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辣椒栽培管理方法.pdf

  • 上传人:柴****2
  • 文档编号:7319218
  • 上传时间:2019-10-03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275.40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1336631.5

    申请日:

    20181112

    公开号:

    CN109122110A

    公开日:

    201901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22/05,A01G24/10,A01G24/20,A01C1/00,A01C1/08,A01C21/00

    主分类号:

    A01G22/05,A01G24/10,A01G24/20,A01C1/00,A01C1/08,A01C21/00

    申请人:

    衡阳市丰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浩津,龙金秀

    地址:

    421003 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东风村黄母坳组

    优先权:

    CN201811336631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辣椒栽培管理方法,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种子处理;(2)培育壮苗:将配置好的营养土消毒后放入营养钵、纸袋或穴盘中进行育苗,育苗过程中适当分苗,防治苗期病虫害,发现病弱苗及时拔除,并进行防寒保温;(3)定植;(4)定植后的管理:缓苗前后的管理;结果后的管理;(5)病虫害防治;(6)采收:采收嫩椒;采收成熟椒。本发明所涉的辣椒栽培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辣椒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晾晒、漂洗、捞出,再放入温水中搅拌、浸泡,接着依次放入磷酸三钠和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最后捞出洗净、催芽;(2)培育壮苗将配置好的营养土消毒后放入营养钵、纸袋或穴盘中进行育苗,育苗过程中适当分苗,防治苗期病虫害,发现病弱苗及时拔除,并进行防寒保温;(3)定植先整地施肥做畦,再对温室大棚进行消毒并在通风口处设置尼龙网防虫,最后选择晴天上午定植,覆盖地膜;(4)定植后的管理缓苗前后的管理:缓苗前,以保温保湿为主,缓苗后至开花前,土地干旱时浇小水,当门椒长到3cm时,根据植株的长势和肥力情况采用膜下暗灌,随水施肥,同时结合用药施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结果后的管理:注重温度、肥水管理,对植株进行适当调整;(5)病虫害防治定植后在生长期注意剔除病苗,以减少植株的发病率,发病初期采用植物源杀虫剂与水按1:3~5倍量调配,调配均匀后进行喷洒处理,其中植物源杀虫剂的用量为每亩喷洒15~20公斤,间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6)采收采收嫩椒:当果皮变成绿色,果实较坚硬,且皮色光亮时开始采收,从开花到采收的时间间隔为20天;采收成熟椒:当果色转为红色或暗紫色时开始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辣椒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种子处理中:将种子晾晒后,放在清水中漂去秕籽,搓洗冲净种子表面粘液,捞出后放在55℃的温水中充分搅拌,待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5-6小时捞出沥干水后用磷酸三钠和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浸泡10-15分钟,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放在干净的潮湿纱布或毛巾中催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辣椒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育壮苗中:所述营养土的配置方法为:用4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6份近3-5年内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园土或大田土混合后过筛,过筛后每立方米加草木灰4-5kg;所述营养土的消毒方法为:每立方米用50%多菌灵80g、DT100g,再加绿亨一号或绿亨二号杀菌剂10g混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辣椒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植中,所述整地施肥做畦的方法为:将土地深翻25-30cm,结合整地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000-6000kg、磷酸二铵20-25kg、硫酸钾10-15kg,做成高畦以备定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辣椒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植后的管理中:温度的管理:天气转暖时加大通风量,前期以防寒保温为主,后期以通风防高温危害为主,白天以20-25℃为宜,当顶部通风量不足时,可将底脚揭开加强对流,当外界最低温度稳定在15℃时,夜间也要给予通风,当稳定在18℃时可将前沿薄膜卷起固定在前横梁下;肥水的管理:天气转暖时加大浇水量,调节气温,每5-7天浇水一次,门椒采收后追肥一次,再在每隔2-3次浇水时追肥一次,共追3-4次,追肥时采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打理植株:用塑料捆扎绳吊或在畦垄外侧用竹竿水平固定植株,防止植株倒伏,同时,将二或三杈下的小杈摘除,门椒结束期时,根据稀密进行合理打杈留枝,以利于通风透光,中后期还应及时摘除病叶、黄叶、老叶来改善通风透光状况。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辣椒栽培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既可鲜食,又是重要的调料,在蔬菜产业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在现有技术中,辣椒的栽培方法多种多样,总体而言,大多是采用育苗、定植、施肥、除害虫的方案进行,其中育苗是整个栽培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稍不管理好就会影响植株的后期生长,而传统的育苗方法过于简单,在对育苗土壤的选择以及育苗温度的控制方面稍有欠缺,另外,传统栽培方法中各阶段的管理还有进一步优化提高的空间,可以进一步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辣椒栽培管理方法,该辣椒栽培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辣椒栽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晾晒、漂洗、捞出,再放入温水中搅拌、浸泡,接着依次放入磷酸三钠和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最后捞出洗净、催芽;

    (2)培育壮苗

    将配置好的营养土消毒后放入营养钵、纸袋或穴盘中进行育苗,育苗过程中适当分苗,防治苗期病虫害,发现病弱苗及时拔除,并进行防寒保温;

    (3)定植

    先整地施肥做畦,再对温室大棚进行消毒并在通风口处设置尼龙网防虫,最后选择晴天上午定植,覆盖地膜;

    (4)定植后的管理

    缓苗前后的管理:缓苗前,以保温保湿为主,缓苗后至开花前,土地干旱时浇小水,当门椒长到3cm时,根据植株的长势和肥力情况采用膜下暗灌,随水施肥,同时结合用药施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结果后的管理:注重温度、肥水管理,对植株进行适当调整;

    (5)病虫害防治

    定植后在生长期注意剔除病苗,以减少植株的发病率,发病初期采用植物源杀虫剂与水按1:3~5倍量调配,调配均匀后进行喷洒处理,其中植物源杀虫剂的用量为每亩喷洒15~20公斤,间隔10~15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6)采收

    采收嫩椒:当果皮变成绿色,果实较坚硬,且皮色光亮时开始采收,从开花到采收的时间间隔为20天;

    采收成熟椒:当果色转为红色或暗紫色时开始采收。

    进一步地,在种子处理中:将种子晾晒后,放在清水中漂去秕籽,搓洗冲净种子表面粘液,捞出后放在55℃的温水中充分搅拌,待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5-6小时捞出沥干水后用磷酸三钠和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浸泡10-15分钟,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放在干净的潮湿纱布或毛巾中催芽。

    更进一步地,在培育壮苗中:

    所述营养土的配置方法为:用4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6份近3-5年内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园土或大田土混合后过筛,过筛后每立方米加草木灰4-5kg;

    所述营养土的消毒方法为:每立方米用50%多菌灵80g、DT100g,再加绿亨一号或绿亨二号杀菌剂10g混匀。

    更进一步地,在定植中,所述整地施肥做畦的方法为:将土地深翻25-30cm,结合整地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4000-6000kg、磷酸二铵20-25kg、硫酸钾10-15kg,做成高畦以备定植。

    更进一步地,在定植后的管理中:

    温度的管理:天气转暖时加大通风量,前期以防寒保温为主,后期以通风防高温危害为主,白天以20-25℃为宜,当顶部通风量不足时,可将底脚揭开加强对流,当外界最低温度稳定在15℃时,夜间也要给予通风,当稳定在18℃时可将前沿薄膜卷起固定在前横梁下;

    肥水的管理:天气转暖时加大浇水量,调节气温,每5-7天浇水一次,门椒采收后追肥一次,再在每隔2-3次浇水时追肥一次,共追3-4次,追肥时采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打理植株:用塑料捆扎绳吊或在畦垄外侧用竹竿水平固定植株,防止植株倒伏,同时,将二或三杈下的小杈摘除,门椒结束期时,根据稀密进行合理打杈留枝,以利于通风透光,中后期还应及时摘除病叶、黄叶、老叶来改善通风透光状况。

    在本发明所涉的辣椒栽培管理方法中,先对种子进行处理,再采用消毒后的营养土进行育苗壮苗,效果好,培育出来的植株存活率高,病害率极低,根系发达,与传统的育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另外,本发明合理选择定植和采收的时间,有利于植株充分生长,且本发明中对植株的温度、肥水进行严格把控,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还会根据植株的长势进行相应的打理,为植株的生长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生长环境。综合而言,采用本方法产出的辣椒产量丰盛、品质优良,与采用传统的辣椒栽培方法相比,本方法可有效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一种辣椒栽培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处理

    将种子晾晒后,放在清水中漂去秕籽,搓洗冲净种子表面粘液,捞出后放在55℃的温水中充分搅拌,待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6小时捞出沥干水后用磷酸三钠和高锰酸钾溶液分别浸泡12分钟,捞出用清水冲洗后放在干净的潮湿纱布或毛巾中催芽;

    (2)培育壮苗

    配置营养土:用4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6份近4年内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园土或大田土混合后过筛,过筛后每立方米加草木灰4.5kg,得到营养土;

    营养土消毒:每立方米营养土用50%多菌灵80g、DT100g,再加绿亨一号或绿亨二号杀菌剂10g混匀消毒;

    育苗:将经过消毒的营养土放入营养钵、纸袋或穴盘中进行育苗,育苗过程中适当分苗,防治苗期病虫害,发现病弱苗及时拔除,并进行防寒保温;

    (3)定植

    先将土地深翻30cm,结合整地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6000kg、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15kg,做成高畦以备定植,再对温室大棚进行消毒并在通风口处设置尼龙网防虫,最后选择晴天上午定植,覆盖地膜;

    (4)定植后的管理

    缓苗前后的管理:缓苗前,以保温保湿为主,缓苗后至开花前,土地干旱时浇小水,当门椒长到3cm时,根据植株的长势和肥力情况采用膜下暗灌,随水施肥,同时结合用药施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结果后温度的管理:天气转暖时加大通风量,前期以防寒保温为主,后期以通风防高温危害为主,白天以23℃为宜,当顶部通风量不足时,可将底脚揭开加强对流,当外界最低温度稳定在15℃时,夜间也要给予通风,当稳定在18℃时可将前沿薄膜卷起固定在前横梁下;

    结果后肥水的管理:天气转暖时加大浇水量,调节气温,每6天浇水一次,门椒采收后追肥一次,再在每隔2次浇水时追肥一次,共追4次,追肥时采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打理植株:用塑料捆扎绳吊或在畦垄外侧用竹竿水平固定植株,防止植株倒伏,同时,将二或三杈下的小杈摘除,门椒结束期时,根据稀密进行合理打杈留枝,以利于通风透光,中后期还应及时摘除病叶、黄叶、老叶来改善通风透光状况;

    (5)病虫害防治

    定植后在生长期注意剔除病苗,以减少植株的发病率,发病初期采用植物源杀虫剂与水按1:4倍量调配,调配均匀后进行喷洒处理,其中植物源杀虫剂的用量为每亩喷洒20公斤,间隔13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次;

    (6)采收

    采收嫩椒:当果皮变成绿色,果实较坚硬,且皮色光亮时开始采收,从开花到采收的时间间隔为20天;

    采收成熟椒:当果色转为红色或暗紫色时开始采收。

    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辣椒栽培管理方法在冬春季节拱棚栽培辣椒,并于11月前后播种,来年2月上旬定植,3月份始收,观察记录整个栽培过程中植株的生长情况,得到如下生长数据:

    1、壮苗后的辣椒秧苗株高大于15cm,茎粗大于0.4cm,8-10片真叶,叶色浓绿,叶片肥厚,90%以上的秧苗现蕾,根系发育良好,无锈根,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2、采收时株形直立性,可密植增收,生育强盛,早生,结果力强,产量丰高,果长18cm左右,重约26g,青果绿色,熟果鲜红色,光泽艳丽,肉厚,辣味强,果心小。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发明的一些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发明的内容。

    关 键  词:
    一种 辣椒 栽培 管理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辣椒栽培管理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31921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