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pdf

  • 上传人:32
  • 文档编号:7283217
  • 上传时间:2019-10-02
  • 格式:PDF
  • 页数:5
  • 大小:283.2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48939.4

    申请日:

    20160329

    公开号:

    CN205455130U

    公开日:

    201608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31/02

    主分类号:

    A01G31/02

    申请人:

    浙江金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青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平塔村104国道边

    优先权:

    CN201620248939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培养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该装置包括生长室底座和植物生长室,所述的植物生长室底面设置开口,生长室底座上焊接两个PVC板制作、且高度相等的大方框和小方框,小方框套在大方框内,且小方框与大方框的中心相重叠,形成了一个“回”型的水封槽,植物生长室的开口能自如地插入此水封槽内;本实用新型的植物培养装置更换培养基方便、植物成活率高、且利于环保。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生长室底座(21)和植物生长室(22),所述的植物生长室(22)底面设置开口(221),生长室底座(21)上焊接两个PVC板制作、且高度相等的大方框和小方框,小方框套在大方框内,且小方框与大方框的中心相重叠;因此形成了一个“回”型的水封槽(23),植物生长室(22)的开口(221)能自如地插入此水封槽(23)内;所述的植物生长室(22)内设置能够感应CO浓度的传感器,植物生长室(22)的一侧面控制模块,所述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植物生长室(22)靠近顶面处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上密封设置出管(4)的一端,出管(4)通过出气口与植物生长室(22)的内腔相连通,出管(4)的另一端依次通过三通电磁阀I(5)、管I(6)、气泵(7)和出气管(71)相连,出气管(71)的另一端穿过气体平衡槽(82)上的橡皮塞后与充气头(81)相连,管II(9)的一端穿过气体平衡槽(82)上的橡皮塞后位于气体平衡槽(82)的内腔,另一端与气体缓冲罐(10)的内腔的上部相连通,气体缓冲罐(10)的内腔的下部设置管IV(16),管IV(16)通过设置三通电磁阀II(13)与进气管(1)相连通,且三通电磁阀II(13)还通过连接管(14)与三通电磁阀I(5)相连通,所述的三通电磁阀II(13)与三通电磁阀I(5)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在植物生长室(22)的另一侧面靠近底部处设置入气口,所述的入气口与进气管(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生长室(22)为透明有机玻璃板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植物生长室(22)的顶面设置温度计(3),温度计(3)的测温一端穿过植物生长室(22)的顶面,位于植物生长室(22)的内腔,温度计(3)与植物生长室(22)的顶面之间为无间隙地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植物生长室(22)的外表面与大方框的内表面之间留有1-2mm的空隙,植物生长室(22)的内表面与小方框的外表面之间也留有1-2mm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气体缓冲罐(10)内腔的顶部设置气体搅拌器(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培养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绿化可改善环境卫生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多种作用。植物培养和绿化建设已成为了当今城市和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因为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补充氧气,降低温室效益,而且能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还具有防风、防尘、降低噪音、灭菌、改变地区微小气候等作用,能够给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可用空间的相对有限,给植物的培养种植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植物培养装置是一种内具有可供植物生长的培养基的种植容器,其具有占用空间小,能够快速培养植物的生长等优点,成为了当今社会植物种植培养的常用工具。

    现有的植物培养装置均是头小底大的一体式瓶状培养装置,存在着以下问题:培养装置中的培养基使用久了之后,里面的养分被吸收会减少,而现有的培养装置培养基的更换不方便,容易造成植物的成活率降低,而且更换的废弃培养基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植物培养装置,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植物培养装置更换培养基不方便、植物成活率低、不利于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该装置包括生长室底座和植物生长室,所述的植物生长室底面设置开口,生长室底座上焊接两个PVC板制作、且高度相等的大方框和小方框,小方框套在大方框内,且小方框与大方框的中心相重叠;因此形成了一个“回”型的水封槽,植物生长室的开口能自如地插入此水封槽内;所述的植物生长室内设置能够感应CO2浓度的传感器,植物生长室的一侧面控制模块,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植物生长室靠近顶面处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上密封设置出管的一端,出管通过出气口与植物生长室的内腔相连通,出管的另一端依次通过三通电磁阀I、管I、气泵和出气管相连,出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气体平衡槽上的橡皮塞后与充气头相连,管II的一端穿过气体平衡槽上的橡皮塞后位于气体平衡槽的内腔,另一端与气体缓冲罐的内腔的上部相连通,气体缓冲罐的内腔的下部设置管IV,管IV通过设置三通电磁阀II与进气管相连通,且三通电磁阀II还通过连接管与三通电磁阀I相连通,所述的三通电磁阀II与三通电磁阀I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在植物生长室的另一侧面靠近底部处设置入气口,所述的入气口与进气管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植物生长室为透明有机玻璃板制作。

    作为进一步改进,植物生长室的顶面设置温度计,温度计的测温一端穿过植物生长室的顶面,位于植物生长室的内腔,温度计与植物生长室的顶面之间为无间隙地接触。

    作为进一步改进,植物生长室的外表面与大方框的内表面之间留有1-2mm的空隙,植物生长室的内表面与小方框的外表面之间也留有1-2mm的间隙。

    作为进一步改进,气体缓冲罐内腔的顶部设置气体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的植物培养装置更换培养基方便、植物成活率高、且利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该装置包括生长室底座21和植物生长室22,所述的植物生长室22为透明有机玻璃板制作,所述的植物生长室22底面设置开口221,生长室底座21上焊接两个PVC板制作、且高度相等的大方框和小方框,小方框套在大方框内,且小方框与大方框的中心相重叠;因此形成了一个“回”型的水封槽23,植物生长室22的开口221能自如地插入此水封槽23内;所述的植物生长室22内设置能够感应CO2浓度的传感器,植物生长室22的一侧面控制模块,所述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接,植物生长室22靠近顶面处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上密封设置出管4的一端,出管4通过出气口与植物生长室22的内腔相连通,出管4的另一端依次通过三通电磁阀I5、管I6、气泵7和出气管71相连,出气管71的另一端穿过气体平衡槽82上的橡皮塞后与充气头81相连,管II9的一端穿过气体平衡槽82上的橡皮塞后位于气体平衡槽82的内腔,另一端与气体缓冲罐10的内腔的上部相连通,气体缓冲罐10的内腔的下部设置管IV16,管IV16通过设置三通电磁阀II13与进气管1相连通,且三通电磁阀II13还通过连接管14与三通电磁阀I5相连通,所述的三通电磁阀II13与三通电磁阀I5分别与控制模块电连,在植物生长室22的另一侧面靠近底部处设置入气口,所述的入气口与进气管1相连接。

    植物生长室22的顶面设置温度计3,温度计3的测温一端穿过植物生长室22的顶面,位于植物生长室22的内腔,温度计3与植物生长室22的顶面之间为无间隙地接触。

    植物生长室22的外表面与大方框的内表面之间留有1-2mm的空隙,植物生长室22的内表面与小方框的外表面之间也留有1-2mm的间隙。

    气体缓冲罐10内腔的顶部设置气体搅拌器15。

    关 键  词:
    一种 换基便 成活 环保 植物 培养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换基便、成活高、环保的植物培养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28321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