状。 0051 同理, 所述主杆连接片33一端部设。
43、有与所述第七支撑臂510连接的主杆连接片孔 一331、 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四连接孔234连接的主杆连接片孔二332。 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一 331在所述倾躺机构5展开时的点位置与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一331在所述倾躺机构5合拢时 的点位置位于同一圆弧上。 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二332到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一331在所述倾躺 机构5展开时的点位置的距离与到所述主杆连接片孔二332在所述倾躺机构5合拢时的点位 置的距离相同。 即通过倾躺机构5的展开和合拢状态可确定合适的主杆连接片孔一331和主 杆连接片孔二332, 从而可以确定合适的主杆连接片33形状。 0052 同理, 所述第十支撑臂515包括设有第一支撑臂。
44、连接孔5151的第一支撑臂段和设 有第二支撑臂连接孔5152的第二支撑臂段, 第一支撑臂连接孔5151与所述头部支撑件511 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孔5152与所述第一连接孔231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5151 在所述倾躺机构5展开时的点位置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5151在所述倾躺机构5合拢时 的点位置位于同一圆弧上。 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孔5152到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5151在所 述倾躺机构5展开时的点位置的距离与到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孔5151在所述倾躺机构5合 拢时的点位置的距离相同。 即通过倾躺机构5的展开和合拢状态可确定合适的第一支撑臂 连接孔5151和第二支撑臂连接孔515。
45、2, 从而可以确定合适的第十支撑臂515形状。 0053 如图11所示, 在不考虑落差的情况下, 第十支撑臂515可以呈直线状设置, 相比弯 曲设置, 直线设置能够节省原材料, 从而降低椅架机械结构的制造成本。 但是有时为了配合 椅架机械结构的整体形状, 使椅架机械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第十支撑臂515需要弯曲设置, 因此, 第十支撑臂515的实际形状需要根据具体的椅架机械结构做出适应性改进。 其中, 主 杆连接片33以及第九支撑臂514也是同理。 0054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并非对本实用新 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 。
46、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 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 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说 明 书 6/6 页 10 CN 207940521 U 10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7 页 11 CN 207940521 U 11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7 页 12 CN 207940521 U 12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7 页 13 CN 207940521 U 13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7 页 14 CN 207940521 U 14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5/7 页 15 CN 207940521 U 15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6/7 页 16 CN 207940521 U 16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7/7 页 17 CN 207940521 U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