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耕开沟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地区雨水较多,播种时候一般需要每隔几行开出一条厢沟利于排水或遇旱时用于灌溉。机械开厢沟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开沟再进行播种,此种方法先后用不同机器完成开厢沟与播种作业,既费时、费工,又造成机器对地面的反复压实,并且播种时候可能会破坏原来开好的沟型;另一种是使用联合作业播种机在播种作业的同时完成开厢沟。目前国开沟机开厢沟的方式主要也有两种,一种是用旋耕刀将土打碎,再用旋耕开沟刀盘配合清土铲清出完整的沟型,此方法开沟沟型较整齐,但旋耕刀盘结构复杂,安装拆卸不方便,且不适应于高湿度田间开沟。另一种是依靠拖拉机牵引力,用双边犁开沟,采用此方法的整机结构简单、重量较轻,但开沟沟型不够整齐,且开沟阻力较大、功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开沟阻力小、开沟质量好、功耗小的旋耕开沟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耕开沟装置,包括机架和装设于机架上的旋耕机构,所述机架上于旋耕机构前进方向的前方设有用于开厢沟的前置犁,所述旋耕机构的旋耕轴上安装有位于前置犁后方的两个绞龙整形机构,各绞龙整形机构具有绕旋耕轴呈螺旋旋绕的绞龙叶片,两个绞龙整形机构的绞龙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并随旋耕轴旋转运动将前置犁翻土后的浮土推送至已开厢沟两侧。
上述的旋耕开沟装置,优选的,所述绞龙整形机构以可拆卸方式固接于旋耕轴上。
上述的旋耕开沟装置,优选的,所述绞龙整形机构包括两个对接形成一筒状结构的半圆筒座,两个半圆筒座之间通过第一可拆卸固定组件相连,所述筒状结构套于旋耕轴上并通过第二可拆卸固定组件与旋耕轴固接,所述绞龙叶片固接于筒状结构上。
上述的旋耕开沟装置,优选的,各半圆筒座的两条对接边均设有连接边板,所述第一可拆卸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栓,两个半圆筒座的连接边板通过第一螺栓相连。
上述的旋耕开沟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可拆卸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块和第二螺栓,所述连接块固接于任意一个半圆筒座的内壁上,且连接块通过所述第二螺栓与旋耕轴上的刀座固接。
上述的旋耕开沟装置,优选的,所述前置犁为双翼铧式犁。
上述的旋耕开沟装置,优选的,所述双翼铧式犁对应设于旋耕机构的中间位置,两个绞龙整形机构相对于双翼铧式犁的对称面呈对称布置。
上述的旋耕开沟装置,优选的,所述前置犁包括犁面、犁柱和具有安装通孔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通过抱箍固设于机架上,所述犁柱竖直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中并通过紧固螺栓与安装座连接,所述犁面一体固接于犁柱的下端。
上述的旋耕开沟装置,优选的,所述犁柱上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螺栓安装孔,所述紧固螺栓穿设于安装座上的通孔和其中一个螺栓安装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旋耕开沟装置通过在旋耕机构上设置前置犁和两个绞龙整形机构,有牵引设备牵引作业的过程中,前置犁破茬、起土、碎土、翻土,形成平整的沟底和一定的沟宽,绞龙整形机构随旋耕轴将前置犁翻土后的浮土推送至已开厢沟两侧,同时对沟壁挤压起到整形作用,两者组合开除一条完整的厢沟,其开沟效果良好,开出的厢沟沟型整齐、厢面平整、沟内无回土、沟底干净。并且浮土经绞龙整形机构推送至厢沟两侧,大块土可由两侧的旋耕刀打碎,保证了旋耕效果;相比于传统设备,本发明旋耕开沟装置的结构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开沟阻力小,并减轻了整机重量,能够合理利用牵引设备的动力,有效降低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旋耕开沟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旋耕开沟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旋耕开沟装置中绞龙整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旋耕开沟装置中半圆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机架;2、旋耕机构;21、旋耕轴;3、前置犁;31、犁面;32、犁柱;33、安装座;34、抱箍;4、绞龙整形机构;41、绞龙叶片;42、半圆筒座;43、连接边板;44、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旋耕开沟装置,包括机架1和装设于机架1上的旋耕机构2,其中,旋耕机构2可采用现有技术,机架1上于旋耕机构2前进方向的前方设有用于开厢沟的前置犁3,旋耕机构2的旋耕轴21上安装有两个绞龙整形机构4,两个绞龙整形机构4位于前置犁3的后方,各绞龙整形机构4具有绕旋耕轴21螺旋旋绕的绞龙叶片41,两个绞龙整形机构4的绞龙叶片41的螺旋方向相反,并随旋耕轴21旋转运动将前置犁3翻土后的浮土推送至已开厢沟两侧,也即,自各绞龙整形机构4内侧端到外侧端的方向,绞龙叶片41逆旋耕轴21工作时的转动方向旋绕,这样可保证绞龙整形机构4随旋耕轴21旋转运动时,将前置犁3翻土后的浮土向已开厢沟两侧推送。
本实施例中,绞龙整形机构4以可拆卸方式固接于旋耕轴21上,便于拆卸、安装和维护。如图3和图4所示,绞龙整形机构4包括两个对接形成一筒状结构的半圆筒座42,两个半圆筒座42之间通过第一可拆卸固定组件相连,筒状结构套于旋耕轴21上并通过第二可拆卸固定组件与旋耕轴21固接,绞龙叶片41固接于筒状结构上。
上述第一可拆卸固定组件包括第一螺栓,各半圆筒座42的两条对接边均设有连接边板43,两个半圆筒座42的连接边板43通过第一螺栓相连。
上述第二可拆卸固定组件包括连接块44和第二螺栓,连接块44固接于任意一个半圆筒座42的内壁上,且连接块44通过第二螺栓与旋耕轴21上的刀座固接,旋耕轴21上的刀座的刀座为安装旋耕刀的座体。
上述结构形式的绞龙整形机构4能够在任意旋耕机上进行灵活加装、拆卸,不会影响旋耕作业。
本实施例中,前置犁3包括犁面31、犁柱32和具有安装通孔的安装座33,安装座33通过抱箍34固设于机架1上,犁柱32穿设于安装通孔中并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座33紧固连接,犁面31一体固接于犁柱32的下端。
进一步的,犁柱32上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螺栓安装孔,紧固螺栓穿设于安装座33上的通孔和其中一个螺栓安装孔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紧固螺栓穿设在任意螺栓安装孔中,进而调节调节犁面31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前置犁3采用双翼铧式犁,具有入土容易、开沟阻力小的优点;双翼铧式犁对应设于旋耕机构2的中间位置,两个绞龙整形机构4相对于双翼铧式犁的对称面呈对称布置,使两个绞龙整形机构4正好从已开厢沟的中间位置处开始将浮土分别向两侧推送,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旋耕开沟装置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
旋耕开沟装置在拖拉机的牵引作用下前行,双翼铧式犁先破茬、起土、碎土、翻土,形成平整的沟底和一定的沟宽;绞龙整形机构4随旋耕轴21旋转,通过其绞龙叶片41的作用,将双翼铧式犁翻土后的浮土推送至厢面上,浮土进一步被旋耕刀打碎,同时对沟壁挤压起到整形作用。前置犁3和绞龙整形机构4组合开出一条完整的梯形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构思前提下所得到的改进和变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