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饲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饲料.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514384.9 (22)申请日 2014.09.30 (71)申请人 沈世坤 地址 532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 县城中镇南华街2巷科技局大院 (72)发明人 沈世坤 (51)Int.Cl. A23K 1/14(2006.01) (54)发明名称 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饲料 (57)摘要 一种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饲料 的方法。 具体包括: 是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 用 麸皮、 玉米粉、 鱼粉为辅料, 用EM有益菌种发酵而 成。 本发明组成的原。
2、料来源广泛、 价格低廉, 产品 制作工艺简单, 形成的产品富含各种有益微生 物, 动物食用后, 这些微生物可与胃肠道内有益 菌一起形成强有力的优势种群, 对增进生物体内 蛋白质的合成起着促进作用, 同时分泌合成大量 氨基酸、 蛋白质、 维生素、 各种消化酶、 微量促进 生长因子等物质。 同时, 有益微生物分泌活性物 质能促使动物肌体显著增强免疫力, 减少兽药使 用甚至不用兽药, 继而生产出高品质的牧业产 品。 通过实施本发明, 形成的生物饲料产品成本 低、 营养全面、 饲喂动物面广、 饲喂效果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876079 A 2016.08.24 CN 10587。
3、6079 A 1/1 页 2 1. 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饲料,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1) 原料组成及配 : 甘蔗尾叶 76.8、 麸皮 12、 玉米粉 7、 鱼粉 5、 EM 有益菌种 0.2, 清水适量 ; (2) 甘蔗尾叶选择及处理 : 选择无腐烂、 无病叶、 无农药残留、 色泽正常的优质甘蔗尾 叶为原料, 然后把甘蔗尾叶通过烘、 晒至固体物含水量低于810, 最后粉碎至能过80 100 目备用 ; (3) 拌料 : 将上述甘蔗尾叶粉碎物、 麸皮、 玉米粉、 鱼粉、 EM 有益菌种混合起来并搅拌 均匀, 在混合搅拌过程中一边搅拌一边洒上清水, 由此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节至。
4、 55 65 ; (4) 发酵 : 将混合物料堆积成宽 1.5 2 米、 高 1 1.2 米、 长度不限的条形堆, 并用塑 料膜布遮盖严实, 进行厌氧发酵 ; (5)翻料 : 当混合料内温度达到60时维持发酵34天后进行堆翻, 堆翻过后再用塑 料布遮盖严继续发酵 3 4 天, 按次方法发酵至混合料变成褐色, 有酒香味, 手握之柔软有 弹性, 既完成发酵过程 ; (6) 烘干 : 将发酵完成的混合料在 50 60环境下烘干至混合料含水量低于 10 12而得生物饲料产品 ; (7) 包装 : 将生物饲料产品按量包装起来而得生物饲料成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876079 A 2 1/4。
5、 页 3 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饲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饲料的制作技术, 属于农作物秸秆深加工领域, 具体涉及到 一种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饲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广西是我国蔗糖的主要产区, 甘蔗种植总面积达 1400 万亩。甘蔗收获时, 商品甘 蔗是要剥叶及砍下顶上 2 3 个嫩节和青绿色叶片的统称, 俗称 “甘蔗尾” 。所以, 每年甘蔗 收获后都有大量甘蔗叶及甘蔗尾叶等甘蔗副产品遗留在田里, 蔗农目前除了会将一部分甘 蔗尾回收饲喂禽畜外, 最常用的处置方法是将这些甘蔗副产品就地烧掉。将甘蔗副产品焚 烧还与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蔗田肥力, 这样的。
6、利用率是相当低的, 不但浪费了甘 蔗叶原有的大量有机质资源, 还会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 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显而易见 的。 0003 甘蔗产区的甘蔗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但如何使这些甘蔗副产品得以综合利用, 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 有些地方开始推广应用机械化甘蔗副产品粉碎还田技 术, 这项技术的实施能够消除因焚烧甘蔗叶引发火灾的安全隐患及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不受污染。 但是, 机械化甘蔗副产品粉碎还田需要专业的机械, 这样的机械置备需要巨额资 金, 运行作业时同样需要很高的成本。即使甘蔗副产品通过粉碎还田, 其作用仍然不大, 利 用率依然低下。 0004 根据有关部门测定 : 收获。
7、甘蔗时砍下顶上 2 3 个嫩节和青绿色叶片的甘蔗尾 叶是甘蔗副产品之一, 重量约为蔗重的 10。甘蔗尾叶营养价值高, 每公斤甘蔗尾叶 ( 干物质 ) 含消化能约 5.68 兆焦、 精蛋白质 3 6; 大约 3.5 公斤甘蔗尾叶与 1 公斤玉 米的营养价值相当, 所以甘蔗尾叶是制作饲料的优质原料载体。 0005 在养殖业中, 饲料占整个饲养成本的 70左右 ; 目前, 市场上所流通的大多数饲 料产品都含有较高的能量和蛋白, 这就需要昂贵的粮食和蛋白饲料, 从而使饲料成本居高 不下, 致使养殖成本较高, 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低下, 这也是影响养殖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 素。 如何降低养殖业的饲料成本是发展。
8、养殖业的难题, 只有解决这一难题, 养殖业才能进一 步发展。 0006 以往高营养饲料欲进一步提高质量而降低成本实在难上加难。 只有开发廉价的非 常规饲料, 减少粮食和油料作物在饲料中的比例, 才能降低饲料的成本。 这是养殖业提高经 济效益的唯一出路。 0007 用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来开发生产非常规饲料开发的有效途径。所以, 利用资源 丰富的甘蔗尾叶制作生物饲料, 可彻底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 实现 “点草成金、 化害为 利、 变废为宝、 无废生产” , 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 也为甘蔗尾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 条最为有效、 持久的捷径。 0008 广西崇左市畜牧站梁碧军在 2008 年 。
9、06 期 广西畜牧兽医 发表的 “甘蔗尾叶青贮 技术及利用” 一文中, 利用甘蔗尾叶通过青贮来调节青绿饲料的余缺, 解决牛羊饲草季节性 说 明 书 CN 105876079 A 3 2/4 页 4 短缺, 可有效解决草食畜冬春饲草的供应, 减少饲料粮消耗, 降低养殖成本, 缓解人畜争粮 的矛盾。 但该技术实施过程工艺复杂, 发酵周期长, 青贮发酵风险大, 容易感染杂菌, 成功率 低。通过青贮发酵的鲜甘蔗尾叶, 其营养转化率低, 同时青贮料仅局限于饲喂牛和羊。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全新的一种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 备生物饲料的方法。具体包括 : 是以甘蔗尾叶为。
10、主要原料, 用麸皮、 玉米粉、 鱼粉为辅料, 用 EM 有益菌种发酵而成。本发明组成的原料来源广泛、 价格低廉, 产品制作工艺简单, 形成的 产品富含各种有益微生物, 动物食用后, 这些微生物可与胃肠道内有益菌一起形成强有力 的优势种群, 对增进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起着促进作用, 同时分泌合成大量氨基酸、 蛋白 质、 维生素、 各种消化酶、 微量促进生长因子等物质。 同时, 有益微生物分泌活性物质能促使 动物肌体显著增强免疫力, 减少兽药使用甚至不用兽药, 继而生产出高品质的牧业产品。 通 过实施本发明, 形成的生物饲料产品成本低、 营养全面、 饲喂动物面广、 饲喂效果佳。 0010 所述所述。
11、的 EM 有益菌种是一种微生态活性菌制剂的简称, EM 是由光合细菌、 乳 酸菌、 和放线菌群等 10 个种类 80 多种微生物结成的有效微生物活菌群。这一产品经中国 农业大学、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在全国 20 多个省市和地区试 验, 证明其性质稳定、 功能广泛、 在种植、 养殖、 环境净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养殖 方面, 中国农业大学经过对上百万只鸡、 上万头猪与牛以及其它动物进行用 EM 产品的养殖 实验, 充分证明 EM 产品在促进生长、 防病抗病、 提高成活率、 除臭杀菌去病毒、 改善品质、 生 产无公害产品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0011 所述的玉米粉。
12、含有丰富的营养素。经研究发现,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 亚油 酸、 谷物醇、 维生素 E、 纤维素等玉米面含有丰富的营养素。100 克玉米含有的营养素是 : 热 量341千卡、 硫胺素26毫克、 钙22毫克蛋白质8克、 核黄素09毫克、 镁84毫克、 脂肪3.3克、 烟酸 2.3 毫克、 铁 3.2 毫克、 碳水化合物 69.6 克、 锰 47 毫克、 膳食纤维 5.6 克、 维生素 E3.8 毫克、 锌 1.42 毫克、 维生素 A7 微克、 铜 35 毫克、 胡罗卜素 1.3 微克、 钾 249 毫克、 磷 196 毫 克、 视黄醇当量 2.1 微克、 钠 2.3 毫克、 硒 2.49 。
13、微克。是较好的能量饲料。 0012 所述的鱼粉是用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 经去油、 脱水、 粉碎加工后的高蛋白质饲 料。 鱼粉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添加饲料, 尚无法以其他饲料取代。 鱼粉的营养 特点是 : (1) 有效能值, 。鱼粉中不含纤维素等难于消化的物质, 粗脂肪含量高, 鱼粉的有效 能值高, 生产中以鱼粉为原料很容易配成高能量饲料 ; (2)维生素。 鱼粉富含B族维生素, 尤 以维生素 B12、 B2 含量高, 还含有维生素 A、 D 和维生素 E 等脂溶性维生素 ; (3) 矿物质。鱼 粉是良好的矿物质来源, 钙、 磷的含量很高, 且比例适宜, 所有磷都是可利用磷 ; 鱼粉。
14、的含硒 量很高, 可达 2mg/kg 以上 ; 此外, 鱼粉中碘、 锌、 铁、 硒的含量也很高, 并含有适量的砷 ; (4) 未知生长因子。 鱼粉中含有促生长的未知因子, 这种物质还没有提纯成化合物, 这种物质可 刺激动物生长发育。 0013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0014 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饲料, 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 0015 1、 原料组成及配 : 甘蔗尾叶 76.8、 麸皮 12、 玉米粉 7、 鱼粉 5、 EM 有益菌种 0.2, 清水适量。 说 明 书 CN 105876079 A 4 3/4 页 5 0016 2、 甘蔗尾叶选择及处理 : 选择无腐。
15、烂、 无病叶、 无农药残留、 色泽正常的优质甘蔗 尾叶为原料, 然后把甘蔗尾叶通过烘、 晒至固体物含水量低于 8 10, 最后粉碎至能过 80 100 目备用。 0017 3、 拌料 : 将上述甘蔗尾叶粉碎物、 麸皮、 玉米粉、 鱼粉、 EM 有益菌种混合起来并搅 拌均匀, 在混合搅拌过程中一边搅拌一边洒上清水, 由此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节至 55 65。 0018 4、 发酵 : 将混合物料堆积成宽 1.5 2 米、 高 1 1.2 米、 长度不限的条形堆, 并用 塑料膜布遮盖严实, 进行厌氧发酵。 0019 5、 翻料 : 当混合料内温度达到 60时维持发酵 3 4 天后进行堆翻, 堆翻过。
16、后再 用塑料布遮盖严继续发酵 3 4 天, 按次方法发酵至混合料变成褐色, 有酒香味, 手握之柔 软有弹性, 既完成发酵过程。 0020 6、 烘干 : 将发酵完成的混合料在 50 60环境下烘干至混合料含水量低于 10 12而得生物饲料产品。 0021 7、 包装 : 将生物饲料产品按量包装起来而得生物饲料成品。 0022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 0023 1、 本发明所提出的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饲料的制作方法工艺简单、 容 易实施。 0024 2、 实施本发明所组成的主要原料甘蔗尾叶不但营养丰富, 而且还具有产量 大、 产地集中、 易于收购、 成本低等特点。 0025 3、 实施本。
17、发明, 选用麸皮、 玉米粉、 鱼粉为辅料。其中玉米粉和鱼粉营养成分都很 高, 将几种原料有机组合起来形成的生物饲料产品成本低、 营养全面、 饲喂动物面广、 饲喂 效果佳。 0026 4、 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 所应用的 EM 有益菌是由光合细菌、 乳酸菌、 和放线菌群 等 10 个种类 80 多种微生物结成的有效微生物活菌群。这一产品经中国农业大学、 中科院 南京土壤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在全国 20 多个省市和地区试验, 证明其性质稳 定、 功能广泛、 在种植、 养殖、 环境净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养殖方面, 中国农业大 学经过对上百万只鸡、 上万头猪与牛以及其它动物进行用 。
18、EM 产品的养殖实验, 充分证明 EM 产品在促进生长、 防病抗病、 提高成活率、 除臭杀菌去病毒、 改善品质、 生产无公害产品等方 面有明显的作用。 0027 5、 通过实施本发明, 甘蔗尾叶经发酵后, 其中的淀粉、 纤维素、 蛋白质等复杂的大 分子有机物, 降解为动物易消化吸收的低聚糖、 单糖、 双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 可提高 饲料转化率, 减少饲料用量, 降低养殖成本。 0028 6、 通过实施本发明, 甘蔗尾叶经发酵后变成成本低、 营养高、 味香、 适口性极佳, 可 广泛饲喂于所有动物的高营养饲料。 0029 7、 通过本发明制备的生物饲料, 富含各种有益微生物, 动物食用后, 这。
19、些微生物可 与胃肠道内有益菌一起形成强有力的优势种群, 对增进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起着促进作 用, 同时分泌合成大量氨基酸、 蛋白质、 维生素、 各种消化酶、 微量促进生长因子等物质。 0030 8、 通过本发明制备的生物饲料, 有益微生物分泌活性物质能促使动物肌体显著增 强免疫力, 减少兽药使用甚至不用兽药, 生产高品质的牧业产品。 说 明 书 CN 105876079 A 5 4/4 页 6 0031 9、 通过实施本发明, 既可大量转化利用甘蔗副产品, 减少焚甘蔗副产品所造成的 对大气、 土壤、 水质、 环境的污染, 延长产业链, 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 增加产业附加值, 增加 农民收入。。
2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0033 以甘蔗尾叶为主要原料制备生物饲料,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 0034 1、 原料组成及配 : 甘蔗尾叶 76.8、 麸皮 12、 玉米粉 7、 鱼粉 5、 EM 有益菌种 0.2, 清水适量。 0035 2、 甘蔗尾叶选择及处理 : 选择无腐烂、 无病叶、 无农药残留、 色泽正常的优质甘蔗 尾叶为原料, 然后把甘蔗尾叶通过烘、 晒至固体物含水量低于 8 10, 最后粉碎至能过 80 100 目备用。 0036 3、 拌料 : 将上述甘蔗尾叶粉碎物、 麸皮、 玉米粉、 鱼粉、 EM 有益菌种混合起来并搅 拌均匀, 在混合。
21、搅拌过程中一边搅拌一边洒上清水, 由此将混合物料的含水量调节至 55 65。 0037 4、 发酵 : 将混合物料堆积成宽 1.5 2 米、 高 1 1.2 米、 长度不限的条形堆, 并用 塑料膜布遮盖严实, 进行厌氧发酵。 0038 5、 翻料 : 当混合料内温度达到 60时维持发酵 3 4 天后进行堆翻, 堆翻过后再 用塑料布遮盖严继续发酵 3 4 天, 按次方法发酵至混合料变成褐色, 有酒香味, 手握之柔 软有弹性, 既完成发酵过程。 0039 6、 烘干 : 将发酵完成的混合料在 50 60环境下烘干至混合料含水量低于 10 12而得生物饲料产品。 0040 7、 包装 : 将生物饲料产品按量包装起来而得生物饲料成品。 说 明 书 CN 105876079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