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用于条形索状乌龙茶加工的自动化复合揉捻装置.pdf

  • 上传人:sha****007
  • 文档编号:7312231
  • 上传时间:2019-10-03
  • 格式:PDF
  • 页数:6
  • 大小:363.3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699247.1

    申请日:

    20160706

    公开号:

    CN206371427U

    公开日:

    201708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12

    主分类号:

    A23F3/12

    申请人:

    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伟忠,陈思藩,蔡创钿,谢泽楷,陈若荣

    地址: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枫春路新春市场宏伟名茶(宏发茶行)

    优先权:

    CN201620699247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条形索状乌龙茶加工的自动化复合揉捻装置,是为解决现有揉捻设备不适合条形索状乌龙茶的揉捻加工,且揉捻效率低下的缺陷而设计的,该自动化复合揉捻装置包括有自动进料机构、物料提升分配机构、自动出料机构、中央控制系统以及多个复合揉捻机构,实现从进料、复合揉捻、出料的全自动化揉捻,并且自动实现第一次轻揉、第一次重揉、第二次轻揉、第二次重揉的复合揉捻,具有加工效率高、成本低、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且制成成品茶质量稳定、效果佳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条形索状乌龙茶加工的自动化复合揉捻装置,包括有自动进料机构、物料提升分配机构、自动出料机构以及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复合揉捻机构,其中:所述自动进料机构将茶青传送到所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所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上设有给料控制口,所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设于揉捻桶内部的红外线检测探头逻辑连接,并在中央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茶青自动分配到复合揉捻机构;所述复合揉捻机构包括有揉捻盘、揉捻桶、压盖、压臂杆、摇臂杆、臂杆、转动曲柄、控制电机以及复合揉捻控制模块,所述揉捻桶设置于所述揉捻盘上方,所述压盖设置于所述揉捻桶内部,其直径与所述揉捻桶内径相匹配,所述压盖中心轴上设置有所述压臂杆,所述压臂杆借由所述摇臂杆与所述控制电机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电机的控制下垂直位移或者沿水平方向作圆周运动,所述臂杆有3个,呈等三角形均匀设置在所述揉捻桶圆周方向上,每一臂杆有与之对应的所述转动曲柄,并与所述转动曲柄绞接,所述揉捻盘上还设有可活动启闭的出料口;所述控制电机及复合揉捻控制模块设于揉捻桶一侧,所述复合揉捻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压盖的压力、所述揉捻桶的转速以及揉捻时长;所述出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下方,用于将经揉捻的茶青输出;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自动进料机构、物料提升分配机构、自动出料机构、复合揉捻机构协同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条形索状乌龙茶加工的自动化复合揉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揉捻机构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连接,并从所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的所述给料控制口接收揉捻原材料;相应地,有多个与所述复合揉捻机构相匹配的所述自动出料机构。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茶叶自动化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凤凰单枞茶是指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凰山脉的自然条件下,从凤凰水仙品种中选育出来的优异单株及其培育出来的品种、品系和株系,经采青、摊青、晒青、凉青、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等独特的加工工艺采制而成的,具有类似多种天然花香和特殊韵味品质的乌龙茶,归属半发酵茶,是全国六大名茶之一。凤凰单枞茶具有条形索状的独特造型以及汤色澄黄明亮、自然花香(果香)明显、蜜味浓郁、山韵明显、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力强,极耐冲泡的品质特点。

    凤凰单枞茶具有上述优良品质特点与其独特的加工工艺密不可分,尤其是其加工过程中的揉捻环节,既是形成条形索状独特造型的必要过程,也是形成明显自然花香(果香)的关键。然而,由于传统揉捻工艺主要依靠手工,存在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品质不稳定的缺陷;另外,凤凰单枞茶采摘期相对集中,由于手工揉捻效率低、人手不足,造成短时间内采摘的茶青无法及时处理而造成浪费;此外,茶叶揉捻也是一门技术活,揉捻的力度、揉捻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制成成品茶的品质,因此不同经验水平的制茶师傅揉捻加工形成的茶叶品质也有高低,从而使得制成成品茶品质不稳定。

    公开号为CN 105454488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化茶叶揉捻系统,该揉捻系统通过设置在揉捻机上的采集茶叶投放量传感器控制并实现揉捻茶叶的定量投放和自动化揉捻,并通过设置多个并行运行的揉捻机提高茶叶揉捻效率。但该揉捻系统存在如下局限性:1、不适合凤凰单枞茶的揉捻加工。条索状是凤凰单枞茶特有的造型,其揉捻过程必须进行塑形从而形成条索状;2、无法加工出自然花香(果香)明显、蜜味浓郁等独特品质的凤凰单枞茶。凤凰单枞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间歇式揉捻、以及揉捻力度的交替变化控制实现现茶叶的增香、提香。上述揉捻系统仅是机械式揉捻,因此不适合凤凰单枞茶的加工。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适合条形索状乌龙茶加工的自动化复合揉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条形索状乌龙茶加工的自动化复合揉捻装置,包括有自动进料机构、物料提升分配机构、自动出料机构以及中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复合揉捻机构,其中:

    所述自动进料机构将茶青传送到所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

    所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上设有给料控制口,所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与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设于揉捻桶内部的红外线检测探头逻辑连接,并在中央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茶青自动分配到复合揉捻机构;

    所述复合揉捻机构包括有揉捻盘、揉捻桶、压盖、压臂杆、摇臂杆、臂杆、转动曲柄、控制电机以及复合揉捻控制模块,所述揉捻桶设置于所述揉捻盘上方,所述压盖设置于所述揉捻桶内部,其直径与所述揉捻桶内径相匹配,所述压盖中心轴上设置有所述压臂杆,所述压臂杆借由所述摇臂杆与所述控制电机连接,并在所述控制电机的控制下垂直位移或者沿水平方向作圆周运动,所述臂杆有3个,呈等三角形均匀设置在所述揉捻桶圆周方向上,每一臂杆有与之对应的所述转动曲柄,并与所述转动曲柄绞接,所述揉捻盘上还设有可活动启闭的出料口;所述控制电机及复合揉捻控制模块设于揉捻桶一侧,所述复合揉捻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压盖的压力、所述揉捻桶的转速以及揉捻时长;

    所述出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下方,用于将经揉捻的茶青输出;

    所述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自动进料机构、物料提升分配机构、自动出料机构、复合揉捻机构协同作业。

    优选的,所述复合揉捻机构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连接,并从所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的所述给料控制口接收揉捻原材料;相应地,有多个与所述复合揉捻机构相匹配的所述自动出料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实现自动化揉捻,大大提高揉捻的效率。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自动进料机构、物料提升分配机构、复合揉捻机构、自动出料机构协同作业,实现从给料、揉捻、出料的自动化作业。一方面,将传统手工揉捻转变为机械化作业,既提高了效益,也避免了人工无法日夜长时间作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采用多台复合揉捻机组并行作业、加工效率成倍提高。

    2、使得制成的成品茶品质稳定可控。由于采用机械化自动作业,揉捻的压力、揉捻桶的转速、揉捻的时间全部按设定参数执行,使得揉捻制成的半成品茶品质稳定。

    3、完全适合凤凰单枞茶的揉捻加工,并且制成成品茶品质高。如前背景技术所述,条形索状是凤凰单枞茶独特的造型。揉捻的目的既为塑形,也为增香、提香。一方面 ,由于未经揉捻的茶青较脆,容易折断,因此第一次轻揉使其变软,不易折断;第一次重揉使得茶青升温卷曲、形成条索状;第二次轻揉使茶青略微舒张,且茶条之间不形成粘连;第二次重揉再次加大揉捻压力,使得条索状茶青形状均匀、紧结、定型;另一方面,在轻揉的基础上,采用重揉加速破坏茶青细胞壁结构,使茶青中的涩汁充分释出,从而快速除去茶青中的涩汁,二次轻揉、二次重揉使得茶青中的芳香物质充分释放,从而达到增香、提香目的;此外,轻揉、重揉的压力是通过调节压盖与揉捻盘之间的距离实现的,并且,经过第二次轻揉之后,茶青已经变软、变实,因此重揉必须再次缩短压盖与揉捻盘之间的距离,以增加重揉的压力。

    因此,轻揉、重揉、再轻揉、再重揉的复合揉捻模式既为塑型、也为增香、提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制成条索状、自然花香(果香)明显单枞茶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化复合揉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自动化复合揉捻装置,包括有自动进料机构10、物料提升分配机构20、自动出料机构50’、60’,复合揉捻机构50、60以及中央控制系统。图示复合揉捻机构有两个,分别是复合揉捻机构50和复合揉捻机构60。

    自动进料机构10通过漏斗式进料口将茶青传送到物料提升分配机构20上。

    物料提升分配机构20将茶青自动分配到复合揉捻机构,由物料斗、传送带、给料控制口24构成,给料控制口与中央控制系统、设于揉捻桶内部的红外线检测探头63逻辑连接;每一个复合揉捻机构均对应有一给料控制口及出料机构,图示复合揉捻机构50对应有给料控制口21及出料机构50’,复合揉捻机构60对应有给料控制口24及出料机构60’。

    给料控制口的启闭受中央控制系统控制,当揉捻桶中的茶青高度达到红外线检测探头高度时,中央控制系统关闭给料控制口,物料提升分配机构停止给料;当复合揉捻机构完成茶青的揉捻并将茶青通过出料口送出后,中央控制系统开启给料控制口,物料提升分配机构自动给复合揉捻机构输送茶青。

    复合揉捻机构60包括有揉捻盘62、设置于所述揉捻盘上方的揉捻桶65,揉捻桶65内部设置有直径与揉捻桶内径相匹配的压盖66,压盖中心轴上设置有压臂杆67,压臂杆借由摇臂杆68与控制电机69连接,并在控制电机的控制下垂直位移或者沿水平方向作圆周运动,揉捻桶65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呈等三角形分布的臂杆64、每一臂杆有与之对应的转动曲柄61,并与转动曲柄绞接。图示臂杆64与转动曲柄61对应,并与转动曲柄61绞接;臂杆64’与转动曲柄61’对应,并与转动曲柄61’绞接。

    揉捻盘62上还设有可活动启闭的出料口70;复合揉捻机构上还设置有复合揉捻控制模块71,用于控制压盖66的压力、揉捻桶65的转速以及揉捻时长,控制电机69、复合揉捻控制模块71设于揉捻桶65一侧。

    中央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自动进料机构10、物料提升分配机构20、自动出料机构50’、60’、复合揉捻机构50、60协同作业。

    出料机构60’设置于出料口70下方,用于将经揉捻的茶青输出。

    具体操作方法是:

    1、进料:首先将压盖66提升并移出揉捻桶65,茶青通过物料提升分配机构20的给料口均匀输送到揉捻桶中,当所述揉捻桶65中茶青的高度达到所述红外线检测探头63高度时,停止供料,并自动盖上压66盖;

    2、第一次轻揉:压盖66下压至压盖底面与揉捻盘62之间的距离为22cm,进入轻揉模式,揉捻5分钟,揉捻桶转速为50转/分钟;

    3、第一次重揉:压盖66下压至压盖底面与揉捻盘62之间的距离为16cm,进入重揉模式,揉捻8分钟,揉捻桶转速为50转/分钟;

    4、第二次轻揉:压盖66自动提升至压盖底面与揉捻盘62之间的距离为22cm,再次进入轻揉模式,揉捻5分钟,揉捻桶转速为50转/分钟;

    5、第二次重揉:压盖66下压至压盖底面与揉捻盘62之间的距离为12cm,进入重揉模式,揉捻7分钟,揉捻桶转速为50转/分钟;

    6、出料:开启出料口,将经揉捻的茶青通过出料口70输出;

    上述步骤在复合揉捻控制模块控制下自动作业。

    当然,上述只是公开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采用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等同的变化和修饰,均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

    关 键  词:
    用于 条形 乌龙茶 加工 自动化 复合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用于条形索状乌龙茶加工的自动化复合揉捻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31223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