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pdf

  • 上传人:zhu****_FC
  • 文档编号:7300730
  • 上传时间:2019-10-03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55.7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48169.3

    申请日:

    20140904

    公开号:

    CN104255319B

    公开日:

    201611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7/06,A01G1/00

    主分类号:

    A01G7/06,A01G1/00

    申请人:

    杭州市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冠群,夏宜平,李丹青,沈柏春,魏素芬

    地址:

    310020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路226号办公楼八楼

    优先权:

    CN201410448169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世骏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侧芽萌发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该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包括步骤:选取德国鸢尾3年生根状茎直径3cm以上的植株作为母株,选取母株上的当年生根状茎分离并进行杀菌处理,再对当年生根状茎进行定植;当定植后的当年生根状茎长成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对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喷施矮壮素水溶液,矮壮素水溶液的浓度为1500mg/L,单株每次喷施15ml,且间隔1周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即能促进德国鸢尾侧芽的萌发。本发明采用矮壮素对一年生植株进行叶面喷施,打破顶端优势,促使侧芽萌发,提高根状茎繁殖系数。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下述步骤:(1)在当年秋季分株繁殖季节,选取德国鸢尾3年生根状茎直径3cm以上的植株作为母株,选取母株上直径为1~1.5cm的当年生根状茎,即当年生侧芽,将当年生根状茎与母根状茎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当年生根状茎,在多菌灵400倍稀释液中浸根0.5~1小时进行杀菌处理;(2)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当年生根状茎,定植于装有基质的花盆中;所述基质由泥炭和园土组成,且泥炭和园土的体积比为3:1;(3)在次年5月花后期,步骤(2)中定植后的当年生根状茎长成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选取阴天无风且室外温度在25~28℃的傍晚,对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喷施矮壮素水溶液,矮壮素水溶液的浓度为1500mg/L;单株每次喷施15ml,且间隔1周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即能促进德国鸢尾侧芽的萌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结束步骤(3)中3次喷施后的4个月内,采用每月定期观测并记录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的侧芽萌发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的萌发侧芽是指:根状茎茎节上生长的直径大于5mm的萌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花盆采用1加仑的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喷施方法为叶面喷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面喷施具体是指:采用GARDENA压力喷雾器对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的叶片各个方向,均匀喷施直至液滴下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矮壮素水溶液中,含有体积比0.2%的吐温2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侧芽萌发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国外园艺品种众多。德国鸢尾是目前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的鸢尾品种,具有花大、型好、花色丰富、抗逆性强、花期及绿期长等特点,在园林中应用形式趋向于多样化。我国德国鸢尾品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德国鸢尾分株繁殖的成活率较高,但繁殖系数较低,人工繁殖困难,目前尚不适宜大规模商业生产,严重的阻碍了德国鸢尾的园林应用和推广。

    德国鸢尾根状茎中储藏的大量的营养物质,主要用于新生成的根状茎的生长发育。与此同时,花芽的两侧常生出数个侧芽,这些侧芽发育为新的根状茎。由于顶端优势,根状茎上的休眠芽的萌发可能受到顶芽的抑制。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休眠芽萌发与侧枝形成,提高繁殖效率。矮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抑制剂,是赤霉素的拮抗剂,可以在赤霉素合成的早期阶段抑制赤霉素的合成。矮壮素促进根状茎侧芽萌发的方法已经在马铃薯和黄精等作物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根茎类鸢尾植物的使用效果尚不清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德国鸢尾根状茎无性繁殖系数、缩短根状茎繁殖周期、促进德国鸢尾根状茎商品化生产的侧芽萌发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提供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在当年秋季(10月份)分株繁殖季节,选取德国鸢尾3年生根状茎直径3cm以上的植株(叶色浓绿生长健壮)作为母株,选取母株上直径为1~1.5cm的当年生根状茎,即当年生侧芽,将当年生根状茎与母根状茎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当年生根状茎,在多菌灵400倍稀释液中浸根0.5~1小时进行杀菌处理;

    (2)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当年生根状茎,定植于装有基质的花盆中;所述基质由泥炭和园土组成,且泥炭和园土的体积比为3:1;

    (3)在次年5月花后期,步骤(2)中定植后的当年生根状茎长成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选取阴天无风且室外温度在25~28℃的傍晚,对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喷施矮壮素 水溶液,矮壮素水溶液的浓度为1500mg/L;单株每次喷施15ml,且间隔1周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即能促进德国鸢尾侧芽的萌发。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结束步骤(3)中3次喷施后的4个月内,采用每月定期观测并记录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的侧芽萌发数量。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记录的萌发侧芽是指:根状茎茎节上生长的直径大于5mm的萌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2)中的花盆采用1加仑的盆。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3)中喷施方法为叶面喷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叶面喷施具体是指:采用GERDEAN压力喷雾器对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的叶片各个方向,均匀喷施直至液滴下流。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步骤(3)的矮壮素水溶液中,含有体积比0.2%的吐温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矮壮素对一年生植株进行叶面喷施,打破顶端优势,促使侧芽萌发,提高根状茎繁殖系数。

    与常规分株繁殖方法相比,在浓度为1500mg/L的矮壮素溶液处理下,平均每株侧芽萌发数为3.6个,未处理组为1.6个,是未处理的2.3倍。分株繁殖周期缩短为1年,大大提高其繁殖效率和繁殖系数,而且矮壮素环境污染小,价格便宜,操作方法简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1)在当年秋季10月份分株繁殖季节,选取德国鸢尾3年生根状茎直径3cm以上,且叶色浓绿生长健壮的植株作为母株,选取母株上直径为1~1.5cm的当年生根状茎,即当年生侧芽,将当年生根状茎与母根状茎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当年生根状茎,在多菌灵400倍稀释液中浸根0.5~1小时进行杀菌处理。

    (2)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当年生根状茎,定植于装有基质的1加仑的花盆中;所述基质由泥炭和园土组成,且泥炭和园土的体积比为3:1。

    (3)在次年5月花后期,步骤(2)中定植后的当年生根状茎长成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选取阴天无风且室外温度在25~28℃的傍晚,对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喷施矮壮素水溶液,矮壮素水溶液的浓度为1500mg/L,且矮壮素水溶液中含有体积比0.2%的吐温20;单株每次喷施15ml,且间隔1周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即能促进德国鸢尾侧芽的萌发。所述喷施采用叶面喷施:采用GERDEAN压力喷雾器对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的叶片各个方向,均匀喷施直至液滴下流。

    (4)在结束步骤(3)中3次喷施后的4个月内,采用每月定期观测并记录德国鸢尾1年生植株的侧芽萌发数量;记录的萌发侧芽是指:根状茎茎节上生长的直径大于5mm的萌芽。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在当年秋季10月份分株繁殖季节,选取德国鸢尾3年生根状茎直径3cm以上,且叶色浓绿生长健壮的植株作为母株,选取母株上直径为1~1.5cm的当年生根状茎,即当年生侧芽,将当年生根状茎与母根状茎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当年生根状茎,在多菌灵400倍稀释液中浸根0.5~1小时进行杀菌处理。

    将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的当年生根状茎,定植于装有基质的1加仑的花盆中;在次年5月份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1年生德国鸢尾植株进行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选取15株生长状况一致的1年生植株,在5月初阴天无风的傍晚,对其进行叶面喷施0mg/L矮壮素,之后每隔1周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量为15ml/株。每月观察记录侧芽萌发数量。在叶面喷施后的1个月、2个月、3个月和4个月时,侧芽萌发的平均个数分别为0.7、1、1.3和1.6个。侧芽萌发数量为1.6个。

    实施例2

    选取15株生长状况一致的1年生植株,在5月初阴天无风的傍晚,对其进行叶面喷施1000mg/L矮壮素,之后每隔1周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量为15ml/株。每月观察记录侧芽萌发数量。在叶面喷施后的1个月、2个月、3个月和4个月时,侧芽萌发的平均个数分别为1.6、2.0、2.3和2.3个。侧芽萌发数量为2.3个。

    实施例3

    选取15株生长状况一致的1年生植株,在5月初阴天无风的傍晚,对其进行叶面喷施1500mg/L矮壮素,之后每隔1周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量为15ml/株。每月观察记录侧芽萌发数量。在叶面喷施后的1个月、2个月、3个月和4个月时,侧芽萌发的平均个数分别为2.3、2.6、3.0和3.6个。侧芽萌发数量最多为3.6个。

    实施例4

    选取15株生长状况一致的1年生植株,在5月初阴天无风的傍晚,对其进行叶面喷施2000mg/L矮壮素,之后每隔1周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量为15ml/株。每月观察记录侧芽萌发数量。在叶面喷施后的1个月、2个月、3个月和4个月时,侧芽萌发的平均个数分别为2.0、2.3、2.6和3.0个。侧芽萌发数量为3.0个。

    实施例5

    选取15株生长状况一致的1年生植株,在5月初阴天无风的傍晚,对其进行叶面喷施2500mg/L矮壮素,之后每隔1周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每次喷施量为15ml/株。每月观察记录侧芽萌发数量。在叶面喷施后的1个月、2个月、3个月和4个月时,侧芽萌发的平均个数分别为1.8、2.3、2.6和2.6个。侧芽萌发数量为2.6个。

    结果分析:根据实施例的结果得出,叶面喷施1500mg/L的矮壮素对促进德国鸢尾根状茎侧芽萌发影响最大,1年生根状茎在处理后平均每株侧芽萌发3.6个。由于本实验是大田实验,所喷施的浓度梯度差值为500,并在实施例中得到1500mg/L时的处理效果最好。在1000mg/L到1500mg/L时,测芽萌发数量升高;在1500mg/L到2000mg/L时,萌发数量降低。处理浓度效果之间萌发数量差较小,分别为1.3个和0.6个。因此认为浓度在1400mg/L或者1600mg/L时,萌发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综上所述,在1500mg/L浓度下的矮壮素促进根状茎侧芽萌发的效果最显著。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矮壮素 促进 德国 鸢尾 侧芽 萌发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矮壮素促进德国鸢尾侧芽萌发的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30073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