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奶牛的保健药物,尤其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制剂,本 发明还涉及该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提高乳牛的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奶牛场和个体养牛户十分关心的问题。目 前,畜牧生产为了达到理想的增乳效益,市场上的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有些饲料添加 剂在畜体及其产品奶中或多或少存在残留问题,这种残留物不同程度地对食用者的健康 构成潜在的危险,使其应用受到一定局限。而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中草药可避免上述添加 剂的不足,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最早可追溯到药书《神农本草 经》中的“梓叶饲猪,肥大三倍”的记载,在我国的西汉时代就有“麻盐肥豕法”。实 践证明,中草药具有无毒、无害、无有害药物残留等优点。
中草药制剂用于奶牛增乳、下乳已有报道,如谢慧胜等用党参、当归等10味中药组 方名为“增乳散”,参见谢慧胜等《中兽医医药杂志》2:6,1994。又如山东莱阳农学 院陈慧云用王不留行、括蒌、黄芪、蓄、蒲公英、神曲、大茴香、碳酸氢钠八种药物 组方“增乳散”,参见陈慧云《中兽医医药杂志》4:9,1995。李喜丑(1999年)用王 不留行、六路通、通草、木通、穿山甲、漏芦、丝瓜络制成奶牛增乳饲料添加剂,参见 李喜丑奶牛增乳饲料添加剂【P】1999:99109394.1。张法良等用黄芪、白芍、甘草等7 味中药组成方剂“黄白饮2号”,参见张法良等《黄牛杂志24(5):59,1998。
奶牛增乳的散剂和添加剂多数只是简单的将中草药按比例混合粉碎,制造粗糙,且 中药味甚浓。而液体增乳剂则适口性更差,影响饲用和奶牛正常食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不含任何化学药物、激素、抗生素等物质,增乳效果 显著,适口性良好,无毒,无任何副作用,可以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增加食欲,有效 预防围产期各种疾病的促进奶牛增乳的制剂;目的之二是提供实现目的之一的生产工艺 简单的促进奶牛增乳的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所述的促进奶牛增乳的制剂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中草药原料制成的制剂
党参 10~20 川芎 4~10 当归 4~10
王不留行 6~18 六路通 5~15 通草 4~10
黄芪 15~25 漏芦 6~15 冬葵子 10~20
蒲公英 0~20 桔梗 1~8 穿山甲 0~15
炒黄 0~15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其中各原料的优选重量份配比是
党参 15 川芎 8 当归 8
王不留行 10 六路通 10 通草 8
黄芪 20 漏芦 10 冬葵子 15
桔梗 5
蒲公英或穿山甲或炒黄豆或该三组份任意两种的组合 10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发明所述促进奶牛增乳的制剂的制备方法是分别将
a、党参、王不留行和炒黄豆按配比混合后粉碎,过筛;
b、穿山甲磨成细粉,过筛;
c、冬葵子在混合前炒制;然后将
d、其余原料水煎3次,分别过滤、合并三次滤液、浓缩;最后
e、将a和d合并,再加入b和c,搅拌混匀后加工成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所述的过筛细度为40~80目;第1、2、3次水煎依次分别加10、8、8倍量水,各煎1 小时。
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按组分量取党参、王不留行和炒黄豆,打碎成细粉,过40-80目筛;
2.按组分量取穿山甲,磨成细粉,过80目筛;
3.混合前将冬葵子炒熟;
4.将其余的中草药原料加10倍量水煎1h,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加8倍量水各煎1h,过 滤,合并三次煎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50-1/90;
5.将1和4混合,加入2和3,充分搅拌混匀,50-70℃烘干,分装,灭菌,得粉剂。 或搅拌均匀后压成直径为3-6mm的颗粒,50-70℃烘干,分装,灭菌,得颗粒剂。
本发明克服了以上中药组方的不足,以中医中药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兽医理论和营 养学组方,研制而成奶牛增乳颗粒剂纯中药产品,不含任何化学药物、激素、抗生素等 物质,具有补气养血,通经活络,疏通乳道、乳腺,下乳消肿,益精保肝,调理冲任, 助消化,促食欲,且能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补充其营养,并能有效预防围产期各种疾 病等功能。该制剂增乳效果显著,适口性良好,无毒,无任何副作用,而且造价低廉, 价格便宜,生产工艺简单,经济效益明显,适于在畜牧业中广泛推广应用。
奶牛增乳的原理:
中兽医认为,“乳为气血化生而成。血为乳母,无血则乳无以生;气为乳帅,无气 则乳无以下。乳行全赖气动,盖以行血而化生”。奶牛产后多有气亏血虚或气滞血瘀之 象,故采用补气养血、通经活络、理气行气之药结合“实当疏之、虚当补之,疏补并用 ”理论组方,对增乳、通乳、化乳、保肝均有显著效果。
按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分析处方配伍:
穿山甲味咸,性微寒,善于走窜,性专行散,能通经络而达病所。通经脉,下乳 汁,为通经下乳之要药。黄芪味甘,性微温,能补脾肺之气,有升举阳气之功,与穿山 甲共为本方之君药。党参补脾生血,益气生津;王不留行苦、平,能走血分,性行而不 住也,功擅活血通经下乳;通草甘淡微寒,入明胃经,通气上达而下乳汁,功效清热利 水通乳,与穿山甲、王不留同用,功效更佳,本药与党参、王不留、路路通共为本方之 臣药。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漏芦苦、寒;冬葵子清热解毒,下乳汁,与当归共 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均为使药。综观全方,补气养血,养阴生津,通经脉,下乳汁, 共达乳丰奶涌之功效。
本方所用原料(药材)标准符合中国药典5版一部。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hagalus membrana cues(Fish.)Bge.U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hagalus membranaceueus(Fisch.)Bge.的干燥根。含黄芪甲甙 不得少于0.06%。黄芪中含有皂甙成分,其中黄芪甲甙为其主要成员之一,另外含有 多糖类、黄酮类及氨基酸、微量元素、β-谷甾醇等成分。
穿山甲(制)(Squama manitis):本品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adactyla Linnaeus 的鳞甲。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炮制后质地疏松,易于粉碎。
王不留行(炒)(Semen vaccariae):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 (Neck)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含有多种皂甙,其中王不留行皂甙由棉根皂甙元、葡 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盐皂糖、鼠李糖组成。此外含淀粉5.3%、脂 肪4.32%、蛋白质9.34%、灰分4.28%。经炒后,其有效成分容易煎出。
通草(Medulla tetrapanacis):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 koch的干燥茎骨髓。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 戊聚糖5.83%。尚含糖醛酸28.04%,其中一部分存在于聚β-D半乳糖醛酸等。
漏芦(Radix rhapontici):本品为菊科植物祈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DC. 的干燥根。含有蜕皮甾酮及少量挥发油,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漏芦中提取的蜕皮甾醇 具有提高小鼠细胞免疫活性的作用。漏芦根及地上部分的水煎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党参:本品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及同属多种植 物的根。性甘,平,归脾,肺经。党参中含有皂甙,蛋白质,维生素B1、B2,蔗 糖,菊糖,生物碱等。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能扩张周围血管及抑制肾上腺素而呈降压作用。对于化疗和放 射线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党参使用与气虚不足,主要是脾肺 气虚所致的病症。又用作补气养血药。实验证明本品能通过脾脏的作用增加红血球 和血色素,适用于血虚萎黄及慢性出血疾患引起的气血两亏的病症。
川芎:本品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的根茎。性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川芎中含挥发油,油中有一 内脂体的衍生物,另外含油状生物碱、阿魏酸等。现已分离出四甲吡嗪(川芎嗪)。 川芎浸膏(10%)对离体的妊娠的家兔子宫,能使其收缩加强。大量则麻痹而收缩 停止。有镇痛、镇静、镇痉等作用。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 张周围血管,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和下肢血流量增加,降低血压。体外试验对宋 内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 制作用。此外,还有抗维生素E缺乏的作用。据报道,川芎用于高血压病,与利血平 合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四甲吡嗪(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量,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且能通过血脑屏障。
蒲公英:本品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及其多种 同属植物的带根全草。性苦、甘,寒。归肝、胃经。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 公英苦素、菊糖、果胶、胆碱等。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 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 杆菌等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尚有利胆利尿等作用。
冬葵子:本品为锦葵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的成熟种子。性 甘,寒,归大肠、小肠经。具有利尿通淋、下乳、润肠等作用。
六路通(路路通):本品为金缕梅科落叶乔木枫香树Liquidambar taiwaniana Hance,epith mut.的果实,又名枫实。性辛、苦,平。归肝、胃、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 络、利水、下乳之功效。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及桂皮酸酯、桂 皮酸、桂皮醇、左旋龙脑。常用于气血壅滞,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可与行气活血 的青皮、穿山甲等配伍。
当归(Radix angeliacae sinensis):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aca sinensis(Oliv.Diels的 干燥根。主要含挥发油和水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中有阿魏酸、丁二酸、烟酸、尿 嘧啶、腺嘧啶、蔗糖与10余种氨基酸等,其中阿魏酸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桔梗(Radix ophiopogonis):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k. 的干燥根。含有皂甙、远志酸、桔梗皂甙元;还含有菠菜甾醇、α-菠菜甾醇-β-D葡 萄糖甙、白桦脂醇,并含菊糖、桔梗聚糖、桔梗酸A、B、C。
根据组分药物所含有效成分和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参考相同药物在其他现代 制剂中工艺条件和传统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工艺筛选,确定了本颗粒剂的制备 工艺。对于较贵重的药物穿山甲,为充分保留该药物的有效成分,采用粉碎后直接加 入。对于中药味较浓的川芎、当归、六路通、通草、黄芪、漏芦、蒲公英、桔梗等八味 中药,根据″混煎相容″的原理,采用水提法提取各药物的有效物质。党参、王不留行味较 甘甜,不含中药味,故采用与炒黄豆共同磨碎直接加入进行调味。冬葵子味香,且较 硬,经炒制后香气更浓,为避免粉碎后香气的散失采用炒制后直接添加的方式。加入党 参、王不留行、炒黄豆的细粉及冬葵子后,有效地掩盖了煎煮中药浓缩液的苦味,使制 得的颗粒味香,适口性极好。
增乳有关的主要指标测定:
1、实验观察分组
要求:刚产犊的奶牛,确定品种、年龄、体重、胎次、泌乳天数、以前泌乳量。按 年龄、胎次、产奶量基本一致的原则严格配对,然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 头,共60头。
2、饲养管理
实验奶牛均固定槽位,每日饲喂3次。试验组与对照组日粮相同。试验组仅在中午向 精料中加入增乳颗粒剂,前三天加入方一,以后每日服用方二或方三或方四60g。
3、实验时间:
试验期为五个月,以春天为宜,环境温度为15℃最佳。因为奶牛泌乳最佳气温一般 是在10-15℃,高温使奶牛机体内分泌机能紊乱,直接影响产奶量的下降。所以环境温 度10-15℃为宜。
4、实验测定的主要指标
4.1产奶量
每天挤奶二到三次,准确称量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并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采 期、天数、产奶量,并进行概率差异统计。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试验组在五个月试验期内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服用增乳剂 后第1-2个月试验组产奶量提高极显著(P<0.01),第3-5个月试验组产奶量也明显高于 对照组(P<0.05)。试验期内试验组每头奶牛每日产奶量平均比对照组提高4.50Kg。
表1: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月平均产奶量 单位:头、Kg、 组别 样本数 胎次 头均日产奶量 平均日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产奶量 试验组 对照组 差值 30 3.10±1.46 28.54 28.37 28.33 27.99 28.26 28.29 30 3.20±1.28 23.50 23.66 23.92 23.89 24.02 23.79 5.04 4.71 4.41 4.10 4.24 4.50
4.2乳汁成分的检测
(1)采样:
在实验第1、3、5、50、90天取参试奶牛乳样各2份。采样方法:在早晨挤奶后过滤 前采集。将挤好的正常牛奶倒入干净的奶桶中搅匀,然后将吸管由上而下缓慢插至桶 底,使奶液自然流入吸管内。如此反复取3-4次,采得所需测定的样品乳。
(2)测定方法:
所采乳样一份离心脱脂,按9∶1加入22%高氯酸,充分作用后离心沉淀蛋白质,然 后用2.2mol/L KOH溶液中和至pH7-8,离心取上清液,保存于0-4℃冰箱,待测cAMP。 cAM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仪器为FJ-2100型液体闪烁计数器。另一份乳样置1-5℃冰罐 内保存,次日用乳品综合测试仪MTLKOSCAN-104(丹麦Foss电气公司生产)进行测定,然 后对照统计。测定指标有:乳脂率、乳糖、乳蛋白、干物质、比重。结果见表2、表3
表2:增乳剂对乳汁成分的影响 单位:% 组别 乳脂率 乳糖 乳蛋白 干物质 比重 对照组 3.56+0.44 4.81+0.26 3.07+0.29 11.44+0.91 1.02+0.12 试验组 3.87+0.53 4.79+0.33 3.11+0.33 11.21+1.10 1.03+0.11
表3:乳中cAMP的含量 单位:pmol/ml 天数 cAMP含量, (d) 试验组(n=30) 对照组(n=30 1 189.56±135.80 123.19±210.33 3 635.78±301.45 326.35±289.65 5 615.26±345.76 512.36±395.21 50 1069.68±589.23 789.61±578.26 90 1278.64±895.46 916.28±678.39
由表2可以看出,试验组乳脂率比对照组提高8.7%,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比 对照组增加1.3%。而乳糖、干物质、含量及比重两组基本一致。说明本发明颗粒剂能提 高乳脂率及乳蛋白含量,改善乳汁品质,提高营养价值。
过去实验中曾报道,产奶量随乳中cAMP含量的上升而上升,cAMP达峰值时,产奶 量也达峰值。由表2可以看出,试验组cAMP含量高于对照组。
泌乳是许多激素参与调节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催乳素、生长素、甲状腺素等激素 在泌乳的发动及维持中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这些作用都是通过其第二信使cAMP、 cGMP实现的。因此乳腺细胞中cAMP、cGMP水平的高低对泌乳活动有极大影响。研究表 明,cAMP能促使脂肪、糖原等物质的分解,动员体脂贮备为乳汁合成提供原料。而 cGMP可以促使细胞内与泌乳有关的酶蛋白合成并活化,且通过酶的作用使乳汁合成的代 谢活动加强。cAMP水平越高,合成乳的原料就越充分,产奶量就越高。乳中cAMP含量 升高,提供合成乳汁的原料增多,乳蛋白、乳脂合成增多。
在组方中我们添加了某些补气药(如黄芪、党参)和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王不留 行),从中医理论上讲,补气药具有补肾气、益脾气的功效。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 源;肺主一身之气,故脾肺之气旺盛,各种代谢活动随之加强。活血化瘀药具有活血祛 瘀,疏通血脉,加强血液循环的作用。使用增乳颗粒剂后试验组奶牛表现食欲旺盛,泌 乳性能增强,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补气药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能加强交 感-肾上腺髓质活动,使cAMP水平升高;活血化瘀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能明显抑制 磷酸二酯的活性,减少cAMP的降解,从而使cAMP水平升高。
由表3可以看出,试验组乳中cAMP含量高于对照组,故其中乳蛋白、乳脂含量显著 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发明奶牛增乳颗粒剂可明显改善乳品质,提高营养价 值。
4.3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早晨饲喂前颈静脉采血,第四天为宜,其余时间可在试验期中随机采样。采得的血 样加肝素抗凝,37℃静置0.5h后,离心5min(3000r/min),制得血浆,装入安瓶封好, 置超低温冰箱待测定。
(1)催乳素(PRL)测量:用双抗放射免疫法
(2)雌二醇(E2)测量:用双抗放射免疫法
(3)血糖(G)测量:用葡萄糖氧化酶终点分析法
(4)血清磷测量:硫酸亚铁磷钼兰比色法
(5)血清钙测量:EDTA法或邻甲酚肽络合酮比色法
(6)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测量:赖氏比色法或改良卡门氏法
(7)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量:对硝基磷酸二钠-二乙醇胺法
(8)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测量:γ-谷氨酰对硝基苯胺基质法
(9)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双缩脲比色法和溴甲酚绿比色法
(10)血清酮体:水杨醛比色法
(11)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T):异丙醇抽提乙酰丙酮显色法和异丙 醇抽提高铁-醋酸-硫酸显色法
结果见表4~6
说明:
1)奶牛产后E2下降,PRL升高,以增加泌乳量,解除E2对泌乳的抑制作用。PRL升 高和E2下降标志着泌乳增加。产后这两种激素的变化,尤其PRL每次均可达最高值,对 泌乳极有利。PRL使乳腺细胞内RNA合成增加,从而使细胞内有关酶及蛋白质等重要物 质合成加速,表现出泌乳前的发动作用,PRL还可诱导cAMP激活蛋白激酶,从而使糖原 和脂肪分解,增加乳汁营养物质的原料。PRL水平与泌乳量呈正相关。
2)围产期奶牛GOT、γ-GT的活性随着产期的来临及泌乳盛期的到来持续上升, Alb持续下降,反映了围产期奶牛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因为泌乳盛期的到来导致体内 贮脂的大量动员,中间产物在体内贮积,肝糖原大量耗损,使肝脏负荷加剧。此外,体 脂动员导致肝脂肪浸润,肝实质及肝功能受到损害。其结果因为脂代谢中间产物酮体的 代谢利用减弱,肝实质的脂肪变性等而诱发许多围产期疾病。试验组奶牛GOT、γ-GT 虽呈上升趋势,但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增乳剂对奶牛肝功能正常具有良好的作 用。
3)ALP在产后急剧下降,ALP的变化也与肝功能密切相关。试验组奶牛ALP显著低 于对照组(P<0.05),表明本产品具有改善或维护肝功能的良好作用。
4)产后血酮、血脂水平上升,血糖下降。血脂、血酮水平上升势必导致酮病、脂肪 肝、酸中毒以及其他围产期疾病发生率的提高。因此,减缓体脂动员,维护肝代谢的正 常功能,增加血糖含量对保肝有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奶牛血酮含量及甘油三酯含 量较对照组低,血糖含量维持较高水平。说明本产品在减缓体脂动员,增加血酮代谢维 持奶牛能量代谢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表4:血清激素水平测定值 天数 E2含量(pg/ml) PRL含量(mg/ml) (d) 试验组(n=30) 对照组(n=30) 试验组(n=30) 对照组(n=30) 0 1450.4±234.5 1478±356 278±34 283±26 1 214.4±103.1 351.7±78.8 199±36 168±45 4 12.3±1.4 13.64±3.4 156±27 120±39 50 12.9±3.6 13.5±4.2 68±24 139±19 90 12.1±1.3 14.6±2.7 174±28 142±27
表5:血清酶指标测定值 天数 GOT(ku/L) ALP(iu/L) γ-GT(u/L) (d)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0 102.2±35.3 100.7±27.1 374.7±90.1 348.3±105.4 23.6±6.3 21.1±4.4 1 164.6±36.1 121.2±31.2 350.7±87.3 310.5±114.3 27.8±8.1 24.3±5.6 4 175.8±40.1 132.4±45.2 339.1±96.2 298.4±78.2 30.2±7.2 26.3±6.2 50 188.5±50.6 156.8±47.2 310.4±87.9 278.1±87.1 36.7±5.9 30.5±7.6 90 199.1±62.3 160.7±40.6 291.5±75.3 254.1±88.3 39.2±6.1 32.4±6.9
表6:血清糖、脂、蛋白、酮体、血清钙、血清磷测定结果 组别 项目 天数 0 1 4 50 对照组 血糖(mg/100ml) 62.4±7.8 56.3±10.7 49.7±12.4 38.1±14.6 试验组 64.6±9.4 60.2±12.3 54.4±13.7 45.2±11.2 对照组 酮体(mg/100ml) 14.8±6.3 24.5±15.3 27.7±18.9 36.2±14.31 试验组 11.52±7.4 12.5±3.8 12.9±4.1 18.3±10.2 对照组 总胆固醇 188.8±55.2 190.2±21.2 195.3±29.6 198.9±30. 试验组 (mg/100ml) 173.1±13.8 191.2±51.3 196.5±60.7 199.8±45.6 对照组 甘油三酯 264.1±53.1 289.3±15.2 303.7±19.8 380.8±56.8 试验组 (mg/100ml) 248.9±41.6 264.3±28.1 285.4±49.0 298.2±44.8 对照组 总蛋白(g/100ml) 7.1±0.5 7.2±0.6 7.3±0.5 7.3±0.8 试验组 7.6±0.5 7.8±0.6 7.8±0.7 7.9±0.5 对照组 白蛋白(g/100ml) 3.8±0.3 3.7±0.4 3.6±0.4 3.5±0.6 试验组 4.2±0.6 3.9±0.5 3.8±0.4 3.8±0.7 对照组 血清磷 5.24±1.17 4.87±0.98 4.26±0.91 4.10±0.78 试验组 (mg/100ml) 4.89±0.56 4.78±0.76 4.76±0.78 4.49±1.02 对照组 血清钙 8.79±1.13 8.56±0.58 8.48±0.74 8.38±0.60 试验组 (mg/100ml) 8.76±0.76 8.70±0.86 8.88±0.84 8.94±0.76
4.4病理观察统计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进行病理观察,观察指标:乳腺炎、胎衣不下、妊娠浮肿、 产后瘫痪、产后酮病、产后不食、恶露不尽。(结果见表7)
由表7可以看出,本产品增乳颗粒剂可以对围产期奶牛几种疾病如胎衣不下、妊娠浮 肿、产后瘫痪、产后酮病、产后不食、恶露不尽等起一定的预防作用。这与其维护奶牛 肝功能的正常,减缓体脂动员,维持奶牛正常代谢及组方中中药所具有的临床药理作用 密切相关。
乳房炎是奶牛最普遍、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因此,对乳房炎的预防在奶畜业上有 特别中药的意义。组方中的补气药黄芪等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能激活T细胞,增强巨 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另外还能作用于DNA和环腺苷酸系统(cAMP/cGMP), 提高DNA合成率,促进补体、抗体、干扰素等免疫物质的产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因 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 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亦有一定的杀 菌作用,对预防奶牛乳房炎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试验过程中,对照组乳房炎发病率达20 %,而试验组无一例发生,可见本产品奶牛增乳剂对提高奶牛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 力,预防乳房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效果。
表7:临床发病情况 单位:头 组别 乳腺炎 胎衣不下 妊娠浮肿 产后瘫痪 产后酮病 产后不食 恶露不尽 对照组 6 12 9 9 25 16 20 试验组 0 8 2 3 13 6 14
注:(1)血酮值升高10mg/100ml以上者,判定为酮病牛;
(2)产后不食症,以临检出现厌食精料、青贮,采食量剧烈下降为标准;
(3)恶露不尽以产后一周仍从阴道外排大量炎性分泌物为判断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组分如下,均为重量份:
党参14 川芎7 当归7 王不留行12 六路通9 通草7
黄芪16 漏芦9 冬葵子15 桔梗6 穿山甲9
一、原料药的前处理
1、药材粉碎:穿山甲粉碎成细粉,过80目筛,备用。党参、王不留行混合粉碎,过 40-80目筛,备用。
2、冬葵子经炒制备用。
3、其他组分均为药典饮片,除杂后备用。
二、制备方法
水煎药物提取:按组分的重量称取黄芪、川芎、当归、六路通、通草、漏芦、桔梗 七味药物,加入10倍量水煎煮1h,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加8倍量水各煎1h,过滤,合并三 次煎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90,备用。
将粉碎的党参、王不留行与浓缩液混合,加入穿山甲细粉和冬葵子,充分搅拌均 匀,50-70℃烘干,按每袋60g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所不同的是搅拌均匀后压成直径5mm左右的颗粒,制成 颗粒剂,烘干。
实施例3:如实施例2所述,所不同的是组分如下,均为重量份:
党参14 川芎7 当归7 王不留行12 六路通9
通草6 黄芪16 漏芦9 冬葵子14 桔梗6
实施例4:如实施例2所述,所不同的是组分如下,均为重量份:
党参14 川芎7 当归7 王不留行12 六路通9 通草6
黄芪16 漏芦9 冬葵子14 蒲公英15 桔梗6
实施例5:如实施例2所述,所不同的是组分如下,均为重量份:
党参14 川芎7 当归7 王不留行12 六路通9 通草6
黄芪16 漏芦9 冬葵子14 桔梗6 蒲公英15 炒黄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