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及其使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击钻及其使用方法.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429405.5 (22)申请日 2018.05.08 (71)申请人 韦强 地址 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兴隆镇新案村7 组51号 (72)发明人 韦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50231 代理人 高姜 (51)Int.Cl. A01G 23/06(2006.01) (54)发明名称 冲击钻及其使用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钻, 涉及竹根清除设 备, 用于解决现有的人工法对竹蔸的清理的时 候, 由于竹根内部的竹。
2、隔彼此的距离不一样, 目 前使用的冲击钻会伤手的问题。 它包括钻体, 钻 头壳体, 设置于钻头壳体前端的钻头, 设置于钻 头四周的钻头定位罩, 所述钻头定位罩包括滑动 套筒、 滑动连接筒、 定位支架, 所述滑动套筒设置 于钻头壳体外壁, 所述钻头壳体纵向设有用于穿 过滑动连接筒的第一缺口, 所述滑动套筒内端通 过滑动连接筒连接定位支架; 所述钻头壳体内部 设有用于控制钻头滑动的钻头伸缩控制机构。 本 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定心结构的冲击钻, 防止使 用冲击钻的时候, 钻头碰触竹根内部的竹隔, 由 于反弹力的作用, 伤到操作者。 本发明还公开了 冲击钻使用方法。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3、 CN 108633687 A 2018.10.12 CN 108633687 A 1.冲击钻, 包括钻体,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钻头壳体, 设置于钻头壳体前端的钻头, 设置 于钻头四周的钻头定位罩, 所述钻头定位罩包括滑动套筒、 滑动连接筒、 定位支架, 所述滑 动套筒设置于钻头壳体外壁, 所述钻头壳体纵向设有用于穿过滑动连接筒的第一缺口, 所 述滑动套筒内端通过滑动连接筒连接定位支架; 所述钻头壳体内部设有用于控制钻头滑动 的钻头伸缩控制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钻头伸缩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 轴、 第一旋转筒、 第二旋转筒、 第二驱动轴, 所述第一驱动轴外。
4、壁设有第一凸起, 所述第一旋 转筒内壁设有和第一凸起匹配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旋转筒内壁下段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旋 转筒, 所述第二旋转筒中心连接第二驱动轴, 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连接钻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钻,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通过锁定件连接钻 头, 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座和锁头, 所述锁头上端连接锁座, 所述锁头下端连接钻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钻,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支架包括支架第一部分、 支架 第二部分和支架第三部分, 所述支架第二部分为弧形段, 所述支架第二部分上端连接支架 第一部分, 且所述支架第二部分下端连接支架第三部分, 所述支架第一部分的直径大。
5、于支 架第三部分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钻,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钻头壳体外圈预埋有条形盒, 所述 条形盒内设有锁定销, 所述滑动套筒内壁设有用于插入锁定销的锁定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钻,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钻头壳体内圈均匀分布有贯穿的导 向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冲击钻,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钻头壳体上表面设有用于连接钻体 的法兰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钻,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钻头壳体侧壁设有防滑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冲击钻,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轴外壁下段延伸进定位支 架, 所述第二驱动轴外壁下段设有限位卡环。 10.冲击钻使用方法, 。
6、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定支架, 包括钻体, 钻头壳体, 设置于钻头壳体前端的钻头, 设置于钻头四周的 钻头定位罩, 所述钻头定位罩包括滑动套筒、 滑动连接筒、 定位支架, 所述滑动套筒设置于 钻头壳体外壁, 所述钻头壳体纵向设有用于穿过滑动连接筒的第一缺口, 所述滑动套筒内 端通过滑动连接筒连接定位支架; 所述钻头壳体内部设有用于控制钻头滑动的钻头伸缩控 制机构; 当控制滑动套筒向上运动, 滑动套筒通过滑动连接筒带动定位支架隐藏在钻头壳 体内部, 当控制滑动套筒向下运动, 滑动套筒通过滑动连接筒带动定位支架外露出钻头壳 体外部; 步骤二, 定钻头, 所述钻头伸缩控制机构包括第。
7、一驱动轴、 第一旋转筒、 第二旋转筒、 第 二驱动轴, 所述第一驱动轴外壁设有第一凸起, 所述第一旋转筒内壁设有和第一凸起匹配 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旋转筒内壁下段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旋转筒, 所述第二旋转筒中心连 接第二驱动轴, 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连接钻头; 顺时针转动第一驱动轴, 第一驱动轴带动第 一旋转筒动作, 第一旋转筒通过螺纹带动第二旋转筒向下运动, 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轴向下 运动; 逆时针转动第一驱动轴, 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一旋转筒动作, 第一旋转筒通过螺纹带动 第二旋转筒向上运动, 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轴向上运动;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633687 A 2 步骤三。
8、, 除竹根, 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通过锁定件连接钻头, 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座和锁 头, 所述锁头上端连接锁座, 所述锁头下端连接钻头, 根据实际需要, 选择不同大小的钻头, 然后启动电源, 钻头开始工作, 钻头在定位支架的辅助下旋转运动, 旋转时产生的切削力, 从根部将竹根打碎, 加速其腐烂。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633687 A 3 冲击钻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竹根清除设备, 具体来说, 是冲击钻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竹架板一般是由楠竹、 毛竹等进行加工, 用于建筑装修等的竹制品。 在建筑工地看 到一种由竹子片做成的架板, 那就是建。
9、筑用竹架板, 竹架板在修建房子以及装修房子中是 必不可少的材料。 0003 竹, 系草本植物。 它的繁殖主要靠竹根部竹鞭上的芽, 每年3月份由芽生长发育成 竹笋再长成新竹, 45月份为新竹生长旺季, 每日可长80100mm左右, 6年即可成材。 成熟 的竹采伐后, 有大量的竹根埋在地底下, 竹根(又名竹兜), 竹砍了后留在土壤中的根部, 营 养根, 6年才会生长, 且会吸收周围竹子的营养。 竹根的破坏性相当强, 不易腐烂, 因此, 需要 清除竹根。 0004 专利文献201310676996.3公开了一种液压竹蔸拉马。 由扶手、 环形架、 支撑腿、 伸 缩液压缸、 油箱、 阀座、 手动液压泵、。
10、 夹紧装置、 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 手动二位三通换向阀 和高压油管组成。 扶手及支撑腿都固定在环形架的外环上, 伸缩液压缸通过钻头壳体固定 在环形架的内环上, 油箱固定于伸缩液压缸的外围, 阀座固定在油箱及伸缩液压缸的底部, 手动液压泵、 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和手动二位三通换向阀固定在阀座的顶面上, 夹紧装置 固定在伸缩液压缸的活塞杆的末端上, 阀座和夹紧装置之间的油路通过高压油管相连接。 0005 上述技术方案, 使用时, 在待拉拔竹蔸的周围, 调节好支撑腿, 使液压竹蔸拉马稳 定地支撑在待拉拔竹蔸的上方, 然后依次完成夹紧过程、 拉拔过程、 松开竹蔸, 从而实现竹 蔸的完全清理。 但是, 该。
11、技术方案存在以下不足, 竹蔸的正下方存在大量尾椎, 该技术方案 并不能完全清除竹蔸, 残留的竹蔸不利于竹林地的出笋率, 同时, 会吸收周围竹子的营养。 并且, 该技术方案需要和竹蔸旋切机的配套使用, 设备复杂。 0006 目前对竹蔸的清理主要有人工法、 化学腐蚀法和爆破法, 其中, 人工法常用的还是 采用冲击钻清除竹根, 利用冲击钻的钻头旋转时产生的切削力, 从根部将竹根打碎, 加速其 腐烂。 但是, 实践中, 我们发现, 由于竹根内部的竹隔彼此的距离不一样, 目前使用的冲击钻 会伤手。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种具有定心结构的冲击钻。 0008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发。
12、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 冲击钻, 包括钻体, 钻头壳体, 设置于钻头壳体前端的钻头, 设置于钻头四周的钻 头定位罩, 所述钻头定位罩包括滑动套筒、 滑动连接筒、 定位支架, 所述滑动套筒设置于钻 头壳体外壁, 所述钻头壳体纵向设有用于穿过滑动连接筒的第一缺口, 所述滑动套筒内端 通过滑动连接筒连接定位支架; 所述钻头壳体内部设有用于控制钻头滑动的钻头伸缩控制 机构。 说 明 书 1/5 页 4 CN 108633687 A 4 00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发明, 通过对钻头的结构进行改进, 增设钻头定位罩, 防止使 用冲击钻的时候, 钻头碰触竹根内部的竹隔, 由于反弹力的作用, 伤到。
13、操作者。 具体使用的 时候, 当控制滑动套筒向上运动, 滑动套筒通过滑动连接筒带动定位支架隐藏在钻头壳体 内部, 当控制滑动套筒向下运动, 滑动套筒通过滑动连接筒带动定位支架外露出钻头壳体 外部。 0011 进一步限定, 所述钻头伸缩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 第一旋转筒、 第二旋转筒、 第二驱动轴, 所述第一驱动轴外壁设有第一凸起, 所述第一旋转筒内壁设有和第一凸起匹 配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旋转筒内壁下段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旋转筒, 所述第二旋转筒中心 连接第二驱动轴, 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连接钻头。 0012 具体使用的时候, 顺时针转动第一驱动轴, 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一旋转筒动作, 第一 旋转筒。
14、通过螺纹带动第二旋转筒向下运动, 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轴向下运动; 逆时针转动第 一驱动轴, 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一旋转筒动作, 第一旋转筒通过螺纹带动第二旋转筒向上运 动, 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轴向上运动。 0013 进一步限定, 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通过锁定件连接钻头, 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座和 锁头, 所述锁头上端连接锁座, 所述锁头下端连接钻头。 0014 采用相互配合的锁座和锁头, 便于安装拆卸钻头。 0015 进一步限定, 所述定位支架包括支架第一部分、 支架第二部分和支架第三部分, 所 述支架第二部分为弧形段, 所述支架第二部分上端连接支架第一部分, 且所述支架第二部 分下端连接支架第三部分, 所。
15、述支架第一部分的直径大于支架第三部分的直径。 0016 进一步限定, 所述钻头壳体外圈预埋有条形盒, 所述条形盒内设有锁定销, 所述滑 动套筒内壁设有用于插入锁定销的锁定槽。 0017 通过相互配合的锁定销和锁定槽, 防止使用冲击钻的时候, 振动导致滑动套筒脱 落。 0018 进一步限定, 所述钻头壳体内圈均匀分布有贯穿的导向杆。 0019 进一步限定, 所述钻头壳体上表面设有用于连接钻体的法兰盘。 0020 利用法兰盘, 能快速的连接钻体和钻头。 0021 进一步限定, 所述钻头壳体侧壁设有防滑突起。 0022 进一步限定, 所述第二驱动轴外壁下段延伸进定位支架, 所述第二驱动轴外壁下 段设。
16、有限位卡环。 0023 采用限位卡环, 防止钻头碰触竹根内部坚硬的竹隔, 导致钻头回缩。 0024 本发明还提供了冲击钻使用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5 步骤一, 定支架, 包括钻体, 钻头壳体, 设置于钻头壳体前端的钻头, 设置于钻头四 周的钻头定位罩, 所述钻头定位罩包括滑动套筒、 滑动连接筒、 定位支架, 所述滑动套筒设 置于钻头壳体外壁, 所述钻头壳体纵向设有用于穿过滑动连接筒的第一缺口, 所述滑动套 筒内端通过滑动连接筒连接定位支架; 所述钻头壳体内部设有用于控制钻头滑动的钻头伸 缩控制机构; 当控制滑动套筒向上运动, 滑动套筒通过滑动连接筒带动定位支架隐藏在钻 头壳体内部, 当。
17、控制滑动套筒向下运动, 滑动套筒通过滑动连接筒带动定位支架外露出钻 头壳体外部; 0026 步骤二, 定钻头, 所述钻头伸缩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 第一旋转筒、 第二旋转 说 明 书 2/5 页 5 CN 108633687 A 5 筒、 第二驱动轴, 所述第一驱动轴外壁设有第一凸起, 所述第一旋转筒内壁设有和第一凸起 匹配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旋转筒内壁下段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旋转筒, 所述第二旋转筒中 心连接第二驱动轴, 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连接钻头; 顺时针转动第一驱动轴, 第一驱动轴带 动第一旋转筒动作, 第一旋转筒通过螺纹带动第二旋转筒向下运动, 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轴 向下运动; 逆时针转。
18、动第一驱动轴, 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一旋转筒动作, 第一旋转筒通过螺纹 带动第二旋转筒向上运动, 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轴向上运动; 0027 步骤三, 除竹根, 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通过锁定件连接钻头, 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座 和锁头, 所述锁头上端连接锁座, 所述锁头下端连接钻头, 根据实际需要, 选择不同大小的 钻头, 然后启动电源, 钻头开始工作, 钻头在定位支架的辅助下旋转运动, 旋转时产生的切 削力, 从根部将竹根打碎, 加速其腐烂。 0028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 实现竹根的快速清理, 大大提高了竹林地的出笋率。 附图说明 0029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30 。
19、图1为本发明冲击钻立体图(状态一); 0031 图2为本发明冲击钻正视图(状态一); 0032 图3为本发明冲击钻俯视图(状态一); 0033 图4为图3中A-A剖面视图(状态一); 0034 图5为本发明冲击钻正视图(状态二); 0035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36 钻头壳体1, 钻头2, 钻头定位罩3, 滑动套筒4, 滑动连接筒5, 定位支架6, 支架第一 部分61, 支架第二部分62, 支架第三部分63, 钻头伸缩控制机构7, 第一驱动轴8, 第一旋转筒 9, 第二旋转筒10, 第二驱动轴11, 第一凸起12, 锁定件13, 锁座131, 锁头132, 条形盒14, 锁定 销15,。
20、 锁定槽16, 导向杆17, 法兰盘18, 防滑突起19, 限位卡环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 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8 实施例一, 0039 如图1, 图3, 图4, 所示, 冲击钻, 包括钻体(图示未画出), 还包括钻头壳体1, 设置于 钻头壳体1前端的钻头2, 设置于钻头2四周的钻头定位罩3, 钻头定位罩3包括滑动套筒4、 滑 动连接筒5、 定位支架6, 滑动套筒4设置于钻头壳体1外壁, 钻头壳体1纵向设有用于穿过滑 动连接筒5的第一缺口, 滑动套筒4内端通过滑动连接筒5连接定位支架6; 钻头壳体1内部。
21、设 有用于控制钻头2滑动的钻头伸缩控制机构7。 0040 钻头伸缩控制机构7包括第一驱动轴8、 第一旋转筒9、 第二旋转筒10、 第二驱动轴 11, 第一驱动轴8外壁设有第一凸起12, 第一旋转筒9内壁设有和第一凸起12匹配的第一凹 槽, 第一旋转筒9内壁下段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旋转筒10, 第二旋转筒10中心连接第二驱动轴 11, 第二驱动轴11下端连接钻头2。 0041 实施例二, 说 明 书 3/5 页 6 CN 108633687 A 6 0042 如图1, 图2, 图3, 图4, 图5所示, 冲击钻, 包括钻体(图示未画出), 还包括钻头壳体 1, 设置于钻头壳体1前端的钻头2, 设置于。
22、钻头2四周的钻头定位罩3, 钻头定位罩3包括滑动 套筒4、 滑动连接筒5、 定位支架6, 滑动套筒4设置于钻头壳体1外壁, 钻头壳体1纵向设有用 于穿过滑动连接筒5的第一缺口, 滑动套筒4内端通过滑动连接筒5连接定位支架6; 钻头壳 体1内部设有用于控制钻头2滑动的钻头伸缩控制机构7。 0043 钻头伸缩控制机构7包括第一驱动轴8、 第一旋转筒9、 第二旋转筒10、 第二驱动轴 11, 第一驱动轴8外壁设有第一凸起12, 第一旋转筒9内壁设有和第一凸起12匹配的第一凹 槽, 第一旋转筒9内壁下段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旋转筒10, 第二旋转筒10中心连接第二驱动轴 11, 第二驱动轴11下端连接钻头2。
23、。 0044 第二驱动轴11下端通过锁定件13连接钻头2, 锁定件13包括锁座131和锁头132, 锁 头132上端连接锁座131, 锁头132下端连接钻头2。 0045 定位支架6包括支架第一部分61、 支架第二部分62和支架第三部分63, 支架第二部 分62为弧形段, 支架第二部分62上端连接支架第一部分61, 且支架第二部分62下端连接支 架第三部分63, 支架第一部分61的直径大于支架第三部分63的直径。 0046 钻头壳体1外圈预埋有条形盒14, 条形盒14内设有锁定销15, 滑动套筒4内壁设有 用于插入锁定销15的锁定槽16。 0047 钻头壳体1内圈均匀分布有贯穿的导向杆17。 。
24、0048 钻头壳体1上表面设有用于连接钻体的法兰盘18。 0049 钻头壳体1侧壁设有防滑突起19。 0050 第二驱动轴11外壁下段延伸进定位支架6, 第二驱动轴11外壁下段设有限位卡环 20。 0051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相对实施例一来说, 实施例二中, 一方面, 通过 相互配合的锁定销和锁定槽, 防止使用冲击钻的时候, 振动导致滑动套筒脱落, 另一方面, 采用限位卡环, 防止钻头碰触竹根内部坚硬的竹隔, 导致钻头回缩。 0052 冲击钻使用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53 步骤一, 定支架, 包括钻体, 钻头壳体, 设置于钻头壳体前端的钻头, 设置于钻头四 周的钻头定位罩,。
25、 所述钻头定位罩包括滑动套筒、 滑动连接筒、 定位支架, 所述滑动套筒设 置于钻头壳体外壁, 所述钻头壳体纵向设有用于穿过滑动连接筒的第一缺口, 所述滑动套 筒内端通过滑动连接筒连接定位支架; 所述钻头壳体内部设有用于控制钻头滑动的钻头伸 缩控制机构; 当控制滑动套筒向上运动, 滑动套筒通过滑动连接筒带动定位支架隐藏在钻 头壳体内部, 当控制滑动套筒向下运动, 滑动套筒通过滑动连接筒带动定位支架外露出钻 头壳体外部; 0054 步骤二, 定钻头, 所述钻头伸缩控制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 第一旋转筒、 第二旋转 筒、 第二驱动轴, 所述第一驱动轴外壁设有第一凸起, 所述第一旋转筒内壁设有和第一凸起。
26、 匹配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旋转筒内壁下段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旋转筒, 所述第二旋转筒中 心连接第二驱动轴, 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连接钻头; 顺时针转动第一驱动轴, 第一驱动轴带 动第一旋转筒动作, 第一旋转筒通过螺纹带动第二旋转筒向下运动, 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轴 向下运动; 逆时针转动第一驱动轴, 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一旋转筒动作, 第一旋转筒通过螺纹 带动第二旋转筒向上运动, 进而控制第二驱动轴向上运动; 说 明 书 4/5 页 7 CN 108633687 A 7 0055 步骤三, 除竹根, 所述第二驱动轴下端通过锁定件连接钻头, 所述锁定件包括锁座 和锁头, 所述锁头上端连接锁座, 所述锁头下端。
27、连接钻头, 根据实际需要, 选择不同大小的 钻头, 然后启动电源, 钻头开始工作, 钻头在定位支架的辅助下旋转运动, 旋转时产生的切 削力, 从根部将竹根打碎, 加速其腐烂。 0056 以上对本发明提供的冲击钻及其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 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 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5/5 页 8 CN 108633687 A 8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9 CN 108633687 A 9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0 CN 108633687 A 10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1 CN 108633687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